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9-3-1 20:4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前面总结儿子小学学习时说过,三年级时学而思学了一学期奥数。
一上来就是看题,这是什么题型,有几种解法之类的,完全达不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所以四年级又自己学,但是学完又考不过经过刷题训练的,四大杯成绩不行了。五年级又只能又去上刷题班了,然后比赛成绩又上来了。

我觉得确实奥数培训可能真是导致中国奥数成绩下降的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光头强 + 8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20: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n7GAITuKMnUeihcFOgRaLA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20: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从罗马尼亚大师杯全军覆没说起
原创: 应俊耀  Mr. Why说数学  前天

昨晚,佛山李俊慧老师转我一篇关于中国的中学生在前几天刚刚结束的“罗马尼亚大师杯赛”上全军覆没的文章,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无独有偶,今天早上中山大学的周燕老师也转了我同一篇文章,同样问我怎么看?

说实话,这几天关于这个新闻,网上各种声音都有,某些部门也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么,我仅就个人的一些理解和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其实,在本届罗马尼亚大师杯赛前的半个月左右,我和多位家长朋友聊到过这次罗马尼亚大师杯赛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我没有像之前网上有些文章所说的那么乐观,认为本届罗马尼亚大师杯赛,我们派出的选手全部来自国家集训队,阵容空前豪华,团体冠军志在必得,甚至大言不惭地说“不知对手们有没有颤抖呀”。当时我对几位家长朋友说:如果没有出现意外,美国队会大概率地一枝独秀拿到团体冠军。

做出这个判断,一方面是基于最近五年美国队在国际数学大赛上的强势表现,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于我对目前国内教育问题的悲观态度。



先谈第一方面,为什么最近五年美国队在国际数学大赛上会一枝独秀?







2015年7月,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在新任总教练罗博深教授的带领下,首次战胜中国队,时隔21年再次夺得团体冠军。当时的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和《大西洋月刊》将这场胜利比作1980年那场冰上奇迹,书写那场奇迹的美国队以弱胜强击败垄断奥运冰球金牌长达40多年的苏联队。随后的几年,在罗博深教授的带领下,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一共三次夺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冠军,四次夺得罗马尼亚大师杯赛团体冠军。尤其是从2018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和2019年的罗马尼亚大师杯赛成绩来看,美国队的优势已经极为明显,堪比巅峰时期的中国队。







我与罗博深教授有过两次近距离的接触,也听过他的网课和现场演讲,不得不说罗教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练员。他对数学教育充满了激情,经常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非常深入和透彻,我自己也是受益匪浅。因此,有这样一位总教练的带领,美国队的表现实在并不让人意外。但客观来说,美国队有今天的成绩,并不完全是罗教授一人的功劳。







在罗教授担任美国队总教练之前,是一位曾在上海和天津长大并毕业于北京大学少年班的华裔教练员冯祖鸣教授。美国现行的国际奥数竞赛选手选拔机制是冯祖鸣在美国原有的联赛选拔机制上调整而成的。冯祖鸣教授任教于美国一所私立寄宿高中Phillips Exeter Academy,这所学校是著名社交网站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母校,同时也被誉为美国奥数冠军的摇篮。每一年,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的6名参赛选手中,总有三四名来自该校,而几乎每年都有美国奥数金牌选手在这里诞生。这所学校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采用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学院把课堂布置成辩论室,采用亚里士多德式的教学方式,即12名学生坐在一个大的椭圆形的桌子前方,鼓励每位学生以一种讨论的方式进行课程。学院对每一门课程都采用这种讨论机制,不论微积分还是哲学或古典文学。







除了扎克伯格外,在冯祖鸣的学生中,还有好莱坞电影《决胜21点》里“赌圣”的原型马恺文(Jeff Ma),他在埃克塞特学院毕业后考入麻省理工,成为学校“21点小组”成员,依靠强大的计量分析神算能力,他和同伴前往拉斯维加斯,一晚上赢走90多万美元,被各大赌场列入黑名单。







另外,还有2007年考入哈佛的华裔女孩龚逸然(Sherry Gong),在埃克塞特读高中时,她参加过5次奥数比赛,获得1金2银的好成绩。进入哈佛大学后,龚逸然选修了一门被誉为“世界上最难数学课”的“MATH 55”,所有的作业、测试、考试均得满分,震惊哈佛。这门课专为数学极客设计,在国际奥数界赫赫有名。







在冯祖鸣教授之前是美国另一位著名的数学教练员Titu Andreescu,这是一位编写过很多高质量数学竞赛辅导教材的胖老头。Titu名下有一家名为XYZ的出版社,专门出版各种数学竞赛辅导教材。我自己买过他们很多的数学竞赛辅导书,大部分质量很高,题目更新也很及时,比国内很多东拼西凑的辅导教材真心好太多。这里顺便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准备将Titu Andreescu的书整体翻译出版。2006年起,Titu Andreescu和冯祖鸣还联合创办了一个面向天才中学生的为期三周的数学夏令营AwesomeMath Summer Program。这个夏令营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很多爱好数学的孩子。







根据我的阅读和学习经验,其实从Titu Andreescu到冯祖鸣,再到罗博深,这些教练员们一直都在倡导和践行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法(problem-solving-based math activities)。这种教学法以各种数学问题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技巧为目标,帮助学生成为解决明天问题(tomorrow’s problems)的批判性思考者。以我自己很喜欢做的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为例,15道题解答题,考试时间三个小时,试题新颖别致,内容广泛,灵活性极强,每道题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同的数学思维,具有很强的延展性,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观我们国内的数学竞赛,尤其是高中数学联赛,整张试卷抽象乏味,各种花里胡哨的解题技巧,缺少数学趣味性。







可以这么说,美国队有今年的成绩,并不是靠着一个人或两个人创造的奇迹,而是长期以来几代教练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整个国家创造的奇迹。除此之外,美国数学协会出版了大量的优秀数学著作。我听过罗博深教授很多网课,一开始的时候,觉得他讲的很多东西在国内的教科书或竞赛辅导书上都没有见到过,或者是提到但没有深入展开过,感觉很是新奇。直到我读了越来越多的由美国数学协会出的著作后,我才发现其实美国人早就在这么教很多数学问题了,只是很多的出版物长期没有在国内翻译出版,我们看不到而已。

