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付每天都要叛逆的娃
什么事情都要顶嘴,能把大人每天气到心口疼,罚站不管用,又不能每天揍一顿,写保证书当饭吃。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听得进。而且越是管的多,越是气你,简直多做多错!
反过来想想,这是有主见有逻辑的表现,入社会不吃亏 多运动,养只宠物。 父母居高临下的姿态管教孩子,要孩子服从命令。罚站、写保证书,这些体罚是父母一厢情愿认为他是错的,所以要罚他,要他改正。但这些“父母认为对的道理”都不是他认为对的,所以被罚只是因为他是孩子,打不过父母,凶不过父母,只能暂时妥协,因为他不认可你们的标准,所以心里不服气,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才要抵抗。
父母教育孩子,要孩子认可你们的道理,要说服孩子认为你们是对的,并且要建立在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基础上。现在很显然,孩子和父母的实力差距悬殊,而且是不尊重不平等对待的方式。比如你现在强调要他听你们的话,那么平等的相处方式是,你们是不是也经常听孩子的话呢?我指的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孩子在平时提出什么要求,你们是否会为他考虑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你们觉得他不对,除了拒绝他以外,是不是给他解释,或者换个法子满足他?还是把他教训一顿完事?
就事论事来说,顶嘴也并不一定是孩子不尊重父母,也有可能是急了说话比较大声,还有就是语言表达方式不妥,这是需要父母引导孩子教孩子说话方式的。一句话说人笑,一句话说人跳。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不是天生就会的。父母自己也要改变惩罚孩子的方式,平等的关系沟通。 孩子就是家长的缩影,请给予他爱与温柔。
你该反省自己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眼里体罚保证书简直是魔鬼的做法。
心平气和的对话,交换彼此的观点,更多的挖掘出他闪光的地方,尊重并鼓励他。
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感悟的更多。 孩子就是家长的缩影,请给予他爱与温柔。
你该反省自己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眼里体罚保证书简直是魔鬼的做法。
心平气和的对话,交换彼此的观点,更多的挖掘出他闪光的地方,尊重并鼓励他。
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感悟的更多。 多大的娃?家也有同款…… 你也反着来试试,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孩子被罚,其实心里不服气的,所以才会重复犯错。 别和孩子硬着来,适当用用怀柔策略。孩子硬,家长软;孩子软,家长可以硬。沟通要有策略,不然怎么叫斗智斗勇呢。https://app.qianfanedu.cn/public/emotion/face_018.png 小学就搞不定 青春期怎么办 为啥要用对付这种敌对的词。你都这种对立的心态了,叛逆的娃更对立了。无力改变他们,只能从改变自我做起。 我觉得把,道理讲不过孩子是家长的无能哈 我来学习一下,我家小崽子诡辩能力一流,无人能敌,似乎只有说到他心坎里,才能对你心服口服 为啥我家一顶嘴,我就会被气笑,然后我们两个就开始咯咯咯笑不停 天地良心啊,正是因为你说的都尝试过了,例如,用平等的心去对待,讲道理,分析问题,满足他的合理要求,甚至不会因为题目做错而骂他,大多数发火是因为第一不尊重人,顶嘴说粗口,这是家长不能容忍的,做人基本道理。,第二自以为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在耐心分析过道理后,仍然强词夺理,“我就要这样”是口头禅。至于保证书就因为写过两次了,所以不想把这个当做无效的习惯。以前可是个天使宝宝,不知道几时开始叛逆了,样样跟家长杠,甚至时候分析原因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会说“我当时虽然知道你们说的对,但就想顶嘴”https://app.qianfanedu.cn/public/emotion/face_037.png 牛奶加布丁 发表于 2023-2-17 06:34
父母居高临下的姿态管教孩子,要孩子服从命令。罚站、写保证书,这些体罚是父母一厢情愿认为他是错的,所以 ...
