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490|回复: 57

[学前其他] 应试教育为什么死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cailvenqq 于 2017-2-22 17:04 编辑

最近看到知乎上一篇帖子[[应试教育有什么缺点?](zhihu.com/question/31009331/answer/71548904)]。
帖子的作者是一个上海交大本科毕业藤校硕士生在读,也是一名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提到应试教育中最大的缺陷莫过于可悲的填鸭式人生背后对于人生目标的惨淡。有兴趣的朋友点开这个链接可以读上一读。

话说素质教育这件事谈了快30年了,为什么最终始终不见成效。为什么每次教改,每次减负后,家长反倒说压力更大了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罗辑思维185期】-[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罗胖讲到考试作为一种选拔制度,或许是阶层变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了。在古代世袭的家庭财富以及官位决定了这家的地位,但依然存在科举。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资源对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以至于通过自身能力改变家族阶层这件事显得尤为突出。尤其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中,工作机会的密集服务的密集导致了房子,车位,乃至教育都成了大家彼此争夺的资源。尤其教育这件事会成为穷人翻身和富人守业唯一的传承,所以教育资源的获得大家尤为看中。但随着优秀学区资源的成本变贵,阶层因此得到固化。但只有选拔在,那阶层的迭代变迁就依然有机会。考试就是一种选拔制度。

但问题来了,只要有考试,不免就会有应试。几乎目前所有的家长一代都是从应试教育里来的,你跟他讲应试教育不好他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都很清楚填鸭式教学容易灭杀孩子的想象力。但他们见到的所有身边的出色的“别人家的孩子”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坚持秉持着应试鸡血是教育的唯一出路。

在鸡血教育界,几乎所有家长都把快乐教育鄙视的一文不值,甚至有阴谋论的嫌疑,认为这种教育理念来自于竞争对手的策略鼓励其他家长快乐教育,然后自己鸡血教育。让别人乐不思蜀自家卧薪尝胆最后获胜。

因此,时间一久,快乐教育一词等同于放羊教育,意味着啥都不管啥都不补。这时候妈妈们急了,看着所谓“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的用功,就想着自己也得做些什么,这时候看着爸爸们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就认定爸爸们无药可救了。爸爸们也非常不争气,一有妈妈提到关于鸡血启蒙,爸爸必来一句,“这个知识不会,跟智商有关,等他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这么一来妈妈们心凉了一大半,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就要输在起跑线上总要做点什么。因此很多妈妈们在幼儿园时候就已经挤破头挤进了鸡血家长的行列。

培训市场也认识到这个领域的空白,相继推出各种鸡血产品从满满足市场内这些家长的需求。这类产品主要以满足民办小学幼升小面试为目标的相应课程,以及英语启蒙和数学逻辑启蒙的课程。报名火爆程度不亚于购买春运火车票的程度,而网络报名几乎等于双十一秒杀活动。

那么又绕回来了,一开始大家都明白应试教育不好(非兴趣导向,非目标导向),但因为素质教育没有范本可临摹,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成了不了了之的放羊。那么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中对于孩子人生目标的引导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成了最大的牺牲品了,很多家长因此还认为自己就是这么过来了,不也挺好。他们会自我安慰:人生目标等考进大学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也是。

但事实上很多学生一辈子读书就为了高考,高考考进后就躲在大学寝室里打游戏渡过4年。他们自己的心态是只要考前突击一下不要挂科,最后顺利拿到文凭毕业后总能找到工作的。工作后能顺利晋升,家里人催婚了找个人结婚生个孩子就行了。这样一代一代就如此往复了,这是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写照呢?

读书就为了高考。高考后失去人生彻底放弃自我。虽然大家可能觉得啥为"民族崛起读书"不如为“黄金屋颜如玉”读书来的实在,但事实上。大家一致也公认读书好并不等于未来社会上混的好。能赚到钱的人往往读书也不怎么好。并且承认人的最终成败 取决于知识、胆识、资源(包括财力和人脉等)、机会(运气)、努力等各方面因素。所以家长们说到底也只把读书看成是只为高考的一件事情了。

正所谓家长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一生。这就是家族命运。下一代人延续上一代人。因此家长确实是孩子的起跑线。回到上面说的这种家长,或许是绝大多数,他们或许是最偷懒的,不需要研发,照搬自己就行。不需要探索照抄邻居家的孩子就行。但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在孩子的身上花多少心思,获得几分结果。你觉得很努力的鸡血孩子,靠补课,靠盯。每天打卡这就叫用功的话,这根大学时候每天刷单词表学英语一样,最终你不是过了四六级后也继续当哑巴英语么,搞不好你一辈子都没看完过一本英语小说,更别说什么几百页的大部头呢。因为背单词也是假用功用来安慰自己良心在不知道自己要怎么用功时候的偷懒行为罢了。那么每天鸡孩子不是么?你每天盯着还没有上学的孩子做一大堆作业你不怕总有一天给你反噬么?这真不是用功,而是偷懒。

最后,我讲讲我的看法,幼儿阶段乃至小学阶段,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启蒙,绝不是知识学习。而是 学习兴趣 和 学习习惯。在学习习惯里 包含学习方法和性格培养。而学习兴趣是 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因。人都是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适当的刺激求知欲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未来我会继续这个专题进行写作。对学习兴趣 和 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方法进行更有效的阐述,希望对家长们有用。

