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9-6-2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转贴
1.
>>>考二代<<<

北京高考成绩甫一放榜,很多人就被高分考生数量之多震惊了。北京市700分以上的理科生24人,680分以上的理科生302人,文科生14人。

根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清华、北大今年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是351人,其中不包含北大医学部和清华美术学院。

如果按照这个数量来划分数线的话,北京的考生至少要考到679分才能圆清北梦。在这个分数线上,北京的文科生有17人,理科生339人,一共356人。

在679分的分数线上,海淀区的文科生占了12人,理科生高达209人,人数总计超过了北京该分数段考生的60%,不愧是“疯狂的海淀黄庄”和“五道口宇宙中心”的所在地。

(Photo from Google)

媒体将海淀区的高考垄断地位归结为“考二代”的崛起。

《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说:“随着海淀区内大学扩招和科技企业增加,大学教师和科技从业者相应增多,那时的年轻从业者,如今已到了子女参加高考的年纪。”海淀区吸纳进来的学术精英们,如今培养出了基因相同的学霸子女。“考二代”们沿着父母当年靠成绩出人头地的路线,如今成了高考的新锐大赢家。

还有比这个更残酷的数据。

根据《2019年北京市高考考生分数分布》提供的数据,北京600分以上文科考生人数为1951人,理科人数7844人,而今年北京有211名额6000个左右,985名额3000个左右,也就是说, 曾经被认为是高考洼地的北京,如今考出630分的成绩,才勉强能擦边一个211或者985。


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北京吗?

大学时,高考分一直是北京本地同学的软肋,学校里还流传着类似的戏称,“不用担心,考试的时候总有北京同学帮你垫底”。北京学生因为学校录取人数多,分数线比山东、湖南、湖北等高考大省要低一大截,“就你这成绩,在我们老家顶多上一个专科!”北京“学渣”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却又无力反驳。

可如今,北京再也不是高考的低分洼地了!

这让人不得不想起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引爆网络的一段话: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家境又好,又有实力,这是高考后的暑假,最残酷的一道命题。


2.
>>>海淀家长<<<

对于20年前通过高考来到北京的“考一代”家长来说,海淀区很可能是他们梦想的第一站。

五道口、中关村大街、学院路、蓟门桥……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串联起以清华、北大为首,人大、北理工、北航、北科大、北师大、北方交大、政法、中央财经、地质大学、北语、北体大、民大、北邮、林大、北舞、北外、首师大等等群雄并起的密集高校地图。

这些高考的佼佼者们,在毕业后得以落户北京,成为了“新北京人”,他们见证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也亲身参与了海淀区新科技企业的创立与成长。

在10年之后,这些新北京人又成为了“学区房”这个有时代烙印的概念缔造者。

(Photo from Google)

“宇宙中心五道口”有这批科技精英的贡献,左手是一系列知名院校环绕,右手是国际及本土互联网名企打造的科技产业圈,二手房均价在七八年前已然超过10万。

中关村若干小学片区、人大附中片区所在的万柳、世纪城等地,当时的房价也都穷追五道口不舍。甚至包括传统的薄弱片区,位于海淀区北部的百望山后,也曾因为中关村的辐射和周围互联网企业的烘托,出现过房价整体抬升的情况。

西二旗IT人虽然穿得像月入五千,出门能做公交就不打车,但他们买房稳准狠,拿出来的都是手上的真金白银。


靠自身能力积累起财富的海淀家长必然是忙碌的事业型人。

公司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刚刚说起,直到上了北大之后,他才对外省同学的家庭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一次他听到宿舍同学给家里打电话,“电话的大意是让他妈在家收一下快递。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些人的妈妈可以这么清闲,能在家等快递。”

小同事的父母是企业中层管理者,平时工作都很忙。他从初中开始一直在海淀的重点学校读书,“我周围的同学,父母都是外交官、企业高管、知识分子什么的,在上大学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有些人的妈妈是不用上班的。”


3.
>>>我和我的清华爸爸<<<

记得五年前曾经访问过清华附小。

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在向同学们展示他的编程技术,编了一个抽奖程序给全部同学玩,“我从小就对电脑感兴趣,大概一岁的时候,我爸爸就开始教我敲击键盘。”小男孩介绍说,爸爸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差不多五岁的时候我爸就教我编程了。”

五年前,少年编程在国内还是一个没有问世的话题。

2017年国庆节,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对苏轼的3000多首词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曾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