你说得很好,虽然也很多个例,但大部分来看,孩子的问题可能恰恰折射出的就是大人的问题,父母前期教育陪伴中的错误慢慢在现实中兑现出来而已。 柚子茶 发表于 2023-02-17 08:13
别和孩子硬着来,适当用用怀柔策略。孩子硬,家长软;孩子软,家长可以硬。沟通要有策略,不然怎么叫斗智斗勇呢。
一直柔的,分析道理也知道不对,但是人家就是说“当下就算心里知道不对,就是想杠,忍不住”…https://app.qianfanedu.cn/public/emotion/face_020.png 朴素妍爱吃豆腐 发表于 2023-02-17 06:46
孩子就是家长的缩影,请给予他爱与温柔。
你该反省自己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眼里体罚保证书简直是魔鬼的做法。
心平气和的对话,交换彼此的观点,更多的挖掘出他闪光的地方,尊重并鼓励他。
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感悟的更多。
怀柔政策都试过了,做家长的谁会一上来就吼,都是好好讲道理。
不知道到底算太聪明还是情商低,总是试探大人的底线,该认错时不认错,不改正,心里数着秒数观察大人的表情,一旦大人转身离开了立马秒认错,次次都这样,耍着大人玩呢… humahuba 发表于 2023-2-17 10:15
怀柔政策都试过了,做家长的谁会一上来就吼,都是好好讲道理。
不知道到底算太聪明还是情商低,总是试探 ...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总各不相同。一点小小的建议,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你参考一下:
1、给孩子找多一些三观正的好看的电视和小说,让他真正着迷进去,被潜移默化的影响;
2、告诉他可以跟你对着干,但要学会讲道理和逻辑,然后带她简单系统的学习一下逻辑学,A与非A之类的,下次他再抬杠,不要说他不懂事,差劲傻的,说他逻辑错了,要用学过的逻辑学系统条例的来辨倒你。要转移矛盾,要让她渐渐相信,不是他不懂事不讲道理,只是之前不会讲道理而已。你这样天天骂他罚他,最后他很可能只会强化相信自己就是你口中那个样子的了。
3、多玩耍类的陪伴,少让他并且一定要让他持续不停是受挫并陪她一起站起来,那样他就相信你们是一伙的了。 夸,使劲夸,越顶嘴越夸顶的有理,夸到无地自容为止 我家目前还从未顶嘴,大人开骂嘛,认罪态度优秀,你说啥都对,但是屡教不改,套不出任何真心话! 也是无从下手 下套,让他顶你的嘴,然后认怂,然后吃瘪几次后,就不那么顶嘴了 臭蛋 发表于 2023-02-17 10:24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总各不相同。一点小小的建议,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你参考一下:
1、给孩子找多一些三观正的好看的电视和小说,让他真正着迷进去,被潜移默化的影响;
2、告诉他可以跟你对着干,但要学会讲道理和逻辑,然后带她简单系统的学习一下逻辑学,A与非A之类的,下次他再抬杠,不要说他不懂事,差劲傻的,说他逻辑错了,要用学过的逻辑学系统条例的来辨倒你。要转移矛盾,要让她渐渐相信,不是他不懂事不讲道理,只是之前不会讲道理而已。你这样天天骂他罚他,最后他很可能只会强化相信自己就是你口中那个样子的了。
3、多玩耍类的陪伴,少让他并且一定要让他持续不停是受挫并陪她一起站起来,那样他就相信你们是一伙的了。
说的太好了,特别是第二条,受教了 孩子是家长的缩影。说粗口是受环境影响的,跟谁学的要分析一下,把影响他的根拔了才是关键。然后再慢慢校正。 粗口很可能就是受学校同学影响,而且和学校好坏,想根拔很难,只能不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司令大大 发表于 2023-02-17 12:14
粗口很可能就是受学校同学影响,而且和学校好坏,想根拔很难,只能不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粗口很可能就是受学校同学影响,而且和学校好坏无关,想根拔很难,只能不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humahuba 发表于 2023-02-17 10:09
天地良心啊,正是因为你说的都尝试过了,例如,用平等的心去对待,讲道理,分析问题,满足他的合理要求,甚至不会因为题目做错而骂他,大多数发火是因为第一不尊重人,顶嘴说粗口,这是家长不能容忍的,做人基本道理。,第二自以为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在耐心分析过道理后,仍然强词夺理,“我就要这样”是口头禅。至于保证书就因为写过两次了,所以不想把这个当做无效的习惯。以前可是个天使宝宝,不知道几时开始叛逆了,样样跟家长杠,甚至时候分析原因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会说“我当时虽然知道你们说的对,但就想顶嘴”
学校氛围有问题,粗口都是同学带出来的 luyouqi 发表于 2023-02-17 05:01
反过来想想,这是有主见有逻辑的表现,入社会不吃亏
并不是哎 同学说的就会盲从 妈妈说的先站反对 肺气炸的赶脚也许孩子压力也很大吧…… 真的是有感而发。家里同款娃 目前中班,也是天天要各种抬杠、发脾气、试探底线、给家长做选择题……。但是最近看了很多育儿帖子,好好反省了一下,确实也是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有些问题。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就算是基因里这带的,也是父母遗传的。最近看了一本书《正面管教》,推荐给你。 牛奶加布丁 发表于 2023-2-17 06:34
父母居高临下的姿态管教孩子,要孩子服从命令。罚站、写保证书,这些体罚是父母一厢情愿认为他是错的,所以 ...
讲的挺好的 青春期太无奈了 一年级娃说班级里好几个同学都欺负他
我都在想是不是我平时管的太严了
娃有自己的主见在有些方面是好事,不能太听话 DLGB2014 发表于 2023-2-17 09:55
为啥我家一顶嘴,我就会被气笑,然后我们两个就开始咯咯咯笑不停
我有时候也会被他观点带跑偏 心想小子还挺会又好气又好笑 本帖最后由 小蝶 于 2023-3-16 11:45 编辑
引用错了。。。怎么删除。。。。 本帖最后由 小蝶 于 2023-3-16 11:45 编辑
humahuba 发表于 2023-2-17 10:09
天地良心啊,正是因为你说的都尝试过了,例如,用平等的心去对待,讲道理,分析问题,满足他的合理要求,甚 ...
带他外面去多观察一下,不同的人讲话行为举止是什么样,那些骂人的和彬彬有礼的人言谈举止都怎么样。让他自己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你要站在他的立场去理解为什么他想说粗话,先把自己带入到孩子的心里,再分析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