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测 中考新政后清北复交的分布
2022新政后,自招比例都有减少,四校从大概百分之60变为30%,四校分校降为区属市重点,自招将为10%。 八大从40%,50% 降为10%, 高考清北复交的招生人数就那么多。考虑最近两年四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未来清北复交四校还能保持原来的人数吗? 四分还有七宝等八大呢? 这个能不能定量预测?会不会四校考取清北复交的人数比起新政前还增加(别人都弱了 分散了)?
上中300,华二251,复附251,交附251,剩下其他分 有可能吧。 popo2007 发表于 2024-2-28 08:03
上中300,华二251,复附251,交附251,剩下其他分
不可能的事情。上钟也就是230左右,其他几所学校200有没有还是个问题呢! 今后四校或者说顶端的学校的清北复交的比例肯定会下降的。生源肯定比以前差,所以这个比例下降是肯定的。就像初中摇号后那些民办质量大幅度下降一个道理 好的生源分散了,这是结果 清北集中在四校,交复依然集中在四校,少量散在八大。不要怀疑四校自招的眼光,直接导致清北基本上会集中。四校的光环会把顶尖牛娃吸引过去,也导致交复还会大量集中到四校或者好的四分。名额到校,只不过拉低学校的下限,不影响头部和前部的学生。据说四校扩招,扩两个班就是应对来的时候底子不怎么好的学生。八大,影响比较大,到校比例太大。 肯定会分散的,中考杂七八拉考一堆玩意,而高考也才6科,现在的中考并不利于优秀孩子的选拔 搞完生源,能搞搞学校教学体系内容之间的差异了吗?真想家门口都是好学校啊…… 楼上各位说的有道理 沪江百花盛开 发表于 2024-02-28 09:24
不可能的事情。上钟也就是230左右,其他几所学校200有没有还是个问题呢!
2023是74+182=256 三公的份额 会上升。 本帖最后由 小蝴蝶爸爸 于 2024-2-29 11:08 编辑
每年录取人数也有大年和小年,大小年之间相差也有10%+。
一般来说,
上中250,华二200,2个附中180。
算保持了应有的水平。
假如新政以后导致低于这个数字15%,
极端来说,
如果上中少于220,华二少于180,2个附中少于160。
确实算肉眼可见的下降了。 圆月弯刀 发表于 2024-2-28 17:25
2023是74+182=256
230左右,记住,左右!每年情况不太一样。有的年份就是240个 沪江百花盛开 发表于 2024-02-29 13:32
230左右,记住,左右!每年情况不太一样。有的年份就是240个
左右也相差太多了吧,哈哈哈 沪江百花盛开 发表于 2024-02-29 13:32
230左右,记住,左右!每年情况不太一样。有的年份就是240个
以后会更多,招生己扩了2个班 2023在上海全渠道录取:复旦 732, 交大 921,清北216。合计1869个名额。 圆月弯刀 发表于 2024-2-29 14:24
以后会更多,招生己扩了2个班
不会多。因为给上海的名额会越来越少,分母大但是分子不大。而且其他四校分校在不断的开,今后还会更多的分走一些复交的名额 圆月弯刀 发表于 2024-2-29 14:24
左右也相差太多了吧,哈哈哈
因为08年前就是230上下。10年后开始多了几十个。 我家初中hy,说他那些去上中的同学都觉得很轻松,以前一百多名的,现在稳进前100,以前200多名裸考进上中的,现在100多名。
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情况,对比一下。 Jerry2007 发表于 2024-03-01 13:12
我家初中hy,说他那些去上中的同学都觉得很轻松,以前一百多名的,现在稳进前100,以前200多名裸考进上中的,现在100多名。
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情况,对比一下。
因为你们是HY hy学科基础打得好,还磨练了意志力和抗打击能力。 教改的新政服务于国家产业新政、大学改革新政。新质生产力,卓越理工类拔尖人才的培养就是要贯通一体化,所以四校包括上外等,这类承担使命的学校就是卓越孩子的集中地,只会越来越集中。新政正真改变的是让陪跑的人坐下,打压全民鸡血。但天赋型选手必然是重点培养,各类大学、高中、初中打通的班级和牌照,只会越来越多,从而清北复交生源更为集中。 就是复旦都在大力搞新工科,以后的清北复交就是重点发展硬科技、解决掐脖子的理论与技术问题。这点上讲,高等四校也会趋同方向。对抗的世界大格局下,优质资源只会更加集中,不会分散。再换个角度,高中四校哪个校长真心希望自己的生源多元化?衍生出来,高等四校就会希望生源多元化? 因为22年中考绝对人数的增加,22年高中是比21年有扩招的,比如四校本部21年以前是10个班,22年开始12个班了,所以光说人数肯定有偏差。就说比例。
我的预测,总体上,四校本部生源受到新政影响最小。虽然自招比例减少了一半(65%减到30%),但是裸考名额到区进来的仍旧是各区中考里的最高分,只有13%左右的到校名额比21届以前水平有明显落差。所以,预计四校前70%的学生基本保持往届水平,后30%学生可能比往届的出路要更低。
