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三代人教育生涯(2)
改革开放20年:80年代,我有了一个孩子。读小学前也会抽时间教他背些古诗,走在路上也教他识个字。但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学前教育计划。小学通过关系进入某高校子弟小学,由于我刚工作不久,我们夫妻双方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想到过辅导孩子的学习,但与我的父母相比,每个学期结束,都会关心一下孩子的期末成绩。只要成绩不太出格。也不会多说什么。这段时间里上海启动了教育改革,而且是从我孩这一届开始,却对我孩子产生了负面作用,但现在看来还好没有影响他大的发展。第一个改革就是他小学毕业时,上海教育机关宣布取消小学升学考试,采用推荐制,由小学推荐小朋友进入重点中学。由于这是第一次,制度也没有完善,也没有什么具体考核监督方法。我们夫妻也就随他去了。结果平时成绩不错的孩子没有进入推荐名单,而被调剂进入了一所所谓的菜中。但我们没有让孩子去这所指定的中学,而是通过关系进入了该高校的子弟中学。(注意不是该校附中,而是子弟学校)。开始初中的学习后,那时由于社会上流行学习外语,我们也联系了一位从事翻译工作的朋友,从初一开始每周开始辅导孩子学习新概念英语,记得每次二小时,每次好像是40元。这是我第一次开始为孩子请家教。这次英语家教虽然没有对孩子的外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却对孩子的未来有大的正面影响,如孩子在大一与大二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到外企工作后工作中的与外国同事的交流也很通畅。到了初二,感觉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太满意,通过一朋友在上海中学初中部请了一位语文教师给与辅导,效果很好,语文成绩有很大提高,但小时补课费也还是40元。初三毕业考试后拿到成绩单时,成绩不错;但这一届上海教育改革又启动了。这次中考新规定是每人只能填报一所重点中学,而不论是区重点还是市重点。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没有填报交大附中,上师大附中等一流市重点中学,而是填报了区重点位育中学,但录取结果让人目瞪口呆,当年位育中学搬迁新校舍,录取分数远超交大附中,上师大附中等名牌学校。孩子以两分之差没有进入重点中学,有朋友传来消息,支付两万元就可录取,我们没有接受朋友的好意,婉拒了。虽然有些悻悻然,但觉得还是公平的,认赌服输吧!从而孩子进入第二志愿学校:刚成立的西南模范中学。进入高中后我仅买了一些课外教辅书给他,但我高估了他的自觉性,既没有辅导也没有检查。事后高考结束后,处理家庭废品时,发现有些教辅书还是全新的。更为要命的是高三时孩子迷上了篮球,有时自习课缺席,在操场上打篮球。当时高考采取三加一的方式:即语数外三门再任选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其中一门。大学以四门总分录取,而大专仅看语数外三门总分。我为孩子选了物理,孩子也没有异议。为了考好物理我为他从华师大二附中请了一位物理教师辅导,离家较远,我开车接送,但这次效果却不好。高考成绩公布后三门主课成绩数一流,但物理分数却惨不忍睹。这样没有异议,他进入了我们选的一所大专学校—-立信高专。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无可奈何。 但现在看来,这所学校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论你学的什么专业,会计都是必修课,用现在的话来说,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不少毕业生现在都在不错的单位工作,无论收入还是工作环境在上海都属上乘。孩子毕业后很快就进入外企工作,此时孩子不再用我们叮咛唠叨,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业余时间完成专升本,又攻读了MBA。现在是一家民企集团公司的高管,穿梭在国内外集团各企业之间,生活很充实。但他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儿媳也在外企工作,每天回家很晚,所以我就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孙女的教育任务。
小结2:一般的孩子们读书都不会自觉,都需要家长的督促和管教。90年代的家教已开始出现苗头,但只是局限在少数家庭中。如今已成燎原之势。教育机构的领导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教育改革。但那时高考只有四门科目,如今却越来越多,真是减负了吗?
