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8-11-1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j82 发表于 2018-11-16 12:16
好想知道怎么训练

听过一个案例,幼儿开始家长每天给小朋友讲故事,第二天讲新的故事前要求小朋友必须把前一天故事原原本本复述一遍,才可以讲新故事,如果日复一日,经过多年后,小朋友看书可以做到过目不忘。不过这个真得太难了,既要小朋友配合,还要家长耐心和坚持。其实,日常中打牌、下棋、弹琴,都是锻炼记忆力很好方式。千帆里很多牛蛙成绩好棋琴书画还样样精通,这也是有原因的。我是觉得对于80%以上极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谈天赋是有点奢侈的,基本上还没有努力到需要使用天赋的程度。不过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和方式。
发表于 2018-11-16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俺家宝班上能有1/3的人不及格。他们班是一个很奇怪的班级,语文80以上的的也大概占比1/3。是一个扁平结构。俺称金庸先生江湖一人,一人江湖,你们班是江湖一班,一班江湖。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21: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记性好,有助于学习,但记性好也不是万能的。

在机构里,学到了一个词,叫遗忘曲线,以下是我百度的内容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设初次记忆后经过了x小时,那么记忆率y近似地满足y=1-0.56x^0.06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以上这些内容说明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复习和尽快完成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大部分机构里的老师,都希望学员能最快的完成他们的作业。

至少在大学之前的所有知识,都是输入型的,靠的是谁记的牢,比的是谁忘的少。每个人能理解多少靠的是智商,但能记住多少,靠的是努力和方法,刷题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你记住!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21: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lilycooi 发表于 2018-11-16 18:58
俺家宝班上能有1/3的人不及格。他们班是一个很奇怪的班级,语文80以上的的也大概占比1/3。是一个扁平结构。俺称金庸先生江湖一人,一人江湖,你们班是江湖一班,一班江湖。

今年的中考分数也是高的更高,低的更低了。原因就是民办的内部竞争也很激烈,学校家长学生都是全力冲刺,公办学校越来越松散,学生不要,家长不管,老师也无奈的。两极分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发表于 2018-11-16 21:3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点赞,楼主继续
发表于 2018-11-17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的,楼主讲的真好。俺从你这里得到不少的启发。
发表于 2018-11-17 07:1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妈妈,了解孩子,精准定位,理性鸡娃
发表于 2018-11-17 07: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是公办学校越来越松散,而是有太多底部学生牵扯了很多精力,无暇顾及培优,所以公办学校最好能进提高班。平行班即使班一年级前二十也未必能进。
发表于 2018-11-17 08:4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发表于 2018-11-17 09:2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的非常好,文笔显心态,不容易的
发表于 2018-11-17 16:1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waj1973 发表于 2018-11-16 14:35
听过一个案例,幼儿开始家长每天给小朋友讲故事,第二天讲新的故事前要求小朋友必须把前一天故事原原本本复述一遍,才可以讲新故事,如果日复一日,经过多年后,小朋友看书可以做到过目不忘。不过这个真得太难了,既要小朋友配合,还要家长耐心和坚持。其实,日常中打牌、下棋、弹琴,都是锻炼记忆力很好方式。千帆里很多牛蛙成绩好棋琴书画还样样精通,这也是有原因的。我是觉得对于80%以上极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谈天赋是有点奢侈的,基本上还没有努力到需要使用天赋的程度。不过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和方式。

分析的很好,谢谢
发表于 2018-11-1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 楼主思路清晰 心态平和 坐等更新
发表于 2018-11-17 19: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加油更新......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0:3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小蔡妈妈 于 2018-11-19 18:59 编辑

小蔡的期中成绩出来了

语文68,年级最高87,班级最高82,年级超80估计不超过20人

数学100,年级100分有20人,90分以上有50%,平均分87,60分以下20人

英语94,年级最高98.5,班级最高96,年级平均79,60以下30多人

从我们这一届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感觉到了未来的方向,数学的难度以后会降的很低很低,语文的重要性会提的很高很高。

打击奥数,竞赛和民办超前的决心是如此的强烈!