另外,在美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数学教育网站。最著名的当属AoPS(Art of Problem Solving),直译过来就是“解题的艺术”。这是一个数学天才云集的网站,在那上面,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数学竞赛题都可以找到,每道题经常会有多种解法,其中不乏天才之笔。我自己从AoPS上也是受益匪浅。







另外,诸如Brilliant、Expii(由罗博深教授创立)等网站,都适合不同层级的孩子学习数学。这个也是我们国家非常缺少的。



再谈第二方面,我对目前国内教育问题的悲观。

正如前面第一方面提到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美国的数学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轨道。反观国内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到处都充满了功利主义的味道。其实功利本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因为功利而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就成了问题。

我遇到过很多形形色色的学生,有学渣,也有超级学霸,但大部分孩子都经不起我问几个为什么,基本上都是清一色地回答我老师没教过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很多老师觉得没必要给孩子讲这些个原理,只要记住就可以,多刷题就能拿高分。中山大学的周燕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认为刷题是理所应当的,做过就“不怕”了,数学貌似在考记忆力,而不是逻辑推理能力。我个人不反对刷题,但刷题的前提是要理解。就像我们的国家集训队同学,刷过的题还少吗?我想,一般人应该是望尘莫及的吧!但我们的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自2015年起,基本上就与国际数学大赛团体冠军无缘了。

我不否认国内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但天下哪有轻松之事。就在最近,一位日本的妈妈告诉我,日本的孩子下午四点半放学,然后上补习课到晚上九点半。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朋友同样也和我说了类似的情况。所以这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要努力奋斗。天下是没有免费午餐的!快乐教育本没有错,但不能只关注快乐,而忘记了学习本身!








包括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和美国前数学国家队主教练冯祖鸣教授在内的众多学者都认为,我们的孩子缺乏创新能力。大部分的孩子习惯被动地去等老师给出问题,给出公式,甚至给出答案,完全无法自己去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自己同样有很深的体会,当我给学生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都是处于一脸茫然之中。因为在没有公式、没有套路的情况下,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我遇到过一些被家长自诩为数学很优秀的孩子,甚至是自认为属于天才的孩子,一听我上课不讲公式、不教套路,扭头就跑。有几次搞得我以为自己做错什么事情了似的,呵呵!

昨天晚上,在与佛山李俊慧老师交流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都不以考试分数评判孩子的能力。我见过太多的考试高分,但解决问题能力极差的孩子。这些孩子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机器人,三句不离公式和套路。我也见过那种面对极高难度的数学竞赛题完全不讲套路,但常常能给出远远比标准答案还要简单美妙解法的准天才。这种孩子之所以思考问题会天马行空,主要是得益于没有被传统学校教育和培训机构模式化。一个孩子将来能走多远,不在于一时的考试分数,而在于他们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思路。考试分数再高,遇到新问题时一脸懵逼,轻易选择退缩或者放弃,只会等着别人给答案,这样的高分低能我们还是不要提倡了。现实很残酷,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这样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不仅走不远,而且只会倒了学习的胃口。



回过头来再说说某些家长和某些部门对数学竞赛的态度。

首先,数学竞赛真的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的。如果你觉得希望通过培训,让孩子多学点数学知识,开发一下数学思维,你能保持这个心态的话是可以有的。但要是每个人都想走竞赛之路,成为天之骄子,这种想法很危险,不要也罢!人贵有自知之明,就像我这个五音不全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块搞音乐的料一样。

其次,中小学数学竞赛到底要不要禁?如果说很多孩子因为学奥数而压力太大,据我所知,有很多孩子一周七天几乎天天琴棋书画,那么其他的科目要不要禁?最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标题惊悚的新闻,什么“得语文者得天下”、“高考语文改革就是要让部分孩子连题目都做不完”、“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编程决定未来”……等等。我看完也只能呵呵哒了!

如果说培训费用导致很多家庭经济压力大,那么有天赋、有能力、有想法的孩子的呼声要不要考虑?难道这些家庭和孩子就不是某些部门政策制定者考虑的范围?如果说很多重点学校将升学与奥数挂钩成为原罪的话,那么难道学校都只招差生?公立学校想怎么办都可以,但不能因为竞争不过民办的就采取各种措施打压。

我想,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禁奥”的理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华罗庚老先生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连以前被英国数学家哈代认为没有应用价值的数论,在现代密码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石。没有数学,哪有我们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反,我们要禁的是某些灰色利益链,要禁的是某些招生活动中的泄题和贿赂事件,要禁的是通过打条子走关系等腐败行为,……,而不是禁止数学竞赛本身。网上也有人说,这次“罗马尼亚大师杯赛”失利,不能完全归咎于“禁奥”,因为这批孩子参赛之前就已经开始实施“禁奥”了。但是不要忘记,任何政策的影响都有一个滞后性的啊!难道今天央行增发货币五万亿,明天我们就出现会通货膨胀了?显然不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搞了那么多年奥数,我们国家连一个菲尔兹奖获得者都没有。这个看法说明大家不了解我们国家的数学发展状况。其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国家出了很多的优秀年轻数学家,尤其是北大数学院的黄金一代,比如许晨阳、恽之玮、张伟、刘若川、袁新意、肖梁、朱歆文、鲁剑锋等年轻数学家,在国际数学舞台上都已经崭露头角,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生代的数学家几乎都是曾经的奥数金、银牌得主。所以,现在还提什么奥数无用论,只能说明这些人很无知。








不过,与“禁奥”比起来,我个人其实还是担忧我们的教育状况。公式化和套路化教育已经不是数学这门课独有的状况,连语文写作、计算机编程、数独、魔方等等培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公式化和套路化。虽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地区,传统数学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刷题情况,但人家这些都是市场行为,没有太多的行政干预。自由的市场经济才会给人们创造更多的选择权。与现在的医改相似,我们的教育问题不是能不能走市场化的问题,而是太多的行政干预让很多学校失去了竞争力。看看美国排名最靠前的二十所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大学,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与其眼巴巴看着每年大量的孩子出国去留学,还不如放开门槛让更多的学校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正如冯祖鸣所说的那样:“国内打压奥数是很可笑的,等同于头疼治脚。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的学习都是以考试为目的。”那么,我们还是把各种考试都取消了吧,岂不皆大欢喜!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次罗马尼亚大师杯赛,我们的同学们成绩不算差,大家要有一些包容之心。况且,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在大师杯上的战绩一直称不上优秀。我们无法接受的原因,只是我们曾经站在过山之巅,现在难以面对这样的成绩而已。但说实话,按照目前的情况,我们的成绩只会不断下滑。