继续追下一部 小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教育改革,就是一路读书上来,感觉自己父母也不懂啥。
本人也是80后,看了楼主的回忆,才知道咱也是经历过各种教育改革的,哈哈。 小升初开始不能考 那孩子应该是93年读小学的?但那届学生中考可以填很多重点啊 都是按顺序一路填到底… 等下一篇。 永远是孩子不知道,家长干着急。我小时候也是浑浑噩噩,喜欢的学不喜欢的不学,我妈干着急帮不上忙 感谢分享…………… 教育不断在改革和试错。 好像说的是我们小时候一样… 前辈的自述跌宕起伏啊,感觉优秀的父母还是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的,期待前辈对孙辈展开教育的第三篇,您的篇章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起起伏伏的缩写啊 好帖。还好是后面结果也不错,不然你肯定肠子悔青那两万块钱,每次人算不如天算实在太打击孩子的信心。 下一部还是正在进行时吧https://app.qianfanedu.cn/public/emotion/face_018.png 楼住在那时候算走在前面了。那时候不是人人都补课的。 请的家教很厉害啊 读了感觉就是中高考考试的科目不能减,要多一些才公平。前四十年上海的教育真是一踏糊涂。 所以真的不一定要赢在起跑线 人生前前后后 起起伏伏太正常了 立信在上海乃至华东都是性价比超高的学校 不过LZ孩子赶上了金融市场的好行情 现在貌似就没那么好 anyway LZ用心了 在那个年代属于是有前瞻性的家长了 这是说明不用那么拼教育么?看结果,大家可以比较心平了 马一下,等下机 非常接地气的帖子! 高校子弟学校是NM吗 我似乎应该和楼主阿姨的儿子同一届。那一年我们取消了小升初考试,大概因为我在菜小,所以全年级只有一个保送名额,顺理成章和我无关。那个时候家里亲戚都让我去世外,因为要三万赞助费,那个时候我们家买了套房子才20万,所以我坚决不肯。好像我从小就不太愿意在教育上花钱,有点抠门。于是我进了一个刚刚成立三年的菜中
四年菜中生涯真的特别的丰富多彩,认识了不同家庭背景、性格、学习成绩的同学,有点和我一样进高中考大学,有的毕业就进了中专,很多成了一生的好朋友。
菜中前三年真的没有好好读书,但初三还是努力了下。我妈也帮我联系了上中的老师帮我补课,我想到40元一节课,补了几次后就开始不停的逃课。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我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题目我可以自己刷,不懂的我可以问老师,又不要钱,为什么要浪费这个钱。可能我妈还是不认同我的观点的,但是难过几次妈妈拿我没有办法也就算了。那年我们学校大概有十个不到的保送名额,还是跟我无关。当年似乎大多数人都是裸考,我也不例外。不过,我们那届位育已经是市重点了,好像和楼主阿姨说的是区重点不一样,又让我怀疑我们到底是不是一届。我没有报考位育,因为我不想住读父母也不放心,于是就报了南模,挺幸运的就进去了。
高中读书还是累的。不过我父母还是开明的,总是跟我说身体第一,我基本都是在十点半开始结束做作业准备睡觉。高三了,依然抵制补课,不懂的就靠问老师。还好,结果还算可以,没有复旦交大,也进了我的第一志愿。
我父母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不像这么阿姨有文化。他们也会常说,爸爸妈妈没有好好读书,你一定要好好读。但是,每次我因为读书太努力或者因为考不好伤心难过时,我爸妈又会说读书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所有教授过我的老师,感谢所有陪我一起疯玩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同学们。读书重要也不重要,我真的很幸运 好牛啊,认识好多人。而且那个时候就可以开车接送孩子辅导了也是厉害人 豆豆D 发表于 2021-04-03 23:17
小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教育改革,就是一路读书上来,感觉自己父母也不懂啥。
本人也是80后,看了楼主的回忆,才知道咱也是经历过各种教育改革的,哈哈。
说的有道理 内驱力才是最大的影响,我小时候父母忙没空管我,小学天天玩,学渣一枚,唯一的不及格英语女生,初二前一直浑浑噩噩,从初二开始脑子突然知道要好好读书了,买了很多教辅书,一有空就研读学习,一路逆袭,重点高中,211大学,现在也MBA毕业,我觉得,也只能算是混成中产。当然没有当时自己内驱力,我大概也就是废渣了。我们那时候可以逆袭,但是现在就算聪明的孩子,不早早打好基础,很难翻身。因为大家都在内卷。 勾起好多回忆
说到补课,当年我70后,平时外面不补的,英语中上等。后来家里不放心,给我安排去华师大二附中一个老师家上团课。
反正学费是我带去的,然后一张张一百元大钞刺激到我了,哦XX,我平时零花钱才多少,这样烧钱。
好了,受刺激了,自己刷题自觉性出来了,英语名次直接冲第一梯队。
现在想来还是很有意思,真的自觉性激发了就搞定了。 期待前辈第三篇 敲了好多字,总被提示“网络有问题”,无法发送。算了~期待前辈第三篇文章 本帖最后由 紫天星月 于 2021-4-4 09:49 编辑
看到楼主提到“托关系给孩子找辅导老师”的内容颇有感触。
我是新上海人,80后,父母当年都在老家教育系统就职,小升初还是考试选拔,所以小学阶段父母进行课外辅导,升入中学后,从中考到高考,学科类辅导父母通过关系找的都是当地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级别类)进行加餐点拨。(但是由于个人青春期内动力不足,一起玩的同学和我情况都差不多,所以也不觉得有老师辅导有多特别,反倒怪父母多事,占用我个人时间,用懒驴拉磨的心态糊弄,最终结果一般般,辜负了父母的用心)
现在我也为人母,到魔都后发现机构培训遍地开花,但失去祖辈根基,要给自己孩子找类似我当年级别辅导老师的可能性为零而在幼升小、小升初、高中要像我小时候只管成绩够,自然能分进进“好班”(学校都会有某一两个班配备的老师比较强,学生家长构成也有些共通性)的可能性也为零,所以在教育娃的过程有种不如自己父母,只能尽人力听天命的无力焦灼感…
期待前辈第三篇文章 看完了这篇,只能叹息两声… 看完第二篇 不想看了 勾起了儿时的回忆。当时也有机构,比如前进进修学校,一直在那儿学新概念,学到三以后就没有了。体制内用新概念打基础确实不错,老本一直吃到大学都够了。 这在那时候已经非常用心了 一口气看完,看到教育改革的历程。 每个时代都有特色…… 前辈的人脉和经济实力都是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支持楼主 等待续篇 对于80后来说,楼主是很有教育意识的家长了 很用心的文章 两天两夜 发表于 2021-4-4 09:07
我似乎应该和楼主阿姨的儿子同一届。那一年我们取消了小升初考试,大概因为我在菜小,所以全年级只有一个保 ...
我儿子与您是同一届,位育中学这年的确已变为市重点,我是口误。另纠正一下。我不是阿姨,是爷叔。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