以后中考,语文第一位,难度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英语第二位,难度会有小幅度的提升,数学的难度会有极大幅度的再降低。对文科好的女生将是大利好,对偏科严重的将是大打击。

以上仅仅是我的猜测,欢迎补充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1:1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小蔡妈妈 于 2018-11-19 19:00 编辑

班级第一语文82,数学100,英语96,总分278
年级第一语文87,数学100,英语98.5,总分285.5
小蔡分数语文68,数学100,英语94,总分262

大家发现了么?数学没有区分度,英语一般区分度,语文极大区分度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1: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各种机构在不停地推销大语文,学而思今年暑期和秋季开出了一系列的在线语文课程。

认识一个区一流公办的孩子,今年自招进七宝,听他爸爸说是因为自招考试语文成绩好。

信息是永远不会对称的,高中校长,机构老板,世上总有先知先觉的人。

未来中考和高考的方向,也许我们可以管中窥豹,提前准备起来
发表于 2018-11-17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好语文很重要,但是作为语文渣渣的妈妈,我觉得要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很难啊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2: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受鸡娃主流思想的影响,预初到现在,蔡妈也是在英语和数学上投入了大量兵力。

也许,今后的方针政策需要调整一下。

中文课外书的阅读量需要增加,语文练习的正确率需要严格把关了。开始考察各个机构,预备寒假找老师辅导答题套路。

因此,电子游戏的时间,我要收缩了!就怕小蔡和我翻毛腔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2: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u_huaw 发表于 2018-11-17 22:28
学好语文很重要,但是作为语文渣渣的妈妈,我觉得要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很难啊

再难也要想办法,问了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回答惊人的一致,答题有套路,作文也有套路。有的套路是老师教的机构教的,有的套路是自己领悟的。

英语和数学,我们年级不同班级的平均分差不多。但是语文成绩,有的班特别好,有的班整体差,我觉得是因为老师不同,才造成的。所以校内语文老师的优劣,比其他老师都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3: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也许在未来

一个数学竞赛的大牛,和一个从不外补的仔细普娃,都能在中考数学考到接近满分的高分。
一个从小原版的英语大牛,和一个校内认真听,每天背单词的普娃,都能在中考英语考到接近满分的高分。
好了,语文分数,从历年来看,本来就是最拉不开差距的一门,提升难度以后,难保不会出现公办接近甚至超越民办的情况。

于是乎,未来不仅名额分配的优势在公办,裸考的优势也已经不在民办了,那你还会拼死拼活的鸡血进民办么?尤其是非一流没有直升通道民办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3:3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压力

压力,是一种通过环境,语言,行为等刺激,给人心理上的紧迫感,从而产生改变现状的外在因素。

和水桶里的水压一样,在水桶的什么高度,就有什么样的压力,班级第一就在水面上毫无压力,年级最后就在桶底,满满的压力透不过气来。

在不同密度的桶,你的高度和压力也不同,有的桶比死海的浓度还大,比如菜中,轻松浮起没有受到多少压力,有的桶基本就是清水,比如民办牛初,位置要下降好多,压力猛增。

在其他任何情况都不变的前提下,压力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改变?压力改变的是分数,是心里承受能力,还是对爬升的欲望?

坛里有很多家长的孩子,进了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似乎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有这样强烈的压力,难怪孩子能越爬越高。

可爬升欲没有止境,能力却有天花板,人们常常质疑很多成功人士抱怨自己不够优秀是作秀,其实不是,他们是真的一直有个更高的目标在上面,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天才,但他们自己永远觉得自己不完美。

压力会让人成功接近自己的极限,但也会让人有无法突破极限的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3: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舒适区

蔡妈每周有两节健身课,教练每次提醒蔡妈要加量训练,不要总是停留在舒适区,才能减轻体重。

成人也有惰性,何况这些中二少年。长期流连于舒适区的人,心理是最最健康的,比如小蔡的外公,人生无大志,每日不过三两老酒,一包利群。

英国版的《人生七年》
里,那个贫民窟的快乐男孩Tony
,没有获得阶级跃升
,但他的一辈子都是开心快乐,因为他一生中所有的目标,都是他可以轻易达到的。

舒适区,让你无忧无虑,但无法跃升。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0: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张弛有度

拉磨的驴都要休息,何况是人。根据孩子的情况,张驰有度的开展鸡血工作。

接下去蔡妈的打算是。。。

小蔡对理科比较感兴趣,成绩稳定,那就减少做课外书的量,她在舒适区就能达到比较高的程度,那就不给她压力了,自由发挥野蛮生长吧,不提前透支。

小蔡的语文比较菜!那就要换个水桶,压力上调,拽出舒适区,补课和辅教操练起来,期待她的蜕变。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0: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什么人会频繁的上千帆论坛,时不时发帖回帖呢?

