搜索
查看: 5522|回复: 31

[大学留美] 这是一个很悲戚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0 22:4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是一个很悲戚的故事,这个学生能够勇敢地讲出自己的失败,对其他的学生是个警示。

      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同时正在发生在占40%左右的其他学生身上,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媒体的报道凤毛麟角。这是因为,人们更喜欢听那些亮丽的故事,某某某考上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而没有人说某某某被哈、耶、普遣送回家。

      今年耶鲁毕业的中国大陆学生应该毕业12个人左右,但只有7、8个学生按时毕业,拿到了毕业证书,还有4、5个要等到明年毕业。这些没有按时毕业的学生,应该是在上学期间抑郁过,艰难过,被要求回家休整一年。当然也会有休整不过来的学生,他们也许就与耶鲁毕业证书无缘了。

      现实很残酷。中国学生欠缺的,仍然是英语,哪怕你的SAT成绩高达2400,你仍然需要英语。哪怕你的英语口语非常流利,你到美国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英语,主要是阅读和写作。你能活下来,你就是英雄,但很多学生在通向目标的路上,被绊倒了,艰难地挣扎。

      考上名牌大学的确很重要,但是接到名校通知书的那一刻,才是道路的开始。学生需要做的,不是欢天喜地庆宴,而是立即沉下心来,全力学习英语,从口语,到阅读,到写作,全面地推进英语能力。此时的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秋后入学后能够顺利地学下来。现在吃点苦,后面的路就顺当些,这是学生和家长必须要清醒意识的。

男生高分考入加州大学 1年挂8门

      2012年6月,重庆某中学的李延,以2230分的SAT成绩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院录取。然而,去年5月,他被该大学劝退,转入当地社区学校就读。

      论文、小组作业、学期演讲、期末笔试,这些决定李延能否毕业的因素,无一不是他的拦路虎。昨天,记者在解放碑见到了李延,就中国留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度剖析。

每天花10小时完成各种SAT模拟试题

      出国是李延在高二时做的决定,因为准备时间较晚,而SAT又是留美的重中之重,所以他参加了某个重庆市出国培训班。

      李延说,SAT的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分析性阅读、数学、写作,每一部分的满分是800分,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它不仅是进入本科院校的硬性条件,也是美国大学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

      为了能获得申请常青藤盟校的资格,李延每天都会花至少10个小时的时间完成各种SAT模拟试题,加上兼顾复习托福的时间,高二和高三两年,李延每晚都只有6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背超过200篇范文,重复做过4遍历年真题

      “由于我很贪玩,所以成绩底子并不好,但我想上一个好大学,所以再苦再累我都会坚持。”李延说,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背了超过200篇范文,重复做过4遍历年SAT真题和模拟题,终于在2012年3月的SAT考试中考了2230分(SAT满分2400),再加上托福107分的高分,成功申请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Offer。加利福尼亚大学简称加州大学,是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学校,而洛杉矶分校又是加州大学下属所有分院当中最好的。

入学后他遇到了很多问题

      然而,李延在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后,才发现,他遇到了一系列学习上的问题:

—、做不出论文(论文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30%)

      在美国,每学期第一堂课教授都会告诉学生论文的要求,让学生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准备,而论文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30%。

      但在李延的印象中,第一节课,他就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教授的讲述,那些似曾相识却又怎么也想不起意思的单词,从李延的耳边飞快地掠过。

      图书馆是美国学生查阅资料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本科学期论文的完成要包括20个以上的资料源。李延告诉记者,美国学生从高中开始就会接触论文写作,但他由于在中学时从未写过论文,对国内的毕业论文也是略有耳闻,所以他连论文方向如何定都不知道。“加上每次上课都听不太懂,题目也没有确定,看着图书馆里的那些资料,我觉得自己简直无从下手。”

二、无法融入小组(小组作业在整个考评中占25%)

      小组作业通常会在学习半学期后展开,这也是西方教育的传统,在学生的整个考评中占25%的成绩。它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合作对象,组成一个五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半学期的学科研究,最后完成30分钟的学术演讲。