国家要发展,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是至关重要的。日本和韩国曾经走过的弯路,我们何必要再去走一遍呢!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点评

讲得深入,点赞哈  发表于 2019-5-17 22:12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小小怪她爸 + 1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1 22: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jbean 发表于 2019-03-01 20:48
从罗马尼亚大师杯全军覆没说起
原创: 应俊耀  Mr. Why说数学  前天

昨晚,佛山李俊慧老师转我一篇关于中国的中学生在前几天刚刚结束的“罗马尼亚大师杯赛”上全军覆没的文章,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无独有偶,今天早上中山大学的周燕老师也转了我同一篇文章,同样问我怎么看?

说实话,这几天关于这个新闻,网上各种声音都有,某些部门也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么,我仅就个人的一些理解和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其实,在本届罗马尼亚大师杯赛前的半个月左右,我和多位家长朋友聊到过这次罗马尼亚大师杯赛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我没有像之前网上有些文章所说的那么乐观,认为本届罗马尼亚大师杯赛,我们派出的选手全部来自国家集训队,阵容空前豪华,团体冠军志在必得,甚至大言不惭地说“不知对手们有没有颤抖呀”。当时我对几位家长朋友说:如果没有出现意外,美国队会大概率地一枝独秀拿到团体冠军。

做出这个判断,一方面是基于最近五年美国队在国际数学大赛上的强势表现,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于我对目前国内教育问题的悲观态度。



先谈第一方面,为什么最近五年美国队在国际数学大赛上会一枝独秀?







2015年7月,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在新任总教练罗博深教授的带领下,首次战胜中国队,时隔21年再次夺得团体冠军。当时的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和《大西洋月刊》将这场胜利比作1980年那场冰上奇迹,书写那场奇迹的美国队以弱胜强击败垄断奥运冰球金牌长达40多年的苏联队。随后的几年,在罗博深教授的带领下,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一共三次夺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冠军,四次夺得罗马尼亚大师杯赛团体冠军。尤其是从2018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和2019年的罗马尼亚大师杯赛成绩来看,美国队的优势已经极为明显,堪比巅峰时期的中国队。







我与罗博深教授有过两次近距离的接触,也听过他的网课和现场演讲,不得不说罗教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练员。他对数学教育充满了激情,经常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非常深入和透彻,我自己也是受益匪浅。因此,有这样一位总教练的带领,美国队的表现实在并不让人意外。但客观来说,美国队有今天的成绩,并不完全是罗教授一人的功劳。







在罗教授担任美国队总教练之前,是一位曾在上海和天津长大并毕业于北京大学少年班的华裔教练员冯祖鸣教授。美国现行的国际奥数竞赛选手选拔机制是冯祖鸣在美国原有的联赛选拔机制上调整而成的。冯祖鸣教授任教于美国一所私立寄宿高中Phillips Exeter Academy,这所学校是著名社交网站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母校,同时也被誉为美国奥数冠军的摇篮。每一年,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的6名参赛选手中,总有三四名来自该校,而几乎每年都有美国奥数金牌选手在这里诞生。这所学校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采用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学院把课堂布置成辩论室,采用亚里士多德式的教学方式,即12名学生坐在一个大的椭圆形的桌子前方,鼓励每位学生以一种讨论的方式进行课程。学院对每一门课程都采用这种讨论机制,不论微积分还是哲学或古典文学。







除了扎克伯格外,在冯祖鸣的学生中,还有好莱坞电影《决胜21点》里“赌圣”的原型马恺文(Jeff Ma),他在埃克塞特学院毕业后考入麻省理工,成为学校“21点小组”成员,依靠强大的计量分析神算能力,他和同伴前往拉斯维加斯,一晚上赢走90多万美元,被各大赌场列入黑名单。







另外,还有2007年考入哈佛的华裔女孩龚逸然(Sherry Gong),在埃克塞特读高中时,她参加过5次奥数比赛,获得1金2银的好成绩。进入哈佛大学后,龚逸然选修了一门被誉为“世界上最难数学课”的“MATH 55”,所有的作业、测试、考试均得满分,震惊哈佛。这门课专为数学极客设计,在国际奥数界赫赫有名。







在冯祖鸣教授之前是美国另一位著名的数学教练员Titu Andreescu,这是一位编写过很多高质量数学竞赛辅导教材的胖老头。Titu名下有一家名为XYZ的出版社,专门出版各种数学竞赛辅导教材。我自己买过他们很多的数学竞赛辅导书,大部分质量很高,题目更新也很及时,比国内很多东拼西凑的辅导教材真心好太多。这里顺便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准备将Titu Andreescu的书整体翻译出版。2006年起,Titu Andreescu和冯祖鸣还联合创办了一个面向天才中学生的为期三周的数学夏令营AwesomeMath Summer Program。这个夏令营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很多爱好数学的孩子。







根据我的阅读和学习经验,其实从Titu Andreescu到冯祖鸣,再到罗博深,这些教练员们一直都在倡导和践行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法(problem-solving-based math activities)。这种教学法以各种数学问题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技巧为目标,帮助学生成为解决明天问题(tomorrow’s problems)的批判性思考者。以我自己很喜欢做的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为例,15道题解答题,考试时间三个小时,试题新颖别致,内容广泛,灵活性极强,每道题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同的数学思维,具有很强的延展性,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观我们国内的数学竞赛,尤其是高中数学联赛,整张试卷抽象乏味,各种花里胡哨的解题技巧,缺少数学趣味性。