三个字,同类人,一群焦虑又无所适从的同类人。

在此提问,在此寻找答案,也在此帮人解惑。。。

有人欣然带着满意走了,没过多久又带着疑惑来了。。。
发表于 2018-11-18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文章偶丝毫没看出是韩妈或者司机爸的手笔啊。
发表于 2018-11-1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们学校也是如此,语文有极大的区分度。
发表于 2018-11-18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蔡妈妈 发表于 2018-11-17 22:51
再难也要想办法,问了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回答惊人的一致,答题有套路,作文也有套路。有的套路是老师教的 ...

同意您说的,校内语文老师对孩子语文学习成绩好坏有很大关系。不过,我认为学习语文,不能只学习术,更要学习道。学语文不能光为了拿高分,更要为孩子的人文素养打基础。
发表于 2018-11-19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得不错,经验分享,受教了
发表于 2018-11-19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每天一包利群,外公注意身体啊为了小辈安心积雪也要保持健康。。。不好意思我的关注点歪了
发表于 2018-11-2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的生动又朴实,每次都为下一次留个悬念,静待下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3: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于家长的权威,以及孩子为什么要听你的话。

很多家长习惯板着脸说话,用俯视的姿态来对待孩子,认为这是中国的传统,家长需要威严才能震慑住孩子。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孩子的生活资源掌握在你的手里,孩子的个子体型又比你小,天然的,就是弱势的一方。

家长只需要一样东西,就可以暂时牵住孩子了,为什么是暂时,因为我们不能,也不可以一直牵住孩子。而这样东西,就是权威,那权威怎么才能树立呢?

首先是诚实,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开始,就不能随意逗她,随意玩笑。比如小蔡小时候,在吃东西,有人问她讨要,她就伸出小手递过去,这时候对方又说,小蔡真大方,我不吃,你自己吃吧。这时候,不管这个人是谁,蔡妈都会要求对方,一定要接过食物吃下去。诚实就是不虚伪,不欺骗,直面内心。你对孩子诚实了,她就会对你信任,有了信任就有了权威。

其次是守信,说过就要承认,说到就要做到。对孩子不能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比如很多大人会说,你快做,你再不做作业,我就怎样怎样,这个怎样怎样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你说过的话,和没说一样,谁还会在意呢!也是有一次,小蔡不停地擦了写,写了擦,为了追求米字格的完美,蔡妈说不要再反复写了,再写就把你的本子撕掉,后来那本本子真的被撕了。

先写两点吧,感觉再写下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

孩子为什么要听家长的话!

家长的话至少是要正确的,准确的,才会听。比如孩子都有一个提问敏感期,好像十万个为什么,整天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然后我们也会草草应付他们,大概是什么,可能是怎样,这些毫无营养的答案,估计都是被问烦了后随口胡诌的。这样真的不好,等于把自己的权威拱手送出去。

人人都羡慕懂事听话的孩子,其实这样的孩子,是可以由家长自己养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3:2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早恋是啥子

开学没多久,小蔡回家后,最乐意八卦的,就是学校里的各种绯闻,谁喜欢谁,谁又向谁表白了。不知道这是公办的特产,还是公民一样,好奇?!