评分

参与人数 5金钱 +28 收起 理由
唐僧 + 4 赞一个!
linda_li2005 + 4
Snowpie1314 + 4 论点精彩,想看看实操部分。
yxs201405 + 8
wendy妈妈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22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是我打算尝试整理和写作的“家庭探究式教育”理论部分的引子。理论部分主要围绕 学习兴趣 和 学习习惯两件事梳理一个框架。实践部分针对每个年龄段入手通过材料+方法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希望能对愿意一起摸着石头过河的家长起到一定的帮助。
发表于 2017-2-22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同阶段对教育的要求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圆圆圈圈 发表于 2017-2-22 14:57
不同阶段对教育的要求不同。。

没错,所以这个系列的摸索和研究 以(学龄前-小学)为主吧。目标是 小学能顺利达到自主学习。我娃娃现在2岁。之后会着重成为这套理论的研究对象。会事实把使用效果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发表于 2017-2-2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最后,我讲讲我的看法,幼儿阶段乃至小学阶段,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启蒙,绝不是知识学习。而是 学习兴趣 和 学习习惯。在学习习惯里 包含学习方法和性格培养。而学习兴趣是 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因。人都是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适当的刺激求知欲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未来我会继续这个专题进行写作。对学习兴趣 和 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方法进行更有效的阐述,希望对家长们有用。
————————————————————————————
这些话我讲了无数遍,不过很少有听进去的,目前看,教育圈子里的家长有5类人:
1.绝大多数家长,不明所以无比焦虑,特别积极转发各种焦虑帖、情绪宣泄帖。这类贴的 阅读量很大很大。给人的感觉抱怨完就能把孩子变为神童进牛校了。
2.超过一半家长,对各种学校排行特别感兴趣,其实名校排行十年来变动也不大。给人的感觉是只要知道了排名就一定能进那些TOP的学校的。
3.近半家长,对于进入名校的具体方式很感兴趣,比如即使是低年级也想知道怎么投简历怎么报名小五班什么的。给人的感觉好像知道这些渠道了孩子就能进名校。
4.一小半家长,对于去哪些机构比较感兴趣,忙着到处复制牛蛙的课程表。这一点我相信市北理的大牛已经告诉大家了,复制牛蛙的课程表而不是复制牛蛙背后的努力和父母对大方向的把控,可能会比那些不复制课程表的人死得更惨。
5.极少数牛家长,对于具体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培育这些更感兴趣。这类文章的阅读量几乎为0.

我原来一直以为大家感兴趣的着眼点应该是反过来的,最近一阶段发现我其实错的很离谱。

点评

老大正确!  发表于 2017-3-5 08:46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cailvenqq 于 2017-2-22 15:46 编辑
qianfan 发表于 2017-2-22 15:11
最后,我讲讲我的看法,幼儿阶段乃至小学阶段,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启蒙,绝不是知识学习。而是 学习兴趣  ...


不瞒您说,您说的5类家长中,前四类家长我都见过,我觉得这导致这四类家长的情况是这样的:

1、焦虑型,这个比如您今天公众号发的那个帖子《你真的负担很重么》里说描述的,您归纳是由于 机构刻意塑造的危机感。

2、排行榜关注型,这类一般都是在选学区房的。要知道哪怕是我先知道您千帆老师,也是从您在各大平台里对于学区房的介绍和解答中才认识您的。

3、关注名校渠道型,这类正如您所知,买好学区房后,公办保底冲刺民办,或许确实是很多家长身上的影子。

4、复制牛蛙经验型,这类一般也是在公办保底,并熟悉渠道后,发现自己只差所谓的努力才会考虑的一类家长了。

5、真正激发学习潜力型,这类肯定是最难的,而且也是被家长认为事倍功半的。而且还有很多反例,说孩子对学习很有兴趣但就是成绩不好。最终放弃了启发式教学而转换成了填鸭式教学最终继续输给传统应试教育。

您归纳的五种家长并非五类,而是经历了1焦虑的想到2购买学区房,完成了2购买的想到3博私立,然后再去搞牛蛙培训指南,认为填鸭都完成了的才继续搞素质教育。所以您也在用词上通过数量来描述了这层关系。

这样的思路恰恰就是填鸭式教育中诞生的家长的一贯想法。确实很务实。一环扣一环的。家长这样想也没啥错的。我每天混迹于各类鸡血qq群。一旦跟他们聊起启发式教育,无非一句话反驳,如果孩子都考不进学校了,兴趣有毛用。或许他们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也不想尝试新的方式。因为尝试的风险成本无疑是很大的。搞不好就输给了其他秉持兢兢业业如同老黄牛般“努力”的邻居孩子了。

这样想正常的很!很符合人之常情。我并不认为这些家长功力有啥不好。这就是他们自己的填鸭式人生导致的正常思维策略。

但突破和反常总是有的。如果有那就得愿意尝试新东西才行。我认为我愿意走走看“家庭探究式启蒙”这条路。
虽然我也有父母留下的闵实验的学区房,或许会让孩子去博一下七外。但这种选择不一定打乱我对于孩子启发兴趣这条路的探索。

发表于 2017-2-2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7-2-22 15:11
最后,我讲讲我的看法,幼儿阶段乃至小学阶段,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启蒙,绝不是知识学习。而是 学习兴趣  ...

