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李锋亮: 高考切忌频繁或大幅度的改革
本帖最后由 本草纲目 于 2018-8-10 10:43 编辑随着各省份考生分数和分数线的公布,2018年高考徐徐落幕,只剩高校和考生在为招生、填报志愿和录取而忙碌。但很快高考将不再是2018年的舆论热点,直到明年高考的来临。然而,在2018年的高考日渐淡出人们视线之际,笔者却想说几句多余的话。
毫不夸张,对中国广大普通老百姓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甚至可以说是关乎人一生命运的大事。高考是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压舱石。正因为如此,在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的大环境下,为保证高考能够继续发挥好“压舱石”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切忌频繁、大幅度地进行高考改革。
首先,高考改革日益倾向于减少考试科目、降低考试的难度,有观点认为这能够减轻孩子的负担,进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但纵观近现代世界史上各强国的发展,哪个不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的厚积薄发?若无厚实的基础科学根基,所谓创新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顶多是昙花一现罢了。所以,作为指挥棒的高考,应须加强而非削弱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要求。
俗话说,求其上才能得其中,如果取其中可能只能得其下。拿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来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2010年之前,中国选手相比于别国选手具有碾压式的优势,而这种差距优势在2011年开始逐渐缩小,到2015年已经被美国选手赶超了。有网友分析,2011年的高三学生正好是2005年实行新课标的第一届初中生。虽然不能简单将中国选手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上的颓势和新课标直接挂钩,但是减少考试科目、降低考试难度在逻辑上会导致考生整体水平的下降,以至于最顶尖的考生水平也会随之下降。
另一个例证是江苏省的高考改革。前几年,在江苏省高考改革将物理设置为选考后,国内多家顶尖高校一致反馈,认为江苏生源不但在物理方面的素质大幅下降,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也随之降低,江苏生源从传统的优质生源一下子跌落为中下生源。这就是江苏省大幅度高考改革的后果,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江苏省已经深刻意识到当初改革做法的不妥当,所以在6月中旬,也就是高考成绩出来的前夕,江苏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与检讨,其相关新闻也瞬间刷爆朋友圈,激起朵朵涟漪。只是这波舆情很快就过去,那么会不会很快又有哪些省市想在高考身上打“锐意改革”的算盘呢?这也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首要原因所在。
对于减少考试科目并降低难度的高考改革倾向,笔者非常担心这会给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的阻碍。我国目前虽然经济发展相对平稳,但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千万不能未富强先自我消磨斗志(插一句:其实我觉得降低高考试卷难度也不会减负,因为考试拿高分的唯一道路就是大量刷题。不可能因为降低了卷面难度,学生就可以不刷题或者少刷题了)。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踏实肯干的精神不但不能丢,而且要继续加强。“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考要继续发挥其鼓励青年一代真学实干的引导作用,并为国家选拔大量具有扎实科学基础的建设者。
其次,高考是面向全国各地的千千万万个学生、老师和学校的,不同地区及个人间存在着巨大的起点差距。如果高考频繁改革或者改革的幅度过大,那么只有那些占据优势资源的学生、老师和学校,才能很快跟上改革步伐,并以此在高考中进一步获得优势。而那些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学生、老师和学校,要跟上现有的高考体系就已十分吃力,面对高考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化,他们将被迫去费力了解、适应,而其与优势地位的群体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所以,少数网友在讨论高考改革时,竟然用阴谋论去揣测高喊改革的背后动机,认为这是优势群体为了甩掉弱势群体的一个策略;因为弱势群体经不起高考改革的折腾,几轮下来,可能不得不选择放弃。笔者当然不相信这种阴谋论,但同意这种阴谋论的逻辑,那就是频繁、大幅度的高考改革大大有利于优势群体,而劣势群体的劣势将会更加凸显。因为频繁的高考改革会导致弱势群体的无可适从,这显然是不符合公平与正义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指的是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本制度不宜翻来覆去,更不要乱折腾。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高考改革。
再次,高考改革频繁、幅度大,必然很快会在不同地区出现考试内容、考试制度上的差异。而如果高考在地区上出现了差异,可能会埋下动荡甚至分裂的种子。钱穆先生曾经为科举制度辩护,认为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统一,因为这一 “采取分区定额制度,使全国各地优秀人才,永远得平均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使得“政府与社会常须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西北至东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协调力”。
一旦高考在不同省、不同地区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必将越来越大,且会在导致考试的内容、形式甚至指导思想上产生分歧。那么无需多久,高考的差异将导致高考的分裂,高考的分裂将导致地区的分裂。这也是笔者作为一个匹夫,最为担心的事情。
总之,无论是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是继续做好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压舱石,抑或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乃至长治久安,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高考都不能进行频繁、大幅度的改革。
十分赞同这位教授的观点,可惜有些人哪怕看到了也会假装看不到! 终于有体制内明白人出来说话了。这种人应该不多了。
有人是真不明白,有人明白了不敢说。明白了又敢说的太少了 就怕折腾。
我觉得确实要发展私立大学,每年学费20~50万,完全自主招生。而公立大学完全免费,凭高考录取。我的本意是,人家有钱,就是成绩差了一点,人家又有求学的强烈愿望,在不破坏公平性的基础上满足这种愿望,何乐而不为?退一步讲,这些人出身高贵,将来总要接老子的班,让他们有个渠道多读几年书,也能更加胜任董事长的职位。 嘎子他爹 发表于 2018-8-9 20:28
我觉得确实要发展私立大学,每年学费20~50万,完全自主招生。而公立大学完全免费,凭高考录取。我的本意是 ...