可以这么说,美国队有今年的成绩,并不是靠着一个人或两个人创造的奇迹,而是长期以来几代教练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整个国家创造的奇迹。除此之外,美国数学协会出版了大量的优秀数学著作。我听过罗博深教授很多网课,一开始的时候,觉得他讲的很多东西在国内的教科书或竞赛辅导书上都没有见到过,或者是提到但没有深入展开过,感觉很是新奇。直到我读了越来越多的由美国数学协会出的著作后,我才发现其实美国人早就在这么教很多数学问题了,只是很多的出版物长期没有在国内翻译出版,我们看不到而已。

另外,在美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数学教育网站。最著名的当属AoPS(Art of Problem Solving),直译过来就是“解题的艺术”。这是一个数学天才云集的网站,在那上面,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数学竞赛题都可以找到,每道题经常会有多种解法,其中不乏天才之笔。我自己从AoPS上也是受益匪浅。







另外,诸如Brilliant、Expii(由罗博深教授创立)等网站,都适合不同层级的孩子学习数学。这个也是我们国家非常缺少的。



再谈第二方面,我对目前国内教育问题的悲观。

正如前面第一方面提到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美国的数学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轨道。反观国内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到处都充满了功利主义的味道。其实功利本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因为功利而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就成了问题。

我遇到过很多形形色色的学生,有学渣,也有超级学霸,但大部分孩子都经不起我问几个为什么,基本上都是清一色地回答我老师没教过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很多老师觉得没必要给孩子讲这些个原理,只要记住就可以,多刷题就能拿高分。中山大学的周燕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认为刷题是理所应当的,做过就“不怕”了,数学貌似在考记忆力,而不是逻辑推理能力。我个人不反对刷题,但刷题的前提是要理解。就像我们的国家集训队同学,刷过的题还少吗?我想,一般人应该是望尘莫及的吧!但我们的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自2015年起,基本上就与国际数学大赛团体冠军无缘了。

我不否认国内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但天下哪有轻松之事。就在最近,一位日本的妈妈告诉我,日本的孩子下午四点半放学,然后上补习课到晚上九点半。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朋友同样也和我说了类似的情况。所以这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要努力奋斗。天下是没有免费午餐的!快乐教育本没有错,但不能只关注快乐,而忘记了学习本身!








包括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和美国前数学国家队主教练冯祖鸣教授在内的众多学者都认为,我们的孩子缺乏创新能力。大部分的孩子习惯被动地去等老师给出问题,给出公式,甚至给出答案,完全无法自己去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自己同样有很深的体会,当我给学生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都是处于一脸茫然之中。因为在没有公式、没有套路的情况下,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我遇到过一些被家长自诩为数学很优秀的孩子,甚至是自认为属于天才的孩子,一听我上课不讲公式、不教套路,扭头就跑。有几次搞得我以为自己做错什么事情了似的,呵呵!

昨天晚上,在与佛山李俊慧老师交流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都不以考试分数评判孩子的能力。我见过太多的考试高分,但解决问题能力极差的孩子。这些孩子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机器人,三句不离公式和套路。我也见过那种面对极高难度的数学竞赛题完全不讲套路,但常常能给出远远比标准答案还要简单美妙解法的准天才。这种孩子之所以思考问题会天马行空,主要是得益于没有被传统学校教育和培训机构模式化。一个孩子将来能走多远,不在于一时的考试分数,而在于他们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思路。考试分数再高,遇到新问题时一脸懵逼,轻易选择退缩或者放弃,只会等着别人给答案,这样的高分低能我们还是不要提倡了。现实很残酷,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这样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不仅走不远,而且只会倒了学习的胃口。



回过头来再说说某些家长和某些部门对数学竞赛的态度。

首先,数学竞赛真的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的。如果你觉得希望通过培训,让孩子多学点数学知识,开发一下数学思维,你能保持这个心态的话是可以有的。但要是每个人都想走竞赛之路,成为天之骄子,这种想法很危险,不要也罢!人贵有自知之明,就像我这个五音不全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块搞音乐的料一样。

其次,中小学数学竞赛到底要不要禁?如果说很多孩子因为学奥数而压力太大,据我所知,有很多孩子一周七天几乎天天琴棋书画,那么其他的科目要不要禁?最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标题惊悚的新闻,什么“得语文者得天下”、“高考语文改革就是要让部分孩子连题目都做不完”、“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编程决定未来”……等等。我看完也只能呵呵哒了!

如果说培训费用导致很多家庭经济压力大,那么有天赋、有能力、有想法的孩子的呼声要不要考虑?难道这些家庭和孩子就不是某些部门政策制定者考虑的范围?如果说很多重点学校将升学与奥数挂钩成为原罪的话,那么难道学校都只招差生?公立学校想怎么办都可以,但不能因为竞争不过民办的就采取各种措施打压。

我想,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禁奥”的理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华罗庚老先生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连以前被英国数学家哈代认为没有应用价值的数论,在现代密码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石。没有数学,哪有我们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反,我们要禁的是某些灰色利益链,要禁的是某些招生活动中的泄题和贿赂事件,要禁的是通过打条子走关系等腐败行为,……,而不是禁止数学竞赛本身。网上也有人说,这次“罗马尼亚大师杯赛”失利,不能完全归咎于“禁奥”,因为这批孩子参赛之前就已经开始实施“禁奥”了。但是不要忘记,任何政策的影响都有一个滞后性的啊!难道今天央行增发货币五万亿,明天我们就出现会通货膨胀了?显然不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搞了那么多年奥数,我们国家连一个菲尔兹奖获得者都没有。这个看法说明大家不了解我们国家的数学发展状况。其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国家出了很多的优秀年轻数学家,尤其是北大数学院的黄金一代,比如许晨阳、恽之玮、张伟、刘若川、袁新意、肖梁、朱歆文、鲁剑锋等年轻数学家,在国际数学舞台上都已经崭露头角,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生代的数学家几乎都是曾经的奥数金、银牌得主。所以,现在还提什么奥数无用论,只能说明这些人很无知。








