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8-3-28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chinaviolin 于 2018-4-14 23:26 编辑

小学概观:意图、目的、行为及其他
忙乱的开学季过去后,爸爸妈妈们的行动要开始有序化:从刚开始慌慌张张、莽莽撞撞,逐步稳定下来,稳定到如下这几个方面上来:
1、和老师之间建立无缝的沟通渠道,在老师的指导下,缓解孩子在入学过程中感受到的不适,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孩子在小学阶段遇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项任务。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体验了这种机制运行的情况,继续下去,让这个过程贯穿于孩子学校教育的全部。
2、解决孩子学习时,两大典型环境的行为习惯问题。孩子学习,最典型的两个学习的环境,就是学校的课堂和家里的书桌。养成在这两大典型学习环境下稳定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在课堂上,我们希望孩子一直坐好,不要乱跑,对于老师,有两点互动。一个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举手,表示自己知道答案了;一个是一路盯着老师的眼睛看,小眼神不要“溜走”。
在家里,要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到家先休息20分钟,喝点儿水或者酸奶,吃点水果。一进家门,就上好闹钟,20分钟,闹钟响了,就拿出书包,摆好文具,开始写作业。没有留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朗读已经学过的英语和语文的课文。当前正在学习的课文,朗读三遍;从开学起学过的课文,朗读一遍。天天如此。在九月份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形成稳定的习惯:不管留多少作业——周五留未来两天的作业,应该比较多一点——都是到家先把作业做完。做完了,就可以痛痛快快毫无牵挂地玩儿了。
3、课堂上的行为习惯,有老师在负责。可是,光靠老师,是不能够解决所有班上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得靠家长帮一把忙:每天上学路上,和孩子重复三句话,陈述给孩子:“上课要坐好;遇到问题,会的就举手;一刻不停地盯着老师的眼睛看”。先陈述,进而让孩子记住陈述的话;接着提示孩子,在课堂上,想起陈述的这几句话;最后,再试图用回顾评估的方式,让孩子做到这三点。这是个很微妙的过程,爸爸妈妈要严格按照步骤来,一步一步做到这个,不能着急。前边的没有做好,着急做后边的,就全乱套了。这需要时间。可尽管需要时间,九月份这一个月,也足够了。
申爸希望在“十一”小长假休完,返校之后,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晚上放学回家,就自觉地把作业全部完成,完成了,再做其他的事情;每天上学的时候,路过那个地方,小脑袋里自然想到,“上课坐好,举手回答问题,盯着老师的眼睛看”;上课的时候,也能够做到这些;老师和爸爸妈妈们的沟通,已经相当顺畅,他发现你的孩子有什么问题,放学见面的时候,见到你,就随口说一句,指出问题,并且附带上解决的建议。爸爸妈妈呢?回到家里,马上行动,把自己所做的,还有做完之后,产生的结果,发短信回馈给老师。家校联动,家庭和学校,要真的能联合起来协调行动,教育好孩子。
从家长的角度,了解老师,她们工作的性质,体会老师的工作状态,尊重老师,力所能及,帮助做好班级里孩子们的工作。要尊重老师,相信老师的能力。一个不尊重老师的家长,孩子很快就会滑向危险的边缘。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26 收起 理由
jayyoung0209 + 10
1luo1luo + 16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学生活第一月
今天,开学了
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九月一号,于妈妈们呢,是一个转折点。
在九月一号之前,不管是申爸给你介绍小学的情况也好,还是这些日子,申爸鼓励大家积极地和老师沟通,打破爸爸妈妈们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心理障碍也好,为孩子的入学,准备各种用具也好,什么什么也好......申爸不得不在这里加一句,大家做得真棒!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心理障碍,是极难挑破的。很多家长,孩子都五年级了,接老师打来的电话,说话的时候,嘴还那儿绊蒜呢。你们呢,特别是前天,群里捅破这层纸的爸爸妈妈们,成群成群的,跟下饺子似的。爸爸妈妈们不但能够平和地和老师沟通,更有几位爸爸妈妈,竟然拿了老师的授权:负责组建家委会!为你们的成绩鼓掌!......我们做的这些,于孩子,有什么帮助呢?申爸告诉你:没有!一点儿帮助也没有!
爸爸妈妈们,于这一点啊,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爸爸妈妈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把孩子教育好。别光顾着自己乐,把孩子丢在一边,不管。嗯......说穿了,爸爸妈妈们现在做的,是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要想孩子好,爸爸妈妈们需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很快,“我要学习好”,将会成为孩子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心理需求了。爸爸妈妈们要特别留意,关注这一点。
今天,是一个转折点,在心理层面上,就是指:以前,妈妈只要关注自己的心理需求,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就够了;从今天起,妈妈们要克制自己的心理需求,仔细地留意观察孩子,识别出孩子的心理需求,想办法满足他。
以前呢,孩子年龄小,妈妈和孩子一体,满足你的,满足我的,只要满足,娘儿俩都乐;尽管小有矛盾,但无关大局;从今天开始,事情不一样了。孩子大了,他有了心理需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清晰。不要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妈妈只顾自己乐。
宝宝上学了,妈妈这颗心呐,提到了嗓子眼儿:宝宝上课,能坐得住吗?不会忘了喝水吧?知道自己上厕所吗?会不会被小同学欺负?宝宝会跟老师处得好吗?中午,自己能吃好饭吗?走进校园,能找到自己的教室吗?........无穷无尽的担心,无穷无尽的惦挂。
这都是很正常的,每个妈妈都是这么牵挂。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靠的啥办法?”妈妈们需要意识到:孩子,总要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的。不管妈妈现在 多么牵挂孩子,舍不得,孩子总会走出去。牛马、鸟都有办法让孩子走出去,连植物妈妈都有办法,妈妈们呢?上学了,这一天,就是妈妈们为宝宝们的准备。在家 里,就准备好。要是在家里,没有准备好,那到了不得不走出去的那一天,孩子就受罪了。
开学了,到学校,宝宝变成了小学生。这是“走出去”的前奏。妈妈的所有牵挂是有道理的,可是,孩子必须有一天,得踏出第一步。今天,开学的第一天,就是这 一天了。不管妈妈们心里上如何舍不得,希望呵护孩子一辈子,妈妈们要看到未来,孩子总要独立,总要自立。因为妈妈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
看到这一点,承认这一点,并且积极去着手准备的妈妈,才是有智慧的妈妈。
希望每一个妈妈,都是有智慧的妈妈,放心地放手让孩子到学校里去锻炼。

爸爸妈妈们兴高采烈地折腾这些,在孩子那里,毫无影响。充其量,解决和老师顺畅沟通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们为孩子未来的良好教育,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可是,再好的基础,不能化作对孩子的具体的行动,进而让孩子有所得,终都将归于零。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        入学第一天的纪念
先说一件事,要不,到时候忘了说,就吃亏了:请大家准备好照相机。
9月1号那天,全家人都早点儿到学校,一定给孩子留一张照片;全家留一个照片。就在校门前照,把学校的名字一定要照进去。这是一份珍贵的记录。尽量用正式的好相机照,能不用手机,就不用手机。手机照的东西,将来你娃当了国家主席,不好意思拿出手去印刷:都照变形了。——穿校服照哦!
9月1号的工具包:最大集合:1、照相机;2、孩子的全套书、本;3、水瓶;4、纸巾洗手液;5、间食;6、请好假;7、谁想到了,往里加。
发表于 2018-3-2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错,已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3.        职业父母的时间安排
焦虑着的妈妈们,话说,教育孩子,最好呢,先认识妈妈这个角色。妈妈哈,申爸指总体,不是指某一个具体兮妈骆妈。
妈妈的自我,是跟孩子的自我,紧密地融合在一块儿的,分不开的。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分不开的。这个,妈妈们首先要认识这一点。完了呢,你就知道,焦虑是咋来的,为什么不可避免了。话说,一个自我,分成两半儿,有一半儿,不在身边,自己够触不到。这个和另一半儿分开那一个阶段,这一半儿,什么感受?肯定有感受,对吧?这感受还很强烈。这种感受,就是焦虑。为什么焦虑啊?惦心,又无能为力,不就焦虑了?
孩子上学了,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起点。焦虑,是妈妈们和另外一半儿分开,又够触不到那另外的一半,自然的感受。焦虑,是不可避免的。爸爸好,自我不和孩儿捆在一块儿,一般不焦虑。焦虑是妈妈共性的问题,不是某个妈妈的个体问题。就是说,受苦的,不止你一个。真实的情况是,所有的妈妈都受焦虑的煎熬。
你该怎么办呢?首先,既然受罪的(有时候,痛并快乐着)不止我一个,那就坦然接受好了。就像你当年生宝宝一样。接着呢,你知道,调节心理的最好手段是什么?是行动。你得动起来,找点儿什么事儿干,你就不老是自怨自艾的难受了。再过六天,第七天的这个点儿,小宝宝就要走进学校的大门了。那一刻,焦虑就上升到了极点了。因为行动是冲淡焦虑的唯一法宝,所以呢,现在,妈妈们要为“升到极点”时候的行动做一点准备。准备什么呢?请假。
当然,是指上班的妈妈而言。如果你单位管得不严,你可以溜,这最理想。从九月一号开始,就做好准备,孩子一放学的点儿,就开溜吧。准备好,溜一个月。等过了十一小长假,就不要溜了。你不怎么焦虑了。主要是,到那个时候,申爸会指导你把该做的都做好,你心理就有底儿了,不用这么焦虑了,再踏踏实实地工作到下班。
要是你能请年假,就请年假。和领导商量:我的年假分开歇,每天休两个小时,提前两个小时下班。我保证白天的效率高一些,把工作都做完,尽量让提前走的两个小时,不影响工作。
反正,总之吧,妈妈们准备出时间:从九月一日到九月三十日,每天两个小时。到时候,每天两个小时,干什么呢?不着急,等到时候,申爸每天指导你,干什么。这是为解决焦虑问题,更是为了利用好“黄金几周”,现在能做的事情:准备出时间。
3.1        如何跟领导请假
钢管妈:老师对我说第一个月要自己接送,让我和领导要求早走。
其实吧,哪个领导也都是人,妈妈们遇到的问题,他们都理解。你要是想请下来假,你得理解领导的心思。有些领导,她本人也是妈妈,孩子也曾上过小学一年级。你的焦虑,想请假早走一会儿,她还不理解?
可是,理解归理解,批不批准,要看去请假的妈妈,是不是“懂事”。领导怕什么?领导第一担心,工作的问题。你说,他要是特批或者默许了一个人的假,她呢?上班不好好工作,工作任务完不成,到了下午三点,撂挑子就跑了,那他还会批假吗?所以呢,“懂事”的人,要向领导保证:我上班就抓紧,把当天的工作尽可能做完。尽管离开两个小时,尽量不耽误工作。如果有紧急的工作,我会自己安顿好孩子之后,晚上来加班,也要把工作做好。这样,领导就不担心你的那份工作受影响了。
完了呢,她担心什么?她担心,孩子一上学,妈妈就溜,在单位里成了惯例。那就麻烦了。你告诉领导,每天到时候,我就悄悄地走。遇到同事问,我就说出去办事。我不会说是领导准假的。这就行了。你把话和领导说开,到时候,拿他个默许,就有时间了。你可千万别拿了假,单位里漫天宣传,讲,那就完了。反正妈妈们想办法,给自己准备出时间就是了。
3.2        是否可以接到公司或托管
亮妈:申爸,请问个问题,我家离我公司和亮的学校都很近,我可以亮下课了接他到我公司来,你觉得我是把孩子接到我公司来做作业好呢?还是我也请一个小时的假让孩子在家把作业做好,以后让他自己放学回家作业还是以后让孩子自己放学到我公司做作业好呢?
回家。妈妈们要晓得:如果有一线可能,就不要放学带孩子去办公室。家,才是孩子放学该去的地方。这最好要从一开始就这么做。公司不是孩子学习的环境;等孩子上学了,你就知道了:孩子的作业,根本不用大人辅导。况且,所有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所以呢,黄金几周里,是要妈妈亲自行动,养成孩子做作业的习惯。这个习惯有了,等过了“十一”,孩子回家自己就学习了,不需要有人辅导具体学习内容的。
民妈:托管行不行,大申爸?
大申爸:黄金几周,最好不要托管:妈妈亲自在家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想办法克服。过了“十一”,只要过了“十一”,就海阔天空了。家里没条件,该托管就托管。孩子的一生的学习,需要妈妈亲自陪伴的,就这么几周时间,每天两小时,这几周很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        看着眼睛说话
对于今年上小学的孩子的家长,有好多作业啊!
看着眼睛说话;大声读;买纪念品;准备录家长会。
为什么要看着眼睛说话呢?很简单。每个妈妈,在谈到老师的时候,都有种不自觉的假设倾向。那感觉,好像是老师是一种特殊材料做成的人,所以,有很多期望和想象。其实呢,这里也有老师。
老师,首先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人。你知道,人在沟通的时候,他下意识会怎么样吗?他要寻求回馈。比如说,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讲课,于老师而言,就是一种沟通。老师会知识,要把知识传递给孩子们。她在讲课的时候,就会不断地、其实是下意识地,寻求班上孩子们的回馈。绝大部分时间,孩子们是不能够说话的。他怎么知道自己讲的,孩子们学会了没有呢?奥妙就在这里。
任何一个老师,对于他教的任何一个班级,他都会寻找几个“标杆学生”。老师会不断地观察“标杆学生”对他所讲授内容的反应。如果标杆学生皱眉头,他就知道,还没讲透,就会接着再解释刚才所讲述的内容,直到标杆学生脸上的疑云散了,他才接着往下讲。那么,老师怎么才能知道孩子们明白了没有?靠目光接触。目光接触的第一步,就是讲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讲。这样,就不会为了对方的神态分神了。
后来,申爸发现,这法子很管用。有些人,尤其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里有职务的领导,他们都会斗眼光,申爸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申爸拿了这个法子,那些人都给申爸看得很不自在。有的忘了自己在说什么。大约他们习惯了盯着眼睛说话,忽然遇到一个更厉害的,自己心反而虚了。反正,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面对面交流的时候,申爸一般不欺负人。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一旦遇到一个生人,这家伙又不知天高地厚,上来就和申爸斗眼光的话,他就惨了:申爸盯着鼻梁子,把所有胆敢挑战的,全部打败。
其实呢,适当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不是斗眼光哈),沟通的时候,可以让对方感觉你很重视这个谈话,很重视他。这是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环。不管你重不重视标杆学生这回事,慢慢琢磨,养成孩子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说,不胆怯地溜眼光,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至于怎么锻炼小孩子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这个,申爸也没有经验,大家可以慢慢摸索,一起分享成功和教训。目标有了,方式和方法总能找到。孩子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和对方有积极的眼光接触,不是说训练孩子“能说”。有些家长,把这两件事情弄混了。他们很成功,可是,孩子就是痛快嘴,乱说。
对于老师而言,面对老是低着头,问什么也不吱声的孩子,心理固然不喜,可也没什么。绝大多数孩子都这样。但是,面对嘴上没有把门儿的,不管不顾,张嘴就乱说的孩子,那实在是“痛恨”了。每个班级,都有几个这样的孩子。慢慢地引导孩子用肢体语言、眼光和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要怂恿孩子就是哇啦哇啦说话。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申爸不关注课堂教学内容。其实,没有必要关注:现在的教师水平,都已经足够高了,小学教授的那些内容,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教会孩子。教会孩子课内的知识,是老师的职责,不用家长去过分操心;家长该操心家长的事情:如何培养孩子为接受那些知识做好准备。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5.        开学前设备推荐
小东西要上学了,申爸推荐几样设备吧。不用家家都买,有条件的准备一下,用起来忒方便。
先说这个录音笔。这东西,可以考虑买Nano。Nano真是好东西,可以当故事机。插上有源音箱就行了。更重要的,买那种能录音的Nano,就是录音笔了。这玩意儿有特殊的用途:小东西自己听写,语文都听写的,家庭作业。大申是自己照着书,先录下来。完了把书一扣,听着刚才的录音,听写。远距离的录音效果一般,要想录音效果好,还得专业的录音笔。那个东西,人一说话,它就录;一停了,自己也暂停。这是第一件设备。
第二件,就是扫描仪。买个便宜的就行。孩子会有好多卷子啊,什么的,他得反复做,你把它一扫,再打印出来,就行了。
再就是打印机了。Nano、扫描仪、打印机,有了这三样,会很方便。不过,这是些nice to have的东西。有了最好,没有也成。
扫描仪用得不多,上网上找个便宜的买就行了。打印机可以是HP的。不过,把孩子的画,第一次的作业什么的,扫下来存盘,是个好法子。实物很快就丢光了,保存到硬盘,可以保存的时间长些。
这个手机吧,对孩子绝对是个诱惑。你相信孩子可以,但是不能诱惑孩子,手机不能给。平板电脑可不太好,要让孩子远离平板电脑,尤其iPad。另外,这是一个一辈子的纪念品,平板电脑,现在看来挺酷,三五年,孩子小学还没毕业,就out啦。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6.        建班级群
6.1        为班级建群
你准备几张白纸,上面打好格子,去把班级家长的联系方式都收回来。题头是:孩子姓名、孩子小名、出生日期、父亲/母亲手机号码、QQ号。然后,把你和孩子爸爸的两行,先填写上,当做例子,好给其他家长填写的时候参照。纸的下边,注上:请各位家长填写通讯录,我整理好后,会发还给所有家长。
一般老师当群主,那是因为家长都害怕,没人敢站出来帮助老师的缘故。家长们第一次见面,和老师也是第一次见面,谁都不熟悉谁。就利用这种不熟悉,抢占有利位置。建一个QQ群,是很麻烦的事情。大家想想,要是你是老师,面对百来个陌生人,家长。这时候,有一个家长站出来说:王老师,我帮你收家长的Q号,建好Q群,你用这个平台,来和家长们沟通。你是老师,你怎么想?“好啊!谢谢啦!”并且,那张收通讯录的纸,这个机制设计得很重要:你想,要是你接到了这样的一张纸,你怎么知道是某一个家长的个人行为,还是老师授意的呢?你不知道!这是一个让人惊奇的意外行为。你只能想:这是老师授意的!老师让干的事,哪个敢不干!
申爸开家长会那天,收到了全班41个学生的82行家长通讯信息。完了呢,申爸就建MSN群,完了呢,王老师就来啦!就用这种方式收到的。王老师还说呢:“大申爸爸,你太棒了!帮了我大忙了。要不然,我自己建群,要花很多时间!”申爸那时候,MSN还很风行,就没建QQ群。有些家长,那时候就习惯QQ,没有MSN。申爸把群建起来,有二三十家长在里边吧。没两天,所有的家长都申请了MSN——他不申请,就自绝于家长群和老师沟通之外了。这谁受得了,这还没完呢。现在,大家都有微信。那时候,没微信。飞信刚开始流行,啊,不对,飞信群。这个“信”,那个“信”,申爸晕。飞信啊,移动的。刚开始的时候,移动打击联通。联通的号,不给上飞信。有些家长,就因为这个,从联通换到移动。多年使用的手机号都换了。还有家长,换手机,改成双卡的手机,再办一个移动的号:专门为了收孩子的飞信。反正,他要是不换,家长的通知就到不了他那儿。这是实际发生过的事情。
申爸说这些,是想说:每个家长都一样,急需沟通。和家长沟通,更和老师沟通。就是这一点,通讯录就能完完整整地收回来。最好准备同样的三到四张纸,都写好题头,把自己的两行填上做例子;下边标注好。你一发下去,就会发现,有些人十分不懂事。本来,传到他那里,是要他填完了,传给下一个人的。他填是填完了,可是,填完了,就把纸往自己那儿一放,不往下传了。更有不懂事的,他把纸放在他自己手里,说是等开完会再填。开完会,家长都走了,找谁填去?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多打印几张。有几个这样不懂事的家长,也影响不大。最好在例子上都写上,就是你自己和你家爸爸的联系方式。家长们留不留,留几个人的,那就不好要求了。不过,你只要都写上,一般家长都会父母双方都留的。
你有没有留意到:申爸给的提头上,只有孩子的大名、小名,没有要求家长留姓名!不要去试图收集家长的姓名,更不要试图收集单位。如果那样,有些有地位的家长,他们不希望有人打扰,尤其不希望外露手机。他们是不会给联系方式的。如果想知道工作单位等情况,你等过一年,家长们相互之间混熟了,无话不谈,你什么就都知道了。刚开始不行。不要去碰这个,要一步步慢慢来。在群里,相互之间就称呼孩子小名的爸爸或者妈妈。大申爸,大申妈。孩子的爸爸妈妈,一听到,就是在叫自己可是,于别人,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符号。
不能建两个群。那样,就乱套了。就一个。最好是QQ群。原因很简单,有条件上微信的家长,一定有条件用QQ;有条件用QQ的家庭,可不一定有条件用微信。景山的的家长,应该不错了吧?你还别说,大申同学里,就是有一家,家里电脑、智能手机,都没有。他们每次上MSN,都去网吧。
当下,哪个班级都建微信群和Q群的,关键是,谁当群主。要不动声色地抢到这个群主,抢到这个群主有什么好处?当然有巨大的好处:你只要拿到这个群主,你和老师的沟通路径,就打开了!群主不止一个啊!建群的,当然是群主。老师么,第一个要加成管理员就行了。
今天呢,申爸要着重说老师,如何跟老师沟通。我们说老师,要先从理解老师说起。要老师的名册?里面的家长信息是不全的。主要是,一般只有妈妈的联系方式,没有爸爸的联系方式。因为一般家庭,都是妈妈出面联系孩子的事情。很快,开学之后,大家就会看到,爸爸很重要。
大家要知道,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老师,特别是新生班的老师——申爸指班主任,她的劳动强度,是非常之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接一年级新生那一个月,班主任下班回家之后,很多老师,躺在床上就动不了了,晚饭都不吃,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这是几乎为所有的新生家长所忽略的一个事实。
新生的家长,爱孩子,往往从“我”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觉得你学校该怎么怎么样,你老师该怎么怎样。其实呢,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试着从老师的角度看起来,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下进来45个孩子。娇生惯养了的孩子们,每个都是每家的心尖宝贝。班主任最关心的是什么?班主任最关心的是:这些宝贝疙瘩,千万别在我这里出什么事儿!不要说放学的时候,乱,孩子自己走丢了;就是摔伤了,骨折了,遇到有些孩子的家长,都会打上门来;不要说这个,就是孩子打架,脸抓伤了,或者乱跑乱跳,身上磕块青,恐怕都不好交待,亦难收场。所以呢,孩子们教得会教不会课本上的知识,还没提到日程,老师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
低年级的班主任,为什么那么累啊?就是因为把心思,都操在一群小崽子的安全上了,她累心。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普遍户外运动少。从三个台阶上跳下来,到地上,腿就摔断了,长得一点儿都不结实。这就决定了,低年级的班主任,只要是别的课的老师一离开教室,她就得补到教室里去,眼睛不离地得盯着小豆包们。这得多累啊。她还得教课,批改作业;还得调解孩子们的矛盾……刚开始,小牲口一样的男孩子们,总是打架。特别的,还得和家长沟通:对付家长们。一天下来,就累塌了。没有新生班的班主任,到了周六周日,上午10点之前,能起得了床的。就这么累。
爸爸妈妈们,了解了老师的实际状况之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首先,沟通的时候,要简洁明确;每个家长都希望和班主任沟通,其实呢,班主任更希望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分成家庭和学校两个部分。爸爸妈妈为什么那么想和老师说话?说到根底,就是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怎么样的。老师呢,她也想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家长;然后,提出希望和建议,希望家长在家里,有针对性地帮助她解决问题。
所以呢,有效沟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来就问老师:我孩子在课堂上表现怎么样?然后,听老师说孩子的表现,特别是最后,她提出的建议。这个,涉及到动手做了。沟通的另一方面呢,是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孩子的特长。尤其是孩子在响应老师的要求方面,做得好的地方。这个老师特别想知道。她为什么想知道?她要树立典型,班级上表扬,以便别的孩子都照着做,老师才好推进自己的教育工作。你要反馈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特别是配合学校、老师的要求,做得好的地方。你反馈了,明天早上,你的孩子就受到表扬了。放了学,小东西胸脯挺得高高地,得意。
你猜想一下,假如你是老师,有人帮助你解决了你最关心的问题,你会不会感到很高兴?这是当然的。老师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安全。尤其是,放学的时候,把孩子从老师手里交接到家长手里这个环节。这个环节一般在校门口,校外。刚开始,孩子都不懂事,家长来接,乱;老师一眼睛照顾不到,走丢了一个,那就死翘翘了。你想想,你要是照顾五六十个孩子,放了学,排着队出来,到了家长那里,家长蜂拥而上,各“抢”各的孩子,有的还过来和你搭话,吸引你的注意力。你怎么有精力,看到哪一个小东西是不是自己溜走了?这是所有低年级老师的噩梦。尤其是,很多人家,接孩子的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老人家年纪大,自己照顾自己都困难,他还得去找孩子,一旦出点儿不正常的情况,他自己先慌了,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等他明白过来,要给你打电话,小东西自己都溜出几条街去了。
所以,今年九月一号开学的家长,今天就得跟孩子说:等到开了学,放学之后,来接你的爷爷没有拉住你的手之前,你就一直紧紧地跟在老师身旁,一步也不要离开这很重要。一般而言,小家伙自己都不会走丢,最后,会找到。可是,即便是找到了,吓得半死的不止是老师,更是爸爸妈妈。你别觉得,这事儿摊不到我头上。每个一年级班级,都会出几次这种事情。有的妈妈,摊到了头上,“吓得我手脚都凉了,站都站不起来了”。有一个妈妈事后说。为什么要爸爸的电话?一旦出了这种事,首先要去通知的,是爸爸。爸爸还能够理性地行动,摊上妈妈,早都吓傻了。母子连心哪,那孩子丢了,还得了。
好了,这件事情,在座的都知道了。可是,你们班级,五十个孩子,光你知道,起不到多大作用。你得五十个孩子的家庭都知道。怎么才能让五十个家庭都知道?你的QQ群。这时候,谁把这种信息,传递给五十个家庭,五十个家庭都和自己的孩子说,“来接你的爷爷没有拉住你的手之前,你就一直紧紧地跟在老师身旁,一步也不要离开”,并且,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这么做,那于老师,她会很感激的。你建立起来QQ群,你就可以做这件事了。你要是不会说,你就把申爸的话,copy & paste过去。这是安全。你先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安排好,确保自己孩子安全。然后呢,你再用你的QQ群,去告诉其他的班上的爸爸妈妈,大家都注意安全,整个班级就安全了,这就帮了老师大忙。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8.        第一次家长会
你想想看,要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今年,刚刚生了孩子,你作为一个大孩子的妈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当然是关于养育孩子方面的事情了。她会怎么反应?呵呵,她没反应。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试试,这并不难做。
再过两个星期,你的孩子就要背着小书包,走进小学校的大门了。你作为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作为一个“过来人”,你所说的,都是精髓。你说给你的刚生孩子的朋友听,当然,你说的经验心得,于那个新晋母亲,应该会有帮助。做这事,我们看中的,可不是那个母亲的得益,而是你自己的得益。
申爸的意思是说,再过六年,你的宝宝已经过了六年了。未来六年,假如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小学毕业,她作为过来人,给你说小学阶段教育的精髓。这样的话,你的位置,就是那位新晋母亲的位置,小学毕业妈妈的位置,就是你的位置:孩子都相差六年么。这样的话:那位新晋母亲面对你的反应,就是你面对小学毕业妈妈的反应!