可以上MBA啊,完全符合所列的条件。 知道不知道 发表于 2018-8-9 20:48
可以上MBA啊,完全符合所列的条件。
MBA一般要有本科学位啊! 本帖最后由 嘎子他爹 于 2018-8-9 21:36 编辑
说得白一点,高考乱改革,只是有利于权贵阶层如何利用漏洞!
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科举取士,士们本身没有渊源关系,不太会集中性的来源于同一个地方,他们从五湖四海,为了服务于皇帝这一前途无量的伟大目标才聚到一起来了。由于都服务于皇帝,横向也不会拉帮结派,皇帝十分放心。诸位思考一下清朝为何快速灭亡?就是因为废除了科举,没了考试,当然“组织部”只好大量任用他们自己信得过用得上的人,殊不知因此埋下了祸根遭了秧。清朝灭亡大概在废除科举的第六年,这个时间恰好把重要岗位换个透。想想6年,6年。 屁民就怕天天乱改,乱作为。就像江苏教育的失败,十年磨一贱,毁人不知倦。
以前的分文理科多好。
我到现在没搞明白,学习理科的语文要学那么好干嘛,诗词古文背诵那么多干嘛,是用在芯片上面吗,大数据上面吗?
学文科的,数学要学那么深干嘛?
国外的教育理念是专一样就可以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全能,全要学,到最后,全不精。
嘎子他爹 发表于 2018-08-09 20:28
我觉得确实要发展私立大学,每年学费20~50万,完全自主招生。而公立大学完全免费,凭高考录取。我的本意是,人家有钱,就是成绩差了一点,人家又有求学的强烈愿望,在不破坏公平性的基础上满足这种愿望,何乐而不为?退一步讲,这些人出身高贵,将来总要接老子的班,让他们有个渠道多读几年书,也能更加胜任董事长的职位。
非常好的建议。
但如果搞个全新的私立大学,恐怕没人买账。
所以北清复交之类的可以搞个私立部,文凭,师资和公立完全一样,学费一年50万人民币以上,这样还能补贴贫困孩子,还给国家节省了外汇(权贵们不用花大钱送孩子去国外了) luosq1900 发表于 2018-08-09 22:20
屁民就怕天天乱改,乱作为。就像江苏教育的失败,十年磨一贱,毁人不知倦。
以前的分文理科多好。
我到现在没搞明白,学习理科的语文要学那么好干嘛,诗词古文背诵那么多干嘛,是用在芯片上面吗,大数据上面吗?
学文科的,数学要学那么深干嘛?
国外的教育理念是专一样就可以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全能,全要学,到最后,全不精。
同意,就应该回到文理分科,3+2时代多科学,学生负担也不特别重,语数英是从小玩到大的,再加两门课就可以了
不频繁改革,怎么能刷出教委的存在感???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8-8-9 23:53
不频繁改革,怎么能刷出教委的存在感???
我也这样觉得,不改革哪有绩效?反正就算错了,也影响不了政途。
教育、医疗和其他不一样,还是稳定最重要,否则下面的老百姓伤筋动骨啊。 说的太好了,只是政策制定者是否愿意听取这样的声音
肯定要改啊,政客们要政绩啊
说的太好了,清醒的认识 不但教育天天改,各种政策也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闲人太多,越改越乱。
政策稳定性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无论哪个领域,大家都胆战心惊。
人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弄一个改革,我们一年就能弄出几个。看看今年3月的改革就知道了,上一次大的改革距今才几年?
这真不是教育一个系统的问题,多说也无益,只能顺着走。
进来学习下。 文章不错,现在的问题在于深化改造就是政治正确,为了改革而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相信改革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在解读和传达落实上有很大的空间,对于政策的研究每个人的看法有不同很正常,国家层面怎样监控就比较讲究了。 十分赞同这位教授的观点 清北教授怎么对着干呢,各家观点太多到底听哪个的? 如果文科类的专业砍掉80%,保留理工农医,看看那些大学还会扩招吗 应该加强而非削弱对数学物理化学的要求 。不能更同意。
文理分科其实挺好。不明白为啥要改
mengshen2 发表于 2018-8-10 17: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清北教授怎么对着干呢,各家观点太多到底听哪个的?