蔡妈表示想知道小蔡喜欢谁,小蔡马上表示,班级里的男生都长的不咋地,学习成绩还没她好,完全不可能喜欢的。

马上预防针打起来,蔡妈告诉小蔡,中学里不可以谈恋爱,谈了也是白谈,以后也要分开的。最早也要到大学才可以。

此时蔡妈无比担心,小蔡颜值是在线的,又稍微松口气,小蔡没发育,还是个小孩子。

但过了几天,劲爆的消息就来了,连续有小男生向小蔡同学告白!蔡妈为什么会知道,因为这是小蔡自己向蔡妈坦白的,有培训班的,有同班同学,居然还有亲戚家的小孩。

要不要这么早啊!!怎么才能有效预防早恋事件呢?有经验的请给点意见吧

点评

哈哈,有意思。我们家哪个特看不起男生,扬言哪个男生敢来表白,一定会被她揍扁了。  发表于 2018-11-22 10:59
发表于 2018-11-21 22: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群进了吗?
发表于 2018-11-22 08:3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了好多啊……慢慢看
发表于 2018-11-22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lz呢,不忘初心,天天更贴啊
发表于 2018-11-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了,写的很好
发表于 2018-11-2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群了也不要忘了更贴
发表于 2018-11-2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预初还看不清,因为很多孩子小学奥数,不管行不行,至少学了不少六年级数学,很多100不用太得意,等初一因式分解开始大部分老本吃光,到时再看,也许就不会说数学简单了,有时只是时间偏差造成的错觉。
发表于 2018-11-22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lz已进群,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18-11-22 13: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蔡妈妈 发表于 2018-11-20 23:07
关于家长的权威,以及孩子为什么要听你的话。

很多家长习惯板着脸说话,用俯视的姿态来对待孩子,认为这是中国的传统,家长需要威严才能震慑住孩子。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孩子的生活资源掌握在你的手里,孩子的个子体型又比你小,天然的,就是弱势的一方。

家长只需要一样东西,就可以暂时牵住孩子了,为什么是暂时,因为我们不能,也不可以一直牵住孩子。而这样东西,就是权威,那权威怎么才能树立呢?

首先是诚实,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开始,就不能随意逗她,随意玩笑。比如小蔡小时候,在吃东西,有人问她讨要,她就伸出小手递过去,这时候对方又说,小蔡真大方,我不吃,你自己吃吧。这时候,不管这个人是谁,蔡妈都会要求对方,一定要接过食物吃下去。诚实就是不虚伪,不欺骗,直面内心。你对孩子诚实了,她就会对你信任,有了信任就有了权威。

其次是守信,说过就要承认,说到就要做到。对孩子不能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比如很多大人会说,你快做,你再不做作业,我就怎样怎样,这个怎样怎样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你说过的话,和没说一样,谁还会在意呢!也是有一次,小蔡不停地擦了写,写了擦,为了追求米字格的完美,蔡妈说不要再反复写了,再写就把你的本子撕掉,后来那本本子真的被撕了。

先写两点吧,感觉再写下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

孩子为什么要听家长的话!

家长的话至少是要正确的,准确的,才会听。比如孩子都有一个提问敏感期,好像十万个为什么,整天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然后我们也会草草应付他们,大概是什么,可能是怎样,这些毫无营养的答案,估计都是被问烦了后随口胡诌的。这样真的不好,等于把自己的权威拱手送出去。

人人都羡慕懂事听话的孩子,其实这样的孩子,是可以由家长自己养成的

非常赞同楼主所说诚实守信两点,我们也是基本这样要求,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很多时候有些其他因素干扰,比如老人参与进来。所以现在大的小的教育是坚决不让老人干预。
发表于 2018-11-2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诚实和守信这是孩子必须具有的品格!
发表于 2018-11-23 06: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Elinafighting 发表于 2018-11-19 15:47
每天一包利群,外公注意身体啊为了小辈安心积雪也要保持健康。。。不好意思我的关注点歪了

事无巨细都要关心的中年人
发表于 2018-11-23 18: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喜欢这个妈妈的幽默和豁达
发表于 2018-11-24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进群后还来更新吗?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5:3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家长会

其实在家长会上能得到的有效信息很少,本次家长会没有广播。有资源的班主任,可以请来前几届毕业,进四大的家长来介绍经验。

我们班主任是新手,所以只有任课老师的阶段性总结。

预初的成绩,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也说明不了所有问题。

老师都是很有经验的老师,介绍了各种方法和经验,家长们的困惑是,严格按照老师的标准完成了所有的要求,可是效果似乎也不是很大。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5: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成绩就和体重一样

曾经尝试减肥的人,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是通过节食还是运动,前期效果很好,可是后来又会反弹回去。其实有增肥需求的人也一样,就算通过暴饮暴食把体重短时间内提升了,过段时间后,还是会掉下去。