不过,与“禁奥”比起来,我个人其实还是担忧我们的教育状况。公式化和套路化教育已经不是数学这门课独有的状况,连语文写作、计算机编程、数独、魔方等等培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公式化和套路化。虽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地区,传统数学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刷题情况,但人家这些都是市场行为,没有太多的行政干预。自由的市场经济才会给人们创造更多的选择权。与现在的医改相似,我们的教育问题不是能不能走市场化的问题,而是太多的行政干预让很多学校失去了竞争力。看看美国排名最靠前的二十所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大学,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与其眼巴巴看着每年大量的孩子出国去留学,还不如放开门槛让更多的学校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正如冯祖鸣所说的那样:“国内打压奥数是很可笑的,等同于头疼治脚。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的学习都是以考试为目的。”那么,我们还是把各种考试都取消了吧,岂不皆大欢喜!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次罗马尼亚大师杯赛,我们的同学们成绩不算差,大家要有一些包容之心。况且,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在大师杯上的战绩一直称不上优秀。我们无法接受的原因,只是我们曾经站在过山之巅,现在难以面对这样的成绩而已。但说实话,按照目前的情况,我们的成绩只会不断下滑。

国家要发展,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是至关重要的。日本和韩国曾经走过的弯路,我们何必要再去走一遍呢!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基本赞成文中观点。建议取消所有数学机构。回到以前的状态
发表于 2019-3-1 22: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1、不教套路,去哪里找那么多高水平的机构教师?

2、和升学挂钩,不能只做牛娃的生意,把越多青蛙变成水牛,效益就越好,快餐式是必然选择。
发表于 2019-3-1 22:0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只教套路,只吃快餐也会消化不良的
发表于 2019-3-1 22: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一百万个可能 发表于 2019-03-01 22:09
只教套路,只吃快餐也会消化不良的

多数家长只是想追个证书,能撑过小升初就行,到初中90%的小孩不再奥了吧?
发表于 2019-3-1 22:3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章,我也希望孩子多思考,可是时间不等人
发表于 2019-3-1 23: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中考裸考也是拼刷题玩套路,包括体育,在这个国家没有更好的出路可以挑选孩子,因为大家都千篇一律投考官之所好。看看幼升小机构的模拟面试,小升初的证书排列。一个英语考试都报名到华东考位绝技,就为了放上证书,你就知道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发表于 2019-3-1 23: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社会太浮躁,教育太功利
发表于 2019-3-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9-3-1 22:04
基本赞成文中观点。建议取消所有数学机构。回到以前的状态

提一下里面一个事情,韩国很早就纠正了,现在的韩国的奥数也不弱。日本平成一代崩盘以后也开始要进行教育改革了。
大语文现在很多方向都是有问题的,古代科举学子选择五经之一所谓治经的时候,诗经也是几乎没有人选的。连古人都觉得诗是小道。我们现在居然把这个东西提到这么高的高度的,各种背诗比赛。太可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bagins + 8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2 00:3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Sxybxjxy 于 2019-3-2 00:46 编辑

文章很长,,,
发表于 2019-3-2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对于现状无可奈何,估计中国人的教育还是适合中等生
发表于 2019-3-2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数千年底层操作系统的大bug,固化到无法迭代,带不动眼花缭乱应用app
发表于 2019-3-2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划重点:一个孩子将来能走多远,不在于一时的考试分数,而在于他们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思路。
抢高分就是了,简单粗暴,谁会在意态度和思路?
发表于 2019-3-2 06:4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现在的考试,满满的都是套路啊
发表于 2019-3-2 06:5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来要重新考虑小学要不要去学奥数了
发表于 2019-3-2 07: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学习是套路,生活中到处也都是套路,要熟知套路但又不囿于套路,确实需要水平既高又不是急功近利的老师、家长和整个社会来支持,试问我们现在去哪里找到这份良心?在中国恐怕几乎绝迹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JANETZHENG + 1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深有同感。
此文我也在朋友圈转了。
我家娃幼儿园时期对数学自发的兴趣,有些思路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三年级开始上某思,直接甩等差数列公式上来,我就惊呆了。我记得中学里,老师把公式推导过程讲得明明白白。后面又是什么费马小定理,蝴蝶模型,满满的套路。
现在中学,娃数学还是很不错,但是早已丧失了自己探究的兴趣,当然也是资质不够。

这种教学方法真是害人,不过家长被裹挟着不得不跟从。
发表于 2019-3-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至于那个诗词大会,很可笑,明明就是“背”诗词大会,有本事自己写啊
发表于 2019-3-2 10: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这篇真好,虽然我娃不是学奥数的料,我也极度认可文中的观点。虽然我本人挺喜欢唐诗宋词诗经楚辞,我也不觉得强推类似“得语文者得天下”这种是好事。“诗词大会”这种背诵类,当爱好是可以的,搞成全民教育的主导,真的鸡肋!
发表于 2019-3-2 11: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国际大奖是靠天才儿童刷题刷出来的
跟普通刷学而思的根本不是一类人,刷学而思可能是能拿点国内奖的,对自己升学有帮助
而国际上的这种跟学而思跟机构都没什么关系,只能说这一代都没有出现天才儿童吧
发表于 2019-3-2 12:0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大豆包 发表于 2019-03-02 11:52
国际大奖是靠天才儿童刷题刷出来的
跟普通刷学而思的根本不是一类人,刷学而思可能是能拿点国内奖的,对自己升学有帮助
而国际上的这种跟学而思跟机构都没什么关系,只能说这一代都没有出现天才儿童吧

之前看一篇文章说,现在有兴趣的没兴趣的,有天才的没天才的,都在机构学奥数,成绩好都是要靠刷题的,所以刷题少的准天才很可能被埋没了
发表于 2019-3-2 12: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DaisyL 发表于 2019-03-02 12:00
之前看一篇文章说,现在有兴趣的没兴趣的,有天才的没天才的,都在机构学奥数,成绩好都是要靠刷题的,所以刷题少的准天才很可能被埋没了

普通天才可能会的 但是能国际上拿奖的基本不可能我觉得
我以前读书时候班上有一个 这类金子实在是太特殊了  一年级时候我都觉得他可能是傻子
发表于 2019-3-2 14: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找个启发思维的太难了
发表于 2019-3-2 16: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没时间,等不得孩子慢慢思考,强灌的见效快啊!我们小时候很多男生都是初高中才开窍的。现在哪里还有时间等他们开窍,引导他们发现学习的兴趣,为了上个好小学,好中学,小时候就拼命灌吧。揠苗助长是普遍现象。拔高一些就到处晒牛蛙啦!
发表于 2019-3-2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在数学领域缺少的是一个发现天才 培养天才的机制。
发表于 2019-3-2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大豆包 发表于 2019-3-2 12:07
普通天才可能会的 但是能国际上拿奖的基本不可能我觉得
我以前读书时候班上有一个 这类金子实在是太特殊 ...