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有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有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这都是奇缺的,可能是社会文化的原因,从小没有也不鼓励这方面的培养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6 收起 理由
icedreamice + 3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cailvenqq 于 2017-2-22 16:40 编辑
byzantium 发表于 2017-2-22 15:59
其实关键还是要有钱,足够儿孙造~自然就不焦虑了,然后父母学历眼界尚可,就能考虑孩子的兴趣问题了。那种 ...


兴趣未必是课外的,哪怕是语数外都应该兴趣引导。这个概念或许是颠覆性的吧。试想一个场景。如果你让孩子回房间睡觉,他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在研究数学。然后跟你说不想出来睡不着,这种情况估计是很多填鸭式教育的父母看不懂的。他们可能只会当着他孩子的面说隔壁谁谁谁晚上不睡觉在看书你看你都不爱学习。但殊不知爱学习不爱学习这件事也是由于父母自己有没有更好的引导。在很多家长心中看到的只是用功不用功,但根本不知道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孩子心中点燃的火根本不是用功不用功可以解释的。这就是家长眼界决定孩子起跑线的缘由吧。也是我写这些的初衷。
发表于 2017-2-2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注重小孩子的兴趣培养很重要,但实践起来也不容易,因为孩子个性不同,天生兴趣点不同,基因的力量是无法回避的,“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在研究数学”,这种孩子生出来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培养出来的可能性。我小孩子2年级,对数学物理都感兴趣,我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但要说是培养的作用大还是基因的力量大,我只能老实说:我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tjiang2008 发表于 2017-2-22 17:08
注重小孩子的兴趣培养很重要,但实践起来也不容易,因为孩子个性不同,天生兴趣点不同,基因的力量是无法回 ...

我混的那些鸡血qq群里,妈妈们抱怨爸爸最多的,就是你说的这种情况,把什么都归因于先天。不过她们都会很客气的总结一句,混迹在育儿论坛和qq群的爸爸都是“别人家的爸爸”。事实上很多爸爸确实不愿意介入孩子的教育。说到底归纳成先天也好,还是不理不管也好,本质上都是不想折腾,也懒于折腾了。实践起来不容易是因为没有范本,抄袭不到。不是所有家长都适合自己研究的。绝大部分都是学习临摹照搬这个套路,当然也是他们自己小时候的套路。对学习感兴趣这件事导致了“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在研究数学”这个结果。因此固然看不懂的家长就觉得是先天导致的爱学习,跟后天没关系。这个事情回到头本质上就是不愿意尝试引导兴趣这件事。

不过我之所以写这个,就是要去尝试这个,并坚信 兴趣 后天的引导因素大于先天的基因。如果真要说先天,那菜小片区的父母不还在努力进行后天的改变呢,如果真信命那就连学区房都不应该买了不是。之所以愿意改变。那就一定能把别人家“躲在被窝里看数学”的孩子变成自家的孩子。其他的只是方法问题。

我接下来写的就是方法论。
发表于 2017-2-22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ailvenqq 发表于 2017-2-22 17:19
我混的那些鸡血qq群里,妈妈们抱怨爸爸最多的,就是你说的这种情况,把什么都归因于先天。不过她们都会很 ...

“把什么都归因于先天”,你确定理解了我的意思?“我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你视而不见了?

点评

抱歉,是我没仔细看:)  发表于 2017-2-22 17:31
发表于 2017-2-22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最“懂“教育的父母是还没生孩子的,次之就是孩子还没上学的,懂得反思的只有孩子上学后的父母。

点评

确实的,做了父母其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只能作为参考,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做事风格,家庭教育千差万别。  发表于 2017-4-6 13:17
你的观点真相了,哈哈。目前各大公众号也基本是这个顺序  发表于 2017-2-22 19:5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tjiang2008 发表于 2017-2-22 17:26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最“懂“教育的父母是还没生孩子的,次之就是孩子还没上学的,懂得反思的只有孩子上学后 ...

所以千帆bbs不是有一句名言,叫做“孩子越小,父母越认为自己的孩子天下无敌”,看到那句话之后笑了很久。粗看正是你想要说的我对吧。不过话说回来了,都不去试试就灭了,岂不是太亏了,或许你可以说越大的孩子的父母越是容易被现实打败。而孩子越大的父母总是时不时来一句你想的挺好,到时候你就懂了。表现出一副过来人的架势。但作为家长也好,孩子也好。事实上所有尝试就如同语文课本里的《小马过河》,大水牛的经验你没用,小松鼠的经验一样没用。最终还是要自己淌一次才知道的。如果是填鸭式好模仿的家长一定被这句过来人的箴言打败。
发表于 2017-2-2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显然并非反对兴趣培养,只是发现现实中很多人以培养兴趣开始,以抹杀兴趣而终,“人定胜天论”与“基因决定论”一样不值得提倡,父母还是从容些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tjiang2008 发表于 2017-2-22 17:58
我显然并非反对兴趣培养,只是发现现实中很多人以培养兴趣开始,以抹杀兴趣而终,“人定胜天论”与“基因决 ...

所以,过来人的父母,看到的结果永远都是,别人家孩子成功了就是归因于基因好了。不成功以及在路上的就来一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然后就不说话了。
发表于 2017-2-22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一个稳定的社会,阶层必定是固化的,上层总会留下通道给下层,才能造成竞争态势,通道有多宽,取决于上层的危机感。
无奈的上层总会为下层设置天花板,给自己设置保护地板,通道的大小,开关,下面的只能无奈的接受
发表于 2017-2-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掐指一算,此贴会火。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6 收起 理由
icedreamice + 36 火的是情绪贴,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2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7-2-22 15:11
最后,我讲讲我的看法,幼儿阶段乃至小学阶段,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启蒙,绝不是知识学习。而是 学习兴趣  ...