你说的经验心得,于那个新晋母亲,应该会有帮助。可是,到底有没有帮助呢?这取决于新晋母亲的学习能力,学习间接经验的能力。小学毕业孩子的母亲的经验心得,于一位两周后入学的孩子的妈妈的,也应该会有帮助。可到底有没有帮助呢?取决于入学孩子的母亲,怎么学习。
接下来,一直到九月一号开学,申爸说两个重点。一个是学习开家长会,从家长会学校老师的发言中学习;另一个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家长会在这里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在这里讲。申爸发现,很多妈妈不习惯申爸“对位方式”的文字,就是把很多线索穿插在一起编着往前走,像编绳子那样。因为现在,于一年级入学孩子家长而言,要行动了。行动的指南力求简单,故去掉“对位”,用单一线索方式,快速推进。
马上,爸爸妈妈们面对的就是家长会了。
它这个家长会吧,跟你说话的,可不是基于一个孩子局部经验的小学毕业生妈妈水平。在家长会里跟你讲话的,是一个曾经培育过千百个孩子,并且一直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做个不恰当的比拟,这相当于一个亲手养育过一千个孩子的妈妈,并且,这一千个孩子都是从六岁到十二岁这个年龄段的,把她养育的精髓,说给你听!这还不算。这个养育过一千个孩子的妈妈,她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已经有无数个养育过一千个孩子的妈妈,把她们养育孩子的精髓,传授给她了!当她第一次接手一个班级,第一次踏上讲台的时候,就开始了印证前辈们的经验的旅程。完了呢,她在家长会上,把印证了的前辈经验,加上她自己的感悟,一股脑,说给你听——说给一个新晋的小学生家长听。
啊呜!这么看来,这个家长会,实在是金贵。
可是,申爸跟你说,很多很多家长,真的不识货。她把真正的黄金,随手丢在马路旁边,完了呢,自己根据自己的胡猜乱测,根据别的什么人的只言片语,根据不知道什么的乱七八糟的“感觉”,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孩子那里瞎弄。自己瞎弄吧,孩子弄坏了;或者,情形好一点儿,自己绕了一个大圈子,自己明白了,孩子弄好了。当她的孩子六年级结业,把自己的经验精髓再传递给下一代的时候,她无奈地发现:那些新晋的家长,又弃她的精髓如敝履……我们就是这么一代一代地走过来的。
说正格的。你需要为家长会做好准备。
第一个,是录音设备。你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全程录音;第二个,如果你家里有摄像机,你就用上吧。把整个家长会都摄下来。讲者的肢体语言,会传递给观众很丰富的信息,这是录音做不到的;第三个,就是你一定记得,要在开家长会之前,把录音设备——你不管是用录音笔也好,Nano也好,手机也好……摄像机,充好电。要有备用电池,也都充好电。要是用干电池,多备几节。墨菲定律一定会起作用的:只要可能出错的,就会出错。并且,在最关键的时候出错。申爸遇到两次了,录着录着,电没了,干着急,没办法。录音录像设备,开家长会的时候,你把它打开,录着,就行了,不用再去操心它。
申爸要说的重点,是怎么开家长会。怎么开会啊?这还用问?听啊。可是,确实,得听。可为什么听?为什么要去开家长会呢?
你说穿了,讲到底,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闭着眼睛,我们都知道:得行动。一个人,他都明白,全懂,可就是在孩子那里什么都不做。他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么?这么一说,就清楚了:开完会,想我怎么行动;回到家,我就着手开始做什么。其实呢,开过家长会的爸爸妈妈来说说,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在那个会场上,每个家长,都有感触:我要做这个,我得做那个。真的,绝对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上边老师讲什么话题,他下边就感觉:这个重要,我得去做。老师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他就觉得要养成自己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老师讲识字重要,他就觉得赶紧买识字书,教孩子识字。可是呢,光“觉得”没用,“觉得”形成不了行动。
客观规律是什么?一个人,他想做一千件事情,到头来,他一件事情都不会做;如果他只想做一件事情,他很有可能做成功;如果是高手,他只想做两件事情,他有可能做成;如果谁想做三件事情……“三件”和“一千件”是一回事,到头来,什么都不会做:还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申爸很清楚,这客观的规律,在自己身上,也一定是起作用的。所以,就申爸自己而言,每一次开家长会,申爸只有一个目标:在家长会上想好,我接下来的一个学期中,做好哪一件事情。——就一件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0.        为班级准备日用品
10.1        准备什么
这个为班级准备日用品,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超市,买一盒湿纸巾、两盒干纸巾,一瓶洗手液。在开学的时候,让孩子带上,给班级用。这些拿到学校,由老师保管,下课的时候,有需要的孩子,自己去取。
孩子小,小学和幼儿园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这些如厕的用品,都是有的;上了小学,就没有了。孩子呢,还小,特别是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实在憋不住了,上趟厕所,弄得哪里都是,每个班都有几个这样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湿纸巾可以擦,擦完了呢,没有洗手液,帮着收拾的人,没法洗手。洗手液不是给孩子洗手用的。小东西们洗手,都不用洗手液。洗手液是以备不时之需的。
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孩子离开妈妈,进学校。无非是吃喝玩乐安全。围绕这些,做好准备。传统的陷阱是:妈妈只关注自己的孩子,不管别的孩子。其实呢,你把全班的孩子都考虑进来,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不过,买间食、买纸,这些事情,如果没有Q群,形成家长的群体行为,分担,那么,那个家庭要长期做,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那个Q群,绝对重要。什么事情,不管多难,一分担,每个家庭管一次,就很容易解决了。
湿纸巾是让自己带。可是,妈妈们不了解作为群体的小孩子:只要两天,就有家庭忘了带了;孩子把纸巾玩儿碎了,不能用了。所以呢,作为班级备用,这是纸巾是需要的。
这么写短信给老师:“*老师,明天上学,我让语晨给班级带一盒湿纸巾,两盒干纸巾,一瓶洗手液给全班级的孩子们使用。如果用完了,请告诉语晨,我再买来补充。您辛苦了,谢谢!”上学头天晚上发。早上教给孩子:见了老师把东西给老师的时候怎么说,最好让孩子演练一次。你发完短信,很快,就收到老师的表扬回信了: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表扬人的功夫,绝对都一流。
大家知道哈:你就送一次!收到老师的回信,就要琢磨:怎么引导、鼓动Q群里的家长,把这些事情继续下去,形成一种制度,大家一起做。一家供全班孩子的卫生用品,好,一供六年。那谁受得了。即便受得了卫生用品,间食呢?受不了。
话说,申爸只买第一次的卫生用品,第一次的间食,以后,都是群里的妈妈们排班,自动往下走。完了呢,申爸第一次买书、第一次买运动会的手花、第一次买……好多东西,买完了,家长群里都排好了,申爸就撤出,妈妈们也不把申爸往里排。琢磨下一个,什么能帮到孩子们,这就需要有一个人出来,买第一次。谁买无所谓,关键是孩子用到的时候不缺。
怎么引导别的家长跟进呢?刚开始,要小群体。总有几个要好的家长吧?孩子一进校门,就跟几个家长沟通,我今天送了什么给班级,怎么怎么想的,还有老师回的短信还有老师回的短信。你一说,就有好朋友说,不错啊!真好,下一次我买。只要几个家长买几次,群里就开始排了。真没认识的家长?——很快就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0.2        几个问题
1、为什么准备用品:
湿纸巾,总是要的。学校一般不配。有的孩子,冬天那个鼻涕啊!……没有湿纸巾,没法儿擦。
大家只要把这些事情做好,会帮老师很大的忙。这还是一个方面。其实,这些事情做了,主动权你拒绝,也推不出去了。它一个一年级,有很多班,对吧?自己班级里要什么有什么,家长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班主任在别的老师面前,多有面子!
不止老师有面子,孩子们更有集体荣誉感。申爸带动家长买了书以后,家长们捐给班级的书,那多得!大申回来骄傲地说,我们班的图书角,都堆不下,门都打不开了;后来,王老师只好把书送给二班。他们的图书角,光秃秃地,只有几本书!孩子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怎么来的?不就靠这些事情,点点滴滴聚集起来的?有了集体荣誉感,才有合作、才有齐心协力,才有容忍忍让。这些,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对吧?非智力因素不好培养。
要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么?只能这么做。看看现在的班级,家长们一个个鬼鬼祟祟地,琢磨着自己孩子的一亩三分地儿,图书角空空荡荡……这样的孩子,长大,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能好吗?所以,申爸一直都说,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非智力因素,可是,论坛里就没说这个怎么培养非智力因素。这是靠说的吗?这得靠家长做!当然了,这些东西,哪里是一家一户可以做到的?家长再有本事,也做不到!你做,为整个班级的孩子着想,整个班级都好了,你的孩子自然就好了。靠嘴说,教,这个范畴,纯粹扯淡。到时候,申爸指导大家怎么组织课外活动。
2、如果老师拒绝怎么办:
慢慢来,有六年时间呢!不着急。想别的办法。
帮着老师管理。你知道,管群,是个多麻烦的事情吗?怡妈她们深有体会的。王老师的QQ群,都是我到办公室给她建的,一个一个家长邀请进来,该显示的名字……要不,老师面对上百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名称,她怎么知道谁在讲话?
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当然,客观上,确实会有这种边际作用。回头申爸给你解释,和外面人的直觉想法正相反:老师的特殊照顾,对孩子一点都不好!
我们的目的是帮助老师脱离掉一些杂事。那么多家长,每人搭一把手,事情就解决了。老师一个人去干,累死了。同时,营造一个“不一样的班级氛围”,让孩子生活在里面,感觉自豪!一旦孩子对自己的班级感觉到自豪了,孩子与人打交道的非智力因素,基本上就都有了。大家的目标是,到了这学期末,和老师打交道,要去掉所有的客套,直接开口就说主题,干净、利索。这需要互相了解,互信。
申爸观察到,很多家长,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孩子都到了五年级了,接老师打来的电话,嘴还拌蒜呢。你不自然,老师也就不自然。相比于社会上工作的家长,老师更不善于与“陌生人”沟通。最后,变成什么情况?只要有老师的电话,那就一定是告状电话,说孩子那里那里坏了,已经坏得不行了。家长一看到电话,心理就更加紧张,更加不自然,搞得对方也更加不自然,恶性循环。本来,沟通顺畅的话,孩子出现苗头,老师的电话就来了,这时候,家校合作,什么问题都很容易解决。家长没有调整好,有些老师呢,强做。强做,就是强行沟通,在孩子有不好苗头的时候,就通知家长。结果,家长怒气冲冲:什么都找家长,要你老师干什么?——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爸爸妈妈们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在一开始,就把和老师的心理隔阂拆掉。然后,双方专心于怎么教育好你的孩子。老师发现苗头,一个电话,你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反正就是在孩子那里,按老师的建议,做点儿什么呗。下班就做,做完发个短信,回馈一下,这事儿就算完了。
3、注意事项:
大家记住:家长不能当着别的家长的面儿,给老师东西!你要是老师,谁知道你是收礼,还是收捐给班级的物品?你敢收吗?大家回去翻聊天记录,看看申爸当初说给班级送公用品的时候,是怎么说的?让孩子带给班主任,妈妈发短信把事情说清楚。
10.3        给班级提供小红花或奖品
妈妈们,小红花很重要!爸爸妈妈们想过没有,老师手里的小红花,哪里来的?教育部门的教育拨款,是不包含买小红花的。妈妈们发个短信,说给班级准备了小红花,送给孩子们当奖品用的。老师要是不拒绝,就买一些,让孩子带到班里,交给老师,做教学辅助工具用当然,买一些普通的铅笔,橡皮,交给老师当奖励品,就更好了。大申班的家长,一直到今天,还在赞助班级“奖励品”。孩子们从老师手里拿到一根奖励的铅笔,高兴好几天。
10.4        为班级准备日用品申爸答疑
芸妈:我们班目前因为有些家长要集资给班上买空气净化器,都快吵起来了。搞得气氛很不好,我都不敢共享信息了,郁闷。
大申爸:哈哈,这个花果山的劲头,搬到班上啦!话说,这个妈妈吧,为了孩子,那劲头儿杠杠地。妈妈呢,你组织了班级群,群里的妈妈为了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是好事儿。妈妈们烧起来,不小心烧坏个窗帘儿座套什么的,也难免。没把房子烧塌架了,就算好的了。那些妈妈们要知道一点的是呢,为了孩子好,这不为过。
可是,你一个班级,为了孩子好,可不能不管不顾。这个孩子在班集体里面,班级在学校里面,学校在社会里面,你不能光顾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班的孩子好了,不照顾到对学校,对社会的影响。说穿了,就是“社会化”。妈妈们爱崽心切,疯起来,把自己是在“社会中”这件事情,给忘的干干净净了。
孩子呢,去学校,上学。他上什么呀?学什么呀?就薄薄的两本课本,有什么可学的?一年级孩子们学的可不是那两本薄薄的课本,孩子们主要的任务,是社会化!他们要观察,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权威是怎么回事。自己怎么独善其身,趋利避害。孩子们主要学的,是这些,这个叫社会化。孩子呢,社会化了。妈妈呢?那边反社会化。为什么反社会化?你说,前两年,择校,对吧?这个择校呢?外边不明就里的人,怎么看?他们会说:某某小学,非富即贵,全是贵族,哪里是咱们这些普通百姓的孩子去的?你看哈,孩子们上学,教室里竟然还摆着空气净化器!还是飞利浦牌儿的呢!高级!这是这一拨儿不明就里的家长这么说的;那一拨呢?他们怎么说?我跟你说哈:那学校,可黑啦!学校校长要家长赞助空气净化器呢!你知道这净化器是怎么回事,可是,别人他不一定不知道啊!你不能不让别人说话,别人猜测,对吧?人家就这么猜了,你怎么办?你没办法。随它,这是你。
学校呢?学校它受不了啊!你说,你们家长疯起来,就这么干,学校能让吗?所以呢,家长想赞助孩子们,可以。要在整个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忍受的范围之内。什么能忍受啊?赞助班级干湿纸巾;给孩子们的图书角备些好书;赞助老师小贴花,小印戳;给老师买些铅笔尺子文具,当奖品;天儿热了,买些经济实惠的冷饮,给孩子们降降暑……到此为止啦!你不能再往前走!
为班级争光,让孩子们身在一个团结友爱和谐,总能赢的班集体里面,这很重要!怎么帮助班集体?办法有啊,很多啊!学校运动会,想办法帮助老师训练,入场式,各个比赛单项,训练,拿好成绩。一运动会,孩子们的班级都第一。各个班的家长,都还争呢:“我们班”怎么怎么样?这样,才行。就是说,要在学校的允许范围之内进行活动。学校会有很多很多活动,号召:科学节、艺术节、征文比赛,各种评比,运动会,歌咏比赛……这些,都是学校安排好,让家长各个争先的领域。他这个小孩子,才一年级,你说,什么节,什么比赛,那能是孩子们做出来的么?当然不是啦!都是家长做的。家长呢,不要把这个当做负担;要把这个当做一次机会,让孩子的班级在全校争先,然后,孩子就生活在一个“总能赢”的集体里面。
这个小学阶段,是为下一步孩子的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的阶段。你说,在一个总赢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和一个“总输”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长大了,能一样吗?不一样。怎么造成的不一样?就是家长么!家长能不能团结起来?能不能在学校制定的框架范围之内,让孩子们赢?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1.        陈述小学要求3遍
11.1        陈述内容和方式
今天呢,后天呢,大大后天,就是27号,29号,31号,爸爸妈妈们回到家里,做一件事情,就是,陈述小学的要求,给孩子听。不用说,就是你是小学生啦,妈妈告诉你,小学生上课,每天有六节课,一节课有40分钟,要坐一节课,中间不能下来走,完了呢,问孩子:“妈妈刚才说什么了”,要孩子复述。你要相信这个年龄的孩子,你陈述一遍,他就记住了!
你今天、后天,大后后天(就是开学前一天)把小学生要做的事情,陈述三遍,就行了,那么,小学生要做什么呢?——“每个星期的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要到学校去。早晨呢?七点四十五分(填各地具体时间)到校。家庭作业,回到家里,先休息三十分钟,就开始做。只要作业做完了,就可以开始玩了”。(妈妈们估计,这半小时是用来上厕所,喝水,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用的。)
上课呢,每节课有40分钟的时间。中间不能上厕所,也不能站起来。要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所以呢,40分钟下课以后,要去一趟厕所,上完厕所,再和小朋友们玩。男孩子的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和新同学要友爱,不要打架。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打自己,就去找老师。女孩子的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看到有男孩子打架,要离得远一些,口里喊:“好学生不能打架!”
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不用去学校。每个星期五,放学休息三十分钟之后,要把周末的作业全部做完。做完以后,周六和周日整天都能痛痛快快的玩了。
上了小学,有考试了。考试有很多种,有听写、有默写、还有发卷子的考试。考试的时候,要把自己学会的知识写在本子上,写在卷子上,要抓紧时间写,因为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到了时间,就不能再继续写了。考试的时候,不能看书,也不能看别的同学的答案,要自己写。
上小学了,要有很多学科。有数学、语文、英语、美术、体育、音乐、劳动。
每个班级,都有班干部,负责帮助老师,帮助同学,为同学们服务。班长就是班干部。班长是全班学习最好的、乐于帮助同学的孩子担任。当班长要听老师的话,老师要求的工作,都要快做,做完,做好。
说完就完,不让孩子复述,也不考孩子,更不让孩子说他的理解,一试图让孩子接受,就会适得其反。你就陈述,说完了就完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就100%记住,并且到了学校,老师再一指点,就照着做了。
这是一种陈述。陈述就是述说事实(我们认为,这是事实)。陈述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影响,只有父母对陈述内容的态度,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父母就客观陈述,这就是妈妈的态度,家里陈述三遍,等到老师在教室里也教孩子这些内容的时候,孩子就接受了。
迅雷爸提问:申爸,我让娃听《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今年七岁》这三个音频,讲小学学校生活的,让孩子先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与期待,中不中?
大申爸回复:现在来不及了。这个可以早听。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2.        关于年轻老师
12.1        年轻老师
年轻老师的问题,在座的爸爸妈妈可能都会遇到。所以呢,申爸在统一写。正写着,还没写完。这样哈,对于年轻老师,有好处,也有坏处,不全坏哈。现在,还没有写完,在这里把要点强调一下。
不仅是一般而言,基本上所有的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老师的时候,是要均衡的。比如说,给每位老师的水平打分。当然每位老师的水平,会不一样了。有的老师分数高,有的老师分数低。可是,不管具体每一科的老师得分分数高低,语数英三门课的老师,分数加起来,各个班级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你摊上了一个年轻没有经验的老师,教语文,一般会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来教这个班孩子的数学。反过来,平庸就会配一优秀。或者三个老师,都平均,差不多,不坏也不好。
其实,每个家长都一样心理,想找个好老师。可是,一个好老师当班主任,学校就会给你配上一个平庸甚至不怎好的老师来均衡。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最好的班是什么班?每位老师都不很突出,但平均。这样,小孩子在小学基础阶段,就不“瘸腿”。这个某科“瘸腿”,很讨厌的。
现在,豆宝摊上了一个年轻的老师,她还不知道教哪门课。可是,一般而言,十分年轻,校长就安排他当班主任。这一定意味着:这个老师各方面的素质很不错。学学校才放心,放这么年轻的老师出来锻炼。老师年轻,但热情高!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的态度和热情,是会感染身边所有人的。这对孩子有莫大的好处。但是呢,她年轻,经验少。可能有些事情处理得不够妥帖。
豆妈你来问申爸,要不要换班。这就意味着,豆妈没有恰当有力的关系,去换班。如果有,早换了,不用问。那就打消这个顾虑,享受年轻老师的好处;享受所配的有经验的别的科老师的好处。然后呢,做些事情,把不足弥补。比什么都强。干脆,不想这个换班的事情,就是了。完了呢,年轻老师的好处,就来了:你发短信,现在就发,邀请她来家里家访。这个年轻老师,老希望家长的肯定了。家长们都可以是他的长辈的年龄了。呵呵,你就发个短信,不用想这个想那个,就是个短信么。一般来讲,任何人对于热情主动的邀请,即便不能去,也会热情的回复的。所以啊,豆妈就发个短信,试一下,也就一分钟的事儿。
妈妈们记得:和老师沟通,只能短信,不能电话。为什么呢?