有人惊叹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感觉自己的智商遭受暴击;有人质疑研究内容的真实性,一位北大教授提出:十一二岁的孩子,是怎么做到将25万字的诗词做分词的?用了什么软件?花了多长时间?这些内容,文中通通使用“我和爸爸”四个字代替。

“别忘了,我们可是清华附小。”该校一位老师告诉我,这样的项目是学校平时的常规课题,“学生的父母都是清华毕业的,全是高知群体,孩子有什么问题,在家里父母就可以自行解决。

我有个朋友今年才刚30岁,孩子却已上了小学。当年大家还在挥霍青春的时候,都觉得她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子十分可怜,可现在才发现,这才是人生赢家该有的样子。



她的老公是北大博士,比她大八岁,两人在朋友大学刚毕业时就结了婚。“我就是贪图他的学历,遇上了当然要牢牢抓住。”当年她的一句戏谑,今天看来绝对是至理名言。

西四环世纪城的学区房,儿子入读人大附小,更关键的是,孩子所有的课业任务,包括学校作业、选择兴趣班、教辅机构的作业等等,都由博士老公全面负责。

别人的30岁正在怀孕、哺乳、换尿片,每日顶着熊猫眼与孩子各种厮打,而她早已实现了人生自由,“选老公,名校毕业是最优级。没钱可以以后慢慢赚,但有博士老公辅导孩子功课的幸福,谁体会过,谁才会知道。


4.
>>>北京家长鄙视链<<<

那些选择买海淀学区房的家长们,骨子里都有一股天道酬勤的气质。

海淀的学区房只是一张入场券,保你入奖池,但不保你中奖。家长们倒背如流的“海淀六小强”,今年文理科670分以上总人数占据全区前六名,人数分别是第七名的2.5-15倍。“六小强”皆有“掐尖儿”特权,全海淀可以跨区选拔,为了上名校,海淀家长们心甘情愿地推娃。

西城各片区内快乐教育的直升体系,海淀家长一点不羡慕。尤其是看到今年高考西城的全面溃败,海淀家长摇着头对读人大附中的孩子老生常谈:“今日不努力,明日读隔壁。”这座宇宙第一的中学隔壁为:中国人民中学附属大学,又称中国人民大学。

(Photo from Google)

海淀家长不相信关系和条子。西城的教育气质汲取自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老北京人的安稳自洽,海淀则信奉知识与命运的必要不充分关系。曾经来自五湖四海的学术精英,20年后成为了职场事业新贵,事实证明,超越常人的拼搏付出才是正途,况且这种胜利的高峰体验也是非常之爽。

他们每周两三次自愿陷入海淀剧院门前的拥堵,为的不是看“开心麻花”的新剧,而是将孩子送到海淀黄庄培训机构中的一所或者几所。

(Photo from Google)

无论是为了公立学校的升学选拔,还是面向留学的K12课程辅导,甚至那些收到“六小强”offer的学生和家长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为了入校后的分班考试,他们要冲刺练习如何在30分钟内完成数语外三科题目,同时能在面试环节对考官的问询做出滴水不漏的回答。

外人看似高强度的枯燥学习,当事者却觉得趣味无穷。

说起当年培训机构的“坑班”,公司新入职的小同事回味无穷,“太感谢‘坑班’了,我当时读海淀渣小,最开心的是就是去‘坑班’跟各种学霸大神一起上课。”小同事当年因为在“坑班”成绩优秀,从渣小鱼跃进重点初中,从此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学霸行列。

(Photo from Google)

海淀学生对培训班更多的热爱来自于家长的高水平参与。

来自五道口或中关村大街的学霸一代们,20年后重新坐回教室,挤在最后排安静地做着小学或中学课堂笔记,遇上老师在难题面前卡了壳,便可以大步流星地走上去帮老师化解掉尴尬。

既不抢老师风头,又能恰到好处地比其他家长快那么一步,这需要很高的技巧。用得好,孩子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存在感会迅速提升。

事实上,作为学霸的后代,他们早已浸润在学习的满足感和解题的快乐之中。“我的孩子怎么能不学奥数呢?我小时候觉得奥数是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戏。”朋友在买学区房的时候,选择了当年高考理科状元所在的小学片区。


5.
>>>海淀拼清北<<<
>>>西城已爬藤<<<

“那西城呢?”

