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分类整理 - 附件已更新(67楼)按题材整理 共一百五十多篇 共65页
本帖最后由 gerrie 于 2017-9-19 10:27 编辑古诗题材
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边塞的苦寒和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渴望祖国安宁、报效祖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强烈的爱国之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及不满;(杜甫、陆游、辛弃疾、文天祥)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与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与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苏轼、崔颢、马致远)
边塞诗派: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边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解] 此诗为乐府旧题,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青海:指青海湖。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指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雪山。
孤城:指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相关] ①下列关于《从军行》主题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A. 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迷蒙暗淡的景色
B.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 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②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 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 “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
C. 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D. 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气象浑茫、含蓄丰富地展现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直接抒情
③此诗中的“终不还”与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归无计”都传达出一种同样的矛盾:爱国与思乡。两首诗都描写了西北边塞将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表现了爱国的情怀。王诗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为国献身的豪迈精神而范词则包含更为浓重的思乡之情。
《出塞》 [唐] 王昌龄 [边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
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注解] 此诗为乐府旧题。内容大都是写战争的。王昌龄这首诗有感于边防战火不断,守边战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与人团聚,因而希望朝廷能选派良将杀敌,使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相关] ①王昌龄,字少伯。擅长写边塞诗。
②注音: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还(hái)来就菊花
但是龙城飞将(jiàng)在
将(jiāng)军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教(jiāo)课
③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他是汉代名将,被世人称为飞将军
④ “阴山”指今天的内蒙古境内,是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
⑤此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边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注解]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不度:吹不到。
孤城:孤零零的戍边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
何须:何必。
怨:埋怨。
[相关] ①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暗指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②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注] 此诗虽写的是戍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颓废的情调。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壮,悲中有慷慨。
③这首诗中“孤”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明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突出了戍边将士的荒凉境遇;
二是暗写戍边将士的孤苦。这里不但环境荒凉,而且远离家乡亲人,内心孤寂。
④这首诗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表现了盛唐诗人的宽广胸怀。
《凉州词》 [唐] 王翰 [边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名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美酒,将士们正在准备举杯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您可别见笑,自古打仗有几个人可以从战场上平安回来啊!
[注解]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战士们在出征前宴会上畅饮的场面,表达了饿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相关] ①作者王翰,字子羽。主要写边塞诗,以这首最为著名。
② “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将要
“夜光杯”是指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
③判断对错:
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塞下曲》 [唐] 卢纶 [边塞]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注解] 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小学阶段所说的《塞下曲》指得是这首。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
[相关] ①辨音:本诗最后一局中“没”应读mò,棱读léng。
②这首诗中的哪两句写出了将军的箭法高超。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③下列哪首古诗不是边塞诗:
A.《凉州词》 B.《登鹳雀楼》 C.《出塞》 D.《从军行》
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送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华盛开的三月,他乘船东下去扬州。
孤单的船儿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绵延的长江水滔滔不绝的在天边奔流。
[注解] 此诗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主要写两人的离别之情。情调轻松,充满了诗情画意。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相关] ①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艳丽的春景。
②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唯”的意思是只。
③请写出几个含“际”的成语:
不着边际、无边无际、一望无际、不切实际。
④此诗同《赠汪伦》一样是一首送别诗。
本诗借景抒情,而后者以桃花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形象。
《赠汪伦》 [唐] 李白 [送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解] 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汪伦是李白的朋友。
本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真正做到了“景真情切”。
[相关] ①这是一首送别诗,是汪伦送别李白。
②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③本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送友人》 [唐] 李白 [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解]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别:告别。
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
[相关] ①本诗首联即对仗,其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以工整的形式描写了分别处的景色。
②“萧萧班马鸣”
通过写马犹不愿离群,悲鸣不已,更进一层衬托出双方难舍难分的情谊,情意深沉,宛转含蓄。
③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名句]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解] 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相关] ①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题材看,属送别诗,从抒情手法看,运用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
②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说说这首诗的感情色彩。离愁中带洒脱。
③试分析《渭城曲》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
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了“朝雨”和“柳”两种景物。
“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
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朝雨”沾湿,“客舍”和柳枝在“朝雨”的浸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劝酒惜别。
这是以景衬情,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心之情,收到了极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朋好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您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注解]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平明:天亮的时候。
孤:独自、孤单一人。
[相关] ①此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七绝圣手”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②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写出三首送别诗的题目。
《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
③此诗是诗人送别友人辛渐而作。送别的时间是清晨,地点是芙蓉楼,朋友要去的地方是洛阳。
④在诗中,诗人为什么要说“楚山”“孤”呢?