非常期待老大的分享!
我和孩爸都是学生时代的学霸,受益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我们智商普普通通,但因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当然包括应试能力),所以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但老实说,我们当年的学习目的性很强,就是要在高考中胜出,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我大学学数学分析,考试都是高分,但绝对属于老师说的那种“没有掌握数分精髓但是掌握考试技巧的人”。进入工作后,由于没了兴趣点,我自己放下了再学习的脚步,感觉一直在吃老本

因为我们了解自己当年接受的教育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下一代的培养,我们希望可以在我们原来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多做一些事情,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里说的更好的教育不是说让他考上比我们更好的学校或取得更高的学历,而是希望他的学习是可持续性的,不要像我这样。。。而这点是我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最看中的。保持一贯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形成好的学习方法,等于造房子搭好了地基和框架,剩下砌砖这件事,就更多地交给孩子去摸索如何填充知识。

在学前,我比较排斥孩子去读外面那些机构,一方面他们教的那些东西我自己也都能教,感觉纯粹是技巧训练,对孩子没啥帮助,反而磨灭了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那么好的天气应该多出去公园玩去博物院逛,另一方面对外部机构老师的水平我也持怀疑态度。。。但身边的朋友似乎都在鸡娃各种报班,我的教育理念和实施路径与他们不一样,大家总觉得我在拿孩子做试验品,认为既然其他人都这样报班,我也应该随波逐流跟着“主流教育”走,这样至少不会走得太偏。。。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非常希望老大可以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学前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方法,也期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和其他与我想法接近的家长多一些交流与探讨,在这个学前鸡血时代做一股家庭教育的清流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6 收起 理由
icedreamice + 36 学习的持续性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09968847 发表于 2017-2-22 22:48
非常期待老大的分享!
我和孩爸都是学生时代的学霸,受益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我们智商普普通通,但因为从 ...

赞同你的看法。事实上我写这个关于《家庭探究式教育》系列文章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也是大学毕业后迷茫过很长一阵子的人。就因为填鸭式教育没有解决大学后的问题。因此如果你每天逛各种大学生论坛和社区的话,就会发现大学生面对的焦虑困扰远比幼升小的家长多的多。他们考进大学后就开始丢失目标。然后再毕业前夕又发现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脱节。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有啥梦想,接下来工作确实找到了除了关注职场外,也很少人会去考虑如何精进自己的技能。因为他们的根本没有啥人生目标。只有空的赢这一件事。

同样,有些人大学学霸数学很好,或许微积分的题目做的很棒,但在工作中做抽象的数学分析却无从下手。也有学霸英语考试次次高分,但连一卷原版的《哈利波特》都读不下来。

分数或许就是一类人学习的唯一动力,但最终所有人都是需要丢到 职业 这个大考场中去历练的。这个最大的考试往往会淘汰很大一批走了捷径的孩子。

有些时候,很多家长觉得这个还早,可以等到孩子通过了高考再说,觉得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码事。

但事实上绝大部分人经历完填鸭式的基础教育后,就没有下文了,更别谈高校那种过时到跟社会完全脱节的职业教育如何进行的话题了。

未来孩子经历的时代,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涌现,传说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社会岗位迭代。技能也将不停的迭代。未来能活下去的人,只有一种,那就是会自我学习的人。

所以,我认为自我学习这件事才是应该教会孩子的。
发表于 2017-2-2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你们讲了钆许多特吃力了,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学校是外因,小孩的资质成长环境是内因,所以你首先要定义是双理还是单理或者司机➕韩,大致小孩的学力去向就清楚了。
发表于 2017-2-23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为啥么应试教育死不了?从宏观生命力上讲,应试教育在中国,已经生存了1500年,完美植根于国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微观现状来看,老大说的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培养,这种能力超出了绝大多数国民家长的认知,而用压榨儿童的时间和精力来换取高分,短期有疗效,长期像瞌药,即使不能带来子女长久的发展愿景(世上不存在一种理想状态的教育方式),家长和学生也可以从短期的升学和瞬间的排名提升中获得幸福满足。
但应试教育是零和游戏,指望它带来荣耀家庭的幸福满足时,就不应奢望其它家庭没有苦痛。所以,教育问题从来就不是仅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能回答的。



发表于 2017-2-2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ailvenqq 发表于 2017-2-23 00:04
赞同你的看法。事实上我写这个关于《家庭探究式教育》系列文章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也是 ...

期待你的分享哈!
我不排斥应试教育,觉得应试教育中获得的利远大于弊,只是不希望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应试,被逼成一个刷题机器。大环境是这样,迫于升学压力,等他上了初中高中,该填的该压的我还是会让他跟上,当然那时他的心智和能力都成熟了,主要靠他自主学习,而不是像幼儿阶段是由或丢给机构刷题。

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所以父母所在的这个小环境要调整,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尽量去弥补一些大环境下应试教育的不足,让孩子善良和有同理心、能有独立的思想、不断学习的动力、多些生活情趣与情怀。

我们现在做的最多的就是亲子阅读,孩子也始终保持了比较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每天我们都至少有40分钟看各类书,我自己也很享受母子并排席地而坐讲绘本的温情时光。我也跳出过去一直关注的幼升小信息圈,而是更多关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一些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感觉受益匪浅。像黄玉峰老师,是我学生时代就关注的,现在也还一直在看他的一些文章和访谈,觉得对孩子的语文教育很有帮助,当然也对我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教育,不只是对孩子的教育,对父母也是一种不断提升能力的过程。

