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986|回复: 39

[历史与哲学] 【转】唐世平: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1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就成了流行。其实,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中是极其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

古代中国历史几乎没有现代意义
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 1840 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1840 年前的中国历史更是几乎没有现代意义,至少远不如公元 1500 年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为重要。

更糟糕的是,太沉迷于中国历史,还会让我们从上到下都潜移默化地陶醉于中国历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权谋术。权谋术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核心主线,也是最血淋淋的主线。对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来说,最大的满足可能确实是赢得生杀予夺的权力,并且享受这种权力所带来的快感。但这种对个人的自我实现而言可能是最高的境界恰恰是对社会和国家的最大伤害。权谋术是人治的核心逻辑,但不是法治的核心逻辑,甚至是法治的阻碍,因为法治的核心要义就是将权谋术的适用范围缩小到最小。而一个没有法治的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从上到下都是人治,所以在看起来特别强调集体的表面之下,绝大部分个人都是“破坏性”的个人主义者:我们都希望别人遵守我们为他们定的规矩,但是,我们自己都不想遵守规矩,特别是别人订的规矩,特别是有权力的人士。这一点在中国历史和当下中国官场的各种乱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人民也不傻:既然有权力的人都不守规矩,那我们平民百姓又何必守规矩呢?因此,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只要不守规矩没有代价,那我们就不要守规矩。

于是乎,在看起来似乎特别强调集体的中国,一遇到需要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作出选择的时候,许多人,甚至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个人利益。这背后的缘由是,我们所谓的“集体主义”几乎都全部是强权驱使的结果。而一旦没有强权的驱使,而且集体需要个人做出牺牲的时候,我们没有个人自觉根基的集体主义便会烟消云散。

相比之下,那些看起来非常个人主义的国家的公民,却真的会在国家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甚至赴死疆场。美国二战时期的《兄弟连》的真实故事足够说明了吧。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在看起来非常个人主义的背后,这些国家的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有相当的自愿成分。

太沉迷于中国历史导致闭目塞听
太过沉迷于中国历史并认定中国过于独特还很容易让我们闭目塞听而固步自封(据说这种沉迷情怀纯属“学术自恋”,是一种病,得治)。

许多人士可能真的不知道,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而是多达几十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在 1469 至 1500 年间的崛起和扩张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而英国在 1600 至 1780 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同样可以大书特书。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都曾有过长达 20-30 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

但是,在这些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最后只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真正成为了全面的现代化国家。许多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后都沉沦了。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是绝对不能再失去一次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机会的中国必须吸取的。

太过迷恋中国自己的历史而不去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中国就不大可能真正好好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结果是,在追求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中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在无谓地重复支付一些其他国家已经支付过的高昂学费,还在继续走一些不需要走的弯路甚至歧路。

过分“自恋”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当下中国的政界和学界,都在大谈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争夺话语权”。但是,“争夺话语权”和仅仅是“发出中国的声音”有很大不同。中国可以发出声音,但如果没有接受你声音的受众,你只是在面对旷野呼喊,最多只有回音,却没人应声。“争夺话语权”更不是自己对自己喊“我要话语权”的口号:那样只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有“话语权”,就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是必须关心并且讨论别人的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无论别人一开始听不听得进去我们的见解。

要想能够有水平地讨论别人的问题,那我们首先就必须先去了解别人。只有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并进而为世界提供有用的知识,包括对世界问题的诊断和药方,从而能够对他人的福利有所促进,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而这种诊断和药方显然不能建立在主观臆断上,而是建立在对世界的扎实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

今后的中国需要更多的能够关心普世问题、提供普世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而不是空喊口号、漠不关心(中国和他人的)问题,自欺欺人的所谓专家学者。那些不关心甚至否定普世问题、不能提供普世知识、不能帮助他人解决具体问题的人士,不大可能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有太多的贡献。

怎么办?
要想多了解世界,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科普都迫切需要转向。

在科普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分量。与此同时,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少点中国古代史,多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近现代史。缺少对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而过于沉迷于中国历史已经使得我们的许多知识精英和领导人都懒得了解世界,也没有能力了解世界,特别是现代世界的形成。

在研究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史,以及古代思想史的支持(考古史例外)。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几乎毫无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与此同时,大大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有比较的社会科学研究。只有比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些弯路和歧路。