      而这些程序,初来乍到的李延毫不知情。

      李延说,第一节课教授就告知他会有一个小组作业,但如何操作却没有说明,这就导致李延认为会像在国内学习时那般,以学号或者由老师指定组合,所以,他也没有去担心寻找小组成员的问题。

      直到半期后,许多课程教授纷纷要求学生提交小组成员名单时,李延才意识到自己落单了。“我去找教授,他们都告诉我这必须自己解决。一个星期后,由于我还是没有找到团队,所以教授们只能给我指派。”李延说,他的组员包括两个日本人与两个中东人,至今他都不清楚对方的名字。

      由于李延的性格比较内向,他并没有主动与组员交流,通常开小组会议,他都是最后一个知道,有时甚至不会通知他。“他们就是这样,

认为被教授指派的人都是一些不好相处的怪人。”

三、学期演讲困难(一学期要修3~5门课程,都要期末演讲)

      李延说,虽然学校没有要求,但他所在的专业一学期至少要修满3~5门课程才能按时毕业。然而,这些课的期末演讲几乎成了他的留学梦魇。

      由于内向的性格原因,在国内从未参加过演讲的李延,在得知要当着一百多人用英语陈述自己的学术报告时,他甚至有些后悔这么早到美国学习。

      “为了不出丑,每门演讲我都花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把内容背诵过无数次。”李延告诉记者,他的第一门演讲是管理,当他带着自己的PPT走上讲台,做完自我介绍以后,却忽然忘记了自己的发言内容。

      “原本精心准备的演讲,讲得乱七八糟。现在想起来,15分钟的演讲,我可能只说了6分钟左右。”也放弃会计期末笔试(他预见到挂科数已经超过底限)

      李延承认自己完全不适应没有老师引导的自主学习方式,在经历过小组演讲、学术演讲和论文的挫折后,他开始反思美国教育模式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他甚至已经放弃了笔试的复习。

      “很多事情我想忘记,但是我还身在其中。”李延告诉记者,会计考试是所有科目的最后一门,在此之前他已经预见到自己的挂科数已经超过底限,所以他选择了放弃考试。“不是真想放弃,而是不想面对了。”说到这里,李延掉下了眼泪。

一学年9门考试挂8门被劝退

      李延说,加州大学经济学专业包括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管理、信息技术等32门,一学年至少要修24个学分,平均一个学期3~5门课程,而李延在上半期选修了4门课程,分别包括会计、市场营销、金融和管理,最终全挂,这对他的打击非同小可,但日复一日的过去,他依旧没有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入门方法。

      那是个星期一的下午,李延照例打开自己邮箱,看见一封来自加州大学学生中心的邮件,点开之后他顿感五雷轰顶。“他们告诉我,由于这学年9门考试我挂了8门,学习情况与入学成绩不符,暂停我在加州大学的学习,让我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建议转入社区学校进行一年的培训之后,再重新参加入学考试。”至此,李延结束了他的美国本科学习。

      在总结失败经验时,李延并没有把矛头指向语言:“我觉得自己不是因为语言才失败的,其实我的许多日本和韩国朋友都没有过语言关,他们却总是知道怎么在图书馆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写教授喜欢的论文。”

托福103分,Gmat720分他一样被拒录

      李延的遭遇并非个案,四川大学金融系王雅的托福成绩是103分,Gmat720分。去年,他申请了11所美国大学的研究生,今年4月,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布兰迪斯、伦斯勒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和杜兰大学在内的7所美国一流学府对其发出了面试要求。

      面试包括电话面试和Skype网络视频面试。但至今为止,对自己的考试分数相当有信心的王雅,没有获得任何一所学校的录取。

      “我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但结果都不得而知。”王雅对记者说,他的口语很不错,可是,当面对教授的一些学术问题和专业词汇就变得不知所措了。在被问及平时与陌生人的交往能力时,王雅坦诚地表示,由于父母对他学习成绩的期望,从小他就没有去过什么地方,也没有太多与陌生人交流的经验。“这也有可能是我被拒录的原因。”王雅最后说。