四校分和其他区属市重点,自招只有10%,并且42%是到校名额,所以生源大幅洗牌,估计只有前30%学生保持往届水平。于此于此同事,一些头部区重点捡漏“遗珠”生源,会有清北交复学生的小小突破。
归结起来,四校本部清北复交比例可能微降15%,其他的区属的市重点清北交复比例大降30%以上。较好的区重点清北交复会有零的突破或者微升10%。 Jerry2007 发表于 2024-03-01 13:12
我家初中hy,说他那些去上中的同学都觉得很轻松,以前一百多名的,现在稳进前100,以前200多名裸考进上中的,现在100多名。
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情况,对比一下。
我接触的高中生状态感觉,现在高二的上中的学生也就那样,没以前说的那么好,感觉这批人高考绝对没有以前分数高 ChloeAngel 发表于 2024-03-06 13:46
我接触的高中生状态感觉,现在高二的上中的学生也就那样,没以前说的那么好,感觉这批人高考绝对没有以前分数高
三大班还是继续强的,就算100出头,也是经过自招考,学校选他总有道理。但是裸考进,原本200多名进步到100多名就意外了。 ChloeAngel 发表于 2024-3-6 13:46
我接触的高中生状态感觉,现在高二的上中的学生也就那样,没以前说的那么好,感觉这批人高考绝对没有以前 ...
不仅仅是跟以前纵向比,还要跟其他市重点横向比。
各校比新政前的生源肯定都下降(优质生源趋于分散),四校本部下降得相对少,其他的区属市重点下降更多。所以不是看某校比去年进步多少,而是看各校哪家退步退得少。 y1g3 发表于 2024-03-06 15:12
不仅仅是跟以前纵向比,还要跟其他市重点横向比。
各校比新政前的生源肯定都下降(优质生源趋于分散),四校本部下降得相对少,其他的区属市重点下降更多。所以不是看某校比去年进步多少,而是看各校哪家退步退得少。
这意思是都下降,那好的去哪儿了,不能都去区重点了吧 本帖最后由 y1g3 于 2024-3-7 09:09 编辑
ChloeAngel 发表于 2024-3-6 22:10
这意思是都下降,那好的去哪儿了,不能都去区重点了吧
好生源更分散了,四校漏一点到八大等区属市重点,区属市重点漏了比较多的中游偏上的生源去了区重点。
四校与普通市重点的差距拉大,普通市重点与区重点差距缩小。好生源总体的分散度肯定大于新政前,这也是新政的初衷,所谓的教育均衡化。 y1g3 发表于 2024-03-05 19:49
因为22年中考绝对人数的增加,22年高中是比21年有扩招的,比如四校本部21年以前是10个班,22年开始12个班了,所以光说人数肯定有偏差。就说比例。
我的预测,总体上,四校本部生源受到新政影响最小。虽然自招比例减少了一半(65%减到30%),但是裸考名额到区进来的仍旧是各区中考里的最高分,只有13%左右的到校名额比21届以前水平有明显落差。所以,预计四校前70%的学生基本保持往届水平,后30%学生可能比往届的出路要更低。
四校分和其他区属市重点,自招只有10%,并且42%是到校名额,所以生源大幅洗牌,估计只有前30%学生保持往届水平。于此于此同事,一些头部区重点捡漏“遗珠”生源,会有清北交复学生的小小突破。
归结起来,四校本部清北复交比例可能微降15%,其他的区属的市重点清北交复比例大降30%以上。较好的区重点清北交复会有零的突破或者微升10%。
喜欢这个量化分析。2025年高考后再回来看。比例的分析非常认同。这里假设各个高中都扩招20%(个别高中有差异,为了简化分析不管了)。 从份额来看,肯定是好生源分散了,份额被一般市重点吃掉(平均一个市重点吃掉1%,30个市重点就能吃掉30%)。四校的份额减少(2023年清北复交份额808/大约1800,是大约45%);四校分校份额减少更多,七宝南模,建平等八大也减少,一般市重点增加。 如果2025年四校只能占据30%(减少15%),那就是1800*15%=270人,去了其他学校。市重点目前75个,四校八大和分校算22个,270个分散到53个学校,一个学校大约平均5个人。 2023年四校份额45%,八大和四校分校上上实大约35%(以综评进入复交人493,以1.2放大考虑普通批,493*1.2/1800,就是33%,清北算2%,合计35%),其他学校100%-四校45%-八大四校分校上实35%就是20%。未来局面四校30%,八大和四校分上实15%,其他学校占据55%。 1800*55%/大约50个中部和尾部市重点,就是平均能有20个,感觉太多了,需要调整比例。 结论: 以占据清北复交的比例来看,未来四校应该可以有40%份额,八大四分上实25%(考虑四分扩招的比如复附徐汇);其他市重点35%差不多。理由是能去清北复交的都是头部实验班的孩子,名额分配到校的很少能去清北复交的。四校和八大等头部高中里面还是自招和到区的孩子冲清北复交,四校影响有限,八大和四分影响比较大。以上只是猜测,大家当作娱乐吧。 Jerry2007 发表于 2024-3-1 13:12
我家初中hy,说他那些去上中的同学都觉得很轻松,以前一百多名的,现在稳进前100,以前200多名裸考进上中的 ...