说句大俗话,中国不能还是品着《甄嬛传》和《武媚娘》来和现代世界相处。

——————————————————————————————————————————————————————————
其实这种论调近几年也常见,这也是几年前的一篇文了。
最近跟小朋友一起读中国历史,有时也会穿插聊一下同时期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这篇文可以让我多想一下中国史跟世界史的关系。转过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发表于 2018-12-1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如果翻开世界史,上面应该也都是充满了权与谋

没有权谋,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发表于 2018-12-1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如果翻开世界史,上面应该也都是充满了权与谋

没有权谋,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发表于 2018-12-1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种文章不值一驳。我怀疑他连《历史研究》的目录都没翻过,看了《厚黑学》、《万历十五年》和几部清宫剧就开喷了
发表于 2018-12-1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甄嬛传》和《武媚娘》是中国历史?
呵呵,呵呵
发表于 2018-12-1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指挥棒不在我们手上
发表于 2018-12-1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甄嬛传》和《武媚娘》=中国历史=百家讲坛?

这个作者是秀逗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西瓜嘿嘿 发表于 2018-12-11 12:29
如果翻开世界史,上面应该也都是充满了权与谋

没有权谋,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第一句我也认同。只要有社会,就会有利益,就有会纷争。

国家严格说来倒是近现代的产物。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Manddy 发表于 2018-12-11 13:15
这种文章不值一驳。我怀疑他连《历史研究》的目录都没翻过,看了《厚黑学》、《万历十五年》和几部清宫剧就 ...

这文槽点确实挺多的。

之前我还看了文下的一些评论,发现在不少人眼里中国历史也就是他说的:只有朝代兴亡。

所以我也挺好奇的,不知道现在历史课本中,怎么讲历史,尤其是初中的历史。
发表于 2018-12-11 14:4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个作者懂什么是历史?电视剧拿出来当材料?自己的历史都不懂就去研究世界的?
发表于 2018-12-11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整个古代史平平无奇,长期处于文明孤岛。其实平常心对待也不是多大的事。毕竟绝大多数文明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但现在都被吹的没边了。你再让民众面对现实,何谈容易。
发表于 2018-12-1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 1840 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1840 年前的中国历史更是几乎没有现代意义,至少远不如公元 1500 年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为重要。”
看到这句话,就不想看下去了,现在中国和美国也好其他国也好发生的冲突,历史上完全能找到类似的事件。很庆幸中国有这么多历史文化传承下来,有些教训老祖宗已经帮我们受过了,我们需要的时候就能拿出来用。尤其是现在国际纷争不断的时候。
发表于 2018-12-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几千年中央集权制没变是没错,但是中国的历史只有王朝?几千年的传承,任何一个角度都有研究不完的内容。
百家争鸣到儒家变迁的思想流派,与周边民族国家的关系交流,早期商业工业及科技的雏形,农业形式的变化,唐诗宋词元曲,建筑风格变化,哪个不与历史相关?
按作者说法,西方历史也没啥现代意义,就3个点罗马共和 文义复兴 工业革命,因为其他时间就是一群毛人在地上跑,(挖鼻)
发表于 2018-12-11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个专家是在是不够专家,因为让大众看懂了,所以就能反驳他啦。说点我们的头晕看不懂的多好
发表于 2018-12-11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要伟大复兴当然要强调厚重的历史,不说深层次的研究了,宣传历史本来就凝聚国家向心力的,需要了解世界史去知道方向的自然回去分析看。但是作为升斗小民被激发爱国心不就可以了。
风向都是有各自目的的,作为个人辩证的看看问题没关系,但是大方向上不需要个人意志。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到一篇与此文相对应的评论,觉得挺好的。转载如下:
————————————————————————————————————
张天宇:研究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走向现代化不矛盾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2月08日 转载)
     
    ——与唐世平老师商榷
     

    来源:共识网 作者:张天宇
   
    历史学研究本身对于一个国家的文明和文化的存续也具备相当的价值,不能用一句缺乏现实意义就一笔带过。毕竟中国固然不能依靠《武媚娘传奇》和《甄嬛传》走向世界,但是也没办法用《美国队长》和《哈姆雷特》赢得世界的尊重。
         
    唐世平先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社会科学学者,学术水平极高,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良好的声誉。特别是最近其新作《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刚刚获得ISA的年度最佳著作奖,而这项殊荣之前还从未授予过亚洲学者,唐世平老师的学术功力可见一斑,绝非是一些评论者们认为的哗众取宠之辈。
      