留学专家:减少针对拔高分数的技能教育

      美国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为25%,他们的共同特点为——都是曾经的高分考生。

      那么,中国留学生究竟要如何才能保住美国高校对其考试分数的信任度呢?留学教育专家认为,首先应该从国内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针对拔高考试分数的技能教育。

      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全球闻名,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能将历年考试都能总结得十分精辟的教育研究学者,在他们的点拨下,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考试分数。“其实这对某些同学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李延的案例充分说明应试技巧教育的后遗症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只有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通过考试,才是留学教育的长远之道。

      对家长而言,需要尽力做到——

      创造条件让孩子性格开放

      告诉孩子出国后强迫自己与当地人交流

      1981年托福首次登陆中国时,有20人参考,由于没有口语环节,他们全部获得了满分,但去了美国不足一年,他们全部被退学回国。能看,能听,就是连上厕所都不知道怎么表达。从家长的角度出发避免类似问题,需要尽力做到四点:

      摆正心态,不能只看考试成绩,也要考虑孩子出国能不能适应学习。根据孩子的性格和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学校。

      家长应该客观评估孩子的学习类型,如果确定自己的孩子是考试型,那就需要家长放下面子和偏见,考虑学一段时间的语言,让他衔接本科的学习。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出国后的前三个月十分重要,需要强迫自己与当地人交流,倘若能在前三个月融入当地的语言环境,那么过这一关就不是大问题。

      家庭教育一向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国传统的矜持文化掩盖了孩子的天性,故而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创造条件,让孩子开放性格。

点评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4-4-17 15:10

评分

参与人数 7金钱 +92 收起 理由
鸡血13郎 + 20 很给力!
ugurt + 16 很给力!
echozhao75 + 8 值得深思。。。
时懒时勤 + 8 赞一个!
Grant + 20 谢谢分享。
missingxiao + 4 很给力!
老好人 + 1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2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多谢楼主分享。
虽然案例可能是个别情况,但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是有共通性的。
发表于 2014-2-2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个因为他漏读一本很重要的《走遍美国》
发表于 2014-2-2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fufu 发表于 2014-2-21 09:46
这个因为他漏读一本很重要的《走遍美国》

顺便问一句,这个适合学到什么时候去读?有机构开这个课程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上海的孩子总体好许多,内地的这方面吃亏些。
这25%退学的,如果统计下,或许内地偏多。
发表于 2014-2-2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对于这样的例子,除了表示无比同情之外,我还在两点做个comments:
1.这些孩子应该都是体制内高中出去的,体制外高中其实不仅仅是教你学英语,平时的家庭作业都和外国的高中类似,所以他们应该在国外更加适应。可惜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调查,这方面外国人比中国人有热情做这些数据分析,只是不知道该向哪个机构反映让他们到各大学去调查,中国籍学生按时毕业中多少是国际部出来的,多少是体制内出来的;没有按时毕业甚至没毕业的那些人多少是从国际部出来多少是从体制内出来的。这个数据可以写一篇很好的稿子
2.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美国是个多元化社会,其实美国高中、大学里面也有类似于中国这样应试为王的学校,可以考虑(这些学校学风严谨,没有课外活动或者很少,本国人不喜欢报)。另外就是我们中国家长在收到比如5个offer里面一定去选最好的那个大学,但是我不这么看,我一定会去选第二或者第三的。本科的孩子刚刚18岁,水土不服就迎接压力这么大的课业压力,很多人容易被压垮。如果孩子是这块料,稍微差一点点的学校压力小,度过这个难关之后去上个好一点的硕士学校好了(在美国本科留美基本不可能)。
对于第二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就是这样的,他硕士在伊利诺伊大学(太多叫伊利诺伊的大学了,我已经分不清,只知道不是州立的那个),学习游刃有余,除了第一学期刚开始,之后成绩都是年级前列,还经常第一(那次一学期拿到了9900美元的奖学金,羡慕死我了,我那个时候一年才2W人民币,他一下子就80000多RMB),轻松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2年硕士除了第一次去美国的机票钱是自己的,别的都是赚的,买车、生活费之后还颇有盈余。等博士去了密歇根大学,这个学校就要好很多,结果博士读的就很辛苦,只是年级中等略偏上一点点,资金方面就紧张了,没有奖学金(真的根据考试成绩来的),基本就是助学金,以及靠硕士的盈余,正常时间毕业了。
我同学这个例子如果反过来,我估计密歇根大学硕士准时毕业就难了,呵呵