认识一个机构的老师,给我看了这几年他带过的好几届学生的成绩。从预初到初三,每次期中期末,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排名,浮动不会很大,有个别学生,会有较大浮动,但几乎没有学生,会有极大浮动。

要维持现状,相对简单和轻松,但是要进一大步,可能越到后面就越难。

这也难怪家长们都焦虑,都择校了,似乎起点已经决定了终点,没有外在因素的参与,要逆袭,几乎是不可能的。

魔都的魅力,在于给了所有人另一种可能,直接绕开体制,最近国际学校开始招生了,有没有家长会考虑国际课程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20:1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刚看到一篇关于留学的文章,很有感触,转来此处


导读我们被文革荒废了几年,但学习兴趣没有被扼杀,日后就不荒废了。青春期刷题的孩子,书其实没有怎么读,时间都花在题上。最可怕的是,学习兴趣没有了。日后可以荒废几十年。


最近两件事震动了中国教育界。一是某些读经班的内幕曝光。这种读经运动,劣迹昭昭。时间终于证明了其荒谬。另一个是《小离别》热播,暴露了小留学生的种种问题,触动了留美族的神经。

读经和留学,都是反体制的教育运动。即大家对中国学校的应试教育丧失信心,为自己的孩子另寻出路。一派人走上传统文化原教旨主义的道路,一头扎进经书;另一派则干脆把孩子送出国,越早越好,留美从当年的研究生演化到本科,如今则是高中初中就出去,从小“原装”的美式教育。说白了,这就是一条“全盘西化”的道路。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这里涉及一个非常敏感的文化问题:国学与西学,孰优孰劣?中西文明,哪个代表着未来?这一过大的问题,本文先绕开,留待日后专门讨论。这里仅仅简单交代一下:我是从不讳言的“全盘西化派”。这不是宣扬自己的立场,而且提醒读者意识到我看法中的偏见。每个人都有偏见,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危险的地方在于,对自己的偏见不自知,假装全知全能、客观公正。所以,我不如把自己的偏见事先挑明。

接下来要说的是,在教育上,国学西学,都各有优劣。只是我自认为西方的理念和实践总体上要强得多而已。关键是看怎么操作。比如,我虽然反对国学,但真赶上孔孟这等贤人当自己的老师,还是觉得三生有幸。我虽然喜欢西方教育,但在美国二十多年的经历告诉我:美国许多学校,并比不上中国的许多高中。美国的有些教育哲学,也荒谬不经、误人子弟。凡此种种,都需要就事论事的分析。

交代了这些,就必须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既然我觉得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总体上来说要高得多,为什么会出现《小离别》揭示的种种问题?我的回答,其实已经在不同场合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这里不妨一言以蔽之:再好的西方教育,也经不起中国式的折腾。

最近有接触的一位家长,就是个典型。据她说,他女儿11岁,今年9月读6年级,计划来美国读8年级和高中以及大学。在班里学习成绩从小到大都很稳定,一直前三名。但不用功,做完学校作业就不学习了。她了解到升美国8年级需要SSAT成绩和托福成绩,或者其中之一。没有靠谱点的成绩基本进不了什么美国入流的学校。于是就给女儿报名了新东方,学习托福和SSAT。可新东方的课程繁重并枯燥,女儿十分痛恨,说新东方就是她童年里唯一的噩梦。孩子只勉强完成新东方的作业而已,课外一本英语书不读。母亲抱怨,孩子的语文成绩很好,经常全年级第一,是个书虫,200多页故事书45分钟读完,也擅长写作。但就是不读英文书。情急之下,写信求我支招儿。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我告诉她:家长们在留美问题上犯的第一个错误,往往就是给孩子报一个托福班。这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错误。她的孩子很聪明,算个小学霸了。而且喜欢中文阅读,擅长写作。这种孩子,一般都是学英文的最好材料。毕竟语言是相通的。十九世纪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智商时,就在欧洲特别是英国的贵族寄宿学校调查学童的功课,留下大量的量化统计,发现外语和母语能力有最直接的相关性,而这些语言能力比起数理能力来,和智商也有着更重要的相关性。这些在我的《天才是训练出来的》一书中都引证、讨论过。这孩子语文能力这么出色,怎么可能不喜欢读英文呢?其实这位母亲信里已经给出了回答:“这么小的孩子被托福折磨的开始讨厌以前喜欢的英语。”她以前是喜欢的。可惜,再好的孩子,也经不起这种应试教育的摧残。