    然而古人云“术业有专攻”,再优秀的学者也并非全知全能,唐世平老师近日的文章《少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之中就历史学研究的一番评论,就有颇多不妥之处。若是寻常之人犯这些错误也就罢了,但唐世平老师是著名的学者,拥有比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他的很多观点可能会造成人们对于历史和历史学研究的广泛误解。故不以鄙陋,撰写此文,谨与唐世平老师就其文章之中的部分观点提出商榷的意见。
      
    纵观唐世平老师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在第一部分之中,唐世平老师表达了他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理解,认为中国古代史“几乎没有现代意义”,并进一步说明如果中国沉迷于中国古代史将会使中国人闭目塞听和固步自封,从而不利于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部分中,唐世平老师认为世界历史、特别是现代化进程开始以来的历史十分重要,了解世界诸国现代化的历史有利于帮助中国少走弯路。而中国要想在世界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更需要对世界历史进行更充分的了解和学习,从而为世界“普世性”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最后一部分,唐世平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我们需要削减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支持,而“大大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有比较的社会科学研究。只有比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些弯路和歧路。”
      
    客观的来看,文章的第二个部分是很有见地的。特别是针对某些人出于对政治权力的迎合而盲目的鼓吹中国模式,强调中国的绝对特殊性,唐世平老师的这篇文章无疑是给他们泼了一盆及时的冷水。要想真正的好好吸取西方的经验教训,为中国自己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殷鉴,那么也确实要“大大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有比较的社会科学研究。”而加强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更绝不是歇斯底里的喊一句“中国不高兴”一类的空话就能做到的,必须仰赖于对世界历史的扎实了解。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要想真正的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不懂点世界历史显然是不行的。唐世平老师的这些高论毫无疑问的是正确而理性的见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世平老师的国际政治理论水平确实很高,这些意见完全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但是唐世平老师文章的其他部分却好像换了一个作者一般,不但没有冷静的思考和非凡的洞见,而且在知识和逻辑上都有错误。
      
    首先就是一些知识性的错误。唐世平老师受到吴思的《潜规则》一书影响很深,他对于中国古代史的一些基本的判断就是源于这本书的历史观。唐世平老师认为,中国古代史就是改朝换代的历史而没有根本性的变革,这个观点发端于清末民初的中国思想界,并且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在今天的历史学学术界则无疑已经是过时的观点了。现在历史学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古代史发生过何种重大变革,而这些变革又是在什么时间发生和完成的。
      
    出生在现代的我们总是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比较晚近的历史是比较富于变化的,而之前的历史进程则相对单调。但是之所以我们认为近现代的历史有比较大的变革与发展,固然是因为工业化和现代化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变局;也是因为离我们越晚近的历史事件,我们掌握的材料和情况就越多,我们对于发生的事情也就越了解。在中国古代可能也发生过意义重大的事件,只是由于材料的缺乏使得我们对于这些变革无从知晓,但是不代表这些事件没有发生,也不代表历史因此就停滞了,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意义之一正在于帮助我们还原这部分历史事实,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有重大意义的的变革都发生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前现代的历史进程之中也有很重要的变革。例如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里面就发现周人改变了“天命”的合法性诠释,把“民心”和“天命”联系起来以区别于商朝的神权政治,是为中国人对于绩效合法性追求的滥觞。既然我们承认现代化进程之中从“皇权”到“民权”的变革是重要的,那么从“神权”到“皇权”的变革,其重要性显然也不能忽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官僚制度的沿革,选举制度发展的脉络,从人身依附逐步走向契约化的财产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不但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其中的诸多质素仍然出现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此外,唐世平老师举的一些例子也不是很恰当。董仲舒时代儒学的地位上升不假,但是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进程要到东汉时期才算是基本完成,不然也不会有“汉家自有法度,以王霸道杂之”的说法了。而王安石变法则是一场失败的变法,其政策也有很多是从桑弘羊和王莽等人的改革之中借鉴而来,也绝对算不上根本性变革。至于后面唐世平老师对于权谋术与人治的讨论,虽然难说完全错误,但是在整个前现代的历史之中除了古代希腊和共和早期的罗马等等几个典型例子之外,似乎在世界上其他的地区也都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唐世平老师借用吴思的说法,简单的把中国古代史的“核心”概括为权谋术,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从逻辑上看,整篇文章有一个预设性的前提,那就是现在的人们“过于沉迷中国古代甚至是近代的历史”。但是正如我们刚刚所发现的,即使是如同唐世平老师一样优秀的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对于中国古代史尚且是一知半解,而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更是匮乏。百家讲坛的收视率最近几年连续低迷,几个中国古代史的专题相继遇冷,就更体现出中国古代史无人问津的现状。普通人的历史常识普遍的停留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层次之上,即使是因为百家讲坛而使得大家对于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还远远没有到“沉迷”的程度,构不成唐世平老师所谓的“固步自封”的危害。唐世平老师的前提在事实层面就不成立。而使用有瑕疵的前提论证一个问题,那么结论也就难免存在偏颇之处。
      