点评

很好的案例,很有参考价值。  发表于 2014-2-21 12:22
是的,在国内高中读DP的就适应的快很多  发表于 2014-2-21 10:30
发表于 2014-2-2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qianfan 发表于 2014-2-21 10:13
顺便问一句,这个适合学到什么时候去读?有机构开这个课程吗

我记得以前有小机构是有个别组班的,要求基础其实就是新1结束,但后来就没有看到市面上
再有这样的班。
个人觉得新2前半读完去读这个更省力一点。
偶大致在初中定档后会考虑这个,其实这个东西找个老外集中6-8个孩子一定能上的。
发表于 2014-2-2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fufu 发表于 2014-2-21 10:49
我记得以前有小机构是有个别组班的,要求基础其实就是新1结束,但后来就没有看到市面上
再有这样的班。
...

那么这个有年龄要求吗?
初中去读能理解吗?
照上面说的应该不仅仅是语言方法的内容吧?
发表于 2014-2-2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菲特妈妈 发表于 2014-2-21 11:41
那么这个有年龄要求吗?
初中去读能理解吗?
照上面说的应该不仅仅是语言方法的内容吧?

读完新2前半基本是5年级和初预了,完全可以理解8成走美里的内容
因为这个教学片是主要讲日常生活的,没有涉及很深的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4-2-21 10:25
对于这样的例子,除了表示无比同情之外,我还在两点做个comments:
1.这些孩子应该都是体制内高中出去的, ...

老大的分析说得很好。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fufu 发表于 2014-2-21 10:49
我记得以前有小机构是有个别组班的,要求基础其实就是新1结束,但后来就没有看到市面上
再有这样的班。
...

你说的《走遍美国》就是很早就有的那套,我大概记得100多集?

好像开始就是个希腊还是哪里的女交换生?

点评

26课共78集  发表于 2015-1-20 14:31
发表于 2014-2-21 12:1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fufu 发表于 2014-2-21 10:49
我记得以前有小机构是有个别组班的,要求基础其实就是新1结束,但后来就没有看到市面上
再有这样的班。
...

恩,这两年先拼小升初,预初考虑这个
发表于 2014-2-2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内地的,或上海的?
体制内的,或体制外的?
读过某套书的,或没读过的?
课外培训班泡大的,或从没泡过的?

点评

太简略了,偶没看懂。请前辈再说说  发表于 2014-4-17 15:09
发表于 2014-3-3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哈!
你到美国选名校+文科,基本就等着挂了。
没看到哈佛女孩吗?选一大堆中国文学,中国历史。。。这类课才勉强毕业。不过人家嫁个老外,也混进华尔街了。男孩基本上这条路没有了。
中国人和美国人拼英语,只能说选择不正确。
从心理学来说,往台上一站,你的中国人的脸就首先给你减分了,一开口,你的口音马上又给你减分。除非有干货,想靠忽悠得高分,基本是做梦。
发表于 2014-3-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fufu 发表于 2014-2-21 09:46
这个因为他漏读一本很重要的《走遍美国》

很普通的教科书啊?
基本就是教一些套话,饭吃了吗?之类
有神马特别的?
发表于 2014-3-3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seawind 发表于 2014-3-3 12:45
哈!
你到美国选名校+文科,基本就等着挂了。
没看到哈佛女孩吗?选一大堆中国文学,中国历史。。。这类课 ...

