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撕毁优待清室条例,是历史功臣,不是历史罪人(ZT)
冯玉祥在北洋军阀中是比较另类的,具备一定的平民主义思想,倾向革命,思想上在那一代人中算是比较进步的。在辛亥革命之前,他就参加了开滦起义。北洋时期,他在河南和陕西驻军的时候,为退伍军人进行职业培训,率领军队参加当地的一些民生建设,比如修桥铺路之类。所以,他在那代人中是以革命者自居的。 包括现在很多人经常说他是倒戈将军,其实也都是污蔑之词。按照他自己在回忆录中自己的辩解,都是因为他认为那些战争都是军阀战争,对国家利益无益,又伤害老百姓,所以他不愿意卖命。比如武穴停兵,就是他奉命南下进攻当时宣布脱离北洋政府的国民党势力的时候,因为他内心是同情国民党的,所以在进军途中宣布停止前进,以推动南北和平统一。 第二次直奉战争时,身为直系将领的冯玉祥率军在前线对奉军作战时,突然秘密返回北京,利用直系军队都在前线,北京空虚之机,控制了北京。这也是现在许多人经常指责他的一次倒戈。因为在他看来,直奉战争就是军阀争权夺利的战争,是不义之战,他倒戈可以结束战争,是对国家和老百姓有利的义举,并没有什么不妥。 回师控制北京之后,冯玉祥宣布废除《清室优待条件》,把住在紫禁城里的清朝废帝溥仪及皇室驱逐出去。对此,冯玉祥自己在回忆录中称为“首都革命”,而当时有些思想守旧的人认为冯玉祥此举是背弃了清朝宣布退位时袁世凯代表民国和清朝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是不义之举。现在一些人也这么认为。 但冯玉祥的理由也很充分。 首先,他认为故宫作为文物,应该归属于全中国人民,而不是清朝皇室的私人财产。在辛亥革命之后,清朝皇室还占据着故宫,是把本属于全中国人民的文物占为私有,这是不应该的。所以,他做的只是代表国家故宫收回来。而且,他认为收回来并不是因为他要占据故宫,而是要把故宫对民众开放,变成公益性的博物馆,这样才符合民国的精神。 其次,《清室优待条件》确实是民国和清朝皇室达成的协议,但这个协议的要求是清朝退位,民国优待清朝皇室。所以,冯玉祥认为,这个协议理所当然的包括一项内容,就是清朝皇室不能企图复辟,如果清朝皇室企图复辟,就是反对民国,这个协议自然就被清朝皇室自己撕毁了,就不成立了。 所以,在冯玉祥看来,在张勋复辟的时候,溥仪又当皇帝,就等于清朝皇室自己已经撕毁了《清室优待条件》。既然清朝皇室都不遵守原来的约定,那么民国政府也不应该遵守。在张勋复辟被打倒之后,民国一直没有追究清朝皇室的责任,这就是失职。他现在做的就是把打倒张勋复辟之后本该做却没做的事补上,所以不存在背信弃义的问题。 第三,清朝皇室在故宫里一直都不老实,一直在等待复辟的机会。即便是张勋复辟失败了,也还是有人在不断活动,试图复辟。尤其是在1917年之后,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共和之后国家分裂,军阀混战,说明共和是失败的,不适合当时的中国,还不如清朝统治的时期。这也是古德诺论证袁世凯称帝的正当性时的理由。虽然袁世凯称帝失败了,但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帝制的失败,而是袁世凯的失败,清朝复辟仍然是可行的。 清朝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退位之后虽然进入民国,但皇室仍然住在故宫,而且保留帝号,溥仪在宫中仍然称孤道寡,清朝的遗老遗少们也仍然在皇宫里保留着全套的清朝礼仪。甚至徐世昌都当了民国大总统,还派人到宫里去求溥仪,希望能在他死后给他一个比较好的谥号。连胡适这种自称新文化运动领袖的人,进宫见了溥仪,也一样下跪。 所以,清朝虽然退位了,但在很多人心目中是死而不僵,仍然是随时可以复活的,溥仪仍然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在当时政治动荡的背景下,清朝皇室在故宫的存在,就等于一直在为中国提供另一套政治体制方案,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利用。所以,冯玉祥认为,要彻底打消这个可能性,让那些还梦想着复辟帝制的人断了念想,就要把清朝皇室驱逐出去。 在这个意义上,冯玉祥的做法没问题,就像辛亥革命是在形式上剪掉了中国的辫子,新文化运动是在文化上和精神上剪掉了辫子,冯玉祥把溥仪赶出故宫则是剪掉了中国政治的辫子,彻底摧毁了复辟帝制的可能性,是进步的。原文标题:冯玉祥驱逐溥仪违背《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复辟就撕毁了
冯玉祥就是三国时代的吕布,三姓家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过,冯玉祥比吕布幸运得多。吕布不幸碰到了心狠手辣的曹操,人头落地;而冯玉祥有幸碰到了信奉基督教的蒋介石,保全性命得以善终。 对前朝的评价不客观 历史不能重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