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每个人都值得通过学习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静下心来听于丹老师的课,如沐春风。心灵之道,天地人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哪个都是值得用一生去修的课。
也听姜鹏老师品读《资治通鉴》,历史在姜老师的讲解下,一个个人物形象生动立体,从他们身上都可以学习,或得或失,都是人生最好的案例,值得思考借鉴,也必能找到学习之榜样,越来越明了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人,过怎么样的生活,而不必拘泥于他人的说辞和眼光。一辈子不长,短短三万多天,要做的事情太多,实在没有必要为不值得不相干的人浪费。喜欢的事情努力去做,不屑的劳形一笑而过,自己问心无愧,内心敞亮,不疑惑,不忧虑,不惧怕,勇敢地智慧地善良地活在这人间便可。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必借助外界的评判来确认自己。
于丹老师是这样说儒家和道家的,
儒家是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道家讲的是万古自然微妙的内在规律。
所谓儒道兼济,如果说儒家的坐标是社会的,那么道家的坐标就是自然的;如果儒家更多地强调拿得起的担当;
道家告诉我们的是,拿到一定的时候,能有放得下的智慧。
社会坐标和自然坐标我们缺一不可,确立社会的坐标,我们能够融入其中;确立自然的坐标,我们能够回归自我。
听于丹老师如此娓娓道来,更坚定了我的想法,以一种出世的态度,入世地生活,努力履行自己不同角色的职责,如此甚好 。
在慢慢地学习中,渐渐体察到生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如同登山,在山脚,山腰或者更高的高度,所见的是不一样的景色。思维的高度越高,看的视野必越广,心灵的感受越自由和美好。
好的学习导致行为的变化,我感受到了。
关于好人坏人,儒家一直在谈君子,是指导人发自内心做好人;佛家是说因果循环 ,善恶有报,让人因为害怕所以只有做好人。
自小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暂时我确实接受不了佛家的思想。但是儒家和佛家共同指向生而为人,当做好人。
我想人是需要信仰的,如同茫茫大海上的灯塔,不管是从内心的自然向善还是因为害怕报应,我们都该做一个好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内心的无忧无惧无惑,已经是最好的果报,难道不是?
虽然离无忧无惧无惑还很遥远,修身之道漫漫,好在,灯塔在,便不迷失。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学习路上,常做笔记,留待复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