孩子在托班学背了很多古诗,但纯粹只是会背,完全不了解是什么意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关注,遇到特定的场景会吟上一两句,慢慢孩子就能把古诗与现象、景色、节气等联系起来。我也有给他读一些儿童诗,他现在遇到美景也会有“创作”的欲望,虽然只是一些短词或短句,但是可以感受到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平时我们也喜欢做小实验,一个小实验蕴含了物理化学知识,向外延伸会涉及到地理、信息、人文等很多东西,我们现阶段主要引导孩子动手和观察现象,父母简单地给他解释,然后慢慢延伸到其他方面。比如他洗澡时发现,有的玩具会沉下去、有的浮起来,我就和他做了沉浮实验,然后水里慢慢加盐观察变化,再告诉他死海,拿出地球仪点给他看,一起百度图片,最后把皮球扔给爸爸让他介绍一些周边的地理信息。所以孩子始终对做小实验非常感兴趣。我的物理成绩一直很好,我觉得是得益于小时候一直跟着哥哥们玩,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联系到了很多小时候玩的过程中遇到的物理现象,所以对物理学习比较有兴趣。希望我能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给孩子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也能从小接触广泛综合纷杂的信息,一直保持着好奇心,相信等他在学校学到具体知识时,会想到曾在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玩耍的情景,他对具体知识的理解可以演变为解释现象、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公式或推演。

说这么多是觉得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去看世界,很多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去引导和创造条件,但是始终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成体系,也不确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一直坚持的这套东西能不能经得起考验,希望多交流。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6 收起 理由
icedreamice + 36 科学方面相似,这个需要父母知识储备。但是.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23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7-2-22 15:11
最后,我讲讲我的看法,幼儿阶段乃至小学阶段,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启蒙,绝不是知识学习。而是 学习兴趣  ...

      老大,具体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培育这类文章也有,要么都讲的非常笼统,没有具体的指导方式,要么就是个体教育的回忆录,因为个体的差异,很难借鉴。关于具体学习方式,以杨老师的文章为例,是以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出来的,看上去满满的干货,但是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或者接受过这方面培训的家长很难运用这方面的经验;关于具体学习习惯的培育,更是需要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来建立幼儿的自我激励机制,大多数家长即使有心也是无力,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其他他们能掌控操作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09968847 发表于 2017-2-23 09:23
期待你的分享哈!
我不排斥应试教育,觉得应试教育中获得的利远大于弊,只是不希望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开始 ...

谢谢你的喜欢,也谢谢你分享的黄玉峰老师。

有两点是我想对你说的:

1、从你的文章中,我发现你孩子也刚上托班,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尤其面对那些所谓的过来人各种调侃说他们当初也是如何如何的,后来放弃了啥的,这种话给打败。每个父母三观也不一样。所以小马过河,其他动物的经验未必有很明显的借鉴意义。对于他们的提醒和讽刺笑笑即可。

2、孩子永远不是你的物品。不要把自己和孩子建立 教育和被教育 的关系。而应该是当做一种陪伴的关系,有时候我们需要从孩子身上学会自省。从而更好的对待自己的生活。而且孩子长大后终将离开我们。跟孩子如何确定彼此的连接纽带决定了你如何教育和教育的结果。

最后,我的教育理念放眼于“高考”之后,而并非“高考”。具体怎么操作请关注我接下来写的几篇
发表于 2017-2-2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认同楼主理念。
家庭探究式教育要做起来可能比鸡奥数鸡英语更累,更需要家长投入时间和精力。虽然看起来好像只是给孩子解释一些小现象,做点小实验,或者手工劳作,但是这个对家长的要求更高。
1.要么家长自身素质非常高,本身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表达能力强,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2.家长不懂也没关系,但是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讨论、一起动手。
根据我的经验,家长最好要先自鸡一下,然后提前备课,不能脚踩西瓜皮,讲到哪里算哪里。
能做到探究式教育的家庭,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
BUT......对于我们这种6点下班,8点到家的,真的难度不是一点点啊

点评

全职妈妈能解决问题吗?难道要恢复族学。。。。。。。  发表于 2017-2-23 16:52
发表于 2017-2-2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种探讨理念、不局限于短期内可量化的知识量及成果、注重培养孩子的软实力/习惯/素养/思维方式,从孩子出发、着眼未来的帖子,在众多晒进度的鸡血帖子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发表于 2017-2-2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qianfan 发表于 2017-2-22 15:11
最后,我讲讲我的看法,幼儿阶段乃至小学阶段,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启蒙,绝不是知识学习。而是 学习兴趣  ...