著名的韦神,就是常人眼中的"傻子"
发表于 2019-3-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应试教育,套路解题,标准答案最终造成我们的孩子思考,思辩,创新能力的低下,太多的高分低能。
发表于 2019-3-2 19: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atnip 发表于 2019-03-02 09:01
至于那个诗词大会,很可笑,明明就是“背”诗词大会,有本事自己写啊

要有输入才有输出,就像不喝水也撒不出尿
发表于 2019-3-2 20: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应试水平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扬光大,仅限在这块土地上参与的玩家.玩不玩看你了.
发表于 2019-3-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mattmilisa 发表于 2019-3-2 19:53
要有输入才有输出,就像不喝水也撒不出尿

可以换点形式呀
发表于 2019-3-2 20: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atnip 发表于 2019-03-02 09:01
至于那个诗词大会,很可笑,明明就是“背”诗词大会,有本事自己写啊

明眼人,奈何就是这样,还得玩下去.
发表于 2019-3-2 21: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gaojoy 发表于 2019-03-02 16:16
没时间,等不得孩子慢慢思考,强灌的见效快啊!我们小时候很多男生都是初高中才开窍的。现在哪里还有时间等他们开窍,引导他们发现学习的兴趣,为了上个好小学,好中学,小时候就拼命灌吧。揠苗助长是普遍现象。拔高一些就到处晒牛蛙啦!

现在对尤其男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很不利,哪里都急,急啊急. ......
发表于 2019-3-2 21: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大豆包 发表于 2019-03-02 12:07
普通天才可能会的 但是能国际上拿奖的基本不可能我觉得
我以前读书时候班上有一个 这类金子实在是太特殊了  一年级时候我都觉得他可能是傻子

就算有天才也被这样的训练残了 小时候能学“数学思维拓展”(奥数)都是学校老师推荐去少年宫或者区里小学初中集体上课的 老师水平高关键孩子是真的喜欢也有天赋的孩子
发表于 2019-3-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键是家长学奥数的本义变了,是家庭的思路问题,楼主好厉害。
发表于 2019-3-3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花婆婆 发表于 2019-3-2 21:01
现在对尤其男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很不利,哪里都急,急啊急. ......

我真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还是那个说法--不是男孩子不行了,而是你们家的男孩子不行了。
我们初中最终红榜(三次大考平均,应该说偶然性很小了),前50名40个男生
发表于 2019-3-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9-3-3 12:11
我真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还是那个说法--不是男孩子不行了,而是你们家的男孩子不行了。
我们初中最终红榜 ...

这我同意的,真牛蛙还是男孩多,
发表于 2019-3-3 18: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9-03-03 12:11
我真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还是那个说法--不是男孩子不行了,而是你们家的男孩子不行了。
我们初中最终红榜(三次大考平均,应该说偶然性很小了),前50名40个男生

如果再进一步降低数理难度,加大语文英语的权重呢

点评

男人掌握科技,女人掌握男人即可。  发表于 2023-1-19 08:52
发表于 2019-3-3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大牛都是全科通吃的,所以不要拿难度和权重来说事
 楼主| 发表于 2019-3-3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真小蜜蜂 发表于 2019-3-3 22:16
大牛都是全科通吃的,所以不要拿难度和权重来说事

但是全部低难度的,确实不一定考得过女生。
当年我物理不管难易都是90分以上,班上某女同学考得难就70分了,考得容易就可能比我高。
发表于 2019-3-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真小蜜蜂 发表于 2019-3-3 22:16
大牛都是全科通吃的,所以不要拿难度和权重来说事

说是统计意义上的,不要拿个别案例说事,
数学天赋非常高的女生,以及文科感觉特别好的男生当然都是有的。
发表于 2019-3-4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比如,华育按中考成绩排,前50名里是否还有40个男生?
发表于 2019-3-4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我也来转贴一个:

唱歌行,跳舞行,但奥数不行


原文地址: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345453440327973&from=timeline&sudaref=wx.qq.com&display=0&retcode=6102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唱歌行,跳舞行,但奥数不行。
定场诗一首。
这次罗马尼亚大师赛中国队折戟沉沙,引发了一波对奥数的热议,实在是让人始料未及。
事实上,这个罗马尼亚大师赛我们的成绩一直就那样,倒也不是这届的问题。每个大型的比赛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们主要的精力都是在备战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因此对于罗马尼亚大师赛这样的比赛,更多的是锻炼队伍,让大家出去见识见识,并没有做太多的研究,因此成绩一般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为什么这次成绩会被引爆我现在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去年IMO连续四次丢掉团体冠军都没有这次掀起的波澜大,不过既然有人关注,那就借一波东风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吧,虽然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如果能帮助一些人扭转对奥数的认识,想来也是极好的。
首先什么是奥数?
奥数最早的萌芽就是欧洲数学家的互相pk,是一种智力游戏,比赛的双方各出几个题,在相同的时间内谁先做完或者谁做的正确的题数多,谁就是优胜。当年一元三次方程解法的发现者塔塔格里亚就是通过和别人的数学竞赛一战成名的。
现代的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起源于19世纪末的匈牙利,前苏联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展了数学竞赛活动,再后来慢慢演变成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智力竞赛。
所以,奥数是个正经玩意,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么奥数为什么在中国会被妖魔化了?我们先来看几个题目:
1,2,……10,这10个数字分成四组:1,3,7,8一组;2,4,6一组,5,9一组,10一组。请问为什么这么分?
答:根据声调。
小明9块钱买进10块卖出,11块又买进12块又卖出,问小明挣了多少?
这道题我认为答案是2块钱,但是一直被人说答错了,至于答案是多少我现在也不知道。
再来:
[size=0.75]唱歌行,跳舞行,但奥数不行