其实大家只是嘴上过过瘾,都乐意听统招统考,招生办青天大老爷的。
改革的人出发点是要政绩,p民怎么样,关他何事?就好像那个提出新的上山下乡的人,自己娃都在国外。
即使调整也只是微调吧。当初的3+1应该有30年了。
3+3本大叔很多年前就已经算到的,未来帮你们算的是全国一张卷。 若要对标以前的科举制度,现在的大学生应该只有1%不到才有可能成为“士”,现在的大学都是职业培训而已,谈到治理国家,赵家是不需要大学生的 嘎子他爹 发表于 2018-8-9 20:28
我觉得确实要发展私立大学,每年学费20~50万,完全自主招生。而公立大学完全免费,凭高考录取。我的本意是 ...
别私立大学了,私立中小学可能过不了几年就要消失无数了。
私立大学直接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内容,没可能的 Sea_FX077 发表于 2018-8-10 14:32
文章不错,现在的问题在于深化改造就是政治正确,为了改革而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相信改革的初衷肯 ...
初衷好不好,客观点说成不知道比较好,这样比较严谨 好文章,Mark一下,诚如老大所言,又明白又敢说的人真是太少了。 明白人说的明白话 建议理工科生取消英语,英语不过是一种工具,现在人工智能翻译水平越来越高,绝大多数科技文献的AI翻译水平都比理科生自己翻译要精确,如果实在要超高精度,可以由国家组织部分精通科技英语的专业人士集中翻译,能大大节约科技人员的时间,现在大多数年轻科技人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浪费在英语学习和翻译上。中国和美国顶尖人才的差距基本就是学习英语造成的差距 可乐兔 发表于 2018-12-20 17:38
建议理工科生取消英语,英语不过是一种工具,现在人工智能翻译水平越来越高,绝大多数科技文献的AI翻译水平都比理科生自己翻译要精确,如果实在要超高精度,可以由国家组织部分精通科技英语的专业人士集中翻译,能大大节约科技人员的时间,现在大多数年轻科技人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浪费在英语学习和翻译上。中国和美国顶尖人才的差距基本就是学习英语造成的差距
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我是教委领导,我宁可高考语文取消文言文,也不会取消英语。主要原因是现在主流学术资料绝大部分还是英文的,对外交流也离不开英语。 本帖最后由 孟乐 于 2019-3-19 23:28 编辑
删除了删除了 本帖最后由 孟乐 于 2019-3-19 23:27 编辑
本草纲目 发表于 2018-12-20 17:56
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我是教委领导,我宁可高考语文取消文言文,也不会取消英语。主要原因是现在主流学术资料绝大部分还是英文的,对外交流也离不开英语。
删除了删除了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有影响力的人出来说真话的就不多了 本草纲目 发表于 2018-12-20 17:56
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我是教委领导,我宁可高考语文取消文言文,也不会取消英语。主要原因是现在主流学术资料绝大部分还是英文的,对外交流也离不开英语。
日本人不懂英语也可以专心做学问。英语真没那么重要。 mattmilisa 发表于 2018-12-21 11:09
日本人不懂英语也可以专心做学问。英语真没那么重要。
日本人只是口语一般不好意思开口吧,英文普及水平不会比我们低的 本草纲目 发表于 2018-12-21 12:48
日本人只是口语一般不好意思开口吧,英文普及水平不会比我们低的
倒不是水平的问题。我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一篇相关介绍,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主要是介绍他们这方面相关的机制。比如欧美的科技文献专门有人拿来成批量成机制的翻译,不需要某个科研人员去阅读原版的文章。另外他们学习的时候也是直接以日语的片假名直接学习而不是把某个单词意译之后找出对应的日语词语。就比如我们中国人学单词machine,你不需要知道这是中文的机器,你就记拼音jiqi,这种方式的话其实你最初学的就是英语,而不是日语(或中文)。 科研人员懂英语这是起码的要求,原因是真正的学术思路不是写出来的,是讨论出来的,真正的学术大家也没几个不懂英语的 体制如此,我们国家做任何决策和改革,都是一小部分人的权利,根本不会征求大众的意见,听证会公示之类的也就是走个过场,很多政策公布后还会有补丁要一再加强,几个人的决策却要影响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往年的文理分科很合理,自从1991年三南开始高考分组改革,高考就开始变得乱像横生 很有启发。 老百姓都是身不由己啊 文理分科其实挺好。不明白为啥要改,改的更累 wendy415 发表于 2020-12-13 09:59
文理分科其实挺好。不明白为啥要改,改的更累
理由是什么?能多说两句吗?自家体会,文理不分科很好呀;孩子选择更多啊。况且,现在有些专业已经很难按传统分文理了,不少专业,在文理还在分科的省份,文理都招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