非常赞同啊,现在极度需要“具体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培育”,娃娃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文章!!!
发表于 2017-2-27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注 。。。字数
发表于 2017-2-2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觉得楼主的理念初一听很有道理。但总觉得有点问题,随便说几个不代表全部
培养兴趣 加 培养习惯 和鸡血式应试教育 哪个对未来实现人生目标帮助更大。你的目标和鸡血家长的目标先要搞清楚是否一致,才有2种教育方法的可比性。
目前我们国内的就业环境,对文凭的看重程度非常高,敲门砖的门槛设置的也很严格。所以摆脱敲门砖直接谈就职后的发展潜力是比较空的。这也就是大部分我国家长看重文凭,看重好学校的初衷。
那我们就把一本为一个统一目标来看,哪种方法的风险成本 操作成本 和 时间金钱成本高呢? 综合来看 肯定是摆脱鸡血’培养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的成本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几率问题,培养兴趣加学习习惯而放弃鸡血,能让孩子觉醒的几率有多高?如果兴趣点找不到 学习习惯虽然养成,但可能是表面内心却仍旧我行我素,花的时间又很长,但自信心在一次次和鸡血孩子的比较中承受打击。或许孩子能抗住不在意,最终达到自我觉醒,那如果没呢?回头再鸡血的机会还有么?还有你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步骤强么,检验效果又是什么?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有重来的资本,有跌倒再选择的机会,有不以文凭单靠我父母的能力就能让孩子凭兴趣来作为人生目标,我觉得楼主的那些理论,我举双手赞成。而且肯定把那些应试教育的糟粕除掉。。。但可惜我没有。。。
发表于 2017-2-28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iceman0566 发表于 2017-2-28 10:26
我觉得楼主的理念初一听很有道理。但总觉得有点问题,随便说几个不代表全部
培养兴趣 加 培养习惯 和鸡血 ...

注意方式方法的鸡血,不盲目过量刷题赶超进度,注重日常习惯的培养,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超前。

只培养乐趣和只超前学都是极端的,需要兼顾,并且这两点也不矛盾。
发表于 2017-2-2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非常赞同啊,现在极度需要“具体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培育”,娃娃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文章!!!
发表于 2017-2-2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非常认同楼主的理念,孩子也是2岁,教育方式采取不惩罚、不逼迫、不利诱。多鼓励多表扬,引导孩子自己认识错误,正确看待错误的的教育理念。已关注楼主,希望和楼主更多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cailvenqq 于 2017-2-28 12:45 编辑

我觉得很神奇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家长普遍认为培养兴趣和鸡血是矛盾的。但我这篇文章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啊。我重新总结下:

1、培养兴趣不只是课外兴趣:

一提到培养兴趣,很多家长直接就联想到培养孩子画画,音乐,运动,下棋啥的了。其实语数外等主课一样需要培养兴趣啊,兴趣引导入手,然后切入盯和检查。

2、盲目鸡血就是“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和“挂着空档踩油门”: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生的,不该有自己的想法,我是你爹娘,你就应该听我的。我叫你往东,你不该往西。甚至也有不少家长用我们小时候的那种方法,动不动一顿揍。

即使遇到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也只是一味的爱跟其他身边孩子攀比进度。从攀比中炫耀出虚荣心。但孩子真是物品么?

相比成绩,我更看重的是孩子 智商、情商、财商、社交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方面很难用标准去考察的东西。但我心里有杆秤,我自己知道怎么抓,怎么评。

点评

盲目鸡血肯定是行不通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的,需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去培养(或者说鸡血)。当然,在各种鸡血的时候,要教会孩子更多的东西,包括情商培养、集体观念、自我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发表于 2017-2-28 12:54
发表于 2017-2-28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盲目鸡血肯定是行不通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的,需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去培养(或者说鸡血)。当然,在各种鸡血的时候,要教会孩子更多的东西,包括情商培养、集体观念、自我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发表于 2017-3-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7-2-22 15:11
最后,我讲讲我的看法,幼儿阶段乃至小学阶段,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启蒙,绝不是知识学习。而是 学习兴趣  ...

最主要第5种家长,正是大部分大家做不到,做不好的。所以大家都成为第1-4种家长,想想这也是种方法。其实像我们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们连做到第1-4种的都是寥寥无几,第5种更是绝无仅有了。
发表于 2017-3-2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培养孩子的兴趣、健全人格比鸡学科内容更重要,家长要有总的思路,眼光要放长远点。
发表于 2017-3-4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ailvenqq 发表于 2017-2-28 12:42
我觉得很神奇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家长普遍认为培养兴趣和鸡血是矛盾的。但我这篇文章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啊。我 ...

非常赞同,建立好学习习惯,规整好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引导娃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是重要的。不过我每次说这些的时候,大家都不理我 哈哈哈,因为大家都觉得太难了,还是语数外鸡血简单,so~~~
发表于 2017-3-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理的人还是喜欢理论或者口号落实到细则。没有父母会反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家都知道如果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适当push,能自主学习。这是最好的。孩子不会感到太累,家长也省了很多心。但是请例证些成功例子和方法,然后像我等父母可以参照加以修正,更好的实践于自己的孩子
发表于 2017-3-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nimo1981 发表于 2017-3-5 09:33
学理的人还是喜欢理论或者口号落实到细则。没有父母会反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家都知道如果能抓住孩子的 ...