因为这是送别诗,写离别的怅惘之情。作者用“孤”字来托物抒情。
⑤诗人以晶莹透明、清澈无暇、空澈见底的“玉壶”自喻,既表明自己出淤泥而不染;
又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挂怀。
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句中的“连”和“入”二字用得妙,请你做一点分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入”在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送别]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西湖到底是处在六月中,风光与其他时节都不同。
连天的荷叶无边无际,格外碧绿。映照着阳光的荷花也异常红艳。
[注解]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是夏天,作者选用的景物是荷花。前两句写诗人面对六月的西湖风光,发出由衷的赞叹,后两句抓住了与四时风光不同来描述。
[相关] ①“晓出”的“晓”指的是早晨。
②“别样”的意思是特别。
③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一首诗。送朋友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西湖。
④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解]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相关] 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离离”的意思是繁盛的样子;“荣”的意思是繁盛;“萋萋”的意思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全诗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好帖,收藏,谢谢楼主 思乡诗:
《静夜思》 [唐] 李白 [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是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解]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疑:好像。
举头:抬头。
[相关] ①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②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
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③ “霜”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④写出以霜色形容月光的诗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描写空明澄澈的月光;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思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解] 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满:遍布。
闻:听;听见。
故园:指故乡,家乡。
[相关] ①第二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第四句使用了反问的手法,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②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散(sàn)入春风
闻折(zhé)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思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身上佩带着茱萸,却少了我一个人。
[注解]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代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
忆:回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
茱萸:一种香草,古代人们认为重阳节佩带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这首诗是王维十几岁的时候写的,通过写自己思念家乡进而想到家里的兄弟思念自己。使思乡之情更为深刻。
[相关] ①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解放以后九月九日又被定为老人节。
这一天古人有登高、头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判断对错:诗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
③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黄鹤楼》 [唐] 崔颢 [思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解]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相关] ①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请说说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②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思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注解]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相关] ①“江枫”是指江边的枫树。
②“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诗人到半夜没睡着,睡不着的原因是因为漂泊在外羁旅之愁满怀。
③此诗景中寓意,情景交融,诗中的景物在诗人眼里都染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思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解]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相关] ①题目中“书”的意思是书写、记录。
②“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表达了作者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③“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的孤寂情怀与凄凉心境;
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融情于景,突出游子漂泊流浪的孤寂与凄凉;
④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
对比:儿童的无忧无虑和欢乐愉快与诗人悲秋的凄凉形成鲜明对照;
突出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沉思念。
总结一下,感觉系统很多。期待其他题材类型 节日:
《清明》 [唐] 杜牧 [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解] 纷纷:形容多。
借问:请问。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相关] ①同样是下雨,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牧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因为:下雨时不同的场景和气氛引起诗人不同的情绪体验。
《秋夕》 [唐] 杜牧 [节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注解] 秋夕:秋天的夜晚。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相关] ①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从秋夕、秋光、凉这三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②根据诗意写出相对应的诗句
夜色中皇宫的石阶凉如水:天阶夜色凉如水;
久坐着仰望那牛郎织女星:坐看牵牛织女星;
③这首诗反映出了宫女们宫廷生活的(B)
A. 怀念感恩 B. 寂寞哀怨 C. 愉快轻松 D. 繁华吵闹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节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注解] 元夜:元宵之夜。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见:看见。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元日》 [宋] 王安石 [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解]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屠苏:屠苏酒,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符:春联。
[相关] ①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中“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③《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其中“爆竹声中一岁除”和“总把新桃换旧符”互相照应,写出了人们辞旧迎新的热闹景象。“千门万户瞳瞳日”象征着光明美好的前景。
④根据解释在诗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古时的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这种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屠苏)
太阳升起时明亮的样子。(曈曈日)
古时正月初一人们用桃木板写上门神的名字,挂在门旁,用来避邪。(桃、符)
⑤诗中一共写了几件事?
放鞭炮、喝屠苏酒、贴对联。
《乞巧》 [唐] 林杰 [节日] [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解]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渡:从这一岸到那一岸。
几万条:比喻多。
[相关] ①《乞巧》中的七夕是指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传说中每年这一天的夜晚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上相会。因为织女心灵手巧,所以人间的女子在这一天对月穿针,希望能向织女乞取智巧。
田园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田园]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解]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
至:到。
合:环绕。
斜(xiá):倾斜。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相关]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乡村四月》 [南宋] 翁卷 [田园]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解]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插田:插秧。
[相关] ①《村居》和《乡村四月》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有名诗作;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出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和繁荣;
“才”“又”两字突出了农事的紧张和繁忙的程度;
②这首诗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着重写人;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③作者翁卷,字灵舒,“永嘉四灵”之一。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田园]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相关] ①这首诗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②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怀古:
《泊秦淮》 [唐] 杜牧 [怀古]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解]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相关]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的景象,使读者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赤壁》 [唐] 杜牧 [咏史怀古]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
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相关] ①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抒发了英雄无勇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②如果把诗歌的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有什么不好?