申爸在昨天已经说了,你要了解老师,尤其是小学新生老师的工作状态。她的工作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忙。你电话进去,正赶上她忙着,她一见是一个生电话,以为是推销寿险的,随手按一下拒绝接听键,那你就疯了。就是接听了,她正忙着什么事情,忙得没好气儿。谁忙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你说了几句话,那感受,你也疯了。了解了老师的工作状态,理解老师也是和妈妈们一样的人,你就不能打电话。什么事,都发短信。发出去,就完了。最好是短信。每个人,微信可以不看,QQ可以不看,可是,自己的手机短信,是一定会看的。
短信,就是短信。不要这个那个。申爸也忙,有些妈妈小窗申爸,申爸看到红字,没空儿看。申爸有点儿时间,就要看这个群的聊天记录,哪里有时间看别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2.2        年轻老师当班主任
豆妈:班主任带2个班数学,语文老师一看就感觉很优秀的语文老师,年龄大了,学校为了培养新人,让新来的老师当班主任,老的老师副班主任。很多家长还是很有意见,觉得新老师,太年轻,觉得不好。
大申爸:老的老师是师傅,新老师班主任是徒弟。其实,目前真正的班主任是老老师。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传帮带”已经成为传统了。跟新老师处理好关系,从家长的角度,充分肯定新老师。
和老师打交道,一个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线的老师,常年的职业训练,已经养成了她们极强的执行习惯。什么是执行?执行就是,我的目标,立刻行动,我一定要达到;和我目标无关的,我完全忽略。越是好老师,这个特点越明显。一般而言,行动导向的人,在心理上,都有很强的范围意识:我自己的班级,我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够得到立即无条件的贯彻执行。只要贯彻执行,他们就会非常高兴。他们讨厌拖延,任何形式的拖延,他们都不能容忍。他们是“独裁”型的,不要越级去沟通,有什么事情,都找他。他们不怕麻烦,他们讨厌理论,认为理论都是没用的空谈,只有实实在在做出来,拿到手里,才算数。他们喜欢简单他们喜欢简单、直接,不喜欢绕来绕去。他们不怕做事,不怕事多。事情越多,做起来越兴奋,完成得越多,越有成就感。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3.        如何和老师沟通
今天呢,申爸要说,如何跟老师沟通,沟通什么。
首先,妈妈们要明白,上了小学了,老师的职责和幼儿园不一样了。小学的老师,她们的职责是教育孩子,教会孩子知识。幼儿园的幼师,她们的主要职责是养育孩子。这个教育和养育,完全不一样的事儿。
你去看,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尤其是妈妈,跟老师沟通的时候,不住地讲:“哎呀,我这个孩子,自理能力差,出去,不戴帽子,有了鼻涕,也不知道擦,麻烦张老师多费心”,这实在一种误解。妈妈把老师当成幼儿园的保育员了!
对于孩子的生活,只有一种情况,你可以找老师,就是吃药。有些药,必须按时吃。这时候,你可以和老师沟通,把药放好,麻烦老师到时候提醒孩子吃药。除了这一点,不要跟老师说孩子生活的事情。说了也没用,小学的老师可不是给四十个孩子配的保姆!
申爸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说孩子下午有体育课,给带了一件干净的T恤,一件短裤,跟老师说,上体育课出汗,等下了体育课,让孩子到厕所换上。你还别笑。当事的妈妈可十分认真,一点儿都不笑。她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把这个学校当成幼儿园了。你说,她这么弄,等孩子放学回家,一看,穿得还是早上的衣服,溻上的汗早又干了。她会怎么想?悲伤地想:“这老师怎么这么不近人情。”
这是第一种易犯的错误。第二种呢,就是客套。说十分钟话,600秒都在说客套的套话:
“孩子小,不懂事,老师您多费心。”(全班的孩子都小,老师她本来就在费心)。“您看,我们的就是不懂事,您多费心管教!”这也是没用的废话。“我这孩子性格内向,不乐意开口说话,希望您上课多提问。”这也是———半是废话。老师上课都喜欢提问的。提问多向自己的孩子倾斜,是期望了,可是,孩子如果已经能够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能够也习惯大声地朗读,你不说,老师也会多提问的。就是说,这种话,你说了,和不说,效果是一样的。机会本来难得,你说这些没用的话,干啥?
那么,和老师沟通,说什么呢?说具体的事情,能够导向行动的事情。今天当然不多。等到9月1号一开学,马上就有了。可是,假如,今天下午,你就和老师沟通,你说什么话题?直接问:“哎呀,孩子要上学,这心啊,慌慌的。张老师,您有经验,给我这样的家长点儿建议,我该具体做些什么?”老师,他就教孩子的,马上就给你具体的建议。
记住老师的这些建议。然后,你知道该怎么做的,就不提;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就进一步探寻,请老师给些具体做法方面的建议。记住,所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老师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记住,要关注具体的,能行动的东西。完了呢,你就和老师建立联系了。假如说,张老师建议你,回去让孩子大声朗读一遍语文的第一课,aoe,你就会让孩子朗读。孩子朗读完了,读得很高兴,又读了一遍,就发条短信,告诉老师,孩子读完了,读得很高兴,读了两三遍,最后才罢休。
老师是行动导向的。老师没那么多理论,也懒得和你谈理论。老师就是行动,行动!行动导向的人,最喜欢的是什么?遇到同样行动导向的。我说了,你做了,我就高兴;结果怎么样,告诉我,我更高兴。向全体说的,给老师回馈啊!你做了什么、结果怎样都可以说。结果不好,也说,跟老师说,您帮着想想,怎么办,明天接孩子的时候,当面请教。
记着,和老师沟通,一个短信只写一件事情,不要把一堆事情都攒到一块儿写。再强调一遍哈,跟老师打交道,必须写短信,不要直接打电话。你要知道,如果全班50个孩子的家长,都给老师发短信,老师会烦死。可是,现在,50个家长,都不敢给老师发短信,就你一个发,老师就不觉得烦了。不但不烦,反而新鲜,有趣儿。你第一个做,就是了。
大家呢,估计有一半开过家长会了吧?有多少妈妈,开过家长会之后,知道了我一回家,就要马上做什么?妈妈们呢,要想知道和老师沟通什么,就要着眼于“做”。你一旦着眼于:我今天晚上见到孩子,我该做什么。你的问题马上就来了。至少,你的问题是:我下了班,见了宝宝,我该做什么最合适?你要是没有话题问老师,就问这个好了。
还是那个:现在,妈妈们感觉到焦虑,感觉到不安。那是妈妈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老师可不管解决妈妈的问题,老师只管解决孩子的问题。你只看着自己的问题,顾不上孩子的问题;你和老师之间,就没有交集。没有交集,就没话可说!想着孩子的问题!就是:我今天下班,见到孩子,我做什么?一这么想,你和老师之间,马上就有共同话题了。
注意啊,老师是一个非常淳朴的群体,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老师。这一点,爸爸妈妈们很快就会体会到了。班主任和家长打交道,从来不说反话,也不冷嘲热讽。这和社会上的风气,是不一样的。
和老师沟通的时候,一次只说一件事啊。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学生活第二月
1.        三个习惯的养成:课堂/作业/朗读
1.1        三个行动
建群、管群重要,可是,更重要的事情来啦!
从现在开始,大家记住:不管妈妈做什么,如果没有在孩子那里有行动,一切就都是0。这一个月的时间:从今天,到9月30号,是最关键的一个月!这一个月你弄好了,孩子一生的学校学习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你弄不好,麻烦就大了。
所以呢,这一个月,我们不谈理念,不谈远景,不谈规划。我们只谈一件事情:行动!在所有的行动中,重中之重,就是“在孩子那里展开的行动”!你的行动,只有直接作用到孩子身上,才会对孩子起作用,其它的,都是瞎扯。
第一个行动:学校要求的陈述。
每天早上,上学路上,一定跟孩子提三件事情:
1、上课的时候,要坐好,听老师讲课。
2、老师提问,只要会,就举手。
3、老师讲课的时候,要一直盯着老师的眼睛。
第二个行动:闹钟提醒写作业。
今天,孩子放学到家后,休息二十分钟,给孩子喝点儿水,或者喝些酸奶,吃点水果,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把手机设好闹钟,二十分钟。闹钟响了,就开始写作业。
如果有作业,开始养成按时写作业的习惯。其实呢,按时写作业,不过是一种表现罢了。背后的意图是:按时按量足额完成学习任务。要是孩子没有作业,那就告诉孩子:把今天语文课文(应该是a o e),大声读三遍。量很少,孩子很快就完成了。
明天呢?从a o e开始,读到i u ü,量就一天天加大,就是让孩子大声朗读。
有作业的孩子,要孩子足额完成作业。家长把作业念给孩子听,让孩子自己记住,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写作业。不要打扰他。写得不好没关系,要尽快写完。
如果孩子有无法考核的作业,比如“朗读”,这就要非常非常注意:要按照要求,足额读完。刚开始,一切都要按要求,做到位。最后,才能让孩子养成自己足额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第三个行动:朗读。
朗读的作业非常重要。一开始,稍微不按质按量完成,孩子自己很快就向后退缩,最后根本不完成了。完成了作业,再玩儿。
今天,孩子刚上学,新鲜,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就因为很容易,所以很多家长就不在乎,以为习惯养成了。稍一错眼珠,孩子已经回不来了。
所有的作业,都让孩子自己做。除了孩子招呼爸爸妈妈来帮忙,就不要去帮忙。就像让孩子自己去伴随聆听一样。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做。这从一开始,就要形成习惯!
大家记住:是孩子学习,不是家长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刚开始,孩子做得肯定不好,纠正一些事情,等孩子把作业全部做完之后,再做。妈妈们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同时,巧妙地挡住老人。记住,一旦“学习变成家长的事情”了,家长就彻底完蛋了,孩子的学习,也就完蛋了。
在开学这段时间,爸爸妈妈们要为此付出代价:孩子自己做的东西,一定不好。得不到老师的表扬。申爸在别的地方,帮助大家赚老师的表扬。代价,必须付。从一开始,就帮着孩子做作业,或者亲自监督着孩子做作业,很快,孩子的小脑袋里,就建构起这样的观念:做作业,进而学习,是妈妈的事情。
大申他们班级(五年级了),现在大致是这样的:三分之一弱的孩子,到家就能完成当天的作业;现在做好了,做对了,孩子就变成前三分之一的孩子,他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赖不懒不拖延,足额足量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孩子一旦这样,家长将来就非常省心。现在要用闹钟叫他。其实,要是没有闹钟,家长很多时候,也会忘,过一个多星期,孩子形成了习惯性的反应,一听见闹钟响,就知道该学习了。这样,父母就就从孩子学习中淡出,不见了。孩子就无法把学习安到父母头上
要是没有作业,就朗读,一定要大声读。
当然,得帮孩子念题目。但是,念题目,也要尽量设法让孩子主动:“妈妈,这道题我做完了,你帮我念一下下一道题,好吗?”第一天,就克制住自己,不去干涉孩子写作业,自然就行了。刚开始,小盆友们兴奋着呢,写作业的情绪高昂。爸爸妈妈不必担心。
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一样:不要跟孩子提作业。就是直接起手做。回到家就上闹钟,跟孩子说好,二十分钟,闹钟响了,就开始写作业。今天刚开学,孩子兴致高,可能会说马上写。不用劝孩子,上好闹钟,给孩子喝水,喝酸奶,吃水果。时间一到,马上坚定地让孩子开始写作业。
有作业就不要朗读了。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功课。孩子还小,完成老师的作业,就去玩儿吧。尤其是,伴随聆听,还要继续。另外,写作业是重要的事情,可千万别伴随聆听啊。
再次重申:大家严格孩子放学后的行动:到家20分钟,喝水吃水果;这个时间里,不要给孩子听故事看电视;20分钟闹钟一响,就开始学习。作业不只是笔头作业,凡是老师当天要求回家做的,都是作业。非笔头作业要从一开始就严格做到位;如果没有作业,就让小盆友朗读英语和语文课文。写作业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不要去看,要读题,引导孩子主动要求爸爸妈妈过来读题;如果有错误,要纠正,等写完作业之后,再统一和孩子坐在一起,纠正;尽量挡住祖辈老人来“教孩子”。告诉孩子,自己不会做的作业,就叫爸爸妈妈过来帮忙。
养成习惯的好处
今天15号,一个月的入学期,马上就过去一半啦,不知道,咱们这里,有多少孩子,早上能够流利地说那三句话啦?妈妈们回馈一下。
今天早上,上学路上,继续引导孩子自己说那三句话;还不能说那三句话的,妈妈不要着急,继续引导;对于妈妈的陈述,没有反应的,也不要着急,妈妈继续陈述。
周五孩子们写作业的情况怎么样?大家回馈的时候,也尽量说一下;还有,更特别的,昨天前天是周六日,孩子们坚持在早上朗读没?大家说说。最好呢,是朗读课文。现在,趁着孩子上学阶段的兴奋劲儿,把朗读形成习惯。形成了习惯之后呢,再读什么,都可以。每天都读。时间安排在:工作日写完作业后,休息日早上吃完早饭之后。
孩子的学习能力之强,令人震惊。每天朗读课文,一个学期下来,孩子能把一本语文书,一本英语书,从头到尾背下来,连标点符号都能背下来。尽管你从来没有要求他背。只要方法正确,大家都会体会到孩子令人震惊的学习能力。慢慢来,慢慢感受。
一定要写完作业后朗读。目的是养成这个习惯。现在,书本简单,孩子可以一下子看完。以后呢?现在不养成习惯,以后,慢慢的课本难起来了,孩子就连看都不看了。
小学低年级呢,大家要知道,考试,是学什么考什么。孩子把课文倒背如流,考试没有考不好的道理。怎么倒背如流呢?不要要求孩子去背,让孩子朗读,每天每天朗读,孩子读上五六遍,他就已经背下来了。
你等再过一个月,孩子把课文都背下来了,朗读也早已成了习惯。妈妈要往反方向拉了:要求孩子看清字,一次看清一句话,然后,大声读出来,不要背。
这种训练,非常重要。孩子下学期,就开始要写句子了。有了这学期打下的基础,一开始写句子,孩子就是“写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不是“写一个一个字”,更不是“写一笔一笔的笔画”。
朗读,是解决低年级孩子学习问题的关键。妈妈们一定要趁着入学的黄金阶段,给孩子们养成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完了呢,天天读,天天读,形成习惯。东西一点一点增加,增加到最后,期末的时候,孩子才能每天都把一整本书读一遍。朗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大家别着急,慢慢就看到效果了。这个事情,一旦起效,效果惊人!
尽量不要预习。预习是四年级以后的事情。现在,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到能够有效预习的程度。把每天规定的事情做完,做好,做到位。剩下的时间,让孩子出去玩儿,或者伴随聆听。
不要着急。现在,东西少,重要的是养成习惯!现在学多少,无所谓。一旦习惯养成了,你就往习惯里面多加一点点,就把现在费劲巴力多做的那些,补回来了。
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不要私自往孩子的日程里面加学习量。现在加的学习量,没有什么意义。现在重要的是每天重复,每一件必做的事情做好,做到位。让孩子养成习惯。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伴随聆听,或者去玩儿。
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养成习惯。爸爸妈妈私自加量,量多了,到头来,孩子什么习惯也养不成。多则惑,对孩子来说,这是一定的。不要着急往前跑,现在趁着量少,养成习惯。学校的教学进度,现在慢,是刻意这么安排的,让孩子养成习惯。它的教学进度,一旦开始,就飞快地往前跑了。大约在十月中旬,大家就知道厉害了。你现在不抓紧时间,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到那个时候,就叫苦了。
从一开始,就要坐端正,认真看着书上的字,一句一句的认真读,就不会腻。否则,很快就腻。从一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2        三句话陈述注意事项
第一周,陈述。
1、一定要在上学路上说。养成情境习惯。
2、每天早上都说这个。过几天,他就记住了。
3、就是说一遍。忍住寂寞,若干天,孩子都什么反应都不会有的。可是,一旦有反应,他就已经做到了。
4、每天早上都要说。看现场指挥。你们这些妈妈,把注意力放在行动上,做得还不够。不能早说,如果早说,你们就会找各种借口不做。你们的借口找得好,连上帝都能说服,自己就更容易被说服了。
5、要每天讲。讲完之后,妈妈们回到群里,反馈孩子的反应。
6、妈妈们要学会一件事情:陈述。
陈述,就是陈述。就是跟孩子说,说完就完了。千万注意的是,不要把陈述变成要求,去问孩子:“你能不能做得到?”做不做得到,不是孩子在早上口头上的回答能够决定的。事实是,第一天,孩子连课堂都没进过,他一定做不到,做不到,不要紧,每天陈述一下,到了十一开学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全都做到了!
做到这些,于一个小学生,是很难的。可是呢,你让你自己的孩子做到,却很简单:每天早上,例行公事似地,跟孩子陈述一遍,一个月后,他就做到了。
再强调,千万注意的是:你就说一遍。不要要求,也不要孩子的回馈。当然,孩子自己乐意说,你就一声不吭地听着就是了。教育好孩子,很简单。你就在关键期,持续的弱刺激,就行了。
记住:任何激进的努力,都会适得其反。妈妈要按照人的自然的认识规律行事。这种难做到的事情起效,不在于某一个冲击式的努力,而在于一个月的持续这样一种安排上。
另外,关于课堂、学习的事情,不要说得太多。就说这几句话,就行了。这里,不需要妈妈们发挥。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陈述一遍。
在这个最重要的事情上,妈妈们不要啰嗦。记住,你的啰嗦,是你的心理需求。
孩子还从没进入过课堂,他还没有任何心理需求。他的心理需求,现在就是新奇,想办法满足孩子的这个心理需求。
什么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照相啊!跟孩子讨论,在哪个地方照相,照几张,自己单独照几张,和爸爸?和妈妈照?全家一起照?下大雨也要照。照不好,没关系。哪怕是孩子自然地走过校门前,你拿手机扫个图片下来,也是很好的纪念。
刚开学,在孩子那里可做的,还很少。但是,那几句话,一定要陈述给孩子!
再强调一遍:有关学习,妈妈只要平静地陈述这几句话,就足够了。根据妈妈常年积累下来的印象,一旦孩子认为妈妈在啰嗦,那他就一句话也不听了。只说一句话,孩子肯定在听,比说一千句,孩子一句都没听,要强。从今天开始,妈妈要开始克制自己的强烈的心理需求。
7、建议大家和孩子聊天的时候,把这些内容都聊聊,每天要养成情境兴趣的,还是那三句陈述的话:
上课坐好;知道的举手;看着老师的眼睛。
孩子最后只要做到这三点,就优秀。少则得,多则惑。就这三条,每天固定时间、固定情境陈述。让这三点从混乱的背景中凸显出来,用一个月的时间,利用孩子认知的自然特点,做到。其他的,当做话题,没事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就行了。nice to have。
多得到一点儿是一点儿。
对于特别活跃的孩子,要不断提醒孩子,课堂上举手,得到老师允许,站起来才能说话,不要坐在座位上私自接话。
8、妈妈们心急,但在这件事情上,不要心急,要按照孩子心理的自然韵律走。就是陈述,每天同一个情景,陈述。孩子如果自己反馈,自己说,就听着,不做评价。
第二周,陈述一周后引导孩子自己说。
继续陈述那两句话,不同的孩子不一样。
上学路上,一定跟孩子提两件事情:上课的时候,要坐好,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只要会,就举手。老师讲课的时候,要一直盯着老师的眼睛。
1、沉静陈述。你就是沉静地陈述那两句话,要陈述满一个星期。这非常重要,是一切的起点。陈述完,就完,不解释、不要求、不让孩子复述,什么别的都不要干。
2、已经陈述满一周的爸爸妈妈。这一周,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如果上周五,孩子依然毫无反应,就继续陈述,直到孩子有反馈,再继续往下走。如果上周五,孩子表示已经知道啦;或者,孩子和你一起说;这种情况,引导孩子自己说那两句话。说完就完,转移话题,不解释、不要求,也不要让孩子回馈,他做得怎么样。这一周,就做这个。
开学后第十天。困难的日子开始了。
妈妈们上学路上,继续那三句话的话题;还没有陈述够五天的,继续陈述;陈述够五天的,看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没反应,就继续陈述。如果孩子能够复述,就引导孩子自己说出那两句话。
最大的困难,在于惰怠!大人孩子,刚开学的新鲜劲儿,都开始消散了。可是,孩子幼小衔接的工作,本质上,才刚开始。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够坚持,觉得“应该可以了”,那就麻烦了。三年后,三分之一行;三分之一中,三分之一完全不行,觉得“应该可以了”的孩子,就变成后三分之二了。按照正确的方向,坚定地走到终点。不要半途而废。
其实呢,当你第一天,说第一次的时候,孩子就已经记住了。只不过,这种记住了,和我们普通说的能够复述的那种记住了,不太一样。一句话,潜入到孩子头脑深处去了,关键是,这句话,就会有两种不同的路径,开始分家:
一种是,孩子把这句话变成“一句可陈述的话”;另一种是,孩子把这个意思变成一种“在需要的时候,去做的事”。这差异是很大的。
爸爸妈妈和孩子说了这句话之后,孩子会在上课的时候,无端地想起这件事,想起来了,他下意识地就坐好,举手,看老师的眼睛。但是,这种行为,是一种非意识的行为。孩子无法稳定地一直做。第二天,再提醒,他还是无意识地有时做,有时不做。爸爸妈妈和孩子明确地说了,和不明确说,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在孩子的行为方面,就有区别了。这时候,孩子这句话也听多了,可以把陈述提醒的任务,从爸爸妈妈这里转换到孩子那里。继续这种轻微地提醒刺激,让孩子无意识的倾向性行为,变得出现的频率更高。我们现在就做这件事情。做一个星期。
下个星期,让孩子把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提升,提升到他的意识领域里来;最后一个星期,启动老师的资源,让老师发挥作用,让行为得到激励,稳定下来。
第三周引导孩子回忆。
从明天开始,已经能够自己完整准确陈述三句话的爸爸妈妈,开始问孩子:昨天,第一节课是什么课?这三点,你做到了吗?引导孩子自己回忆自己在每一节课堂上,做得怎么样。
还不能自己陈述这三句话的爸爸妈妈,继续引导孩子陈述这三句话。
后来的爸爸妈妈,你们不用着急,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慢慢做:第一周,客观陈述三句话;第二周和第三周的前半周,引导孩子自己说出这三句话。
今天呢,从九月一号开始每天执行的妈妈们的,是引导孩子自己陈述那三句话的最后一天。妈妈们在上学路上,还是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引导孩子自己陈述那三句话。进度慢的妈妈,按照步骤,执行你孩子应该做的那一步,慢慢来。
与老师沟通孩子三句话的表现。
今天呢,第十八天了。
早上,妈妈们还是定点定时,引导孩子说/陈述给孩子听那三句话。还有,或者引导孩子逐节课地回忆,昨天三件事情,都做得怎么样?已经能够完整准确陈述出三句话的孩子,开始下一步。
给老师发短信,把你从一开学到现在,做的三句话的事情,沟通给老师;然后,询问老师,孩子在这三点上,上课时做得怎么样。如果老师回短信了,最好;如果没回,晚上接孩子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请老师说说孩子上课时,三点做得怎么样。
后进的爸爸妈妈注意:询问老师这件事情,要在开始18天以后才开始做。不要着急做。欲速则不达。以前做了的,就做了。今天继续询问。
给老师发短信的时间很重要。最好今天早上,老师上班路上就发。你发了短信,老师就启动了意识雷达,她会在上课的时候,留意你的孩子,做得怎么样。一留意你的孩子,提问的机会就倍增。
和班主任已经能够无缝沟通的爸爸妈妈,发短信问班主任要其他科目的老师的手机号。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所有的老师的手机号,全要在你的手机里。下一步,有用。
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走。