    而唐世平老师在逻辑上的第二个问题,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非形式逻辑谬误。唐世平老师成功的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假两难推理”,即我们要么就选择重视中国历史,要么就选择重视世界历史。在这样的两难抉择之中,唐世平老师试图说服我们更重视世界历史。事实上,我们也可以选择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并重,但是由于唐世平老师在之前已经否定了(虽然是错误地否定了)中国历史的价值,这就诱使我们倾向于选择世界历史,而隐藏了真正合理的结论,那就是同时重视中国史研究和世界史研究。
      
    唐世平老师此文最有争议的地方,大概就是那句“在研究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史,以及古代思想史的支持(考古史例外)。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几乎毫无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唐老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是这里面他首先就混淆了历史和历史学的区别。历史学作为现代学科的一个门类,是区别于传统中国的“史学”、现代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只不过是这个学科的一个研究对象而已。就算中国古代史真的就是穿肠毒药,也不意味着我们要削减对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学研究。恰恰相反,正如医学上越是危险的病毒越值得我们投入资金去研究,这样的中国古代史同样具备研究的意义。复旦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周予同先生当年研究经学,就是抱着“让广大青年充分意识到经学的腐朽和落后”的心态去做学问的。如此说来为了避免更多的中国人再被权谋术毒害,让大家充分意识到中国古代史有多可怕,不就更要“大大加强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了么?
      
    更何况,历史学研究本身对于一个国家的文明和文化的存续也具备相当的价值,不能用一句缺乏现实意义就一笔带过。毕竟中国固然不能依靠《武媚娘传奇》和《甄嬛传》走向世界,但是也没办法用《美国队长》和《哈姆雷特》赢得世界的尊重。而日本人赢得世界的尊重,一方面是靠丰田汽车和索尼电子,另一方面也少不了《罗生门》和《伊豆的舞女》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
      
    如本文一开始所说,唐世平老师这篇文章的靶子,并不是历史学家和历史学。我本人就多次听唐世平老师说过,他对于有水平的历史学家是很尊重的。唐世平老师针对的,其实是那些盲目坚持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从而抗拒对外开放、抗拒民主法治的现代文明的人,是一批希望单单依靠中国的传统智慧和归纳性质的历史经验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极端保守主义者。
      
    但是唐世平老师对于这些人的批判做了过分的扩大化,殃及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的历史研究,这就十分不妥当了。历史哲学发展到今天,历史学家们不但乐于用“科际整合”的方法论来吸收社会科学的精华,也早就放弃了预测未来的想法。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想法已经是“史家之绝唱”,唐世平老师也就不要再对着这些不存在的敌人写下这几千字的“无韵之离骚”了。
      
    笔者认为,唐世平老师的出发点是真诚的。他上面的这些错漏之处,或许和唐世平老师不了解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最新动态有关。唐世平老师学术工作十分繁忙,现代学术隔行如隔山,唐世平老师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有一点偏见也无妨。但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真要是白纸黑字写出来成了公开发表的观点,那还是需要谨慎一些。
      
    针对唐世平老师在文章之中体现出的意思,合理的对策应当是建议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者在研究的视野上更多的把中国史纳入世界史的研究框架之内,把中国看成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而非孤立的王朝来看待,这才和他文章的本意相符合,也不失为对于中国古代史研究者的视野的有益的拓展。更何况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不一定就会加深人们对于中国特殊性的认识,反而有可能发现人类历史上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规律。西塞罗说过,人都是一样的。晚近以来,就先后有历史学家比较罗马和汉朝的生产模式,比较宋朝的法律制度和现代的民法等等,并发现了其中的相似之处。
      
    现代化以来,中国旧有的思想和社会体系几乎完全解体,我们今天远远优于古人的物质生活,也要拜现代化所赐。但是当我们认真的审视现代化带来的成果,就会发现这样的成果和中国古代史也并不矛盾。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权力的限制,对于公正的渴望,并不是西方世界的舶来品,而是世界上每一个文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共同的追求,这样的追求不但体现在西方文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也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不是矛盾的关系。追求对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的了解,发掘人性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历史学的也是社会科学的永恒追求,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作者为复旦大学13级历史学系) (博讯 boxu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到中国史跟世界史,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历史教科书的基调,大多数是“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然后论述我们的各种成就,比西方先进多少年。后来上了大学,自己看了很多书才意识到,其实我们也只是很普通的一个民族,什么民族自豪感,我是不太能体会到的。