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通过“以小见大”的借代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过华清宫》 [唐] 杜牧 [咏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名句]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解]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相关] ①找出表现“一骑”送荔枝路途遥远,历尽艰辛的诗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②一骑红尘妃子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写卷起“红尘”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二是写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突出贵妃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无情谴责和鞭挞。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咏史怀古] [励志] [典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解]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相关]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
诗中的“人杰”意为人中豪杰,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
②作者写此诗的用意是:
讽刺和谴责南宋的统治者,企盼有忠勇之士横刀立马、抵御强虏,收复失地,重整山河。
③与项羽有关的事件有: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九战九捷,打败秦军;相关成语:破釜沉舟;
楚汉战争:战争双方是刘邦和项羽;
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解]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相关] ①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惨淡的景象。
②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的想象,暗写乌衣巷昔日的繁荣;今昔对比,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概;
③类似王、谢这些世家大族的没落,与科举制度的实行有着直接关系;
《蜀相》 [唐] 杜甫 [怀古咏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名句]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解]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空:白白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出兵。
[相关] ①哪两句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运用议论,既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流露了作者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尽的痛惜之情。
LZ辛苦了,MARK一下。 非常细致,楼主威武,学习一下,谢谢 非常好,学习一下 谢谢分享http://www.qianfanedu.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9.png
谢谢楼主,整理!
楼主辛苦了,谢谢。 挺好的,谢楼主 很好的材料整理,收藏了。 咏物励志篇:
《竹石》 [清] 郑燮 [咏物] [竹] [题画] [励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
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解]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咬紧,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相关] ①《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②作者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诗人。
③“咬定青山不放松”用一个“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的坚韧的性格;
“立根原在破岩中”写出了竹子生命力的顽强;
“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指的是磨难很多,进一步表现了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④《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是:
看起来在写物,实际在托物抒情,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其中,梅具有不畏严寒、不畏困苦的特点;竹具有生命力顽强、顽强拼搏的特点。
⑤写出其他咏梅或竹的诗句:
王安石《梅》[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冕《墨梅》[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⑥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坚韧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励志]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名句]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解]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相关] ①“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的气氛中;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直接抨击了清朝的文化专制;
②找出诗中的成语: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③这首诗和上面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两首都针对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爱惜;
本诗写作者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才能,使国家振兴;
上面一首诗则表现了作者奉献自己培养人才的崇高献身精神;
④“九州生气恃风雷”中“九州”一词源于夏朝;
《石灰吟》 [明] 于谦 [咏物] [爱国] [励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解]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古代诗歌题材的一种。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相关]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诗人于谦。
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
仁人志士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如平常;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描写了不怕牺牲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坚持高尚节操的决心。
③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诗人所述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属于沉积岩;这种岩石中能找到生物化石;
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大理岩,是优质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贵高原广泛分布;
⑤“千锤万凿出深山”: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碳酸钙CaCo3高温分解成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
“粉身碎骨浑不怕”:化学变化-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CaCo3(白色沉淀)和水
《咏华山》 [北宋] 寇准 [咏物]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译文] 华山高耸,只有天在它的上边,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同高齐肩。
抬头望,江上太阳近在眼前,低头看,白云在脚下下盘旋。
[注解]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寇准七岁时,其父宴请宾客,酒至酣,一客人提议请寇准即席赋诗助兴,寇准欣然应允。客人命题为《咏华山》。接题后,寇准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绝脱口而出。寥寥数句,道出西岳华山雄伟峭拔之势,满座宾客无不叹服。
[相关] ①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
②《华山》这首诗主要写了华山的高。
③本诗通过将华山与天、其他山、红日和白云比高矮,衬托出了华山的高。
④找出诗中与下列词语相对的词:
举头——回首 红日——白云
⑤你还知道哪些名山?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
⑥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南岳衡山(河南);其中泰山为五岳之首。
《咏柳》 [唐] 贺知章 [咏物]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解] 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一:满、全。
似:如同、好像。
[相关] ①只是一首咏物诗。
②“妆”的意思是打扮,“丝绦”的意思是用丝编成的绳带。
③本诗运用了拟人、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
④“碧玉”把春天嫩绿的柳叶比喻成碧绿色的玉。
⑤“妆成”特别指女子的打扮,这里把柳树写成了一个缀满碧玉的少女。
⑥诗人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形象而富有美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好贴,收藏 春天的诗篇:
《春日》 [南宋] 朱熹 [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名句]
[译文]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沿着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看那无边的大地一时间都换上了新装。
在春游中很容易认识了东风的面容,因为春天总是百花吐艳,万紫千红的。
[注解]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在一个晴朗日子里,诗人在泗水河寻春的情景。
后两句写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处处一片春的气息。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寻芳: 春游踏青、寻觅美好的春景。芳:芳草。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平常,轻易。这里指容易识别。
[相关] ①作者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②“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③“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一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④“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平常
⑤《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
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⑥“胜日寻芳泗水滨”中“胜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⑦“东风面”的意思是:春天的面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