中国人出国还是选择工科专业比较现实
发表于 2014-3-5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觉得这个失败的例子,除了语言不通外,应该是和教育体制培养出的思维方式也有关系的。孩子们出国去学习,本来克服语言关已经很不容易了,要同时对接老外的思维方式,就有点难了。因此觉得,如果要到外面学习或工作,除了语言关外,对所去这处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多一点可能帮助会很大
发表于 2014-3-19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不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这里让我们深思的是,孩子的教育是全面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单纯的应试教育做题机器在哪里都吃不开。当然,出国的话,更要尽快融于国外社会。虽说美国是移民国家,但主体系还是欧美系列,文化差异要尽快弥补。孩子如果走出国路线,适应性要求非常高,外向方面女孩也会好过男孩。
发表于 2014-4-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西方大学都是这样,只要不是野鸡大学。我也曾经心高气傲的去考了我留学去的那个国家的头号商学院。作为国内非一流院校的理工科本科生居然被入取了。第一次做presentation我说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浑身都在抖。但一年后论文答辩就已经没有问题了,因为中间已经做了太多次了,习惯成自然。既然选择人家的教育体系,就努力让自己适应。逃避怎么解决问题?另外我觉得好的学校的老师都很Open,关键要和老师好好沟通交流。他们不会嫌你烦,这是他们的工作职责。
我身边也有一些人到了国外仍然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了。若干年后回国时还是不会说英语。建议留学生们一定要跳出中国人的圈子,和当地人多交流。我的语言是在打工的过程中突飞猛进的。如此才不会在开学之初就陷入困境。现在的孩子被保护得太好,可能不会想到去打工吧。

点评

赞同  发表于 2014-10-18 22:51
发表于 2014-4-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fufu 发表于 2014-2-21 10:49
我记得以前有小机构是有个别组班的,要求基础其实就是新1结束,但后来就没有看到市面上
再有这样的班。
...

小东西正在看,津津有味。我怎么觉得像肥皂剧?前辈别笑我
发表于 2014-5-4 23: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在国外读书毕业率低 我原来在英国一知名大学读书 我们专业大概毕业率在75% 还是学校里相对比较高的毕业率了 我有个朋友所在的工科专业 一年能毕业的就一两个人……
发表于 2014-5-1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性格决定命运
发表于 2014-6-6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出国的准备也不简单啊!
发表于 2014-7-16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stellazhuhui 于 2014-7-16 18:15 编辑
qianfan 发表于 2014-3-3 14:52
中国人出国还是选择工科专业比较现实


千帆老师,这次我不是很同意你的观点。美国法学院里面有很多很出色的中国学生(我看到的例子都是体制内出来的),华尔街律所里面也有很多很成功的中国律师,而且还有做诉讼律师的(有一个还是女孩子,研究生毕业才来的美国)!别妄自菲薄,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工科拿得下,文科也未必拼不过那些老外。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兴趣,还有就是加倍的努力!

点评

恩,法学院我也见过很彪悍的  发表于 2014-10-18 22:53
发表于 2014-11-21 12: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值得一读
发表于 2014-11-3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值得思考。
发表于 2014-12-1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
同意,先得把孩子练好,再放出去
发表于 2014-12-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留美就像LV、Chanel一样是件奢侈品,只有当你在美国或中国有很深的背景时,才能把这件昂贵的奢侈品转化为投资回报。

点评

很有哲理,赞!  发表于 2014-12-10 13:11
发表于 2014-12-17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刚刚发给LD
发表于 2014-12-17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综合身边的大小留学生例子来看,要适应他们的学习方式不算难,难得是融入他们的文化。有成功融入文化的例子,但是父母最后都后悔不迭,孩子全盘西化后,如同放飞的鸟儿,再也不眷恋他的家。
发表于 2015-1-1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键看孩子的性格和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11 16:17 , Processed in 0.07801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