我觉得这个也是说说而已。我曾经线下接受了几个付费咨询,苦口婆心告诉他们很多这方面的东西(这些东西绝不是写文字3、5000字能搞定的,滔滔不绝地讲都要3个小时,大家可以换算为文字的长度)。可是一句话就打倒了--孩子小学或者幼儿园3点多放学,4点到家,现在没啥作业,每天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2小时,游戏2小时直到孩子8点多睡觉,有几个能做到?有些家长说我们都很忙,7点下班8点到家;还有的家长虽然是全职妈妈,但是没有耐心做到这一点(当我给他们讲了2小时亲子阅读如何进行以及2小时亲子游戏如何进行的时候)。
当谈到学习习惯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看电视(包括要求自己的老人)、自己的书房干净整洁,90%+的家长立刻就歇菜了。在我线下咨询的家长中,只有一个双清华的家庭能做到,他们家为了避免这个矛盾,搬新家后拆了电视,手机在孩子面前真的只是打电话,从不玩游戏。
当然,看这个贴子的有人跟我争论说当孩子的面看电视玩手机不算啥或者说我就邋遢我当年也考上复旦了什么的,这就请您绕道了,因为争论这个没意义
发表于 2017-3-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7-3-5 12:28
我觉得这个也是说说而已。我曾经线下接受了几个付费咨询,苦口婆心告诉他们很多这方面的东西(这些东西绝 ...

老大能搞个讲座吗?我们真的需要此类辅导。
发表于 2017-3-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3-5 15:58 编辑

LZ的总体想法和思路还是值得鼓励的!赞一个

关于孩子要做好长远的总体规划,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摸索和调整。为了少敲一些字,把我们高中帖子里关于这一块的思考和反思copy过来

看到Y妈“琅琊榜之谋士”日志,孩子的“学业、成长之路,何尝不需要谋士?”,将父母脑洞为孩子的谋士角色,觉得也很有意思

目前我们几乎整个社会,至少绝大多数家长,在孩子进小学前可能主要关注“喂养”,进入小学后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和分数,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几乎是我们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个人认为,关注孩子的升学考(包括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期考、月考、周考、日考,并作相应的调整,至多属于战术层面的事,如果没有战略层面的谋篇布局,仅有战术层面的考量和调整,非常容易出现没有大方向(迷失、不知所措)、纠缠于小枝末节(纠缠于分数、应试技巧、如何快速提分)的状况。

至于何为战略层面的谋篇布局,我个人是没有看到一篇国内这方面的文章或书籍;我这里强调“国内”,是指确确实实从国情出发,从家长的层面出发,战略层性地论述孩子教育的文章和书籍。

我个人认为,家长要从战略层面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宏大布局,至少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布局考量的时间跨度足够长。

理想的情况下,家长需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并为此进行谋划,至少也要谋划到孩子30~40岁,到其人生顶峰的时候,他会成为怎样的人?可能会过怎样的生活?并以此为出发点,谋划孩子从0岁开始的教育布局和策略。规划的目标足够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被各类考试扰乱心绪,试想如果一个教练心浮气躁、很焦虑,如何能够客观理性地给运动员进行心平气和的正确指导呢?

(2)布局考量的内容宽度足够宽。

我们家长要培养出高素质、享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的孩子,并且考虑到30~40年时间跨度及孩子自身发展、社会发展的极大不确定性,理想情况下,应该包含多方面的基本素质教育和培养的考量。试想一个身体、身心健康,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记忆能力、自学能力都很强,具有丰富的地理、历史、人文知识,富有音乐、美术等艺术涵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人生目标、积极、自律、有毅力的人,难道还害怕学校里的考试、没有好的受教育机会、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吗?当然,我们难以培养出如此理想全面的孩子,但肯定不影响我们可以如此谋划。

(3)需要考虑我们的具体国情。

目前社会上很多的早教,要么是照搬国外的理论和课程体系;要么就只是把我们的中小学课程前移或些微变化花样,但基本是换汤不换药。孩子的母语是中文,需要结合我们的文字和文化特点。但把我们的文化内涵、文字形式、伦理关系和古体诗文等文化传承与早教结合的形式研究、实施结果等方面的文章或书籍几乎没有看到,可参考的案例也非常少。

(4)需要考量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用心引导。

我们有句古话:三岁看老;好像西方也有研究理论表明4岁左右的孩子脑发育已完成80%左右,这都表明0~6岁对于人的一生虽难说是决定性的,至少影响是非常大的。但目前正规的社会公共学校教育,对孩子0~6岁的规划和引导几乎是空白的;而绝大部分家庭,尤其是农村和普通市民,还没有家庭教育的观念,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因此,家庭教育这一块对很多家庭来说也是空白。毛主席说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敌人占领(印象中毛主席说过类似的话),很多孩子的小脑袋被游戏、电视占据,小学上学后要纠正过来是非常困难的。相反,如果家长善加引导,6岁前的孩子是非常容易养成阅读、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并且,对语言表达、图形、运动等诸多敏感期都在6岁~10岁前,善加利用,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让孩子终身受益的效果。

上述内容,有些是孩子(现在高一)小时候我们就一直在做的;有些是对孩子教育留下遗憾的反思;还有些是看到Y妈的脑洞进行的脑洞 觉得这是个很有意义和价值的话题,因此,也算抛砖引玉吧:lol

点评

这个对家长要求不是一点高,是非常高啊!  发表于 2017-4-6 13:27
发表于 2017-3-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3-5 15:38 编辑

另外,看到有关兴趣的讨论,也想再说几句:

首先,什么是兴趣?我个人认为,兴趣的核心或实质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其次,如果我对兴趣的这个认识没有错,那么,接下来就是,孩子如果能从某件事中获得持续愉悦的体验,就可培养、激发孩子的兴趣,这种愉悦的体验时间越长,孩子表现出来的兴趣就越浓。实际就像电路一样,正反馈的过程,往往能导致信号不断放大,直到导致电路产生自激现象。反之,孩子如果在某件事中,总是获得挫败感,尤其是一开始就是挫败,不能丝毫产生愉悦感,是不可能产生兴趣的。类似于电路的负反馈,总是会抑制信号的放大,在电路设计中也是抑制电路产生自激的关键技术手段