我过去一直反对去读美高。但考虑到中国教育的现状,我开始有条件地支持,但只支持某些类型的孩子去读。像这位孩子,我估计是比较适合美高的。读美高,一定要经过考试。因为美国的私立学校实在太复杂了。大部分质量不如中上等的公立。有些是为无法应付公立学校学业的学生准备的。有些,比如说天主教的“教区学校”,大部分其实就是弱势阶层的“公立”。另外还有许多学店型的,见钱眼开,只要肯付学费就行。陷阱实在太多了。美国媒体上就有大量的报道。最安心的方式,就是选择那些要求成绩的学校。另外,越是精英的学校,越不会设立针对国际学生的特别英语课程。这种学校,就是要求你去了后完全按照其学术标准读书。

考试不仅很重要,也很合理。考试不过是测验一下你孩子的实际能力,是否大体能达到学校的标准,跟得上班。SSAT和托福等等,属于西方的标考传统。这些考试,大致根据一百多年智商研究的成果设计,外加基本的语言测试要素,虽然不完美,但科学性很强。遗憾的是,当家长们希望孩子上一个比自己实际水平高的学校时,就开始了刷题战。一旦孩子成为职业的刷题手,就能考出超出自己实际水平的虚高成绩,破解这种测试天然能力的标考的科学性,然后上一个自己明明没有资格上的学校。说白了,这就是伪造自己的能力,属于学术不诚实,合法欺骗,害人害己。

为什么说是害人害己?我们还是说说“害己”吧。这大概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当你的孩子上了一个高于自己程度的学校时,可能长期上课听不懂,成为名校中的“沉底学渣”,被同学们看不起,无论是学业自信还是社会自信都彻底崩溃。读大学还好。比如你混进常青藤,哪怕是“沉底学渣”,只要勉强毕业,至少有个哈佛耶鲁的牌子,回国还能混弄不少人。但是,你读了一个格罗顿这样的顶尖寄宿学校,当个“沉底学渣”,最终上个州立大学,拿着个高中文凭能混事吗?查查就知道,几乎所有顶尖寄宿学校,都有这种上很差大学的学生!况且,大学生心理发展已经定型,沉底就沉底,伤害也许不大。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发展期,此时沉底,阴影笼罩一生,永世不得翻身。相反,老老实实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临时考一下,按照分数上个二流的好学校,当个学霸或学生领袖,这种成长期的自信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资料图: 留学生


回到实际问题:这位孩子怎么择校,怎么准备,特别是怎么准备英语考试?

我的建议很简单:

孩子有良好的能力和兴趣,如果自然发展的话,她大概已经准备好读美高了。可惜,家长给她安排坏了。作为反证,我讲我亲友的一个孩子:她学校里成绩中等,重点考不上,按说远不具备学霸级条件。但是,她从小喜欢读故事,因为当英语老师的母亲的影响,很快迷上英文故事。一旦迷上英文故事,就不太读中文了。道理也是显而易见:英文里的故事比中文里的故事有意思得多。最后也是《哈利波特》等等都用英文读完了,但数理化一直让家长头痛。我们给她父母的建议,是别管孩子太厉害。结果什么都由着她。两年前来美国夏令营,是我们帮助选的,来了就不想回去,回去做梦都想来美国读书。这样,学英语的动力就很大。据说她只要一说或一读英语,就变了个人,一下子自信很多。她这个秋天梦想成真,欢天喜地地进美高。我相信,这对她的成长是关键性的一步。

要知道,美高的SSAT成绩和托福成绩等待,都是很合情合理的要求,不会高得离谱儿。如果前三名的学生都考不进去,这种学生只能招外星人了吧?所以,我对这位母亲说:

你的孩子现在根本不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应试培训,好好学英语就行了。关键还是我一再强调的:进美国的学校不难,哪怕是很好的学校。难的是进去后如何适应学业。美国的学校,除了几个最顶级的,都强调给孩子机会,找个理由录取你。哪怕你程度差一点,人家总会考虑到你不同的成长环境,给你机会几年后追上去。门槛比你想象得低。但是,任何负责的学校,不会招一个他们明明知道要失败的人。

另外,就考试本身而言,我也一再强调“训练周期”,就像运动员一样。这个道理我在公共号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论述过。这里不重复。世界一流运动员,都不会一天到晚进行赛前调试,而是把主要时间投入基础训练。应试、刷题,就是赛前调试。你就是博尔特,如果进行全年的赛前调试,早晚也会把自己毁掉。这种迹象,在你的孩子身上似乎已经浮现出来了。现在必须悬崖勒马,从她仇恨的托福班退出。休息一段,再逐渐培养她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必要时晚一年读美高。本来,她这种能力强的孩子,不应该晚一年。但是,托福班对她心灵的伤害到了什么程度,我们现在无法估测。也许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心理恢复,也许不需要。但是,她确实被耽误了。

后来,这位家长趁送孩子到美国上夏校期间,居然自己跑到我们在波士顿远郊的家里登门拜访,心不可谓不诚。她其实没有什么新的问题,就是把心里的问题重新口头又问了一遍,要求我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我当时开玩笑说:“你回国后,赶紧去当地公安机关自首。”意思是,她在残害孩子。才11岁呀!这位母亲,教育素养很好,人也相当聪明,没有不懂的道理。两个小时说服她并不难。但是,临走时,一脚已经迈出了门,突然很不放心地回头问: “薛老师,您说新东方的托福班,我们是否能留一点点?”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她回国后不久又来联系。我发现她的孩子还在上新东方的托福班。所不同的是:孩子到美国上了夏校,回来后就盼着去美国。家长告诉她去美国必须考托福,孩子动力上来了一点。另外,家长也把孩子的托福课程减少了一半,孩子突然减负,正高兴呢。然而,这孩子还不到12岁,能这么维持多久?我不得不正告这位母亲:

“你的孩子,自然成长,追求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兴趣,会有很好的结果。现在则有被你毁掉的危险。所以我一开始就很不客气地警告你。她自然成长,不可能上太差的大学。你图什么?”

最终,这位母亲向我说了实话,而且反省得相当深刻:

“虽然我口里说孩子上什么大学都可以(因为美国大学都很好),只要她有幸福而丰富的一生。但骨子里却是毋庸置疑地渴望孩子能考名校,越有名越好。心口不一,有相当长时间我把自己都给骗了,以为自己就是不求名校的,但事实上却是极度相反。这就回答了您问我图什么的问题。

其实是自己的弱小和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我需要根本解决自身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容易的。您能理解吗?”

这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几乎所有家长,不都是同样的毛病?

另外有位家长,算我的朋友。她是陪着儿子来读美高。本来母子俩关系很好。但看着儿子ACT考了28分,愁眉苦脸,整天嚷嚷冲分。儿子自己本来已经对这个成绩很失望,她再一施压,两人的关系闹得十分紧张。万般无奈,跑到我这里咨询。我说,短期内从28分冲到三十几分,本来就不切实际。其实再想想:这个成绩很不错了。上普渡,宾州立,俄亥俄,都大有希望。小文理学院,也能进几个好的。这些学校,从资源和教育质量看,比北大清华还好。问题是你的孩子是否成熟到能够去利用。这是该愁的地方。怎么成熟?孩子要读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只是帮助他筹划:达到自己的目标,应该怎么按部就班。现在不是孩子上不了好学校,是到了好学校无所措手足。

以上两位家长所代表的,都不是媒体中列举的那种极端案例,而是很普通或者很典型的母亲。在我们身边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甚至可能是大多数。我在教学中,有时不得不客串心理医生的角色,为家长们减压。就像上面两位家长,被我好说歹说,算是理智起来。但是否会马上旧病复发?我就像个心理医生对自己的病人一样有着类似的担心。

这说明西方的教育不好吗?难道留美这条路害死人吗?我们这些享受了“西方教育”、并深受留美之益的人,当然会给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当中国的家长们用中国式的观念追求西方教育时,西方教育就成了中国教育了。