妈妈们跟老师沟通,要让老师产生这样的印象:每一个给她的短信,妈妈都会有后续的跟踪行动。如果老师回短信了,就回馈执行的情况;如果没回,晚上就闯去和老师面谈。短信就相当于一个提前告知。有些短信,没法儿回,要说的太多,你发了短信,就死守着老师,一定要谈。哪天发,哪天谈。谈这个话题,要叫上孩子,让孩子听到。
妈妈们知道,跟老师之间的沟通,要到什么状态吗?就像咱们在这里沟通的状态就行了。假设,申爸是孩子老师那个角色。大家呢?是班里孩子的家长,完了呢,现在妈妈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将来你们班同学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方式。你们怎么跟申爸说话,你们就怎么跟老师说话;并且,作为榜样,可以教会别的妈妈:怎么跟老师沟通。见到老师,问问结果怎么样了;自己在家里,要怎么做。
大家呢,在群里,都希望老师多说话。可是呢,老师没时间。老师呢,也希望有些话,有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让全体家长都知道。既然有这个需求,那就好啦:你去做这个和老师沟通、把话和问题解决方案广布全班家长的人。所以呢,你和老师短信,最好公布家长群,老师的回馈,也公布给其他的家长。做完了,告诉老师你这样做了。
哈哈,大家缺少培训诶。这是一个销售员最基本的训练:只要搭上了,就要一刻不停地想办法,沟通,做好客户关系。看来,似乎,咱们这里做销售的人比较少。你只有沟通,做客户服务,不断地联系,你才有机会。要不,你只能在家里焦虑。
不止妈妈自己要这样做,更重要的,现在就要思考:怎么让孩子也学会这个?这是与人沟通最基本的能力。不是说在这儿学着练,是要在老师那里学着练。
再谈三句话,闲话休叙,说正经的。
还剩下最后一周,那些严格执行早上三句话、晚上放学先写作业、朗读的家庭,孩子那里,已经可以开始收获果实了的妈妈们仔细观察,把孩子在这三个方面的变化、成绩,反馈到这里,让后来的爸爸妈妈,有信心。
今天呢,最开始行动的一批妈妈,可以全面地开始,让孩子陈述上周五每节课,自己在做好举手看眼睛这三件事上,做得怎么样。
孩子一般回忆不起来,上周五都上了什么课了。妈妈呢,最好先看一下孩子的课程表,记住上周五的课,到孩子记不起来的时候,提醒一下。
不要深究孩子的回答:到底是不是这样?也不要要求孩子:上周没做好,今天上课要好好做!记住,孩子陈述完之后,要表扬。按照郑委圣经里面的方式——正确的方式表扬:陈述事实,表达妈妈喜悦的心情。
申爸说了要学习表扬、鼓励和批评。至今仍未见有妈妈回馈。努力啊,表扬、鼓励和批评。这是你未来支持孩子学习的三件法宝,经常做。从一开始,妈妈们就必须做正确。第一步就迈对,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助益。
继续和老师短信沟通三件事孩子在学校执行的情况。不要抓住同一个老师,每天问,会烦的。孩子不是那么多老师么,都找来手机,一天问一位,轮流来。这个事情,到了“十一”之后,还要继续。老师有了回馈建议,按照老师的建议去做。
短信早上发,让老师今天上课的时候,关注你的孩子今天在这三句话方面的表现。
第二拨和第三拨的爸爸妈妈,你不要着急。按部就班地去按照流程做:该做哪一天的事情,就做哪一天的事情。你们要自己到李网找那一天的聊天记录,里面有孩子那里发生的各种典型情况和解决方法,自己去找。已经发生过,解决过的问题,申爸不再重复了。你的问题问了,申爸没回答,那就去自己到聊天记录里找答案。
陈述答疑
一妈:我陈述了10天,孩子只对最后一句有反应。每天早饭时陈述。上学路上容易分心啊。
大申爸:10天也莫着急。咱们走到最后,妈妈们会看到,可能有陈述30天的!孩子个体差异很大,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慢慢来。但是,要坚持每天定点定时陈述,你落了一天,就要好几天往回补。孩子还没有开始在课堂上看老师的眼睛,一妈从哪天开始陈述的?每天都陈述吗?一妈没法送孩子去上学?不知道还有没有妈妈在饭桌上陈述。妈妈记得:你在饭桌上说的任何话,比没说,都要差。换好鞋,送孩子走出家门,分别之前说三件事,效果会好些。大家留意哈,问孩子那三句话,让孩子自己复述,不是要考孩子哈,目的还是每天早上提醒孩子,只不过,换了种方式而已,只要提醒的功能做到了,孩子是不是能够完整地陈述出来,就不重要,就是每天早上,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提醒孩子这三件事。要是形式一样,孩子就腻了;大人也腻了。换些形式,更活泼些。
所以呢,爸爸妈妈不用拘泥于形式带来的东西:孩子是不是能自己复述;孩子记不记得昨天上的哪些课;孩子是不是举手多了,孩子是不是把事实和想象搞混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每天提醒孩子这三件事,慢慢说,孩子一定有反馈的,一旦孩子反馈,事情就会非常顺利了。反倒是从一开始就反馈的孩子,有些麻烦:这些孩子可能已经养成了口头应对,不入心、不行动的习惯了,以前不管了,从现在开始,教育小孩子,就是带着一起做。不要讲道理,更不要主动去寻求孩子口头的承诺。口头承诺有效,是孩子在7.5岁以后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3        回家写作业注意事项
其实呢,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很简单:就是从一开始,就跟着孩子,每天放了学,休息一下,就足额足量把作业完成,养成认真的习惯。
怎么要求的,不折不扣达成,以最快的速度不折不扣地达成。这就行了。写得不好,等全部写完之后,再和孩子回过头来改。不要一边写,一边改。这个要说好。这一个月,你能耐心地陪孩子下来,孩子的学习,就没问题了。妈妈中途溜号,不能坚持到底,将来遗患无穷。
现在,困难还没来呢。孩子新奇,听话,大家感觉很容易的样子啊。困难的时候,你会疯掉的。就将发生在这一个月里面。不,只剩下29天了。
不要关注写的质量。写的质量,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妈妈不要在一边看着孩子在写什么;要在一边看着,孩子在写。孩子按要求写了,不磨蹭了,才能轮到写的质量问题。
1、孩子刚开始,对作业都没概念。说好上闹钟,二十分钟,闹钟闹了,就开始写作业。开始时需要提醒,不过,孩子写作业之前,尽量不要让孩子看书,听故事看电视。就是喝水吃水果休息,和妈妈聊聊天儿,聊聊今天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2、不要跟孩子讲道理。平时,也一个字不提作业。该写作业了,坚定地要求孩子马上开始,写完,也不总结。不提作业的事情,就是行动。闹钟响了,时间到了,马上行动,做完拉倒。
3、如果孩子写作业,学习,像这两天这么顺畅,哪里需要妈妈特意请假陪,请的假,是为了爬坡的时候用的。但是,要提醒妈妈们的是,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不要想得很简单、很容易。如果能请下假来,哪怕一丝希望,也要请假。这是个关键的一个月,这个月,集中精力,搞好课堂和回家的学习习惯问题。要集中,同时搞多了,哪个都搞不好。
4、在外面写作业,刚开始,不好。要回到家里,养成情境习惯。习惯养成了,再到哪里写作业,就无所谓了。孩子写作业,不需要辅导。大人就是看着,保证孩子在认真写作业,就行了。至于写的什么,怎么样,留给老师去处理。
关于写作业答疑
问题一:我家孩子回家不休息,就要写作业,说做完再玩。
大申爸:如果孩子不休息,就不拗着。反正,得先完成所有的作业,再玩。完成了作业,乐意怎么玩,怎么玩。反正要是在家,永远都是一边玩儿,一边伴随聆听,爸爸妈妈不用担心孩子没有在学习。
问题二:老人过生日。
大申爸:老人过生日这样的特殊日子,最是锻炼孩子“到家先写作业”习惯的时候。争得老人的理解,孩子先写完作业,再去给奶奶拜寿。雷打不动,放学先写作业。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放学先写作业。养成习惯,就好了。哦,对了,那不看电视,不看书,不玩玩具,不听故事的20分钟休息,很重要哦。休息的20分钟不可以伴随聆听吗?不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是休息。吃水果,喝水或者喝点儿酸奶什么的。
问题三:休息时看书。昨天我女儿进家门就说:“妈妈,我休息20分钟开始写作业。”我说:“好”。我女儿一边扔下书包,随手就拿课外书,我制止:宝贝,不能看书,就休息!我女儿很配合把书放下,接着就去把故事机打开。我说这也不行,休息就是休息,可以喝水,喝奶,吃点心,上厕所,其他都不行。我女儿强烈抗议:我不同意!休息时是我自己做主,这是我的自由,你不能勉强我。上课时(写作业时)按你的要求来。我就是想看书!像我女儿这种情况,我继续坚持让她休息,不准看书,听故事,就行了,是吧。
大申爸:如果孩子不肯休息,就试着和孩子聊聊今天学校发生的事情,聊聊都留了什么作业,课堂上老师都讲了些什么。休息,就是休息。什么都不干,放松。这是休息。一边呆着,一边看书,不是休息,是看书。不管看什么书,都不是休息。看韩剧不是休息,是看韩剧。
问题四:作业时有情绪。也觉得孩子现在做作业有情绪了,因为现在我要求他把当天的作业做完后,语文英语再把前面的大声朗读一遍,估计时间有点长,开始有些不耐烦了。
大申爸:写作业,妈妈们都开始爬坡了。爬坡,得有技巧,什么技巧呢?休息!孩子其实是愿意写作业的。可是,写累了,就开始不乐意,发脾气,急躁,拖延,磨蹭。
孩子不同,表现方式不一样。其实呢,这些表现方式,后边的原因都是:孩子累了。累了,就要休息,建议孩子休息呢,技巧非常重要。这样建议:你是继续写呢,还是休息三分钟?小孩儿累了,一听,马上就选,休息三分钟。完了呢,提议:你是休息三分钟呢,还是五分钟?小孩儿当然选择五分钟,孩儿要选五分钟,妈妈就说了:好的,妈妈看你累了,让你多休息一会儿。休息五分钟吧。不过,妈妈上好闹钟,五分钟,等闹钟响了,你马上自己把闹钟按灭,自己主动开始写作业,行不行?小孩儿一看,能休息,什么都答应。另外呢,妈妈说是小孩儿爬坡,其实呢,妈妈也在爬坡。妈妈看到孩子写作业拖沓磨蹭各种不乐意,火一下子就冲上脑门子了。妈妈觉得自己气了,就一定管住自己:自己到一边儿去冷静一下,等心情平静了,再回来弄孩子作业。千万不要和孩子比赛,谁更能生气。掌握规律,掌握技巧,没什么爬坡不爬坡的。孩子的作业习惯,顺顺当当,一个月过来,就养成了。孩子休息的五分钟,就是休息。不要让孩子看书,看电视,玩玩具,听故事。喝点儿水,上趟厕所,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天儿。
问题五:写作业不工整。我们现在做作业貌似还不抵触,就是书写姿势不对,还有写得不工整。
大申爸:请教老师,怎么办。作业全部写完之后,让孩子休息一会儿。然后,按照郑委的方式,跟孩子一块儿改。郑委圣经,妈妈一定要认真听,反复听,听懂,听会。
问题六:陪孩子写作业。现在的疑问是,申爸说要陪孩子写作业,但不要坐在旁边看着,这个陪,应该是个什么程度?
大申爸:所谓陪孩子写作业,是指:1、保证孩子放学就回家;2、回家之后,休息20分钟,上闹钟;3、20分钟,闹钟响了,就开始写作业;4、保证一口气写完(当然,作业多的时候,适当休息。即便休息几个5分钟,这也算一口气写完);5、给孩子读题。孩子自己还看不懂题目;6、朗读。
陪孩子写作业,是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看着孩子一笔一划的把字写对。把字写对,把题算对,那是老师的事情,有老师呢。或者说,妈妈只管形式,不要管内容。
[翔妈转]关于孩子家庭作业给家长的建议
孩子做家庭作业时,给家长的10个建议:
1.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家庭作业的数量,以及孩子所交作业的质量。
2.设置一张时间表,包括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不要把时间安排在快要上床的时间,因为这时孩子可能已经困倦了。周末的作业最好安排在星期六,不要等到周日的晚上再着急写。
3.鼓励你的孩子把家庭作业分成“我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和“我需要帮助的”。家长应该只帮助做好孩子不能独立做的那部分,例如听写等,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
4.给孩子定个规矩,在完成作业之前,不容许看电视或玩耍。
5.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光线明亮,环境安静无噪音,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也有利于孩子的眼睛卫生。
6.对孩子完成作业好的表现及时表扬,注意表扬要具体、直接。比如,说:“听写20个生词,你答对了19个,比昨天有进步了。”
7.当你的孩子正在做家庭作业时,家长最好离开这个房间,让孩子独处,不要给孩子造成有机会依赖家长,什么都问,要让他独立思考。
8.当孩子的作业写完了,不要轻易给孩子改正错误,那样不会让他有深刻的印象。让孩子自己检查,如果错了自己负责。另外老师也可以根据作业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9.可以帮助孩子组织一个学习小组,两、三个同学一起学习,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10.允许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喝喝水,上个厕所什么的。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这个检查问题郑委的讲座里有哦!可以缩小孩子检查的范围,你检查后把对的大部分打上勾,告诉他在剩下的题目中有错误,让他自己检查。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不愿检查的情绪!到底留多少让孩子检查,那就看家长的把握度了。建议一开始少点,再逐渐增加范围。比如有一开始有一道题错,你就留两题让他自己检查。
检查的问题,很重要。按照郑委圣经里面说的办,作业越来越多了,注意适时让孩子休息。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4        朗读注意事项
朗读重要性
朗读作业:态度认真,读三遍。实在不能,就反复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就是靠读出来的么?每个孩子,启蒙就读,老祖宗总结出来的法子,错不了。其实呢,教学教学,人们在“教”上花的心思太多了;很少人在“学”上琢磨。孩子读,就是在“学”,你这个教,教出花儿来,孩子也是被动接受;只有让孩子主动“学”,才能学好,学会。中国人讲“读书”“读书”,“读”是什么?出声才是“读”。
让孩子朗读,不要找什么这个那个,就是课本,学过的课文。现在,学得少,孩子很乐意就完成了,正好形成情境兴趣。等学得越来越多,孩子形成的情境兴趣就起作用了,量也正好够了。不要让孩子写,要读,朗读,孩子上学了,家里要书声琅琅。做到这一点,孩子将来准错不了。
如果孩子忸怩,妈妈就带头读。妈妈读了,就有亲身体会,朗读的好处;妈妈读,孩子就模仿。这个年龄,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不识字怎么办?就是朗读学过的课文啊,这个问题,自然解决。现在正在学的,朗读三遍;从开学到现在学过的,朗读一遍。
大家很快就会察觉到,伴随聆听和考试成绩,是对立的。
古诗,经典,已经开始的,要继续背。但是,作为“作业”,建议大家让孩子朗读学过的课文,形成习惯。尤其是伴随聆听的孩子,伴随聆听状态极佳的孩子。之所以要朗读课文,其实就是为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做准备,同时,又不影响伴随聆听。原则上来讲,伴随聆听好的孩子,上课会表现得“心不在焉”,想自己的事儿,他把老师的讲课,也给“伴随”了!
从一开始就朗读,刚开始,就aoe,很容易。但要抓质量:小书桌前坐好,很正式地大声读aoe,不准嬉皮笑脸,拉长声,形成习惯。等到了期末,面对一本课本的时候,好处就来了。按老师的要求做,从一开始就这样,很容易形成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考虑增加大声朗读学过的课文这项作业,一旦孩子有了这个习惯,在伴随聆听的成果起作用之前(小学五年级),这个习惯可以保证孩子的考试成绩好;一旦伴随聆听形成的浑厚功力开始起作用,这个朗读就可以退休了:再没必要。
朗读可以提高考试成绩,机理不清楚,申爸没工夫儿琢磨这个。这是实践的总结,百分之百有效,但要坚持,正经八百地做好,很正式地大声读。
朗读很重要,三大任务之一,尤其是伴随聆听的孩子,必须朗读!
朗读,现在暂时不用加其它的。就让孩子读学过的语文课文,英语课文。现在,学得少,小孩儿一读,诶,挺容易的啊,习惯就养成了。等习惯养成了,学的内容也多了。到了期末,那一本书呢!你想想,得读多长时间啊!现在,要养成那个习惯,这比什么都重要,想想看,这要是快到期末,孩子每天把课本完整读一遍,妈妈不用担心孩子会忘、考试成绩会不好这些问题。
朗读,最好安排在作业后。因为到了期末,孩子要读一个小时还多的时间!安排到别的时间,就不够用了。到了期末,孩子以正常的速度读,一本语文,一本英语,也要读上快两个小时了!这可不是一个小工作量!所以,爸爸妈妈要照顾到今后,统筹考虑孩子的时间,爸爸妈妈只要抓住晚上朗读课文的习惯,学习成绩就不用担心。不需要孩子再多时间来学习了。
朗读的目的
申爸跟你们说,你知道,那些考试牛的孩子,他们是怎么考高分的吗?——超学!全靠一个秘诀:超学。超学呢,有很多种,比如,上课外班。相当于把下学期的课堂,搬到寒暑假了,这是最笨的方式;还有呢,让孩子自己看课本,这是比较巧的方式。
申爸不是让大家买整个小学的语文课本,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吗?不知不觉之间,孩子就看完了。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你把朗读变成习惯,然后呢,一个寒假,孩子自己就把下学期所有的课本,都读完了。读完了,他就会了。可是,从孩子的角度呢?他根本就没在学习。学习,是课堂上听讲,回来写作业。朗读,怎么是学习呢?
你这样,等到了四年级,他的阅读理解能力上来了,他自己就把小初高的课程,全用这种方式,学完了。学完了呢,他自己都不知道。别人问他:“你什么时候学的他很迷惑:“你说什么?学习?我什么时候学了?没有啊。”为什么呢?就因为,他这个朗读,读书,对孩子来讲,就是娱乐。玩儿着,就把课内的东西,全学完了。学完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嗯,数学不行。
学校中,到了初中高年级,高中,学习上的大牛,学霸,他们都是这么学的。所以呢,朗读,现在,形成习惯,那是重中之重。孩子有了这个习惯,到时候,你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你要是想进,就让他在八年级考上北大;你要是不想进,你就让孩子用这个习惯去学你想让他学的内容。所以啊,妈妈们要趁着开学,要读得还少,抓紧养成习惯。
这回,好多妈妈抓朗读了。这个孩子吧,现在不肯往前读,可不等于寒假的时候,不肯往前读。到寒假,这不是还有好几个月呢么?这是一个。到了寒假呢,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肯往前读。只有那些养成了每天朗读习惯的孩子,才肯往前读。这是二。第三呢,等到了四年级,可不是每个喜欢朗读的孩子,都能把小初高的课文,自己读完的。只有那些曾经很好伴随聆听的孩子,才会不知不觉去学。这是其三。
伴随聆听的孩子,怎么就会去看小初高的课本啊?这和伴随聆听有关。其实,伴随聆听是什么啊?伴随聆听时间长了,孩子就老在那里琢磨事情。这种现象发生在课堂上,孩子正好琢磨课业内容还好,要是琢磨别的,就会心不在焉。可是吧,等到了四年级,孩子反正已经养成琢磨的习惯了,就是思考的习惯。琢磨什么对他来讲都是琢磨,那就琢磨小初高的课本呗,就这么个过程。就靠了这个,大家的孩子呢,到了初中二年级,你让他去参加高考,他想考哪里考哪里。
申爸说,孩子都能考上北大,还是到了初二的时候。你以为使用那种课堂上听讲,进补习班,死学那种方式?那哪里可能啊?那是官道,路远,跑得再快,都不行。咱们,找条地道,直接就过去了。不过呢,朗读的习惯啊,伴随聆听啊现在要抓。你不抓,就等着沿着官道呼哧带喘地跑吧,绕着远儿跑吧。
所有有关朗读的问题哈,妈妈们自己去看前面的内容。这条地道呢,要钻,唯一的要求,就是:妈妈要有耐心。少的时候,一次读完。如果学多了,孩子读累了,休息一会儿,再继续读,养成孩子朗读的习惯。这就是在意,那就已经“在意”了。
十一期间,要每天早上吃完早饭休息20分钟之后,就朗读,写不着急,慢慢来。得让孩子有时间把手部的肌肉长好。
朗读答疑
怡妈:每天朗读多久好呢?
大申爸:大概是现在刚开学,能读的内容少,这个习惯一定要养成:每天把当天的课文读三遍,从开学到现在的读一遍。认真。要很正式地大声朗读。现在只朗读语文和英语课本。先养成习惯。好像大家很忽略养成朗读课本的习惯。
鲁妈:如果每天把学过的课文都重复读一遍,孩子会不会反感?
大申爸:如果从一开始就这样做,孩子就能够做到,当然是孩子自己大声读。已经学过的内容么。cici妈:还有对于课本上的拼音作业,朗读,老是记不住,申爸有什么好办法吗?老师把作业告诉我了。我是说课本的内容记不住。
大申爸:正常。为什么不和老师联系,请老师把作业告诉你,你把作业转给全体家长呢?你要是把这个事情拿到手里,哪个家长敢不到你的群里来?
大申爸:孩子上课走神,朗读一定要跟上。孩子学习,是要一个过程的,学会,是过程结束时的结果,你不能在过程中就要求有结果。
Cici妈:那我还是每天坚持。第一课开始,阅读吧!熟能生巧。是吧?
大申爸:不是熟能生巧。孩子的认知能力,非常强。其实,他接触一遍,小脑袋里,相应的图式就已经形成了,就是说,储存在小脑袋里了。可是,这个学校学习吧,你小脑袋里面有,还不行,在需要的时候,孩子能够把存储的东西,调用出来才作数。朗读,其实要解决的,就是让孩子的小脑袋,能够建索引,能够在用的时候,能“想起来”,说出来写出来用出来。
朵妈:这周读的还不错,也愿意读。
大申爸:大声、正式、坚持、渐进。
朱妈:在准备让孩子开始朗读一下课本前至少半个月开始给音频听,听三五遍放下,一周前再听三五遍,这样孩子基本就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了,到了开始读书时就比较顺利,不觉得没有学过自己不会了。而且妈妈可以夸孩子没有学过的都会读,这样孩子很有成就感。
我家中间有一段时间读课文有困难,兴趣马上降温,我就停了课文朗读,先读其它资料,同时加大课文音频的输入,再听五八遍后重新开始读课文,没有了难度孩子就能比较顺利的继续读课文了。
不赞成让孩子听当天要读的课文几遍后接着孩子自己读,这样目的性太强,孩子本来是把课文音频当故事听,结果这样一弄,就成了任务了,会反感,影响伴听效果。
在孩子听熟的基础上再自然的读课文,他会觉得,哎,这些我都听过呀!我会读呀!带来的是惊喜和成就感。
除了课文外的其它课后练习孩子读起来有困难,家长要是撒手不管会有两种结果,要么是不会的多了就特别挫败,慢慢就不愿意去朗读了,要么是不会就跳过去,跳多了就把习题都跳过去了,不利于让孩子养成所有字都读的习惯。
关于习题读不读的问题我专门问过申爸,他说最好还是都读,估计是有深意的。我就陪着孩子,在读习题时不会的我告诉他或者提醒他到前面自己找答案,过一遍也就算了。这样孩子不觉得很难,也养成是字都读的习惯,就是妈妈得陪一下,等以后字认多了就不需要了。以上是我的做法,欢迎大家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5        叮咛:习惯养成-假期也要坚持
那什么,妈妈们今天继续打起精神,抓上学路上三句话。更多的妈妈,应该进入到“和老师沟通,具体抓孩子课堂上表现”的阶段了。要和老师沟通好,家校联动。
放学抓作业。作业,绝大多数孩子,应该问题不大了。习惯已经见到了雏形。
抓朗读。朗读很难。在孩子进入状态,打心眼儿里喜欢上朗读之前,很难。妈妈们要抓住黄金期,说死,也要把朗读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妈妈们规划一下,十一黄金周孩子的伴随聆听,神马做作业,学校学习习惯,那都是浮云。只有伴随聆听和朗读才是王道。出行的,要把故事机里的故事装好,带好电源。一个假期,让孩子尽情地听个够。
孩子那里,最近两件事情:第一,每天早上朗读;第二,和孩子玩儿口算游戏。不要太多,定位在20以内加减法。当做游戏来玩儿。好像有很好玩儿的口算的扑克游戏,妈妈们去找来。
假日前的叮咛。
今天呢,孩子开学的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一个月过去了。
妈妈们继续三句话,作业,朗读。
十一假期,有的学校留的作业会比较多。多也没关系,孩子回到家,休息20分钟,安静下来,就开始写作业。要求今天全部写完;还要求“明天做”,漠视。要求今天全部写完。注意在写作业过程中,观察孩子,累了,就提议休息五分钟。让孩子养成在周末、小假期前,把作业全部完成,然后轻松地生活的习惯。要外出的家庭,一定记得带上语文和英语课本,每天早上朗读。
今天呢,一个月就要过去了。妈妈们也有作业哈:总结这一个月来,孩子的进步,还存在的问题;自己的收获,做做总结。不用长篇大论,有什么说什么,直接说重点,要点。
对我们唯一重要的是“下一步该怎么做”。可是,我们除了看过去,实在没有别的地方可看了。只能靠总结过去,来规划未来。
另外,妈妈们十一期间,记得给老师买小贴画,补充。要多一些品种,孩子喜欢各种各样新鲜的花样。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6        三个习惯和三句话反馈答疑
1、三句话解决课堂问题,三个习惯解决学习上的一切问题。
BB妈:申爸,关于上课搞小动作的问题怎么看?
大申爸:陈述三句话,做到底。只要妈妈们做正确了,别的问题就都没有了。如果不做正确,做到底,会出各种问题。逐一去解决,会累死人的。孩子只要上课坐好,问题举手,每时每刻都盯着老师的眼睛看,就不会有小动作的问题。
BB妈:申爸的意思是不刻意针对小动作的事情跟孩子谈,就天天说好三句话。以不变应万变,无视小动作的存在么?我们这种说得出做不到的也按这个节奏走?