你的票圈,各种群里这类题目看到过多少次?
以上种种,都被算做奥数。
无言以对。
总而言之奥数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正经的奥数长的是这样的:
[size=0.75]唱歌行,跳舞行,但奥数不行

真的,不是所有带数字的题目都能被叫做奥数的。
接下来我们来说奥数最大的罪过:没有为我们带来Fields奖。
之前一堆人嚷嚷中国没人拿过科学类的诺贝尔奖,屠呦呦直接就出来打脸了——老太太可是在国内接受的教育。
其实这些人可以骂的花样很多啊,比如医疗啊,现在医疗不行,民国的才好,你看超过71岁的老人都是在民国年间生的呢;民国的教育多好,你看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等等等等。反正就是变着各种花样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其实也就是因为网络带给我们太多的资讯。我读大学之前真的不知道什么是Fields奖;如果不是因为冬令营团体赛的优胜叫陈省身杯,我中学时连这位最伟大的华人数学家都没听说过。
有人说数学最高奖有俩,Fields和Abel两个奖。那Wolf奖呢?Veblen奖呢?拿起嘴就敢说的人实在太多了。知道俩奖就敢说是数学最高奖了?谁给你的自信和勇气啊?Wolf奖被称为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地位一样尊崇的很,当然Abel奖也很牛逼,只是一般说来衡量数学家通提倡是用Fields和Wolf的较多。
我们知道要给你颁奖,就得有个评委会,Fields奖也不例外。还有一句话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国乒乓球牛逼不?但是为什么乒乓球的规则改来改去总是限制中国队?
因为那帮定标准的圈子里中国人太少。
同样的,有资格决定谁能拿Fields奖的圈子里,中国人太少。同样的工作,中国数学家和法国或者美国德国数学家PK,你觉得胜算能有多少?
所以华人能拿Fields奖是非常不容易的。丘成桐先生证明的卡拉比猜想在整个几何学中那是要记入里程碑的,把单值化定理做到高维的情况,而且得到的不是局部性质,是整体性质——难度堪比给你看了一片树叶的照片,你就把在亚马逊的热带雨林里把这片树叶找出来了一样。
说这些的结论就是:大陆数学家要做的比欧美数学家好,甚至要好很多,才有可能拿奖。
这帮评委里谁还没有个学生?谁还没有个朋友?谁还没有个朋友的学生?再说了评委难道就没有国家意识?换你是评委你能保证一碗水端平?所以你要拿奖,圈子里没人,可能么?
当然,我没有说中国数学家的水平已经超越了欧美,不发给我们大陆数学家就是不公平。总体来说,我们在基础数学领域和世界顶尖水平仍然有差距,但是差距确实在慢慢缩小,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数学的顶级期刊的发文数量在不断上涨。
那些张嘴质问奥数培养出什么人才了的人们,看看现在中国青年数学家的领军人物吧:
孙斌勇、许晨阳、袁新意、刘若川、张伟、恽之玮,哪个不是奥数选拔出来的高手呢?
不知道你们这些名字听过没有?又知不知道这些数学家做了哪些工作呢?
显然是不会有的,毕竟张嘴就来才是你们的强项。懂数学?不存在的。
这两天那篇爆款文“天哪,还有人怀念畸形奥数”啥啥啥的,里面的调调反正也算是集大成者,我也就挨个说说。
首先说中国差距,blabla,得出的结论就是美国人其实成绩一直都很好,但是美国人不重视奥数。
美国人表示宝宝这个锅可不背。
首先美国人确实成绩一直都很好,可你要知道美国人一直都很重视。美国奥数国家队的主教练罗博深做过一个很详细的统计:
[size=0.75]唱歌行,跳舞行,但奥数不行

他详细记录了每个类型题目的近二十年参赛国的总得分,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俄三家无论在哪个题型上都有一席之地。而中俄的体制就是被那些“奥黑”口诛笔伐的“举国体制”,即:联赛——冬令营——集训队——国家队,那美国人真的不重视么?
开什么玩笑,不重视能这样雄霸前三?
事实上,美国人在这事上一样是举国体制,而且近年来比起中国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国孩子要想参加IMO,也是要过五关斩六将,一层层扒皮,从万千好手的身上踩过去,那场面也是相当的壮观!第一轮,美国娃要参加的是一个叫AMC的比赛。这个比赛分8,10,12三个年级。这个竞赛的难度很低,AMC12得到120分以上或者位列所有选手5%的,AMC10得到135以上或者前1%的,可以参加下一阶段的比赛,叫AIME。
AIME的难度就增加了,大致和我国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相仿,甚至计算量方面会更大,把AIME和AMC的比赛成绩相结合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才能参加下一轮的PK。
第三轮叫USAMO,即类似于我们的冬令营选拔。题型和IMO完全一致,也是考6个题,然后挑出美国的集训队。
第四轮叫MOSP,类似于我们的集训队选拔出国家队。
请问一下嘴炮党这是不是举国体制?
美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确实是世界最强的,完全能够把USAMO挑出来的学生全部包下——其实AIME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又没进入USAMO的也有相当的资本能够进入好大学了。
相比之下,我们当年的加分政策还是显得太弱了。
至于说美国人随便挑几个学生集训三四个月就参加IMO那就更是搞笑了。美国差不多要在4月份才完成冬令营的选拔,开赛前确定最后的名单,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随便挑六个人的意思吧?
没错,但你要知道,这批集训队的人选是为下一届国家队做准备的,而参加本年IMO的其实是上一年就决定的种子选手,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可以备战IMO,比我们多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换句话说,你要想在美国参加IMO,必须高二之前就要进入集训队了,否则在高三几乎没有可能参加IMO.所以美国的学生面临着比我们更残酷的挑战。高二比不出来,你基本就歇菜了。
说美国人不重视IMO?那就是个笑话!
好,我们接着说法国。有人说了,法国IMO成绩一直一般般,可是人家法国拿Fields奖的有10多个,你怎么说?
这个,我确实无力反驳。
不过人家法国人中学的微积分,自认为读过大学的可以来试试法国的正经的高考理科数学:
[size=0.75]唱歌行,跳舞行,但奥数不行