我们且绕开西方教育这种大概念,谈点最实际层面的问题。在我看来,在应试教育把孩子们压得窒息的大环境中,留美的意义在于:孩子的青春期可以比较潇洒。他们可以安心读书学英语,跟着兴趣走,上个五六十名的大学,还是比较容易。根本不用没完没了地刷题。这样,孩子长大成人,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学习的动力,保持对各种学科的兴趣。我们这些在文革中把青春期“荒废”的人,年过半百才悟道:也许我们的“荒废”比起现在刷题的孩子是个大幸。我们当时荒废了五六年,但学习兴趣没有被扼杀。日后就不荒废了。一直到现在,看见什么学什么。家里四壁皆书。青春期刷题的孩子,书其实没有怎么读,时间都花在题上。最可怕的是,学习兴趣没有了。到美国进大学,就立即放羊。日后可以荒废几十年。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家长总跟我说:薛老师你要理解家长呀。马上要出国,只能拼托福。否则考试过不去怎么办?这些家长,提前几年让孩子刷托福题。如我上面给家长的信中所说,即使从考试的功利角度看,这种战术也害了孩子。现在要操心的,不应该是托福。真到了美国上学,哪个班讲托福?班上读小说,文学分析,语言词汇一大堆。大学里的课程,历史和社会科学又是一大堆。这些是现在需要准备的。托福考试,在考前一个月强化一下。这样肯定比现在刷题的方式考得还好。这些话,我讲了多少次也不听。我怎么不理解家长?我们当年也是考试出来的。我们不懂考试?就你们懂吗?你们当年考多少分?

应试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之一,不仅仅是厌学,而且还有考试疲劳症。我们当年考得不错,为什么?原因之一,是考试时不厌倦,反而兴奋。就像长跑的人到处找比赛一样。比赛一次,回来训练更努力,更刺激。但是,如果每周比赛,就烦了。比赛过度,连训练都受影响。这已经是常识。现在中国的教育,不仅仅是应试教育,而且是恐慌教育。家长已经听不进道理,就是恐慌。好像火车站机场,一个人一喊,大家都逃命,拥挤践踏,有时出人命。但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反正大家都逃,你不逃就等着挨刀。大家都考试,你孩子不考,就注定“贫贱不能移”了。家长如此恐慌,自然给孩子施压。其实,老的SAT,1800-1900就够了。新SAT过1300就可以了。慢慢读书学英文,几乎不可能达不到。慌什么?真是鬼迷心窍呀。害孩子的第一罪魁祸首,往往就是父母。

原标题:西方的教育,经不起中国式的折腾


发表于 2018-11-2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莫急,我觉得现在学校测试也是多种风格,比如期中期末是中考style, 附加卷也不难。特点就是语文拉分,数英不太拉分。平时的测验卷就可能是一模或者自招风格,数学拉分,英语次之,语文最后。来来回回几遍,就能筛出适合不同考试的孩子名单。家长也好根据自己孩子特点定定位。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08:5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0eTmyzWZi3 发表于 2018-11-25 08:54
楼主莫急,我觉得现在学校测试也是多种风格,比如期中期末是中考style, 附加卷也不难。特点就是语文拉分,数英不太拉分。平时的测验卷就可能是一模或者自招风格,数学拉分,英语次之,语文最后。来来回回几遍,就能筛出适合不同考试的孩子名单。家长也好根据自己孩子特点定定位。

言之有理!听君一席话,豁然开朗

果然高手都是隐藏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18: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今天上午,从声乐老师家里出来,走在路上问小蔡,双休日给你安排的课里,有没有你特别不想上,或者不愿意上的?小蔡同学思考了三分钟,告诉我,没有,每个老师都很有趣,上课认真,开玩笑的时候又非常开心,作业也不多。

小蔡的回答里包含的内容有:
1、现在的外补或者兴趣课,都在她的舒适区,并没有给她压力和难度,她很适应。
这其实对应试教育是不够的,但作为妈妈,真的不想让她沉浸题海里。
2、和以往一样,此类的问题,小蔡大部分会给正面的回答,说明她的内心还是很纯净(也许是幼稚)的,看到的和记住的都是那些美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3-29 21:36 , Processed in 0.094979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