大申爸:知道郭靖吧?刚出道的时候,洪七公教了他一招“亢龙有悔”,对吧?郭靖不管是谁,打不过了,就一招亢龙有悔打过去。打过去,就起效。这三句话,就是亢龙有悔。你不管孩子在学校课堂上遇到什么问题,就这三句话。你只要耐心,打打一个月,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要是不呢?遇到蛇怪用蛇怪的解法,遇到欧阳克用欧阳克的解法,遇到杨康用杨康的解法……那就费死劲了。
所以,妈妈们遇到孩子在课堂上的问题,根子上,都是孩子课堂学习习惯没有。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呗。你不从这个根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遇到什么具体问题,就去解决什么具体问题……那会累死,也取得不了好的效果。所以呢,妈妈们要耐心,一板一眼,一步一步地三句话。一个月以后,就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呢,很麻烦。我们这个社会,什么都讲快。什么三天精通财务管理……这个狗屁。这种浮躁的心态,导致大家遇到了问题,都想找个窍门儿,转眼间,问题就解决了,窍门儿呢,有没有?有。可是,你要知道,凡是立刻起效的东西,全部立刻失效。找窍门儿,不肯踏踏实实养成孩子良好习惯的,一找找六年,孩子都小学毕业了,还在那儿抓挠:还抓挠什么呀!孩子已经不行了。
申爸说过,孩子的一生,就是小学这六年奠下来的基础。这六年,每天都找窍门,就这么过去了。每天忙,就是不肯塌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一个月。最后呢,完了,孩子完了。
不要毛躁,不要见到孩子上课有点儿问题,就着急。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说三句话。说上一个月,就全有了。妈妈们仔细看看西妈每天发的入群通知。一个字一个字看,一句话一句话看。
我们在这一个月里,要解决哪三个问题。其实呢,也不能全怪妈妈们。这个心态啊,孩子他一上学,确实慌慌的。可是呢,你老是慌张,老是慌张,这也不行啊。你得静下心来,抓住一点,慢慢地做,慢慢地捋。这里的妈妈们呢,已经很好了。大多数,都着手早上和孩子讲三句话,晚上养成休息20分钟,再写作业的习惯。大家回到你自己班级的论坛里面去,品一下,你班的那些妈妈。你就知道,什么是慌慌张张的了。大家呢,手上做着,心里还不踏实:我是不是落下什么了?还想去找。
申爸跟你讲,你只要在进入这个群,一个月之后,养成了孩子上课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回家学习的良好的习惯问题,朗读,自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你就什么也没落下。有了这三个习惯,你什么重点高中、奥数竞赛、三好学生……你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是什么。做到这一点,妈妈们需要怎么做呢?就是抓住入群这一个月,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把每天那点儿事儿做好。
每天多少事儿啊?不就早上跟孩子说三句话;晚上让孩子休息20分钟,一口气把作业写完。写完了呢,朗读,新的三遍,旧的一遍。这23天过来了,你们自己说说,你们有多少人做到了?
还有呢,就是学习。妈妈们自己的学习。大楠楠妈妈做得好,灵儿妈妈做得好……那很简单哪,到群共享里面,找到群的详细聊天记录,从第一天开始,看看大楠楠妈妈是怎么做的,灵儿妈妈是怎么做的。她们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照猫画虎,照着做,不就行了么。义工团队给妈妈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你们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一切的条件,都在那里了。要什么有什么。利用啊,看啊!
你就知道着急。孩子那里,遇到点儿事儿,马上就炸窝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也怎么都不办了,这怎么是好?所以呢,还是回到原点:不要慌慌张张地,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一天一天地做。不就是三十天么!
2、成功的原则很简单,简单的事儿坚持做。
禧妈:早上好!两天没汇报了:昨天是第十五天,早上一着急,忘记说三句话了,严重批评自己。
大申爸:成功的原则很简单,但很少得到遵守。哈哈,你们这些妈妈哈,每个大学本科毕业,有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呢,况且,还有多年的当妈妈的实践经验,至少当了六年哈。你们自己瞧瞧,就这么三句话,大家就做得乱七八糟的。孩子呢,他们要学那么多东西呢!所以啊,妈妈们还是要打起精神,把三句话说好。你说说看,就这么三句话诶,当回事儿哈,坚持。把简单的事情,持续做,那就是不容易。
3、三句话可以扩展。
当妈:汇报:今天该笫十六天陈述,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一到,儿子就说:妈妈你该说什么了,我说:你来说,于是儿子很完整地陈述了三句话,我说再加一条不许打架。因为昨天老师给我小窗QQ说我家孩子和班里其它三名同学跟别班小朋友动手了。
大申爸:对对对,妈妈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要扩展这三条,变成四条五条什么的,然后,纳入到这个体系里面来,每天继续做。
明妈:我们中午在学校总是不睡觉,这个我是否能多加一句,中午上床闭眼?
大申爸:是的。妈妈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往里加减内容。但不要加多了。加多了,等于没加。让孩子回忆,让孩子自己说出三件事,目的不是要孩子一定回忆完整准确,而是借由这个形式,强化孩子记住那三句话里的三件事,之后目的达到了,孩子回忆不回忆起来,不重要。至于具体方法,激不激将法,也没太大关系。妈妈们用什么法子顺,就用什么法子。
4、妈妈们陈述问题要具体。
一妈:申爸,今天陈述3句话时,孩子说怎么每天都说呀,我没理继续陈述3句话。昨天我陈述的时候,问孩子妈妈又要说3句话啦,你还记得吗,孩子说,上课要听老师讲课,眼睛看老师。
大申爸:陈述几天啦?每天早上,上学路上定时定点陈述。早餐桌上的不算。
一妈:陈述第3天,下楼时跟孩子说,妈妈又要说3句话啦,你知道是哪3句吗,孩子说我知道,上课听讲,眼睛看老师,我重新复述3句话,陈述第四天,我说,妈妈又要说那3句话啦,孩子说,又要说啦,我没理,继续陈述3句话。
大申爸:赞!明天开始,到了地点,一妈就直接开口说这三句话。如果孩子接口,就听着。孩子不说了,沉静地把这三句话说完。按照标准步骤,一天接一天地往前走。不用着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7        习惯养成需要坚持
大申爸:妈妈们不要遇到点困难就焦虑,着急。没有必要。妈妈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可塑性极高。只要妈妈们坚持努力,遇到问题,开启智慧,想办法,遇到点儿事情,都能解决。最后,目的都能达到。遇到问题,去解决,也就多那么三天五天的事儿。考虑到孩子养成在家在校自己朗读的习惯有多重要,差那么三五天,一点都不是问题。还有呢,就是,开学这头两个月,养成什么习惯,都正是时候。
习惯这个东西啊,你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过来了,他总带了一个习惯出来:要不,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不,就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反正,总有一个习惯。不是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就没有习惯了。不是的。
昨天,申爸没事儿,在李网的学校频道闲逛,看到了很多别的爸爸妈妈说的孩子的问题。申爸横看竖看看了半天,明白了:那些爸爸妈妈以为,自己的孩子没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没有习惯。于是,面对坏习惯,各种的纠结,各种的自我调理,各种的对孩子的调理,都来了。
申爸呢,建议有时间的爸爸妈妈,去看看李网学校频道里面,几个有关孩子写作业的帖子,然后,感觉一下,如果没有在关键期形成一个良好习惯,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爸爸妈妈们没有找到根本原因,他们想出的各种理由借口安抚是多么好玩儿。另外一点呢,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窗口期,是很宽的,至少,开学后的两个月,都可以,当然,第一个月最好。从开头就弄对,比较省劲儿。第二个月弄,也行。稍微费点儿劲儿,只要妈妈耐心,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呢,时间大把呢。
妈妈们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慢慢来,遇到了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掉就是了。孩子么,小孩子,你教育他,就是要解决问题。教育小孩子,怎么会不遇到问题呢?肯定会遇到问题的,不要怕问题。大家养成习惯哈:一见到孩子问题,就知道教育好孩子的机会来了。所以呢,一听到孩子身上的问题,马上就高兴,看谁先养成这习惯。
对,别的妈妈害怕孩子的问题;咱们这里的妈妈,正相反,一听到孩子有问题,就高兴。为什么高兴?有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孩子就进步;没有问题去解决,孩子就不进步了。对啊,你仔细想想。所有的问题,都是宝贝;所有中肯的批评,都是宝贝;所有给你的有针对性的意见,都是宝贝,可不是么,没有这些,就没有进步了。
过段时间哈,申爸希望咱们群里的妈妈,见到老师,就问:“这两天,我儿子表现怎么样?”老师说:“哎呀,你儿子这段时间,大有进步。这几天,表现好极了,学习认真,态度积极,活泼可爱。好极了。我号召全班同学,都向他学习。”妈妈呢,无限失望地说:“他怎么就没有问题了呢?”
上学路上,继续和孩子进行三句话。三句话是上学的时候说。定时定点说。为什么呢?就是要养成孩子的条件反射:每天都要上学是吧?每天上学都是那个点儿是吧?每天上学路上,都要经过那个地方是吧?
朗读呢,是一项乐事——当然是形成朗读习惯之后,每天都做哈。窍门儿呢,就是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渐次推进,自然形成。第一课,只有六个拼音:aoe iuu,读三遍,转眼就结束了,多容易啊。可是呢,考验在家长:这么容易的事情,有用吗?完了吧,就忘了将来了。完了吧,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到了一定时候,才发现:现在,已经太多了;并且,孩子有夹生的倾向。不过呢,现在开始,一天一天,逐步踩实了往前走,还完全来得及。一年365天,天天朗读;抓放学后的作业,养成习惯。特别是,朗读开始爬坡了!妈妈要充分意识到朗读对孩子的困难程度,心中有数。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3.        孩子课外班怎么安排
关于课外班的建议,只保留一个课外班.。
妈妈们最好让孩子只保留一个课外班,艺术体育类的,武术、跆拳道、画画、舞蹈、歌唱、弹琴,什么都行。可是,你不能安排两项。两项,孩子吃不消。与其拖到确实吃不消了,被迫取消,不如主动选择,只留一个。大申那个时候,一个都没有。全部时间,都搭到伴随聆听上了。
从长远来看,伴随聆听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建构起良好的智力,就有了一切。妈妈们别慌里慌张,把最重要的事情给弄丢了。从长远来讲,建构孩子强悍的智力,才是最重要的。智力建构,是有窗口期的,窗口期过一天,少一天。几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入学阶段,其他都是浮云,早被风吹得不知哪里去了,只有伴随聆听建构起来的智力,才在起着大作用。
不要保留过多。很快,孩子就超载了。你不能让孩子把时间都花在课外班和去课外班的路上。你还得给这么大的孩子,留出自己玩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的时间。你还要写作业,到了考试之前,还要复习。
课外班,保留一个最合适。现在不要报学习课内知识的课外班,不但没用,反而有害。
关于课外班的答疑
楠楠妈:我们课内开了武术,围棋,书法,葫芦丝,我咨询过校长,她说重点放在乐器和朗读上。课外还上了一个乐高积木,也结束吗?
大申爸:课内的不算,课外可以保留一个,什么都行。
多妈:我们目前课外兴趣班就保留了钢琴,就这一个,我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啊!
大申爸:文体艺术类,最好上一个。孩子有了自己文艺体育方面的兴趣,一辈子,生活得不至于太“枯燥”。
楠楠妈:乐高积木这种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大申爸:是的,用处不大。儿童机器人,家长要慎重。这个东西好是很好,可就是特别花时间。要持续很长很长时间,一直到初中。很多孩子,玩儿机器人,到五六年级,时间特别特别紧张,这时候,就鸡肋了:坚持,没时间,还特花钱;不坚持,四五年的投入都打水漂了。所以呢,儿童机器人,大家在刚开始的时候,慎重。选就选好,一直坚持到底。
lucy妈:我选择了舞蹈。从5岁就坚持到现在的。但是,英语外教似乎也省不掉。
大申爸:申每周去半天英语。对大申而言,到托尼那儿,就是去玩儿,不是去上课外班。大申是音乐和英语。音乐,每周日上午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英语呢,这就体现出托尼英语的优势了。托尼很乐意跟小孩儿玩儿。他们爷儿俩就一玩儿一下午,到了晚上去接,还不乐意回家。所以呢,就这么着,大申算是只保留了一个音乐,别的就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        家长学习-郑委和胡国华
郑委的讲座,申爸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胡国华应该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的。北大和清华的出版社,他们就是搞学习的地方,他们精选、出版的东西,质量应该说是高出一层的。郑委、胡国华,这是申爸找到的最好的讲座。
有一套视频,叫做《胡国华阅读法》,大家可以找来看看。胡国华详细地解说“读”这个事情。
不要找那些乱七八糟小出版社,甚至还有没有出版社的三无讲座。那些玩意儿不行,你很可能给它带到沟里去。妈妈们找教育讲座、视频的时候,要留意。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家买教育讲座,看教育讲座,尽量选这些出版社出的东西。他们的学术地位摆在哪儿,编辑会替你筛选,找出好的来出版。
现在呢,要留作业了:相信妈妈们都不会表扬,也不会批评。要学会表扬孩子,批评孩子。郑委的讲座,详细阐述了如何表扬,如何批评。大家把这段找出来,认真听,再对照文字稿,逐字逐句地学习。仔细体会,回去做。学会真正的表扬,学会真正的批评,对教育好孩子,非常重要。
[转]郑委关于批评和表扬-正态分布原则
在平等和尊重的原则下,我们学习其他原则都有效。首先讲的是正态分布原则,其实是让孩子进步的原则。进步和优秀既是两件事也是一件事,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希望孩子成才、希望孩子成功,那我们家长想一想孩子成才、优秀、成功的根本是不是每天都在进步,所以家长要关注他的进步,不要关注那个结果是否优秀,孩子只要不断进步,他就会最终优秀。我们太多的家长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其实进步就是关心过程,我们哲学里面学量变到质变,只有量变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孩子是否优秀,其实是一个质变,其实这个质变一定是在量变的基础上,量变就是进步,那么进步的原则叫做正态分布原则。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正态分布原则,正态分布是一个概率统计学的概念,可能学过工科的人都理解,说社会上的很多现象符合正态分布,什么叫正态分布呢?两头的少,中间的多,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评价老师是否教育的好,出了一份卷子,考试考出了孩子的真实水平,就可以用正态分布这样的统计来给他下个结论,如果他出了一份卷子,同学成绩考出来以后,经过统计发现10%的人很优秀,10%的人不及格,很差,40%的人中等偏上,40%的人中等偏下,说明这个卷子出的好,优秀的也找出来了,没掌握的也找出来了,一部分偏上,一部分偏下,这就叫做正态分布,包括二八原则也是这样,那我们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个正态分布,那么其实就是表扬和批评。
我们很多的家长喜欢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方法教育孩子,其实表扬和批评是正态分布的两个边,我们常常讲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说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不同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大量的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多表扬、少批评。少批评这个好理解,少表扬这个不好理解,大家知道吗?我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很多家长说一定要夸孩子,因为越夸孩子,孩子越自信。我问大家一句,大家想想,你见过每天夸,夸出来的好孩子吗?我是做教育的,我问过很多教育工作者,我不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只见过每天夸,夸坏的孩子,没见过每天夸,夸好的孩子。我一会解释这件事情。
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这符合正态分布。两个要少:表扬和批评要少,中间的要多:鼓励和评价要多。我们中国的家长特别喜欢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不是表扬就是批评,不是批评就是表扬,结果我发现这两种教育方式特别普遍。在家庭里,孩子有些非常明显的现象,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想赢怕输,干什么事特别想赢,特别害怕输。为什么孩子有这种心理啊,因为能赢得时候能表扬,输的时候有批评,搞得我们孩子做一件事之前先想我能不能做好,我做好有表扬有奖励,我做不好家里可能批评我,说我不好。那他就开始我行我去做,我不行,我就不做了。这种想赢怕输的心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一种心理。孩子打扑克牌就有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就说我不敢赢他,我一赢他,他就不跟我玩了,他受不了,有这种情况没有,这就是想赢怕输的心态。我发现在小学二三年级之后,这种心态特别厉害,所以我们独生子女里面,有很多孩子的主流心态,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阻碍。还有孩子呢,畏难不前,总不主动,就像我说的铜头一样,不主动闯,为啥呀,批评多,我闯了错误你就批评我,那我就不去闯了嘛,畏难不前,缩手缩脚,最终呢顶嘴反抗、叛逆对抗。
(一)错误的表扬
家长朋友们,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理解我说的话,但对于我们中国的家长来讲,什么是表扬、鼓励,能分清吗?首先我先讲表扬,无用的表扬,看我们家长会不会无用的表扬孩子,把家长“表扬”孩子分为五类:
1.“无知型表扬”
当得知孩子早恋,自豪地“表扬”孩子,“我儿子14岁就谈恋爱了”;当孩子和人打架时“表扬”孩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多有英雄气概”;当孩子撒谎时“表扬”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有谋略,前程不可限量”;当孩子贪小便宜时“表扬”孩子,“我儿子不吃亏,顾家”;当孩子没有礼貌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酷”;当孩子3岁亲吻更小的女孩时,笑不拢嘴地“表扬”孩子,“你真给爹长脸”;当孩子阴沉少语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成熟”。我把这类家长叫做无知型的家长,这种表扬都叫无知型的表扬,你无意的一句话让孩子以错为对了,你说他就往这个方向做了,给孩子建立错误的生活和学习认知,为孩子未来出问题埋下隐患。这是我们很多家长做的事,把他称为无知型的表扬。
2.“炫耀型表扬”
当着孩子的面表扬孩子,这类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太聪明了”,“你真是个天才”,“和×××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家那孩子是个神童”。这是一种炫耀,这种炫耀的结果让孩子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那都是泡沫,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起初孩子趾高气扬,觉得自己真的不错,一旦经历真实社会后,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回事”时,遇到事就会掉下来,掉下来就会摔的很厉害。时间长了,孩子第一种反应是感觉我自己很强,第二种反应是并不是那么回事,就会气馁、退缩、逃避甚至厌世。
3.“吝啬型表扬”
比如,孩子考了第二名,家长会说“别骄傲,还有第一名呢”,孩子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该受到表扬的时候,你想通过这种方式刺激他进步,无疑一盆冷水。我想这种孩子不会去争第一名,他会厌恶这种家长,你对他的进步都不去认同。这种孩子总不被认可,不被重视,最终失去了自信和上进,我努力了你都不表扬我,这就是孩子进步喜悦的时候,应该分享,分享他不一定骄傲。这种吝啬型的“表扬”,家长本希望能刺激孩子更加进步,然而孩子在经过努力后没有被认可,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抑郁,感到自己不被重视,没有成就感,慢慢地失去了自信,不再上进。
4、“结论性表扬”
这是我非常反对的表扬方式,也是我们中国家长、幼儿园老师、低年级老师经常用的表扬方法,就是下结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举起大拇指,跟孩子说:“你真棒”,这是不是一个结论,你真乖、你真勇敢、你真不错、你真是妈妈的好儿子、这孩子棒等等,这是表扬吗?我认为这叫赞美,一个人很棒了、很优秀了,是不是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这叫赞美、不叫表扬。我感觉所有的家长举起大拇指说你真棒的时候,这叫忽悠。我们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去干一件事的时候,去说你真棒,这根本不是表扬,这是赞美或者是忽悠。你想想,如果一个人每天被赞美或忽悠,他会进步吗?举一个例子: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你一开门,看见他在模仿大人扫地,我们家长看到很高兴,说:“呦,你真棒!”孩子啥反应,吓一跳吧,我为什么棒啊?过了一段时间,你总说你真棒,他到了幼儿园,我真棒,我真棒,上了小学发现自己不棒的时候,心理就出问题了。还有一类孩子发现我真棒、我真棒,发现到幼儿园一看,小朋友们都会扫地,他感觉被忽悠了。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你发现你真棒这种表扬形式,就不管用了。这种表扬对孩子的伤害还是蛮大的,在这种表扬下的孩子有两类:每天说他棒,他发现不棒的时候,心理开始出现问题;第二类,他真的一直以为自己很棒,不知道几斤几两。表扬一定要具体。
5、“条件型表扬”
条件型表扬,家长分级表扬,宝贝啊,如果你能考100分,妈妈就奖励你,你如果考90分,妈妈就表扬你,如果你考不了90分,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叫表扬吗?这叫交换,这是拿情感交换、这是拿爱交换,难道你的爱就值100分吗?难道孩子考99分,就没有爱了吗?有条件的爱,给孩子带来的都是伤害。
以上这五类“表扬”,全都不是表扬,全都是我们家长自认为的表扬,这些带给孩子的很多可能都是伤害。
(二)正确的表扬
那什么是真正的表扬,表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表扬时说的话;第二部分,孩子听了家长表扬后对自己说的话。
请家长记住正确的表扬流程:
表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表达自己爱意、感受或感谢。
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一定要表达对孩子的感受和感谢,这个流程的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说话”——让孩子因为父母正确的表扬得出努力被认同、行为被称赞的结论,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肯定,孩子因此积累进步的勇气和决心,增加自信。
比如,孩子在家里第一次扫地了,你不能一见面就和孩子说:“你真棒!”孩子可能吓一跳!自己对自己说:“我怎么棒了?哦,可能是我扫地了。”孩子非常高兴。这样做的结果是:第一,孩子扫地并不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一定程度上是他的责任,这样的“表扬”会越来越没价值,当他发现每个孩子都会扫地时,觉得家长忽悠他;第二,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很棒”,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为日后生活埋下隐患;第三,孩子可能会对“表扬”产生依赖,如果是这样,孩子以后可能为了表扬而努力,不表扬就不努力了!
  看到孩子第一次扫地时,先描述行为“宝贝扫地了”,再说出这个行为造成的结果“扫得这么干净”、“妈妈不用扫了”或者“地板原来很脏的”,然后表达感受和感谢“妈妈谢谢你”。这样的话,孩子知道你为什么表扬他,感觉被认同,他心里和自己说:“妈妈这么认同我,我付出是应该的,下次还要扫地。”
大家思考思考,你会不会?很多家长都不会去做。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养成一个会表扬孩子的习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表扬孩子不要表扬孩子的人品和人格,因为他是建立人品和人格的过程,不要在这个方面下结论。老说他你很棒、你真优秀,那五岁就很棒了,就很优秀了,那剩下了95年怎么优秀啊。一定要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要表扬孩子的行为和行为造成的结果,千万不要表扬孩子的人品和人格,人品和人格不应该过度的表扬,给孩子造成的都是伤害。
  只有真正的表扬才能激励孩子进步,不过尽管如此,表扬也要适度,要少用。因为只有少了他才会珍惜,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天都在学习,表扬多了,孩子可能对表扬产生依赖,为表扬而做事,本末倒置,孩子通过努力,需要表扬的时候再表扬,一定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不是不要做,是少做,因为更重要的是鼓励,少表扬、多鼓励。
(三)少表扬、多鼓励
  什么叫表扬,什么是鼓励?表扬是指的是结果,这件事完了以后我们才会表扬;鼓励讲的是过程,在过程当中要多鼓励,鼓励他就会努力,就会达到好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你始料未及的,可以给他一个表扬,努力了就应该达到的,表扬也不用表扬。
  西方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想让孩子进步,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表扬完了这是就结束了,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都在社会化,都是在向往优秀,大的来说,走向社会之前,孩子都是过程,掌握生存技能、人品人格建立,都是过程,这个过程我们更多的要用鼓励,不要一开始就用真棒、真优秀,这样就麻烦了。对于小事来讲,对于孩子在过程当中,要不断的鼓励,而不是只是下结论。"少表扬、多鼓励,那什么是鼓励呢?过程当中鼓舞人去进步;表扬:事结束了,说出来去发扬而已。公式: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身体接触)(鼓励的前提是信任和信念,你想鼓励他你得相信他,你想鼓励孩子写字越来越好,你得相信他,描述孩子的正确行为,告诉孩子进步的方法和方向,给孩子一些期望,这就是鼓励)。
  举个例子:我曾经在福州上课的时候,一个妈妈坐在第一排,她的孩子没人带,放到了教室的最后面,大概就二三年级的样子,写作业,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中间休息,孩子一节课就在那里写作业,我看他很认真,写完让她妈妈签字,我在讲台上坐着,看他妈妈签字,“你怎么写成这个样,”孩子的脸一下子不好看了,“写的这么不好看,能不能重写啊?”这是不是叫做批评,我很生气走过去,这个事情停下来,说:“这是你写的呀,”孩子点点头,我说“这个字不错啊,这个这个字不错啊,”我指出来写的好的四个字这一页,有人认同他写的字,写的还不错,我没有忽悠人家,我说:“如果其他的字写的像这四个字一样好,是不是就进步啦!”孩子很高兴,就露出笑容了。“我相信你很想写好”,这是不是期望,鼓励的时候常用写动作(拍拍头、拍拍肩膀、轻轻搂一下)让孩子觉得你很重视他,随后,那个孩子就到后面就擦,重写。他自己愿意写的,因为我认同了他。这就是鼓励。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我说的话,少表扬、多鼓励,鼓励做对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每天进步就是最终优秀。孩子怎么能立即优秀呢,他是孩子啊,评价他是否优秀,是走向社会之后。
  以下是一个家长给我的来信节选:
  “郑老师,前些年因为听很多人讲要不断地竖起大拇指表扬孩子,我真的这样做了,我儿子确实改变了很多,但是却出现了不能承受一点点挫折的现象,这个现象成为我孩子最大的问题!听了您的课,我知道我错了,现在我多用鼓励的方法,孩子每天在进步,各方面都越来越优秀,教育孩子真是门学问,曾经的我连表扬和鼓励都分不清楚,对自己汗颜!”