高一新生,一哥等这类民办肯定占优势,因为只要延续初中的学习方法就行了,他们进高一后的确很逍遥。但是对于其他学校的,特别是公办地段生,非常吃力,因为初中太逍遥了,提前学的又不够多,所以11门功课一开手忙脚乱,本身基础又比一二流民办生差,整个学习节奏就是不对劲。
但公办生/普通民办生如果韧性可以,不放弃咬牙跟着,哪怕是排名靠后,一般到了高二会有所转变,一是已经选好小三门,要认真学的科目少了;二是进入高中也一年了,慢慢习惯了这种学习节奏,所以状态会相应地好起来。
因此到高二下或是高三进入复习阶段,排名会有一些显见的变化。不过整体当然还是民办强,因为毕竟是早就挑选过的且经过系统训练,本来就是强手如林。 卡卡_666 发表于 2024-03-11 14:29
高一新生,一哥等这类民办肯定占优势,因为只要延续初中的学习方法就行了,他们进高一后的确很逍遥。但是对于其他学校的,特别是公办地段生,非常吃力,因为初中太逍遥了,提前学的又不够多,所以11门功课一开手忙脚乱,本身基础又比一二流民办生差,整个学习节奏就是不对劲。
但公办生/普通民办生如果韧性可以,不放弃咬牙跟着,哪怕是排名靠后,一般到了高二会有所转变,一是已经选好小三门,要认真学的科目少了;二是进入高中也一年了,慢慢习惯了这种学习节奏,所以状态会相应地好起来。
因此到高二下或是高三进入复习阶段,排名会有一些显见的变化。不过整体当然还是民办强,因为毕竟是早就挑选过的且经过系统训练,本来就是强手如林。
问问25届不就知道了,已经高二下学期了,基本上能看出端倪 xtt77 发表于 2024-2-28 09:48
清北集中在四校,交复依然集中在四校,少量散在八大。不要怀疑四校自招的眼光,直接导致清北基本上会集中。 ...
基本同意。到校只是拉低下限,对头部确实没有影响。 Jerry2007 发表于 2024-03-01 13:12
我家初中hy,说他那些去上中的同学都觉得很轻松,以前一百多名的,现在稳进前100,以前200多名裸考进上中的,现在100多名。
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情况,对比一下。
一样,我一直认为至少摇号前,直接把华育的平移进上中,竞赛一定没现在这么好,但高考均分大概率是上升的。 Anderson 发表于 2024-03-29 13:11
一样,我一直认为至少摇号前,直接把华育的平移进上中,竞赛一定没现在这么好,但高考均分大概率是上升的。
竞赛看天赋,今年上海高一数学竞赛最牛的一个在华二,华二拿成绩,上中把华二培养的物竞生挖了去,上中就出物竞成绩。 Jerry2007 发表于 2024-03-29 16:26
竞赛看天赋,今年上海高一数学竞赛最牛的一个在华二,华二拿成绩,上中把华二培养的物竞生挖了去,上中就出物竞成绩。
但是sz物理还是扛不过efz,sz拿走最好的物理生源,没有拿到最好的物理竞赛成绩。物理顶牛还是应该选efz 竞赛是另一个维度的刷题和社交圈子,别认为单天赋能在这个圈子里通吃一切。另最有天赋的选手都会拒绝最优的圈子和教练?用常识去理解一下。 自下而上的分析生源有一定道理,但还是要看天吃饭。农名再辛苦,还是要老天赏饭吃。假设交大青睐交附系,别人家综评580,子弟学校570,不足部分面试补足,这就够了。再假设清北华五人,就是青睐上海四校,都这么干。那旨在这些大学的初中生还需要挑其他路径?所以,大学生源的集中度决定初中毕业的选择,这个是最根本的原因。
好的生源分散了 eddie117 发表于 2024-3-30 10:58
自下而上的分析生源有一定道理,但还是要看天吃饭。农名再辛苦,还是要老天赏饭吃。假设交大青睐交附系,别 ...