所以,如果我对兴趣的理解没错,如要培养孩子某方面的兴趣:

第一,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给予或带给孩子初次做这方面的愉悦体验;

第二,在后续持续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兴趣为代价以换取孩子的所谓成绩或进步,因为这是不可持续的;

第三,如果要想孩子能持续、长久地做某事,保持孩子在过程中产生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成就感、满足好奇心等)应是保持孩子兴趣的实质内容:lol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cailvenqq 于 2017-3-5 16:49 编辑
qianfan 发表于 2017-3-5 12:28
我觉得这个也是说说而已。我曾经线下接受了几个付费咨询,苦口婆心告诉他们很多这方面的东西(这些东西绝 ...


qianfan大大:
您好,正如您所说这些东西他们根本不会去听,但听不听是他们的事,讲不讲是我们的事。千帆论坛的囡囡爸有很完整的亲子英语理论与实践路线图。他有个qq群目前2000多父母都算他的流量粉丝,我有幸也在他的群中。据调查在他群内完全使用他的理论和实践路线的人数不超过5%。

所以鸡血家长都精明的很,他们要的不是自我教育和约束,他们不想听什么是对的。他们想要听的是别人孩子的课表我们孩子有没有学过。所以在这里既是兵乓爸爸的一点点资料都比我说的这些空泛的大道理有用,原因很简单,家长来这里不是“受教育”来的,而是获得资讯来的。资讯包括以下这些:

1、学区房对口学区资讯。
2、民办学校入取的小道消息。
3、别人家孩子都学了些啥资料。

之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最初来到这里的家长也是关注到您qianfan这个ID在各大论坛的出现也都是由于您在学区房领域的专业意见。才把粉丝流量截留到您这个论坛来的呀。所以您那些苦口婆心的3小时讲陪伴如何重要,兴趣如何重要根本不是这些家长的诉求。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听!

我当然很理解这些道理,但我认为我还是应该整理我对于这一块的研究和总结。以及探索我身边利用这套思路略有建树的家长。原因很简单,认为对的就去做,仅此而已。评论好坏那是别人的事!做不做是我的事。希望您能理解。

也希望我这股鸡血界的“浊流”没有污染您这里的大环境。谢谢理解。

点评

其实道理都懂,但是家长能够自律基本能完全做到的都没几个,更不要说要求孩子了!所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鸡血的家长,因为分数确实比素质的培养容易多了!  发表于 2017-4-6 13:30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cailvenqq 于 2017-3-5 17:04 编辑
pcxiao 发表于 2017-3-5 15:34
另外,看到有关兴趣的讨论,也想再说几句:

首先,什么是兴趣?我个人认为,兴趣的核心或实质是一种愉悦 ...


您好,您说的很对!在兴趣培养方面确实正如您所说,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家长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有体验过这个,换做你,你会如何来教他们?这也是一大难题啊。

从您的文字中看的出,您至少自己是有过有兴趣这件事的。然后也通过兴趣触发过自己的脑电波,并持续愉悦过的。这就叫“过来人”。但事实上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家长自己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自己就是一辈子被家人教育着不好好读书就只能留在这里种田的思想,最后考进了北青复交。但到了自己生了孩子发现娃娃并不像自己当年那么刻苦,就埋怨孩子的日子过得太好了。然后开始走进了鸡血队伍。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模式,永远是copy自己的模式的。你无法把你的感受讲给一个没有经历的人让他感同身受。这我觉得是这个群体最难办到的事情。因为家长这个职业是不需要任何文凭考试就可以当的,所以每个家长的层次其实差别很大很大。

但我的看法就是,多少人能看得懂我不管,看懂了后赞同还是反对也都不是我管的,我只管我要不要写下来。
发表于 2017-3-8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也可能因为我们的孩子年龄相仿都还小的缘故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也曾在一个群里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当时就有过来人妈妈反驳了,对方孩子比我们大,而且她说的也都是实情实例,她说我们这种观念想法都是比较正常的想法,但是现在鸡血的压力不一定是家庭给的,还有来自学校和老师(培养兴趣习惯的孩子短期内可能成绩会不如鸡血出来的孩子优秀,因为鸡血都是应试和超前学)。她身边就有实例,孩子在上海一所名校念小学,成绩不好,但家长不想太逼孩子,然而老师数落孩子批评孩子,还有视老师如上帝的同学们的嘲笑和冷落。这些都对孩子心理或多或少有伤害。现实真的很残酷…
我也一直提醒自己,要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有时候又真的会忍不住焦虑。
而且,走这条路比鸡血要难上很多倍。对家长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要一直坚持下去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一旦中途放弃的话真的会很惨…两头不着落……所以要走这条路真的要有无比坚定的信念才行啊~
不过真的很希望能继续看到楼主的文章,也当为自己打打气,同时借鉴下楼主的心得体会。

点评

素质的同时也鸡血啊,两不误啊!  发表于 2017-4-6 13:31
发表于 2017-3-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此贴连回复也个个是精华,必火。预测后几页还会有不同理念的碰撞或者对掐。
发表于 2017-3-8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这么多,并没有几句干货,期待楼主能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几句干货
发表于 2017-3-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几千年都下来了
发表于 2017-3-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得有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26 16:39 , Processed in 0.195558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