家长们有同感吗?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少表扬、多鼓励是我们家长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这样的话,孩子每天都会进步。
再次请大家仔细听,反复领会郑委圣经:《从自然型家长到智慧型家长》。
话说那个时候,大申上学。大申上学呢,早上走得早,申爸送。申妈呢,要睡觉。夏天的时候,穿衣无所谓,大申走了,申妈不起,继续睡。秋天啦,天儿冷了,申妈就从被窝里钻出来,披着羽绒服,冻得哆哆嗦嗦,给儿子穿衣服。穿了一层又一层,把大申包得跟大蒜似的。等大申走了,申妈回去接着睡。完了吧,申爸就白天,跟申妈说,孩子不懂得脱衣服,你给他穿多了,多热啊。申妈一听,就火了:“正要找你呢!你看看你,一天就知道趴电脑上,孩子的事情,一点儿都不管。你里边就给孩子穿一件衬衣,外边裹个羽绒服就走了,咣里哐当的,孩子多冷啊?敢情你不冷,裹得严严实实的。”申爸就说啦,我不是热了的时候,会脱衣服么。孩子他不是不会么。这样,早上稍微冷一点,保证一整天,不难受。她这个女人吧,很多人体寒。尤其是秋天,还没来暖气之前,那段日子。冷得不行,她冷,马上就知道孩子也冷。就使劲儿往身上裹,一涉及到孩子,就从当下的情形出发,根本不理性地考虑下这样做的后果。完了呢,申爸觉得,申妈听明白了。
第二天早上,申妈又哆哆嗦嗦地起来了,又往大申身上裹。因为她冷啊。你想啊,没来暖气,室内的温度都快零度了,她刚从热被窝里爬起来,能不冷么?冷得钻心。申爸说,昨天不是说了么,别穿那么多,白天热!申妈当时就炸锅了:那你怎么穿那么多?孩子不冷?得,没的说。完了呢,申妈就千叮咛万嘱咐,让大申到了学校就脱,觉得热了,就往下脱,嘱咐完了,大申上学去了,申妈回去接着睡。晚上,大申放学回来,申爸发现,除了外边的羽绒服脱了,别的蒜皮,一件没脱。那小脑袋,里面的汗都结白霜。申爸一看,这也不行啊。就上午十点的时候,给申妈打电话,说,你现在,穿什么啊?申妈说,只穿一件衬衫,热死了。我说,你看看,你那儿还没给暖气,只穿一件衬衫,就热得那样。大申就坐在窗户底下,他们还来暖气了,身上还套着羽绒马甲呢,那不热死啦?申妈不吱声了。估计这回行了,申爸寻思。
等到转天早上,申妈又冻得哆里哆嗦起来了。把衬衣,线裤,羊绒衫,羽绒马甲,羽绒服,都找出来,迟疑了一下,还是把大申裹得跟蒜皮似的。因为申妈现在冷啊。她现在冷,就解决现在的问题,申爸一看,得,再也不管这事儿了。就当让大申锻炼锻炼吧。热的锻炼。
这个妈妈吧,对于当下的孩子的直觉行动,你根本没辙,那男孩子,得提了耳朵根子告诉,热了要脱衣服。他根本不知道脱,难受,也不知道脱衣服,都这样,你就不要说喝水了。什么时候,懂事了呢?出了7.5岁,就全懂了。你不告诉他脱,他热了,也知道去脱。老师为什么不让你们这些妈妈去教室啊?那个,去了一趟教室,就完蛋了。什么脱衣服、喝水、擤鼻涕、洗手……乱七八糟,全来了。看一次,上着班,都要偷着跑出来溜进教室替孩子擤个鼻涕。她的课,就别上了。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郑委圣经里面说了:要做智慧家长。你们全一样。只要是妈妈,全一个德行。还没说你们呢!妈妈不能老那么护着,得有一个机会,让孩子去锻炼。
这个,孩子大了,该放手得放手。不能老那么护着,做智慧妈妈,得学会“懒”,孩子上小学了,“懒妈”将来孩子才能长得好,这不挺好的,就是妈妈特失落。孩子上学了,要从养育向教育转换了。妈妈们要争当“后妈”。“后妈”当得好,才表扬,给小红花。
妈妈们要把郑委圣经里,从自然型家长向智慧型家长转化那个部分找出来,仔细听,反复领会。尤其对自己觉得不是“后妈”的,最重要。妈妈们知道吗?中国教育创造力匮乏,培养的庸才百出,追根溯源,是由于中国孩子的教育,大都由母亲负责,而母亲在孩子6-10岁这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很难从自然型、直觉反应型走出来有关。如果在这个阶段,妈妈不能走向智慧,孩子一整个一生,和真正的创造力,肯定是无缘了。很快,我们就能遇到具体事例了,遇到了具体事例,我们再具体谈这件事。
鼓励表扬实例反馈
兮妈:今天又有一些同学家长制作了班徽并放到网上。因为都是家长帮忙制作效果自然比兮的要好。晚上按我计划给兮看,兮看后有些不自信了,纠结的说都比她画的好。出现问题该出手了。我很认真的看着她说:我希望你参加这个活动并不是要你去和别人比谁的比你好谁的不如你。第一,你一开始积极参加这个活动,说明你有勇气,自信,热爱集体。第二,你自己设计说明你爱思考爱动脑,你很棒!第三,把设计理念实现在纸面上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耐心的情况,但是妈妈稍微疏导你就能继续,说明你很耐心不怕困难,你很棒!第四,这个制作的过程对你很重要,你知道了什么是设计,让你看别人的作品不是为了去攀比谁的好,而是去拓宽你的思路。你会发现原来有些想法还可以这样表达。这个非常重要,以后你需要独立完成的作业太多了,譬如板报之类的(兮不知道什么是板报,我举例如开学交的自我介绍)。通过这次参与活动你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还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学习设计是实现,获得了能力。妈妈觉得你太棒了!说过后兮不再纠结了。
兮妈行动迅速!咱们这个互动平台上的第一个表扬,第一个鼓励,全都是兮妈做出来的。这个鼓励,一方面,把郑委圣经里的精神,吃透了的;另一方面,和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融合,融合得不能再好了,水乳交融。这么快有就这样好的案例出来,甚喜,甚慰!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6.        无敌发小
班级如果有三五个孩子,在这个关键年龄,伴随聆听,等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这四五个孩子就可以抱成团儿(按大申的话说,我们不带他们玩儿。他们反应太慢,不好玩儿)。四五个智力良好的孩子,从小就抱成团儿,比着学习,将来,就厉害了。一小群智力良好的孩子,从小就团在一块儿,等长大了,那将无敌于天下的。
他们是什么?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慷慨的时间老人给了他们最大的馈赠:信任,相互之间的信任。这样,你的孩子就将是一小群智力超群孩子中的一员。他们会在学习阶段,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竞争,把学习学好;将来,走出校门,毕业了,将会是终生的挚友,相互支撑、相互帮助、相互温暖。他们是一群人,高水平的人,进入社会,去和那些单打独斗的人竞赛。那能不赢吗?
所以呢,伴随聆听这件事情,不是靠热情去推介,而是要靠家长的智慧去筛选。大家不用担心,每个班,四五十孩子,总会有家长是有智慧的家长,会关注并重视这个的。关注并重视这个,也给孩子伴随聆听,这个过程,自然筛选了家长。
培养孩子良好智力这件事情,在没有一个包罗万象、简单易行的指南开发出来之前,只能靠家长的水平来支撑。聪明人和聪明人到一起,共同语言马上就来了。大家的孩子都在一个班里,别的家长,可以看到你看不到的教育孩子的盲区。你把聪明的家长聚在一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7.        利用群体的力量
希望全班爸妈进群。群里的老师们,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你们考虑一下,是否可以把你们教的一整个班级的家长,都拉进来。另外,已经建立起QQ群的班级,你们也可以试试。学习,是一种氛围。为什么那么多学生,都要进重点学校?那个重点学校,首先倒不在于教学的质量有多好,首先在于学生比较整齐,家长也都重视教育。这就形成了氛围。孩子在这种氛围中,随大流,就错不了。在小学起始阶段,孩子们还小,可塑性极强。任何良好的氛围,都可以轻易建立起来。只要一个班级,有五到十个孩子,听三国,讨论三国,那三国就马上成为这个班级流行的东西了。而《三国演义》一流行,孩子们课间都在争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延九刘备,十条好汉是姜维的话,有孩子能突进到《三国志》,就是肯定的事情了。
在群里分享,要观察班级家长的反应,重点帮助那些反应敏捷,积极正向的家长,天助自助者,永远都是这个样子的。妈妈们在组织自己的群的时候,一定注意:你是抱着普惠大众的心态,真诚地去帮助别人的。但是,不要指望一个班级的一群人,你都能帮得上。帮助到那些正向积极的就已经极好了。不要试图去帮助那些闪避甚至敌意的人。闪避和敌意是他们内心的某种愿望的外显。要尊重别人内心深处的愿望。把立足点放在这里,很多问题就自动会规避掉。
从群主的角度看出去,抱怨是极其糟糕的一种态度。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成人的态度。这样的努力,不会成功。但是,大家要仔细琢磨:怎么避免自己的孩子,将来沾染上这种负向的态度。
本来,申爸曾想,怎么才能让一个六岁的孩子和一个十岁的孩子在一起听,完了呢,看他们之间的差异。有了这种明显的差异,就可以凸显出六岁孩子伴随聆听的特点了。这个很难,找不着,想想就放下了。
申爸试图在群里搞几个班的全体孩子在一起,就是试试,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是一个班的孩子,都同时听哈利,同时听三国,同时听西游,完了呢,他们就会拿哈利三国西游当谈资回过头来,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听哈利三国西游的兴趣。这种兴趣,和容易转移到同类题材的其他作品上去。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国,要是孩子有点儿古文的基础,整个班的孩子,很快就全爬到《三国志》的高度了。他们为了内容而去抠三国志,顺带手儿,把古文问题也解决了。
搞定一个班-其实,搞掂一个班里的十个孩子就足够了,很难呐。机会不好找。不过,尽管难,申爸还是想试试。
如果哪个班碰巧撞来了,那个班真的就厉害了。利用群体的力量,可以解决个体单打独斗,不敢想象更无法解决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8.        申爸谈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8.1        要不要送礼
和老师已经取得无缝沟通的爸爸妈妈,教师节,你确实需要表达一下心意。即便是两方世人,人家对你的孩子那么上心教育,你也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吧?
如果你打破了和老师之间的心理隔膜,互动正常,一切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要是不,你就要面对:人家都送,我不送,孩子会不会被歧视?这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问题。幸福的家庭总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具体送什么,不重要。大家八仙过海,五花八门。心意要到,这是关键。如果你和老师的互动中,真的感谢就送,个人送;如果你真的没感觉,或者感觉不好,就不送。
对孩子没有影响的。每家情况不同,确实有看到老师的辛苦,想表示一下的。这样的家庭,那就掏钱,表达一下心意;也有坚决的心理阴暗的家长,那也不要勉强他们。尊重每一个人意愿,自愿。
8.2        礼物不是交换
教师节就要到了,赠送礼物,就是表达心意。有心意就表达,表达完了,就完了;没心意,就不表达。表达心意,不是一种交换关系。表达心意就是表达心意,不是说我表达了,希望对方回报什么。交换关系不一样,我出于什么成本,换你什么东西,要算清楚。不要老去想着,老去讨论。根据实际的情况,任何出于直觉的行动都是合理的,但是,你去讨论它,就会掉沟里去了。我们小学不让送老师礼物怎么办?如果小怡妈有意,就做个贺卡吧!前边当妈贴的那个,多漂亮!你送的教师节礼物,最好通过孩子的手送出。很快,我们要进行感恩教育了。这是铺垫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8.3        老师和家长是合作关系
教育,是人类最需要义工的领域。为了教育好下一代,每一个人要为此做点儿什么。不用喊高调,就是身边的事儿,孩子的班级,大家能为它做点儿什么?能做点儿什么,就做点儿什么。那就是,和孩子的教育相关,特别是,和小孩子的教育相关的,不适合于“交换关系”。
大家呢,要理解一件事情。这非常重要。有交换关系,你到菜市场买菜,就是交换关系。有奉献关系,你对自己的孩子,就是奉献关系。你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全身心的奉献。你在为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你是不想:我多奉献点儿时间,感动这小家伙。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就认为,是交换关系。实际上,根本不能用交换关系来处理。尽管交换关系是支配一个商业社会的最基本的关系,现在很流行。
所以呢,跟老师短信沟通,最好一个短信,只说一件事情。具体的孩子教育中遇到的事情,短信的结尾呢,要以封闭问题来结束。什么是封闭问题呢?就是,对方必须回答。比如说:“您看可以吗?”“我放学之后,可以到学校,当面向您请教这个问题吗?”“请帮助我在课堂上留意观察一下,孩子上课是不是在看着您的眼睛,可以吗?”“今天上课的时候,麻烦李老师提问一次菲菲,可以吗?”“我正在抓孩子作业的习惯,今天,请李老师表扬一下,菲菲画圈的字,写得好,可以吗?”一般,不要提开放式问题。比如说,“能谈谈您的看法吗?”这个短信,字数很少,没法谈“看法”。要想请教老师的看法,可以这么说:“今天放学之后,我到学校当面请教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吗?”总之呢,和老师沟通,要用短信。短信呢,一次只写一个问题,要以封闭式问题结束,就具体的问题来谈,要落实在行动上。
她这个学校的老师啊,你去沟通,你就明显感觉到,她和社会上培训机构的老师,她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其实,根本上,不一样在对家长的态度上。培训机构的老师呢,完全知道,是父母出的钱,送孩子来学习。孩子的父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所以呢,培训机构的老师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父母。你这个学习啊,他是孩子在学,对吧?老师呢,是请来教孩子的,不是请来应付父母的。老师,她一天就那么多时间,就那么多精力。分给父母的时间精力多了,必然分给孩子的时间精力少了,这是肯定的事情么。学校的老师,不是学生的父母给发工资。所以呢,他们没有应付父母的压力。他们呢(主要指班主任),更多地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在孩子身上。
比起培训机构的老师,学校的老师不怎么理会家长。家长呢,有两个需求:一个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要去和老师沟通;另一个呢,是要满足教育好孩子的心理需求。爸爸妈妈去和老师沟通,你要想清楚,你和老师谈的话,哪些是满足你自己的心理需求的,哪些是满足教育好孩子的需求的。老师一般没精力去满足纯父母的心理需求。可是,老师全身心地扑在孩子——“我班的”孩子身上。老师会全力满足教育孩子的需要。
所以呢,爸爸妈妈去见老师,克制一下,把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话题,都剔除掉。剩下的宝贵时间,都谈孩子,爸爸妈妈只要谈孩子,谈孩子具体的教育,谈孩子具体的问题,就会发现,老师都十分感兴趣。不问问题大小,只要是孩子的问题,老师就都感兴趣,就都热心地扑过来解决。爸爸妈妈不用嘀咕:这么点儿小事儿,去麻烦老师……她还忙……这合适吗?合适!只要是孩子的问题,就都合适。孩子的问题,不问大小,都是老师感兴趣的问题。去找老师解决,老师都不怕麻烦。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8.4        家长、孩子、老师三方当面解决问题
上课坐不住的问题,很好解决:每天三句话,然后呢,放学的时候,当着老师的面,沟通课堂上的表现。就着老师关心的课堂表现问题,一项一项地解决。让楠楠当面知道,妈妈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对于课堂上小动作多的孩子,在三句话铺垫了三周之后,都用这个法子。
家长老师孩子,三方当面。不止是班主任,老去找班主任,班主任也会烦的。要每个任课老师,都来这么一次。家长可以联系好老师,择孩子有空的时间进校,比如中午,然后,把孩子叫到老师的办公室,三方谈。每次一位老师,上三天学,谈一次。每位老师谈过两轮,孩子上课的问题,就解决了。周末不可以。影响老师休息。最好放学的时候。楠楠妈要是能溜,就从单位溜那么几次。每次有一个半小时,足够了。谈完了,回去上班。
先从班主任谈起。然后,一门课一门课的老师谈,老师们会很高兴谈的,因为这其实是为他们解决上课秩序的问题,他们也很头痛像楠楠这样好动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会爬坡的。有时候,到你感觉再爬不动了,你一看,就已经到了坡顶了。剩下的路,就都是下坡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0.        申爸给新进群爸妈的建议
今天有几十位爸爸妈妈和老师加入咱们这个群,欢迎大家!这个群呢,目前来讲,主要提供小学一年级的爸爸妈妈以指导,逐日进行的。目前着重点在幼小衔接,让孩子形成三个良好的习惯:
第一、形成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
第二,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
第三,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要和新进来的家长们说的是,这个群的孩子们,从今年一开学,九月一号,就开始了逐日的行动。
申爸先指导爸爸妈妈们打破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隔膜,建立起良好的家校联动机制。有了这个机制,就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三个习惯。从目前的情形看,大约有五分之二的家庭,已经能够很自如地和老师进行沟通。
和老师沟通的前提,新进家长务必留意:
第一,在任何时候,尊重老师。以老师的指令为准。如果你有异议,先执行,再说。尤其重要的是,不要在孩子面前,是非老师本人,更不能是非老师的指令。当然,申爸不是说老师就都是对的。但是,在孩子刚一入学,社会化的初期,孩子需要一个权威。身边的权威人物,这个角色,非老师莫属。这个角色,对于孩子一生在社会中的成长,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
第二,理解老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老师工作的状态。他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很辛苦。
第三,家长要打破自己的心理障碍。当然了,每个人去找老师,自然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个动机,让和老师打交道的家长,怀有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自己感觉自己哈。当然,没有和老师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的家长,更感觉这些已经和老师建立联系的家长,鬼鬼祟祟。摆脱这种“鬼祟”感。其实呢,家长和老师的目的,是共同的:都是为了把孩子们教育好。家长固然首先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以后,也要关心班级,希望自己班级的孩子,也能教育好。形成“咱们的班级”的感觉。
老师呢,自然首先关心教好“我的班”的孩子。家长的孩子,作为一个个体,自然也是“我的班的孩子”里的一员。老师要教育好自己班的孩子,得一个个来啊,那么,教育好你的孩子,也就是老师的目标。在这一点上,家长和老师是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人。所以呢,了解这一点,家长和老师沟通,首先要自己摆脱“鬼祟”感。和老师沟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是光明正大的事情。理直气壮地去就孩子具体问题,和老师去沟通,听从老师的建议,回到家,马上执行。执行完了,给老师以回馈。
后来的爸爸妈妈,你们已经迟到了。现在,你们必须先从解决和老师沟通的家校互动着手。因为,你们马上就会看到,家长们在这里所做的以后的所有事情,都是以老师为核心,或者,老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角色。你如果到现在,还焦虑你的孩子,心里不安,不能踏实地沉下心来,做具体的事情,趁着孩子入学的黄金时机,抓好对孩子一生都起到关键作用的一些习惯,那你要抓紧时间,从头开始,解决和老师沟通的问题。和老师沟通,切记:要简短、针对具体问题、直接了当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要求,老师回馈的建议,马上执行,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行动上。不用过分地客套。很多爸爸妈妈,和老师之间的对话,都是客套,除了客套,还有一两句谦虚。这些话拿完了,就什么也不剩下了。低年级老师工作非常繁忙,工作强度极大。她们没工夫给每个家长客套。有事说事,说完就办,办完拉倒。形成这种和老师的沟通风格。针对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说完就办,办完拉倒。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就是养成课堂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养成课堂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则上,是老师的事情。只有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接触到孩子,尽管家长接触不到,但是,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于家长,也不是空穴来风,无从谈起。先说一下,老师那边,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她面临的问题。老师呢,尽管每天都在课堂上,可是,她要照顾一个班四五十孩子。所以呢,刚开学的两周,是老师着重于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时间,这两周中,老师只能关注绝大部分孩子。只要绝大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过得去了,老师就要往前走,赶教学任务了。一赶教学任务,老师就无法兼顾课堂习惯养成。准确地说,是无法兼顾像开学头两周那样,以老师为主地养成学生的课堂习惯。这个时候,家长要及时补上来。要以家长为主,老师为辅。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那就要以你家长为主,老师为辅,有针对性地解决你的孩子的问题。这时候,无缝的家校联动,就开始起作用。具体怎么做呢?看前面的内容。每一天早上,申爸都要指导爸爸妈妈们,今天早上怎么做。简单说,就是每天早上重复三句话上学路上,一定跟孩子提三件事情:1、上课的时候,要坐好,听老师讲课;2、老师提问,只要会,就举手。3、老师讲课的时候,要一直盯着老师的眼睛。
这个工作,是有层次的。必须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丝毫不差地往前走。也就是说,你今天进群,和开学相差16天,那你从明天早上开始,就每天都做16天前群里爸爸妈妈做的事情。不要跳跃。这一点申爸再强调:要想最后取得好的结果,一定按部就班地走,不要跳跃。也就是说,今天早上,群里爸爸妈妈谈到的状态,是16天后,9月30日那天,你的孩子应该有的状态。
还有,就是养成孩子在家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放学之后,休息20分钟(注意,一定是休息,不能看电视,看书,听故事,玩玩具……什么都不能做),喝点水,吃点水果,喝点酸奶,上好闹钟,和孩子说好,闹钟响了,马上开始做作业。这个要坚持。妈妈如果上班,最好每天请两个小时的假,每天陪孩子写完作业,养成到家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第三个呢,就是朗读。每个孩子,每天都要把当天学的语文课文和英语课文,朗读三遍。从开学到现在学过的语文英语课文,朗读一遍。坐好,坐端正,大声正式地朗读。每天做,周六日也做,养成习惯。目前,群里大家做的,主要是这三件事情。新进群的爸爸妈妈,把这三件事情原委看明白,从今天开始,就执行。当然,群里还有于孩子一生,更重要的事情在进行:伴随聆听。
和别的孩子一起,伴随聆听。新来的爸爸妈妈不用着急问问题,先看看群文件的新人指南,这样更有效率些。不问问题,但申爸希望新来的爸爸妈妈,能像群里来的早的人一样,每天回馈孩子写作业和上学三句话方面的进展情况。如果要问,该怎么问?申爸知道,即便,是在最初,九月一日就在的一群妈妈里面,要说到行动,任何的行动,你过一段时间回来统计,申爸再鼓动,要是有一半人动,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很多妈妈,不管怎么说,她总是有各种理由不动。每天跟着动的呢,多说,有一半人,申爸不担心行动的这一半孩子。申爸是说,剩下的一半,怎么办。现在呢,十六天过去了,在这十六天中,有些妈妈想明白了,已经开始行动了,这很好。
不过,申爸要叮嘱这些妈妈的是:在孩子那里,要从头来,不要着急。你们已经开始,现在孩子黄金期,慢慢地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走。很快,就到终点。接着呢,是还没有开始的那一半妈妈,一小半人啦。这些妈妈,观念很执着,可是,到了今天,从一开始就积极行动的妈妈,孩子的变化已经反馈回来。再跟老师一打听,自己孩子,果然不好。这下,着急了,这些妈妈呢,你们莫着急。一着急,反而坏事。如果从今天起,你们开始着手抓孩子放学的作业,养成习惯,抓朗读,养成习惯,抓早上的三句话,养成习惯,完全来得及。就如同今天刚入群的爸爸妈妈一样。申爸要叮嘱的也是一样:莫着急。看在孩子的份儿上,一步一步来。无非是最先一拨孩子,率先登顶。你们呢,晚那么半个月,没关系。但是,得开始做了。
申爸希望群里的每一个孩子,妈妈都行动。你从一开始就行动,最好;你说我要看一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再行动,也行。但是,一旦你看好了,决定了,就按部就班地开始行动不要再看,不动了。第二拨的妈妈们,你们得赶紧行动。做,回馈,逐日逐日地。还有,很多妈妈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隔膜,还没有捅破。
很多后进群的妈妈,你们有前人的经验,前人的反馈。大家好好看看。这个做法,刚一说出来,平淡无奇。大家都没有经验,看不出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道道。可是,你一往前走,你就会体会到,每一个微小的安排,都会连带到孩子以后很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精心安排的“阵”,每个细小的步骤,都有后续无穷无尽的变化。最好的方式,就像潞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的中肯的建议:按照要求,丝毫不走样地执行。其好处,妈妈们很快就会体会到了。不是申爸不想说,预先没法儿说。
这个,第二拨,应该还有第三拨的妈妈们,你们不用着急。现在窗口期还在大敞着,大家按照标准的步骤,从头一步一步来,正当时。每一次群体的行动,总有行动快的,有行动慢的,有最后收尾的,这很正常。不要因为第二拨,就有心理上的负担。该怎么做,怎么做,该怎么反馈,怎么反馈。刚进群的爸爸妈妈,你们要仔细看一遍前面的聊天记录,了解都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规划自己的行动,解决和老师沟通的问题,养成孩子三个习惯的问题。
行动快的爸爸妈妈,你们尤其要注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二拨和第三波的妈妈,尽管表面上慢一些,但是,她们在孩子那里做事情,完全来得及。她们呢,只要最后做了,到了十月份,这些妈妈们的水平,要强于第一拨的妈妈的水平。她们会后发先至。什么意思呢?她们有整个过程的正的和反的两个方面的经验。这经验,就是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这个经验的案例,申爸将会用来作为我们教孩子怎么学习的模板,一直要用到高中毕业。一开始就按部就班跟着申爸做的妈妈,你们缺少了“反”的经验。这经验很重要,但很难补。唯一的方法,就是仔细看每个妈妈的反馈,发言、心得,从间接经验来补这一块儿。