现在自己跟小朋友一起看历史,书中不再提各种“领先”,小朋友对“民族”还是有概念的。当出现中西方的对比时,她会问,谁更好?即便引导她多方面思考,她还是倾向于认为我们民族是更好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经常看新闻,新闻中国外人民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发表于 2018-12-11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历史渣表示,我也一直以为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我们是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古国。这必然是有原因的。我一直就这点觉得自豪。还有甄嬛传和武媚娘传奇我都没看过。近代史我一窍不通,清朝和民国,两个时代都挺反感的,不知道为什么。
发表于 2018-12-11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都在吐槽里面的观点,那我来说说文章里面一个很好的观点吧,读史要正,学历史要从大家的书开始学。要从正统的资料,书籍开始学。
发表于 2018-12-1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真以为老外打仗就靠勇士互砍啊?光荣革命是什么?《权利的游戏》为什么大火?
为什么那些崛起的国家衰落了,因为面积太小啊。要有后劲肯定得是个统一的大国。而国家越是大,越是需要中央集权,不然就容易出现军阀,分裂。
后面跳着看还有什么普世价值。这玩意就是忽悠这种文傻的。从国家层面,永远只有利益。
发表于 2018-12-12 15: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在国内生存得好,还是需要读中国历史。
发表于 2018-12-1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如同西方中世纪也是千年暗隧,中国秦后古代史的文明发展和时代进步确实也乏善可陈,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wind666 发表于 2018-12-12 19:35
如同西方中世纪也是千年暗隧,中国秦后古代史的文明发展和时代进步确实也乏善可陈,

略有不同的是,西方在中世纪中晚期孕育了“大学”,培养了科学,接纳了阿拉伯世界几百年的成果。
发表于 2018-12-1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为什么一定要把历史分开成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呢?
这两者是独立隔绝的发展的吗?
前段时间在看河西走廊就很有感触。
在看纪录片或者历史的时候如果能想着那时候其他国家在干什么,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双方都是互相影响的,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发表于 2018-12-1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感觉近代历史强盗,海盗占绝对话语权的
发表于 2019-8-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更支持唐世平的观点,那篇反驳的文章还是无力的。

读史是为了借鉴,古代的和弱势的历史,值得借鉴的地方,哪有近代的和强势的历史多?
发表于 2019-8-8 22: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不错不错

可惜与现在提倡的文化自信精神不符
发表于 2019-8-8 23: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用百家讲坛和电视剧来代表中国史……现在过分地沉迷国学诚然有不对之处,但从没听过一个国家在教育上砍掉自己的历史加上别人的历史。另外楼主洋洋洒洒一大篇,正说明了我们的历史课还是上的不够多
发表于 2019-8-8 23: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唐世平并不是研究历史的,他的成长经历非常有趣,中科大少年班出身,后来转到政治学研究,既做宏观理论研究(且获得国际奖项),又做大数据政策分析,绝不是读书少瞎吹牛的那种砖家
发表于 2019-12-30 00:3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历史是面照妖镜,但你得有双慧眼…………
发表于 2019-12-30 07:1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甄嬛传 认真的吗
发表于 2020-1-18 15: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沉迷这个词用的好,不管内容怎么样,我只送作者一句话,你算什么东西?
发表于 2020-2-18 00: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甄嬛传》和《武媚娘》是中国历史?
发表于 2020-2-21 00:3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高质量的讨论题
发表于 2020-2-28 23:4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全世界的历史都充满权谋
发表于 2020-4-24 08:3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值得思考。
发表于 2020-5-25 10:5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历史都差不多。英国,法国,美国都差不多
发表于 2020-11-16 21:5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百家讲坛》后面不好看了,就像是在炒作。
发表于 2020-11-26 22: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不过现在不合时宜罢了。若干年后再说吧。
发表于 2020-11-2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没看过甄嬛传和武媚娘,只学过课本的中国历史。俺是理工男。
我觉得历史还是文科吧,感觉讲的就是社会发展规律之类的,对认识现在的社会更替也有借鉴,没毛病。
至于讲科技什么的,那不是还有数理化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4-20 02:14 , Processed in 0.085626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