[size=0.75]唱歌行,跳舞行,但奥数不行

有这样的中学教育基础,确实也不用玩什么数学竞赛了,人家走的路子就不一样。
放眼中国,有几个中学能达到这样的数学教学水平?如果我们的高考数学能达到这个难度,奥数确实不要也罢。
再说陶哲轩反对奥数,拜托,特仑苏(陶哲轩英文名Terence)自己就是IMO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年轻纪录的保持者,而且身负推广IMO的重任,他怎么会反对奥数?
还有说丘成桐先生反对奥数,丘成桐先生反对的显然是奥数的功利化以及某些不良倾向,比如只会解题但是不会做研究。如果丘先生彻底否定数学竞赛,为什么自己还要搞数学竞赛?
真的,书没读多少,断章取义的本事真的是棒棒哒。
至于说采访了一些奥数的知名教练,那都是体制内的人。禁学部定了调子,奥数不好,你让体制内的人怎么表态?
而且人家也明确说了:现在基础的数学教学确实出了一些问题。至于问题在哪里,人家没有明说。
一直以来,我都是极力反对奥数市场化,但是奥数必须要回归公办教学体系。因为一旦市场化以后,各种阿猫阿狗都会涌进这个市场,目的就是一个——挣钱。为了钱,很多人是没有良心的,有多少家长具备对奥数教练的甄别能力呢?市场化的奥数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好了留住了,钱就到手了,至于教学效果?
那并不重要。
自从取消小升初考试之后,奥数就成了最好的甄别和筛选工具,但是奥数又从公办体系中被赶出去了,那这个空白谁来填补?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
各种奥数培训班入雨后的野狗一样脱缰成长,但是奥数也被毁了。
随着禁奥令越来越严,学习奥数的热情不断被打压。 从原来学科竞赛得奖可以中高考加分,到现在义务段学科竞赛全部取消,力度不可谓不大,效果不可谓不明显——从2015年开始,我们与IMO团体第一彻底绝缘。
有人说了,那全国高中联赛得奖了不一样可以保送或者自主招生降分么?
这是个好问题。
首先,降分没有以前的加分好用。加分的话可以适用于高考时候的任何高校,但是自主招生的话是定向的,也就是说你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享受加分的政策。
其次,高联的赛制的改革,使得尖子生杀出重围的难度加大。
以往奥数被限制在公办体系内的时候,基本上是推荐制,尖子生几乎不会漏网。高联早些年满分是220分,而且题目风格就是竞赛路子。从2010年开始,高联变成了高考加深外加四道竞赛,而四道竞赛中纯竞赛(和高考无关)的题目一般也就一题。
换句话说,只要基本功扎实,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一样有希望挤进赛区前十从而进入冬令营。而高手就算把纯竞赛做完,前面简单题失误了,就有可能跌出冬令营的选拔。
正是这种功利的选拔使得我们最好的选手有可能直接被挡在冬令营门外。
问题又来了:
那既然原来的加分范围大,现在的范围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来学呢?
要知道,均衡发展的学生总是比偏科的学生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个赛区一等奖只有10个,进不了冬令营也能保送,所以偏科的学生可以放手一搏,就算最后没进冬令营,那么保送个大学没问题(不一定清北,但是也是C9级别),但是现在不行。以浙江省为例,赛区一等奖名额有60多个,高一没进冬令营,那么这个学生就要考虑了:我到底是继续冲竞赛还是拿自主招生的降分保高考?就算自己不想,家长也要帮着想这个问题。
而基数大的多的实力均衡的学生,稍微拿出一点额外的精力,只要杀到赛区二等奖就能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何乐不为?这对于顶尖的选手来说造成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数学作为理工科的基础学科,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来说,全世界知名高校选拔学生的主要依据就是智力水平,其他的在不同程度作为参考。而且对于教育目标来说,一般都是设定你必须达到的最低目标,不设定最高目标,而我们却规定了太难的不准学?
公办的教学力量应该支持有天赋的学生去挑战那些高难度的东西,而不是一味打压,全面发展不是平衡发展,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能够学到最好的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其他他们想学到的知识,而不是把唱歌跳舞书法当做素质教育,而奥数就是毒草一枚。如果公办的教育力量满足不了,那么应该提高民办的办学门槛,规范整个市场,改变现在良莠不齐的局面,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
近二十年Fields奖得主中超过半数以上都是IMO的金牌或者奖牌得主,再昧着良心说奥数无用,尔等于心何忍?
愿此文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考,善哉善哉。​​​









发表于 2019-3-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scholes 发表于 2019-3-4 00:04
比如,华育按中考成绩排,前50名里是否还有40个男生?

中考简单、区分度低,可能没那么多。但是无论难度再低的成绩里面,前50名总是男生多
发表于 2019-3-4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scholes 发表于 2019-3-3 18:30
如果再进一步降低数理难度,加大语文英语的权重呢

英语成绩最好的都是男生,这个毫无争议的--看看每年的科普英语竞赛成绩就知道了。
语文成绩最好的红榜里也是男生多--我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专门翻看了年级表扬的单科红榜,无论英语语文都是男生人数远远多于女生
发表于 2019-3-4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9-3-4 11:09
英语成绩最好的都是男生,这个毫无争议的--看看每年的科普英语竞赛成绩就知道了。
语文成绩最好的红榜里 ...

这个现象挺有趣的。
不过各行各业顶尖的都是男性。
可能男性分布是首尾两端都多,而女性分布比较趋中
发表于 2019-3-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scholes 发表于 2019-3-4 11:12
这个现象挺有趣的。
不过各行各业顶尖的都是男性。
可能男性分布是首尾两端都多,而女性分布比较趋中

这一点你说对了,因为男性趋中回归慢,所以导致两极分化厉害。女性趋中回归快,所以相对两级分化没那么厉害。

各行各业顶尖的男性占据绝对优势,但是监牢里烧杀抢掠甚至诈骗的那些也都是男性多
发表于 2019-3-4 12: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有一个梦想,以后高考数学就用现在的高联卷,以后的高联就用现在的CMO,物理,化学也如此。取消艺考,美术,体育这些本科,归口职业教育。那世界就太平了,没什么TF掏粪男孩,也没什么亡者农药....
发表于 2019-3-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y招生时就很侧重语英,所以偏科的基本被刷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3-29 17:20 , Processed in 0.095656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