后进群的妈妈,还有第二拨第三拨的妈妈,你们怎么办?很好办啊,去群论坛上,找妈妈们的“伴听手记”。你们的问题,都在里面。自己学习。所有的当时的问题,都在里面。大家呢,不是跟申爸学习。申爸就一个人,那么多孩子,那么多问题,哪里搞得掂?要学会相互学习:哪个妈妈遇到相同的问题了,人家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呢,要明白一个根本的道理:你到这里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你是来寻找方法,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的。方法在哪里?都在论坛手记里面啊。有心的妈妈,你比如说大楠楠妈妈,申爸的那个高楼,反反复复,爬过多少遍了?她比申爸都了解,里面讲过了些什么。有心的妈妈,她们知道哪里去找答案,然后,自己去找答案。这就是学习啊。你怎么教会自己的孩子学习啊?你就是教会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就行了。你想教会孩子这个,你自己呢?要先会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1.        申爸针对《初中家长的感慨》解析
[转]《初中家长感慨:小学真的太重要!》
我的孩子2011年小升初,现在回想当年,有些事儿真是很后悔,分享一些个人经验给小学的家长们借鉴。
*2011年10月30日——初入中学
1、语文:从小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也买了不少课外阅读书,但没有坚持督促孩子阅读,导致孩子语感不强、字词美句积累甚少,现在孩子的语文成绩很差,因为初中考试大部分是课外知识,后悔啊,现在更没时间看了,也没有这个习惯。
反思:现在终于明白了——有了良好的读书的习惯,进入初中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哪去。
2、数学:小学学了点奥数,但种种原因(个人的、社会的)没有坚持学,导致初中择校时什么好学校也没考上。摇号进了不错的学校,分班考试很多都是奥数类型题,只进了平行班。
现在的初中数学真是不一般,孩子的周考、月考A卷、难题B卷大部分题型很多跟小学的奥数差不多,只是原来的数字改成现在的字母(现在终于明白升学择校或分班要考奥数了,也明白所谓“禁奥”=放屁)。后悔啊,现在只有吃力地往前爬,花大把的金钱和时间去学。
反思:学过奥数即使没拿到奖,进入初中再难的题也有解题的思路吧。
3、英语:在小学自认为孩子的英语不错,因小学英语每学期考试都是优,就没上课外辅导班。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全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大半的题不会(因很多单词不知道),真不知道小学英语是怎么混过来的,还是小学英语老师不行或不重视。我同事的孩子现在学到新概念2了,学英语很轻松,在小学感觉我的孩子和她的孩子成绩一样啊都是优啊。后悔啊,没有学课外的。
反思:小学英语学得扎实点,学得多一点,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也会轻松许多。
小学的家长啊,我真羡慕你们,你们有更多时间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重视早期培养啊。不要到时像我一样后悔极了。
*2011年11月11日——上半学期
结合孩子目前的初中情况给家长几个提醒。
【语文】
古诗词:小学学过的古诗词必背,最好分一下类(如描写季节、景物、情景的等等)。初中考试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我家孩子答这样的题时总是似曾相识,但总答不全或有错别字或干脆忘了。
成语:小学一定要多积累成语且知其意其字,初中考试也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每考必有)。
文言文:小学有时间学一些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多体会文言文的语感(现在我孩子在该方面成了难点,经常考个0蛋回来)
总之语文一定要多读书。
【数学】
小学一定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初一作业、考试出现)。
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
【英语】
小学不在学得多,一定要学得扎实啊,在扎实的基础上多学一些更好。
*2012年5月30日——即将初二
孩子初一快结束了,马上迎来关键的初二,在这一年里有欢乐、有郁闷、有信心、有失败、有失落、有希望。还是说一说孩子的各科情况及小学家长们应注意的事项吧。
【语文】
成了经常被“约谈”的科目。
孩子的语文成绩自上初中以来一直没提起来,也上了1对1个辅,但收效甚微,主要问题出现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上。因初一各期考试都以中考为标准,课外阅读理解题(现代文、文言文)和作文占比分很大,而且阅读理解的文章内涵较深。我孩子经常不能理解文章内涵,甚至有时读不懂,不会归纳阐述整章、段落中心思想,不会用书面干练语言解答,答题经常口水话,有时心里明白就是不会用文字表达。阅读理解差当然作文也好不到哪去,他们老师分析是阅读量不够,知识面窄,当然对文章认识肤浅,写作也就没有素材,语言素养是长期的积累过程。确实如此,他班上语文成绩不错的都是爱读课外书的,上小学时就什么都看(无论文学类、自然科学甚至各种杂志)。我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是小学时欠了帐,现在各科学习都很紧,每天作业一大堆,哪有时间阅读啊,更没养成读书习惯,有点时间他宁愿假装看英语,也不去读读看看杂志什么的。
语文阅读差也导致了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差,初一数学应用题文字那个多,有时他读几遍都建立不起已知条件的联系。所以在小学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语文成绩不会差哪去。
【数学】
成了经常忽上忽下的科目。
现在初一数学各期考试也都是以中考为标准,很多考题是中考原题。他们现在所学的内容和我们那个时代初中所学内容差不多少,但是知识点挖得很深,现在的题确实很难,实在是难啊。孩子上了初中后我们对他的数学抓得很紧,上辅导班、做课外练习等,但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的。如果题出得基础点他的成绩就很好;如果题出得灵活点,他总是被陷阱题陷进去或就差一点做出来就是做不出来,究其原因是数学思维的局限,数学逻辑思维的提高也是需要长期培养过程的,他们学校实验班和平行班的数学成绩就是不一样,所以小学时一定要学一学奥数(但千万不要为了得奖而学)。
再补充提醒一下小学数学注意的知识点: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我发现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甚至初一的某些题小学时就遇到过。
大申爸:灵儿妈转来的这篇文,很好啊。可是,这位家长,看到了一些现象,但解释很多不对。
“语文:从小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也买了不少课外阅读书,但没有坚持督促孩子阅读,导致孩子语感不强、字词美句积累甚少,现在孩子的语文成绩很差,因为初中考试大部分是课外知识,后悔啊,现在更没时间看了,也没有这个习惯。”
一、“没有养成看书习惯”。诚然,“没有坚持督促孩子读”,这么说就不对了。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在小学阶段,都会进入“读书敏感期”。“没有督促”不是关键,关键是在读书敏感期,给孩子读的书不对。孩子读完那些童话、玄怪、侦探、科幻、搞笑之后,路就绝了。没有后续的有层次上深度书籍接上来,孩子过了敏感期,就不读了。在读书敏感期,爸爸妈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提升孩子阅读资料的层次。这个没做,孩子过了敏感期之后,就不再读书了。
二、“孩子语感不强”的原因是书籍种类单一造成的。
三、“字词美句积累甚少”。没有什么字词美句积累这回事。孩子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建构起书中内容所描述的图景。“字词美句”是今后孩子试图描述头脑中的图景时,自然会有的东西。
四,语文考试,到了初中以后,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试,不分课内课外。
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永远也不要给孩子强化课内、课外的观念。世界只有一个,认识这个世界。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是认识这一个世界。
“现在更没时间看了”,看书,什么时候都不迟。说“现在更没时间看了。”
其实无非是说,“当时也没时间看”,因为每一个时刻,都曾经是“现在”。如果爸爸妈妈有课内、课外的观念,自然的结果,就是这样。须知,孩子,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强悍到你给他找资料看,都来不及的程度。不管课内课外,他们照单全收。关键看家长能给孩子找来什么。
“数学:小学学了点奥数,但种种原因(个人的、社会的)没有坚持学,导致初中择校时什么好学校也没考上。摇号进了不错的学校,分班考试很多都是奥数类型题,只进了平行班。现在的初中数学真是不一般,孩子的周考、月考A卷、难题B卷大部分题型很多跟小学的奥数差不多,只是原来的数字改成现在的字母(现在终于明白升学择校或分班要考奥数了,也明白所谓“禁奥”=放屁)。后悔啊,现在只有吃力地往前爬,花大把的金钱和时间去学。
反思:学过奥数即使没拿到奖,进入初中再难的题也有解题的思路吧。”
数学呢,人们所说的奥数,才是真正的数学思维。课本的基础知识,只不过是一些“知识”而已。奥数不用着急,也不用去课外班学,等孩子到了五年级,家长只要给孩子准备奥数资料,他自己就看,自己就琢磨,自己就学会了。只要孩子伴随聆听,阅读能力好,到时候,数学思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英语:在小学自认为孩子的英语不错,因小学英语每学期考试都是优,就没上课外辅导班。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全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大半的题不会(因很多单词不知道),真不知道小学英语是怎么混过来的,还是小学英语老师不行或不重视。”
小学英语,不是看考试得多少分,而是要看英语是不是按照“一种语言的习得方法”去学习英语。
怎么才是一种语言的习得方法?
你就回忆当初你的宝宝怎么学习汉语的,就知道了。刚开始,孩子没冒话之前,就是听。从一出生,就开始听,听了一年多,才会冒话。英语就是多听。给孩子看动画片,好的好莱坞电影,全部原版的,一边看,一边听。听上他五六年,就行了。不要问孩子听不听得懂。你刚出生,躺在襁褓里的贝贝,你跟他说话:“妈妈爱你!”他听得懂吗?他就是听,听了一年多,天天听,就会了。
学习英语另外一个方面呢,开口读。爸爸妈妈英语也不好,无法对话,没关系,让孩子朗读,朗读学过的英语课文。现在,刚开学才一个星期。那些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的孩子,爸爸妈妈只要坚持住,每天让孩子朗读15分钟英语,365天,一天不落,等孩子到了初中高中,英语就一点都不成问题。
就是一天15分钟,从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就是读课本。大家要重视课本。那个课本,是千锤百炼出来的东西。尽管看上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确实是好东西,比你在外面找来的任何东西都要好。如果你拿看课本的放大镜去看你找来的那些东西,那简直没法看了。
读,朗读。语文学过的课本,英语学过的课本。从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让孩子读,过了几个月之后,孩子形成稳定的情境习惯,你就不用管了。他自己就一直读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2.        学习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
12.1        主要任务是获得学习方法
孩子们上学了,学习,成为主要的任务。可是,不知道大家仔细想过这个学习没有?学习呢,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学到了多少;第二个,学习的方法;第三个,学习的动力。
有了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才能够学到更多;有了学习动力,既能够学到的多,也推动孩子钻研,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申爸先告诉大家一些真相,然后,再回来说。
在北京呢,从高考成绩的角度看,最牛的学校是人大附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它的初中部,因为有更大的概率升其高中部,所以呢,也就变成最好的初中。我们就说人大附的初中部。很多家长,孩子在小学,因为摸不到人大附的初中部,就说:“我才不把孩子送到那里去呢!竞争多激烈啊,孩子累得半死。”其实呢,这些家长,还真不了解人大附的初中部。正好,申爸家对门孩子,在人大附中初中部的实验班。申爸遇到了她,就聊聊。她说,人大附中的孩子,多快乐啊。学习压力小,整天就是快乐,玩儿。他们学习压力怎么大啦?早上八点上学,晚上三点就放了;周二周四两天,整个儿下午,都不上主课。什么科学啊航模啊……反正就是玩儿。老师带着他们玩儿,高兴还来不及呢。再就是老被占教室。什么中考高考、一考,就把他们都撵家去了,腾地方给人家考试。有一年,有一个什么职业教育要考试,占他们教室。后来,家长们不干了,跟学校说:你们不能这么干啊,你要是再占两天教室,我们整个六月份,才上六天学!
其实呢,所有的那些牛的学校,学生们反倒是最快乐的。大申他们班,申爸觉得,就是三个老师带着一群小豆儿,整天玩儿,玩儿了一个学期,到了每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开始基本功达标,才算玩儿一个段落,认真地学几天,考完试,就放假了。可是呢,比如说人大附中,他们在中考中,确实升学率高。人大附中是初中,它可以挑学生;大申他们学校,是小学,没得可挑,可是,他们这些重点小学,考去人大附中的,还是比普通的片区小学比例那要高多了。不明就里的家长,以为这些重点小学的孩子学习辛苦,其实不是。
人大附中呢,你看,他们的初中,最厉害的孩子,在初二就参加全国化学联赛,拿头奖,完了直接就签北大了。等再过四年,他高考的时候,今天他签的这个东西,保证他到时候的分数上了本科线,就能被北大录取。这就是人大附每年考取北大清华的人数那么多的原因。
我们看那些初中的孩子,他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那要比一般的初中,在总量上少多了,他们的成绩却好多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那些孩子在第那些孩子在第二个层面: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很强。他有了方法和能力,给点时间,学一下就灿烂。
所以呢,对于小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层面:学到了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学习的能力。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考试是否100分,最重要的是是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获得了学习的能力。这就是那些牛小们,孩子又快乐,轻松,学习成绩又好的原因。
所以呢,申爸指导大家的,不是教孩子学会具体的知识。在具体知识的学习上遇到困难,去找老师。申爸只管如何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就目前来讲,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关键时期,要让孩子养成按时、按质、按量、足额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2.2        不要私自在家增加作业
一、大家注意啊,不留作业的学校,人家的教学是有精心安排的。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孩子都不写,就和安排契合,最后,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会特别好。不要以为我私自在家里辅导,让孩子超人一等。孩子在这个具体事件上,确实超人一等了,可是,没有学会人家学校精心安排的学习方法,这等于把马面鱼给煮着吃了。吃了,你就钓不成金枪鱼了。
唯一不影响学校总体安排的作业,就是朗读。朗读,对孩子学习,又特别有好处。刚开始,要严格遵循学校的步伐走,一步不慢,一步不快。孩子如果想超前,那是以后的事情。
二、小学一年级,课内的内容,相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认知水平来讲,简直不堪一哂。孩子都能学会。之所以这样慢的进度,是要靠学这些内容,学会怎么学习。你把学校的韵律破坏了,孩子短期“成绩好了”,可从长期来看,孩子就糟糕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3.        学习是一个过程
学习是一个过程。
妈妈们莫着急,这个过程,现在还在进行中啊?还没结束。学会了,是过程结束了才有的效果,对吧?今天不会,明天老师上课还要讲呢!过程还没结束,孩子当然不会会了。把做错的题,做会,就行了。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当然会不会了。遇到不会,学会了,就行了么。
爸妈妈们一定记得这句话:“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结束了么?没有。那当然应该“不会”啦!考试,也是学习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也仅仅是一个步骤而已。考试不会,学会了,就完了呗。把过程走完。大家遇到孩子不会,尤其是小学低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不会的时候,马上要想到这句话: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没完,明天还要继续学,老师继续教,为什么今天晚上一定要孩子会呢?
现在的语文教学,安排非常有问题:上来就学拼音。那个拼音,体会“拼”的感觉,那是很难的。孩子一上来,就学这么难的东西,很有挫败感。据说北师大版的语文,上来不学拼音,直接学简单的汉字。不知道是不是。如果是这样,北师大版的教材,才赞。不要学那个狗屁拼音。会不会,又能怎么着。
对。我们还在路上,过程中。慢慢走,走完了过程,孩子才会。不要揠(yà)苗助长,学到什么,就压孩子“马上会”。那怎么可能?违反自然规律的。大家理解“学习是一个过程”这句话的涵义了吗?
你们妈妈们,不要动不动就安慰孩子。孩子不需要安慰。你不让他学了,他去乐高,一分钟就高兴起来了。孩子要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不会,挫败这些,都是成长中必须的一部分。只有体会了“不会,挫败”也就更能体会“学会了”的快乐。你把体会、挫败给磨平了,他也就无所谓“学会了”的快乐了。没有痛苦的衬托,那里能体会到极度的欢乐?
课内的知识,有老师呢!家长,要做家长该做的事情。家长该做什么?——坚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你把它看成一个容器。家长要把容器做好,做大,将来盛更多的东西。至于容器里面,装进去多少水,那是老师的事情。装进去多少水,什么时候装多少,老师管呢。家长只需要专注,把自己该做好的容器做好,不要做得太小,将来老师发水了,你的容器盛不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4.        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
烨妈:申爸,我们现在老师布置语文作业,每次让他拼读三遍,每次他都要问为什么,非常不情愿,而且一读完,再来第二遍,他就说不知道,又念不出来了,不愿意多读,不认真学,小动作非常多,一会这边摸那边摸,容易分散精力,一张A4纸的拼音要念一小时左右,请问有啥好方法,求助。
大申爸:请教老师啊!教育好小孩子,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还有呢,认清方向,每一天,都向着正确的目标,挪动那么一小点儿。
什么是方向啊?你看,这个事情:知识呢,有老师教,对不对?老师教孩子知识。既然有人负责了,妈妈就不要去瞎凑热闹。什么孩子不会拼yu,你家孩子不会,别家孩子,同样不会。这是教学重点,老师会带着孩子,反复练习,直到都会了。要有一颗平常心,孩子学习,他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孩子不会拼yu,过一个星期,老师就教会孩子了。不要去教孩子。教孩子课本上那些具体的知识,是老师的事情。孩子呢?他学习,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妈妈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学习。妈妈学习孩子的aoe iuu算怎么回事啊?不要代替孩子去学习。教也不用妈妈管,学也不用妈妈管。那妈妈管什么?你作为妈妈,对吧?要全面为孩子负责。你琢磨一下,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人管哪?——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人管!老师管过一段时间,可是,老师她是教孩子知识的,管一段时间,她就没时间继续管下去了。她得赶她的教学进度。整天归拢孩子学习习惯,不讲课,那算怎么回事?可是呢,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不是开学两个星期,老师管管就能奏效的事情。一个习惯,它形成,需要远远不止两个星期的时间;一个习惯,它稳固了,需要更多的一个月的时间。这个事儿啊,没人管,妈妈要管!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妈妈要努力的方向。
怎么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啊?大家每天做的这些,就是!每个角色哈,都要认真负责。老师,要认真教好孩子;孩子,要努力学习;妈妈呢?要认真每天扎扎实实地陈述三句话、反馈、学习、修正……直到给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它这个事情啊,有点儿意思。孩子呢,学习。他就学。可是,怎么学啊?课堂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学:老师要求朗读,就朗读;老师要求写字,就写字;老师要求算术,就算术。离开课堂呢?离开课堂,没有老师的要求了,妈妈呢,干这个事情,不专业。那怎么办呢?孩子怎么学呢?按照老师的作业来。
孩子怎么在课堂外学习?——靠习惯!孩子把老师的要求带回家,那就是家庭作业;完了呢,习惯就起作用了:休息20分钟,闹钟一响,孩子就开始一项一项地做老师要求的学习项目。做完了呢,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旧的朗读一遍,新的朗读三遍。这就是小学生低年级要学会的学习方式。
妈妈们每天三句话啦,要求作业啦……这都是在教会孩子如何学习。不是有妈妈问,什么是学会如何学习吗?这就是。孩子小,就得靠模仿、反复微弱地提醒,有时候,逼着,这样的方式,学会学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懂事了。懂事了呢,这套僵化的东西,就不能满足孩子个体的需要了。那个时候,孩子就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个调整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会学习的过程。
妈妈呢,不要去抢老师的工作,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做孩子的工作,妈妈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教会孩子学习。这就是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5.        申爸答疑
禧妈:听郑委讲座要将预习复习、错题本、问题本之类的都用上,请问申爸,现在暂时不需要吧。
大申爸:没那么复杂。现在别的,都不用。就是妈妈陪着孩子,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没作业的,就留作业:读课文。留作业的,不要往上加别的东西:就是读课文。英语和语文课文,认真读。妈妈不要贪心,就读已经学过的,现在正在学的那篇课文,读三遍,从开学到现在其他的,读一遍。刚开始很少,很容易完成,孩子没有抵触情绪。慢慢多了,孩子就成习惯了。
浩妈:浩昨天发烧了,应该是牙齿引起的,今早比晚上好了,没请假,上学去了。
大申爸:浩昨天发烧了?已经退烧了吧?浩妈不用给孩子带温度计,药什么的,但是,要发一个短信,告诉老师,浩昨天发烧了,38度五,今天上学,“如果孩子不好,麻烦打电话通知我。”
孩子还不能进行有把握的沟通,遇到孩子生病这样的事情,发个短信,告知老师,要是“如果孩子不好,麻烦打电话通知我。”这就行了。
另外,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孩子开始上学了,就要尽量保证全勤!这从一开始,就要做到。只要孩子能起床,就送去学校!不要心疼孩子说,今天在家里休息一天吧。如果妈妈一开这个口子,发展下去,会引发一种奇怪的与心理相关的“生病”,孩子一不乐意上学,他就发烧。妈妈请好假,说好今天在家里休息,孩子的烧就退了。总之,只要孩子能起床,就送去学校。跟老师沟通好,孩子真的病了,不行了,再接回来,都行。有些宝宝是这样的,妈妈不用担心,等进了教室,心情就大好了,在学校玩儿一整天,高兴,放了学都不乐意走。等回到家,见到妈妈,又说不乐意上学,又哭。不用在道理上说服和安慰孩子。这没用。也不说一定要上学,但是,早上吃完早餐,到了上学的时间,就坚定地要求孩子走。
彤乐妈:申爸早,我家闺女回家后说老师很厉害,批评小朋友很严厉,虽然没有批评她,但是批评别的小朋友时她也感到害怕。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导,求指教。
大申爸:不需要开导。他自己的小脑筋已经在琢磨:怎么避免老师的批评了。观察周围环境,躲避危险和不愉快,这是人的本能。也是融入社会的关键技能。孩子现在开始练习这个了。
彤乐妈:跟我表达了想当班长的想法,我说首先要做好自己,然后要考虑全班的利益。唉,我还教育了一番呢,想当就努力,当不上也没关系。
大申爸:挺好的。鼓励孩子,想当班长,就跟老师说:“我想当班长!”没关系的。不用预先给孩子打预防针:“当不上也没关系”。孩子有了愿望,并且表达出来,这是最好的第一步。只要孩子做到了,你的机会就来了:想当班长,那上课得积极举手发言;眼睛要一刻不停地盯着老师看。孩子想当班长,就举手发言,眼睛盯着老师的眼睛看。到时候,当上了,就说明孩子做得好;当不上呢?到时候就说:哪节课哪节课,你会了,没举手,对吧?每节课都积极举手发言的,当上了班长;你那次没举手,就没当上。不过,没关系,班长一年一选,你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举手发言,盯着老师的眼睛看,明年一定就能当上。
孩子有欲望,就往行动上引导。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行动”这两个字。一切都要围绕着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行动来组织。大家把握住这个诀窍,一切都解决了:你知道怎么跟老师打交道;知道和老师谈什么(有谈不完的话题呢);怎么引导孩子愿望。
果妈:申爸,全勤的问题,我想问计划好的旅游可以请假吗?还是最好不要?