西城的家长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作为北京教改前沿的西城区,传统教育强区西城今年高考高分段表现差强人意。西城没有像海淀发布考生分数分布,据不完全消息,西城今年理科700分以上仅有2人,考虑到海淀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西城的“惨烈“已成为北京家长圈的共识。

有人说西城的今日是拼爹和条子生导致的,有人说教改损失了尖子生,但有一项指标不容忽视,上半年已经结束的英国、美国本科录取工作,西城区的几所名牌高中国际部表现相当抢眼。

(Photo from Google)
西城某校国际部应届生今年在八所常青藤高校中均有斩获,使该校实现了录取大满贯,总计获得了24枚藤校录取通知书。如果将赴美留学范围扩展到全美前30名的院校,该校所获offer的数量惊人地高达340枚,和清华北大在京招生人数不相上下。

如果仅仅统计一下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康奈尔、达特茅斯、耶鲁、布朗大学7所藤校和英国的牛津、剑桥两所顶级院校,北京的整体录取人数就已超过50人。

也就是说,还有一批在SAT和托福斩获高分,经过顶尖院校极低录取率筛选的学霸们,并没有参与高考的竞赛

(Photo from Google)


比比海外留学家长的努力,原本站在鄙视链顶端的海淀高知家长也要微微欠身表示敬意。


我认识的一个北京男孩,今年如愿被美国高校排名第一的运动管理专业所录取。他的升学路径是通过10年前开始的滑雪运动。


每一年的雪季,从北京到崇礼,再从崇礼到美国、欧洲,又在暑假里从北半球滑到雪季中的南半球,小伙子参加过世界各地各种业余与专业的滑雪比赛。国内缺乏系统的训练,男孩的家长甚至不惜到海外寻找教练。


10年以来,男孩一家从没在家里过过春节。父母陪伴着他世界各地滑雪,为了跟上孩子的步伐,自己也要跟着加紧练习,每年光是一家人的装备更新就要数万元,更不用说海外滑雪的各项支出了。期间父母投入的精力更是没办法用金钱来计算。


无论是海淀也好,西城也罢,甭管你看得到看不到孩子的优秀,你都必须知道,他们的背后一定会站着那么坚定而强大的父母。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jennyynnej 于 2019-6-28 11:18 编辑

竞争越来越激烈,加油吧
发表于 2019-6-2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北京和上海是类似的情况。他们被两个事实所煎熬:

1. 牛人越来越多,基因越来越好,对手越来越强(看看数学物理两项奥赛的国家集训队和国家队成员名单就知道)。

2. 但是出生率越来越低,而高考某种程度是看名额分配的,无论如何你不可能让985人数在一个5万人的省份录取人数比50万的省份更多。所以随着出生率京沪的降低和外省市的增加,可能985的招生计划将会出现进一步变化
发表于 2019-6-2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最倒霉的是我们这些录取人数大减后在高峰年头出生的孩子
发表于 2019-6-2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转帖是否标明个出处?
发表于 2019-6-28 13:1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北京上海真是竞争白热化!
发表于 2019-6-28 14: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多谢分享,受益匪浅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憧憧往来 发表于 2019-6-28 12:34
转帖是否标明个出处?

从即日起只要粘贴各类公众号和群信息(如QQ,微信等)一律删帖封号
——这是版规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朵朵29 发表于 2019-6-28 12:26
最倒霉的是我们这些录取人数大减后在高峰年头出生的孩子

是的。而且现状要求家长孩子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一直崩紧弦,上海北京一样,在中考这关就分流了,成绩不好连上高中的资格都没有。拿我自己来说是高二才开始发力往前冲的,这要放在现在的北京几乎不可能有机会。
发表于 2019-6-28 14: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真是竞争激烈
发表于 2019-6-28 15: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谁还敢说北京上海容易,累哭
发表于 2019-6-28 18: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jennyynnej 发表于 2019-06-28 14:09
从即日起只要粘贴各类公众号和群信息(如QQ,微信等)一律删帖封号
——这是版规

@admin 我认为尊重知识产权和禁止广告是不矛盾的,我们也希望培养孩子在今后工作中的引用意识。还请费心解释一下这里应该怎么做。
发表于 2019-6-28 19: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85后感觉各种生不逢时啊
发表于 2019-6-28 22: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憧憧往来 发表于 2019-06-28 18:25
@admin 我认为尊重知识产权和禁止广告是不矛盾的,我们也希望培养孩子在今后工作中的引用意识。还请费心解释一下这里应该怎么做。

写个转帖就好。
发表于 2019-6-29 07:3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写的很真实,坐标大海淀。。。
发表于 2019-6-29 10: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生活在北京上海好累
发表于 2020-10-4 18: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值得重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18 03:56 , Processed in 0.055982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