所以初中生知道怎么选高中了:lol 四校自招生源从65%下降到约35%,但八大和四分自招也就10%,四校自招这个级别的生源溢出,八大吃不了。到了中考按现在的录取方式,一定是把四校写在前面,生源大概率还是到四校。所以,四校的优质生源很难被分散。 是不是说,没有实力自招四校但有实力裸考四校的,不要去自招四校以下的学校,一门心思等中考? Jaropeak 发表于 2024-4-2 10:00
是不是说,没有实力自招四校但有实力裸考四校的,不要去自招四校以下的学校,一门心思等中考?
这个要具体分析,中考分数区分度很小,有实力裸考的人也不在少数,想裸考进四校要有绝对高分的把握,也要承担一旦失手掉下去的风险 本帖最后由 weblinker 于 2024-4-2 17:03 编辑
y1g3 发表于 2024-3-5 19:49
因为22年中考绝对人数的增加,22年高中是比21年有扩招的,比如四校本部21年以前是10个班,22年开始12个班了 ...
分析总体上符合逻辑但是细想一下比例问题还是存在不少错漏,清北复交优质生源分散的程度和后果其实被夸大了。
先看四校,新政以后综合各个录取渠道情况只有13%左右名额到校生源质量比之前明显下降,按此推算基本保持往届水平的学生比例至少应该在前85%以上而不是只有70%,所以“后30%学生出路更低”的比例显然也属于明显高估了。
四校分和其他区属市重,受到影响的主要是42%(今年进一步调整到45%左右)的名额到校生源,同样可以按此推算保持以往水平的比例至少应该在55%以上而不是只有30%,如果考虑到到校生源里其实也有部分实际考分不低于该校到区和平行志愿分数线的生源,这个不受影响的比例实际至少还要提高10到15个点,也就是达到65-70%左右
与此同时,一些头部区重点能不能捡漏“遗珠”生源呢?按照规定区重点录取既没有自招也没有名额分配只有裸考一条路。从实际分数线来看新政前后市重点的平行志愿录取线变化并不大,并且主要还是受招生规模的影响,22年很多区属市重是下降的(个别扩招幅度大的分数线降得更夸张)。而平行志愿下区属市重的分数线下降或者上升不大的情况区重点几乎不可能捞到那些以前招不到的高分考生,以此来推断区重点能捡漏高分生源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好了,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即录取北清复交的人数占比,从比例来看,四校总部中这部分人至少要在所在学校排名前60%,而刚才我们看到不受新政影响的生源比例是前85%,也就是说清北复交这批人其实并不在受影响的生源比例范围内。类似情况也适用于四校分和区属市重,只不过这些学校可能至少要前20%生源头部才有可能冲击那四所TOP高校,所以就更不会受到中考名额到校新政的影响了,受到名额到校新政影响比较大的是这些学校中的中后段生源,但是这对清北复交的录取比例几乎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江上渔者十八 发表于 2024-3-7 21:38
喜欢这个量化分析。2025年高考后再回来看。比例的分析非常认同。这里假设各个高中都扩招20%(个别高中有 ...
不太认同这个分析的比例,清北复交的这部分生源受到中考新政的影响不大,所以总体分布份额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四校总部的份额基本不会下降,相反还可能因为优质生源集中度的提高而略有提高。 还是等2025年高考再看吧。看看到底是培养学生还是选拔学生 有实力四校的大概率就是四校。如果今后中考保持23年的风格,那就更有利学生的区分。初升高平行志愿记得就是看裸分,把所有学校从头到尾填一遍就可以了。 有裸考实力的就安心裸考,赢了那是学校和心理的双重胜利。没赢,要认,很多学生被打趴下,就是自我保护过度后的不认,那就拧巴了,会坏事。承认自己的不足,再拼高考,反正中考成绩不会滑档,分数总是被用足的。放手一搏,承担结果的勇气是有的,尤其是男孩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