大申爸:不要。还是上学,上课是最重要的事情,别的,都要让路。
BB妈:申爸,老师昨天让我再物色一家长,说两人负责管班费,支付清洁费,班上搞活动买礼品,以后买练习题之类的,我在想家委会两人就够么?还有我们这里的生源家庭条件不太好,我估计很多家长对收费会很敏感的。
大申爸:很简单。要收费了,就以家委的名义,打印好纸条,上课的时候,请老师发下去。然后,你在群里就收呗。
灿妈:申爸,想请教您,昨天孩子回来说,有个男老师来给他们上课。我问是什么老师,闺女说不知道。我问,老师教你们什么了,闺女说,没教什么,骂了一顿就走了。我该怎么办?她说,他们问老师好,老师说闭嘴。没骂灿,灿很乖!但是如果比较凶,灿就害怕。
大申爸:嗯,灿妈,你说,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两个人拎着砖头在打架,一个被打得头破血流,提把菜刀追另一个。另一个呢,直往人群里藏,提菜刀的急了,指着人群大骂:“你们他妈这帮孙子,都给老子滚开!”你正好也在他指的这群人里。这时候,你怎么办?你还能怎么办?他又不是指着我一个骂的,跟我有什么关系?赶紧回家,给灿做饭去。是这么反应吧?就是说,我们成人,会面对很多社会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我们该怎么应对,知道哪些是针对我的,哪些不是针对我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基本素质和技能,这不是天生就会的,得学,对吧?什么时候学呢?现在啊。小孩子一进小学,就开始学习这些技能了。所以呢,那个老师,又不是针对灿的,家长对这个怎么处理?不处理啊。你一处理,孩子就迷惑了。
大申爸:家长只要对这种“事不关己”的事情不参与,孩子自己就学会怎么去应对了。怕就怕遇到类似事情,妈妈拼命地解释,安慰,孩子就凌乱了。这里呢,马上,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会公益心?什么事情,都不管,那公共的事情,就没人管了。事实上,培养孩子的社会公益心,很简单:凡是孩子参与了,也起不了作用的事情,家长就不要去试图影响孩子。而孩子参与了,就会起作用的事情上,引导,鼓励孩子参与。
问:小朋友忘记作业怎么办?
大申爸:这是普遍现象。和老师联系,拿到作业,Q群里分享给全体家长。
问:小朋友犯了错怎么办?
大申爸:孩子上学了,这样的事情是难免的,经常发生的。孩子知道错误,明白要改正,就已经完满地完成任务了。放下就行了。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别再和孩子提。
问:坐不住怎么办?
大申爸:给老师发短信,请教解决孩子坐不住的办法。跟老师说好,放学接孩子时,当面请教。上课坐不住,是有成熟的家校联合的办法解决的,这个必须去请教老师,要家校联合,才能做好。这里给妈妈支招,你只能在家里用,可是,孩子上课坐不住,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孩子不在你眼前,你鞭长莫及。所以呢,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必须得有老师配合,老师必须得有家长配合,这叫家校联合。
问:生活上要不要麻烦老师?
大申爸:生活上,只有一件事情,可以麻烦老师,就是孩子吃药。其他的事情,妈妈们要忍住,不要去打扰老师。生活上的事情,不要去找老师。小学的老师和幼儿园的老师,使命不同了。她那么忙,生活上的事情,老师抽不出时间管,妈妈们要“懂事”。懂什么事?懂老师能做哪些事。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有关学习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是老师关注的“事”,去找老师。生活上的事,不是老师关注的事,小学的老师不是请来的保育阿姨。
问:要养成快的习惯?
大申爸:麻利,不拖拉。写作业快,朗读快,收拾书包快……凡是跟学习有关的事情,都要快速完成,从一开始就养成习惯。
问:如果别人已经建了群,怎么办?
大申爸:帮助他把群里气氛搞好,把群管理好。
大申爸:另外,请群里的家长,邀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关心孩子的叔叔阿姨什么的,都进群里来。大家不是普遍反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和老人之间有分歧有矛盾吗?其实,很多老人,他们也想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想怎么做,可惜,没有充足的沟通。这正好,请老人进来旁听,他们就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他们该怎么配合了。大申他们班级的MSN群,老鼻子人了,很多都是隔辈人。先把自己的奶奶请进来,然后,号召爸爸妈妈把奶奶都请来。老人在家寂寞,正好也有个事情做。同时,他们也接受了教育。
问:请教老师我家孩子小动作多,该怎么训练?
大申爸:短信要这样写:“**老师,我是**的妈妈***,我发现孩子小动作特别多,麻烦您告诉我,在家里,该怎么做,才能纠正孩子的这个问题?您不用回短信,放学接孩子的时候,我当面请教。谢谢*老师。”
问:如何看待有人对抗语文教学内容的做法?
大申爸: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能做事情的人;一种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出来,只会挑毛病的废物。你让他编一个课本出来试试?申爸目前在大申那里,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让孩子避免成为那样的人。你做事,总是会有毛病的;什么都不做的人,没毛病。可是,什么都不做,那也什么都没有。
一妈:读拼音,放假在家,每天读了2次,还是以游戏的方式读的,孩子读2遍,家长读2遍,读得比较熟了。
大申爸:不要用游戏的方式读。要像在课堂上那样,坐端正,看着书,认认真真大声读。一妈提起了,申爸特意说一下:从现在开始,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上,脱离幼儿园阶段的游戏方式。这是必须的!当然,做别的,还可以采用以前的亲子游戏的方式进行。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学校课内的内容,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妈妈学习”的习惯。一旦这种习惯养成了,等到小学高年级,妈妈就吃不消了。学习就是学习,让孩子自己学。从一开始,就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等到孩子大了,到了五年级,所有的学习,他都自己弄了。比如大申现在,申爸申妈对他的课内学习,根本不闻不问。学到哪里,不知道;学得怎么样,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从现在就开始,跟到五年级放手。只有放手,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才会真正学得好。现在不能放手啊!要慢慢来。不过,现在不要用亲子游戏的方式,学习课内内容,就行了。
蓝昕:申爸有个纠结的事:孩子写字要求高,手力不够,稍写得不好就擦,有时候擦到本子都破了,这样做的话我觉得很认真,可又觉得速度会不会太慢了,几个章节要写好久。有时候实在写得自己不满意,还会发脾气。可是,老师要求高,每天在群里发写得好的,写的不好的孩子的名单。写得不好的要家长督促。
大申爸:不要让孩子用橡皮。如果要改,等全写完之后,和孩子一起找出写得不好的字,再改。不要写一个字,改一个字;甚至写一笔,改一笔。尽量少用橡皮。孩子孩子都不乐意写字,这要慢慢来,让孩子慢慢锻炼小手的肌肉。老师很认真。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慢慢来。不要跟风!老师批评了,就批评了,没关系。
一妈:逼着怕孩子厌学。
大申爸:看来,妈妈们很多没逼过孩子。“逼”和“平静而坚定地要求孩子做说好了的事情”,是两回事。不要弄成一谈哈。“逼”永远都不要;但现在要“平静而坚定地要求孩子做说好了的事情”。要不带情绪。妈妈觉得自己情绪上来的,就不要去和孩子交流:自己边上呆一会儿,等自己情绪平静了,再去和孩子互动。
问:关于超学。
大申爸: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申爸在e度的小学概览贴中回答这个问题。目前,很多孩子超学了。既然已经超了,木已成舟,就不要去计较这个事情了。申爸在未来,会涉及到超学问题。一般来讲,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有很好的伴随聆听状态,他应该在15岁,别的孩子中考的年龄,考取北大。这并不难,甚至十分容易,比按部就班去读高中还容易。但是,必须基于伴随聆听建构起来的良好的智力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6.        早起的建议
申爸呢,一直在想:大申到了初中,申爸就把大申作息时间调整,每天早睡早起。
为什么要这样呢?每天早上啊,起床之后,头脑特别清楚敏锐而高效。比晚上昏昏沉沉的,好多了。思考的效率高。小学阶段,孩子打基础,也需要更多的睡眠无所谓。到了初中,思考就比学那些基础知识,重要得多了。作息时间调整到早上,更好。郑委就是早起的。他在他的那个圣经里面,讲过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7.        申爸谈坐姿
古人说,坐如钟,站如松。这话呢,是说,做要有坐样,站要有站样。
为什么坐要有坐样,站要有站样呢?首先,第一点,如果坐得好,姿势端正。人坐着,就不累。能坐很长时间,都不累。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接触地面,支撑身体下半身的重量。脊柱挺直,上半身的重量自然地顺着脊柱,垂直地压到椅子上。这种坐姿,可以让身体的任何一块肌肉放松。在长时间坐的过程中,都不紧张。
人为什么会累啊?不就是某些肌肉持续紧张,紧张过头了,就累了。累了呢,告诉大脑:需要休息。那种歪着斜着的坐姿,都要保持一些肌肉紧张的。可是,为什么我们一般人觉得歪着斜着不累呢?那是因为,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它得到锻炼的程度不一样。有些肌肉,得到的锻炼多。刚开始的时候,让这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人会觉得舒服。可是,这么歪着斜着,毕竟有肌肉紧张。时间长了,就累了。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就一点儿也不累。孩子一旦体会到坐得端端正正不累,舒服,你再让他歪着斜着,他也不干了。坐好啊,鼓励孩子坐好。坐好了不累。其次呢,这个坐好,可以让消化系统更好地工作。写字的时候,姿势端正,利于将来孩子把字写好。
还有更好的呢,妈妈们回家瞧瞧自己的老公。三十出头,四十来岁,肚子是不是都起来了?他这个男人哪,为什么一上岁数,就长肚子?就是坐姿不正确造成的!整天像坐沙发一样,堆在那里。堆时间长了,到了三十多,工资该涨了,肚子也涨了。你去看看身边的男士,到了三十多,肚子还平平的人,看看他们的坐姿,你就知道了。很多男的不懂这一点,一看,肚子起来了。就怎么着?减肥!减个鬼啊,练好坐姿,肚子自然就没了。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上学,不特别提倡坐姿,导致都不会坐,长大了之后大肚子。女人也一样。
孩子啊,从小,现在,练好坐姿。将来,对健康有大好处呢。就是,妈妈们自己体会一下。现在,大家都在坐着,对吧?坐好,自己体会一天。有了体会,再回家教孩子。这又不难。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8.        如何应对开学后孩子的问题
开学三天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表现出各种问题。就这些问题,申爸要谈几点:
第一,孩子上学,就是去解决问题的,不要害怕问题。一出问题,妈妈就想,我这孩儿怎么这么多事情,你看别人的孩儿,都好。这不对!别家的孩儿,你看到的地方好,看不到的地方呢,也有别的问题。只有孩子的问题都解决了,孩子才能顺利地从小动物一个的自然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肯定会有问题,不用怕问题。
第二,孩子出了问题,不怕知道,就怕不知道。孩子刚上学,一切问题都在萌芽状态,只要早发现,早解决,就一切OK了。怎么才能早发现问题?要随时和老师沟通。老师也有心理隔膜。不止你有,老师也是和你样的人,也一样。老师在学校,课堂上,会发现各种问题。可是呢,你家长要不主动解决隔膜的问题,老师就会想:慢慢就会消失吧。或者,老师会想:我把问题提给家长,家长该抱怨了:什么都推给家长,要你老师干什么?于是,萌芽的问题就得不到重视,越累越多。还有,就是孩子的问题,不是靠家长,或者老师努力,就都能解决的。你放心,单靠老师努力就解决的问题,老师在学校都会去解决;单靠家长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都是家长)自然更乐意去解决。剩下的是些什么问题呢?要靠老师在学校要求,要靠家长在家里解释说明,要靠老师在学校观察是否有改进,改进及时表扬。这样的事情,是家校联动的事情。很多妈妈,遇到具体问题,喜欢问申爸怎么办;或者到这个群里找答案,怎么办?这是不对的。要去老师那里找答案。然后呢,按照老师的建议做。
在申爸这里,在群里找到的答案,你没法家校联动,老师她不知道啊。只有老师给你的行动方案,你照着去做了,做完短信回馈了,老师才能在学校配合,形成家校联动。有些老师,经验少一些,你去请教,老师给不出具体的建议。没有关系。你在群里看到别的老师给出解决类似解决方案,你就做啦。做完,把详情短信老师,请问老师这样做行不行。老师说行,那就意味着她接受了你的方案,她自然在学校就配合你来解决孩子的问题了。这也是家校联动,只不过,以你为主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9.        关于孩子罚站问题
浩妈:我家浩前几天举手的,后来发现举手回答错误要罚站一会儿,就不敢了。后来我在家庭联系册写了情况,老师跟他单独解释了,他又会举手了。老师说站着没关系的,不要害怕。
家校联动,啥问题都能解决。老师的这个做法,挺独特的。不过,浩可能因这个措施获得特殊的好处:解决了怕站的心理负担,浩可能成为为数不多的活跃举手的孩子。因为别的孩子因为怕站,都不敢举手。浩妈可以班级群里分享,鼓励别的妈妈也解决这个心理问题,不会影响浩的大好局面的。浩妈再努力,再鼓动,真正着手去做的爸爸妈妈,也就那么三两个。不过,有三两个,就足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0.        申爸对具体学习问题的答疑
壮壮妈:今天第七天陈述,我现在说两个字孩子就能把下面的话说出来,昨天晚上我问他语文数学课都举手了吗,他说都举了,老师也叫他回答问题了,就是思品课也举手了,老师没让他回答,我说没关系,老师看见你举手了,知道你会了,儿子也就没说什么。我看还是挺在意老师叫不叫回答问题的。
大申爸:孩子都在意老师叫不叫自己。不要把老师不叫归因到“老师知道你会了”上,要归因到:那是因为你没有一直看着老师的眼睛。你一直看着老师的眼睛,老师就叫你了。不信,明天你试试?孩子一直盯着老师的眼睛,老师就会叫孩子。
牧野妈:申爸,孩子自己看书的时候需要大声读出来吗?不是课本,是《丁丁历险记》,昨天牧野和棒一起看《丁丁历险记》,棒是大声念出来,牧野是自己默默地看,应该怎样呢?
大申爸:再强调一遍:《丁丁历险记》不要和孩子交互,正确用法是:把书给孩子,只要孩子看,就当没这么回事。那个是让孩子自己看,自己琢磨自己想的书。
乐妈:申爸,我现在就是有点疑问,随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那每天朗读的也越来越多,时间占得有点多,把孩子运动交友的时间耽误了,这样行么?
大申爸:短期必须这样,让孩子养成习惯。等习惯养成以后,妈妈再根据实际情况酌减。这些具体的有关学习的问题,妈妈们记得:观察到了,马上请教老师。老师给你回复最好,若没有回短信,晚上接孩子的时候,当面请教。你请教老师,回馈老师,老师会配合你在学校帮你解决孩子的这个问题。不要在群里,申爸这里找答案。你找到的答案再好,没有老师在学校的配合,你的执行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特殊情况下,老师给不出具体的行动指南,这时候,你再把你的行动、策略地沟通给老师,老师知道了,也会学校配合。这种特殊情况,是以家长为主的。请教老师,按老师的方法做,是以老师为主。老师在全班级一次表扬,比你在家里提着耳根说一百遍都有用。要家校联动,你不联动,不反馈,老师当着好几十孩子的面,不知道该表扬什么,家里的事情,老师看不到。英语班可以。看他们教不教单词,让不让孩子背单词。如果让背单词,退了吧。还不如把时间省下来让孩子在家看《粉红小猪》。
馨妈:申爸,问个问题哈,就是周末的作业什么时候让孩子做比较好?周五放学做的话,有点多,孩子受不了,上周做到后面都哭了。
大申爸:注意休息。不管作业多少,周五都做完。朗读放在最后。这么大的孩子,完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已经能够体会到成就感了。面对挑战,引导孩子自己体会成就感。
洋妈:那周六日还复习吗?朗读。
大申爸:朗读就是最好的学习、复习。对识字更有效。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1.        不要让孩子“被敏感”
妈妈们在幼儿阶段,把孩子的心理弄得那么敏感,这后边会有很多麻烦。在这件事情上,关键期一步不能后退。否则,将会很麻烦。怎么办?不办。妈妈忍住,不听、不看、不理、不说、不疏导……
记住,在这件事情上,和打架的孩子的父母做法一样:你要做对!你要是做反了,不但对孩子在课堂上的挨批和怕挨批毫无帮助,反而更加坏事。你们原就不该那么过度地重视什么孩子的心理感受!小屁孩儿,有什么心理感受!重视了,这下子,真有了,有的孩子遭罪了。
记住,你的任何“疏导”,帮不了忙,只能坏事,更加坏事。社会化,是孩子必须面对的人生一关!躲不过去的。你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经常跟班主任沟通一下,问问孩子在班上的表现。有特殊的表现,老师会告诉你的。
孩子每天都在进步!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进步上,为每一个进步而欣喜高兴,不要老放在孩子的问题上。《郑委圣经》啊,妈妈们还要听!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2.        孩子生病请假的问题
对啦,申爸忘了问了,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孩子请过假啊?
孩子呢,他上学,是要形成习惯的。不少孩子很容易生病。有些家长可能没有留意观察,这个生病,很有意思。生病,当然了,每个人都会有头疼脑热的,这是生理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可是,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生病,更多的,是“上学厌倦型”生病。他一不想上学,就生病了。很多妈妈以为,孩子是在装病。其实,那些患有上学厌倦型疾病的孩子妈妈,也都不傻,这个孩子一生病,上医院,吃药打针,家长还得请假陪着谁都不会乐意。那些孩子请假,确实是病了,天真地确,病了。
不过,有的孩子生病的病因,确实是心理引起的。患这个病呢,在小学阶段,比例很高的。大约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孩子,患有上学厌倦型疾病。我们这里有300个孩子。如果妈妈不注意,那么,一般来讲,明年这个时候,就会有70多个孩子,患上上学厌倦型疾病。他一不想上学,一在学校遇到困难,马上就生病。这种心理毛病,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就是现在)家长不留意造成的。解决起来非常简单:孩子只要能起床,就送去上学。孩子确实病得厉害,把孩子送进校园,就给老师发个短信,告诉老师,“为了不让孩子养成装病不上学的习性,今天让孩子进班了。麻烦老师关注一下孩子如果确实病得厉害,给家长打电话,再接回来。”就这样就行了。其实,孩子很多的小毛病,你一送他进班级,他和小同学一玩儿起来,就全部都消失不见。
孩子自己说不舒服,心里是期望爸爸妈妈可怜,请一天病假,不去上学。你从一开始,就断了孩子这个念想,她也就不说不舒服了。孩子装病,其实她自己心里也不舒服。彻底断了孩子这个念想,一切就都好了。你把他送教室去,老师还说不行,那就真病了。当然啦,孩子病得都起不来床了,烧到39度,吐得哗哗的。那就别往学校送了,赶紧送医院。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3.        关于孩子“听不见话”问题
女孩子成熟得早。不过,成熟早有成熟早的劣势,就是伴随聆听的窗口期,闭合也早。女孩儿的妈妈们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如果还能伴随聆听,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多听一些。可能要牺牲其他的事情,比如课外班啊什么的。这个,每个妈妈要各自衡量。
实际的情况,调节长远和短期,调节伴随聆听和取得短期成果之间的时间比例。要均衡,即便当下吃一点亏,也要顾及长远;可是,又不能完全不照顾当下,这是个平衡问题。有类似“听不见话”问题的爸爸妈妈,要小心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平衡这个事情。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个平衡的问题。只不过,别的孩子没有怡表现得这么集中、明显罢了。就是表现得不集中,不明显,爸爸妈妈更容易忽略某一方面……
如果“听不见”的情况严重了——随便什么时候,“听不见”都是肯定会出现的——就减少或者暂停伴随聆听。
在群里的男孩儿的妈妈们,也问一下,再回馈一下,你家小男子汉对学校生活记得多少。男孩子一般说不上来,所有男孩儿都一样,妈妈们不要焦虑:男孩儿留更多的窗口期,给智力建构。所以呢,男孩儿的爸爸妈妈,也要抓紧伴随聆听。男孩子,说不出是正常的。能说出来的爸爸妈妈,反倒要特别留意伴随聆听问题。
发表于 2018-3-2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漳州
这是原创还是转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4.        老师在课间放动画片
老师给孩子看《柯南》,恐怕不是什么坏事。在学校,孩子了解了,你到家里,该看纪录片,还看纪录片,孩子有了全面的发展,何乐而不为?看来,丹妈不怎么待见《柯南》。确实,《柯南》不好。可是,别忘了,十来岁的孩子,有哪个不知道《熊出没》的?要是哪个孩子在同龄人中,连《熊出没》都不知道,那他可真是个小书呆子了,会受到好一顿嘲笑的。你在家里,不可能给孩子看这种烂片的,那孩子除了在学校,看一眼,了解什么是《熊出没》以外,他还有机会了解同龄孩子都了解的这个东西么?我们说,孩子进小学了,是为社会化打基础。什么是社会化啊?社会上有的,不管是美的丑的喜欢的可恶的,孩子都要开始去接触……这就是社会化啊。在幼儿园,孩子是自然的人,要远离那些不良的东西。可是,到了小学,就要为社会化作准备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5.        怎样拉动孩子写好字
申爸推荐买的设备,有买的爸爸妈妈吗?现在,有用啦!把孩子的作业扫描下来,然后,打印。用红笔,把孩子写得好的字,圈起来。让孩子写字写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拉,一种是推。拉呢,比较好:表扬好的,让孩子自己努力,下次把坏的写好。
把用红笔圈了的纸,夹在作业本里,给老师交上去。短信和老师说清楚:复印,家长圈好的。老师会表扬的。家校联合,“拉”孩子。让孩子自己努力把字写好。
“推”呢,比较费劲。爸爸妈妈发现写坏的,逼孩子擦掉,重写,写好。孩子他写字费劲啊,你要是说哪一横写得不好,他会小心翼翼地,拿着橡皮尖儿,只擦那一横。别的还保留,以免再写,费劲。
爸爸妈妈最好不用推的方式。推很费劲,会让孩子对作业学习产生抵触。孩子小,手部的肌肉还没发育好,写字确实费劲。另外,尽量不要让孩子老用橡皮。老用橡皮擦,会让孩子写作业,做事情慢。想办法让孩子产生动力,一次写好,写得快。
孩子学习,是有一个过程的有关写字的事情,小孩子都困难。要就具体问题请教老师,按老师的具体指导做。这样,家校才一致。孩子们写字困难,也是老师最头痛的事情。要就具体问题问,比如握笔,比如姿势,比如老擦,比如横写得不平……不要笼统地问。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6.        关于注音读物与《丁丁历险记》
问:老师让这学期给孩子准备至少五本注音读物,申爸有什么推荐?老师让学拼音时指读,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孩子以后阅读的速度,不能一目十行?我们现在学得慢,朗读就读拼音么?每天读aoe十五分钟么?
大申爸:这个事情,不管老师。就给孩子《丁丁历险记》,不给注音课本。从一开始,就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文字上,要让孩子把注意力一直放在内容上:他想知道书里说的是什么。申爸好像说过,下半学期给。那个不算。现在就给吧。让孩子读图。
那种拼音读物,一定会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文字,读音上去,而不是内容上去的。真正吸引孩子的,只有内容。一旦孩子掌握的文字的量达到了阈值,孩子又对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渴求感,阅读,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他自己抠了一本书出来,抠下一本。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从一开始,就飞速提升。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孩子一开始就做对了。孩子具备两个强悍的吸收信息的手段:聆听和阅读。以后的学习,就顺风顺水了。
问:是否现在就可以给《丁丁历险记》?
大申爸:给吧。但坚持住:《丁丁历险记》,坚决不给孩子讲。过一段时间,孩子对《丁丁历险记》的热情降低了,就放一集的动画片给孩子看。看完,他的热情就又回来了。让孩子去看图,去猜,去对《丁丁历险记》里面的情节产生强烈的渴求感,你就成功了。
孩子已经伴随聆听的爸爸妈妈,最好把拼音读物从家里全部驱除出去,不给孩子拼音读物;然后呢,一般来讲,你的孩子将会是班级里最后一个进入自主阅读状态的孩子。这个阶段,不要着急。大申在他们班,别的孩子全部都自主阅读了,大申还不能,大申还在沙发上抠他的《丁丁历险记》。
可是,一旦大申开始自主阅读,28天时间就吃完一整部《哈利波特》,286万字。教育部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整个小学的教学课外阅读计划,也才150万字。150万只是大申18天读的内容。然后呢,大申就后来居上。到今天,大申他们班,除了William,大申读过的东西,可能顶的上全班其他同学阅读的总和。
伴随聆听的同时,孩子爱干啥干啥,写作业不要让孩子听。关于题材,要看爸爸妈妈的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发表于 2018-3-2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尽来学习一下。利用小低年级做好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4-24 05:55 , Processed in 0.091832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