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千帆网 返回首页

nacysh11的个人空间 https://qianfanedu.cn/?2511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正确“延迟满足”,否则只能是伤害!

已有 1800 次阅读2018-8-19 07:53 |系统分类:学前教育

转自Go姐 蒙氏教育达人妈妈

感觉一时间,各类教育书籍,各类讲座都在谈“延迟满足”,小宝宝饿了想喝奶需要延迟满足,孩子去商场想买喜欢的玩具需要延迟满足……因为育儿专家说,那些能够等待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延迟满足能力越强,越容易取得成功。

表面上看,“延迟满足”专治宝宝各种任性不服和撒泼打滚,将来还能让孩子变得更有自控力更容易获得成功,然而,你真的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延迟满足”吗?错误的延迟满足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棉花糖试验”原来有两次?!

“延迟满足能力”的含义:为了获得将来的更大利益,而自己主动延迟或放弃眼前较小的利益。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提示出自我控制能力对获得成功的重要性。

延迟满足实验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


实验中,实验者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棉花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力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在美味的棉花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延迟满足能力越强,越容易取得成功。


当年这一实验的确令不少父母震惊。实验道具哪里是棉花糖,简直是人生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啊!自此之后,“提高孩子自控能力”、“学会延迟满足”等建议就出现在了各种育儿书籍、教子书籍上,似乎只要这项能力优秀就能走上成功的高速路。


令人质疑的“延迟满足成功论” 2012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又做了一次棉花糖实验。他们稍稍改变了一下实验的安排。在实验开始前,孩子们被分为两组。一个大人在A组孩子面前许诺但没有兑现。而在B组孩子面前许诺后加以兑现。这个诺言和棉花糖并没有任何关系。


实验发现,第二组孩子因为实验前目睹了大人兑现诺言,所以比第一组孩子延迟不吃棉花糖的时间要长4倍。

实验说明,在之前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里,有些孩子马上把棉花糖吃掉,不一定是因为没有耐心,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经常生活在不太稳定的家庭和社区里,他们不太相信大人所给予的承诺,甚至有的孩子会认为,如果不把到手的棉花糖吃掉,就有吃不到的可能,这时候的最优选择当然是马上把棉花糖塞进嘴里。


这次实验充分说明,所谓的耐心,或者所谓的延迟满足,都是一些主观的标签。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第二次棉花糖实验,那么将会有多少人继续相信耐心是未来成功的主要原因,从而忽视其他一些也许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正确“延迟满足”,否则只能是伤害!


虽然延迟满足这项能力对长远的未来、人生的成功的影响需要打个问号,但大多数研究者还是认可延迟满足的能力(或者叫做自我控制力)会影响儿童各方面的表现。

例如,有研究者认为,延迟满足对儿童教育和学业表现有重要影响,延迟满足能力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提高儿童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并且也建议对儿童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无论何时这个能力都能够帮助一个人进行有效率的工作和生活。不得不说现在有许多成年人都是不具备此能力的。除了学业之外,还有研究者发现,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对食物的自我控制能力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只可惜,延迟满足在当下许多时候被误读了,学而不精的理论很容易把人引入歧途。许多妈妈都有类似的经历:孩子小时候每次大哭都会跑过去喂奶或者抱抱,然而看了一些关于延迟满足的书籍后,或者家人看了类似书籍后,宝宝再哭就会放任不管,心想“只要我不及时回应宝宝,他就会知道自己的哭闹是没用的,慢慢的他就不会再把哭闹当武器了”。


1.安全感是延迟满足的基础


想会跑,就要先学会走。一个没有充分体验过“及时满足”的孩子,你如何培养他的延迟满足能力呢?

孩子的成长有很多阶段,最起码在2岁以前,要给孩子充分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回应,这个时候宝贝的哭闹大多是刚需,例如渴了饿了,尿了,身体不舒服,情感需要得到回应等等,如果你不及时回应,就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即使宝宝长大有心眼儿了,学会故意发脾气或者无理取闹,我也不认为给他扔大街上、恐吓说不要他这类惩罚有什么用,除了让孩子感到恐惧和不信任父母,这并不会真正改善他的坏脾气。记住,只有宝宝的需求得到良好的回应,才能拥有足够安全感,而良好的情感纽带能为以后打下一个牢固的根基!


那什么时候开始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呢?至少得等到孩子足以和家长正常沟通,能清楚表达自己想要的某一个东西。这一时间通常在孩子大约3-4岁的时候。如果在这之前你和孩子培养起的情感纽带很牢固,那么限制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也会比较容易,你的拒绝和限制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在良性循环的延迟满足锻炼中,孩子的自控能力会不断提高。

2.不是所有事情都适合延迟满足


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能力的训练,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正常、合理的物质要求可以随便被故意“延迟”。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困了就要睡,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是应该得到即时满足的。


对于延迟满足,玩具、零食等非基本生活需求特别适合。举例来说,在超市看到那么多零食和玩具,很多孩子都可能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时机。


另外,孩子爱看电视这种家家头疼的事情也是训练的好时机,GO姐F家有一个2岁多的男孩,非常酷爱看托马斯小火车动画片,都知电视伤害眼睛,然而一味的阻止是没用的,所以F就和孩子立下规矩——每天可以看两次,每次看1-2集(每集9分钟),看完自己关上。且在每次动画快结束前F还会不断提醒宝宝,“宝贝,电视一会看完了我们自己关上好吗,守信用的话明天还可以继续看哦”。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竟然可以看完自己主动关上电视!

3.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


在延迟满足锻炼中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完全从自身情绪出发。比如带着孩子逛商场,今天父母心情好,孩子要啥买啥,明天心情不是很好,要啥啥都不买,还美其名曰“我锻炼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实际毫无原则。一来二去,孩子被弄得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大人的原则和底线在哪里,他们要不选择撒泼打滚,要不默默哭泣藏起自己的委屈。


如果我们必须给孩子制订一系列规则,那么就不要从自己情绪出发,而是要跟孩子达成相应的约定。比如,出门之前,需要提前告诉孩子“今天玩具只能买一样”,到了商场孩子想买更多的玩具,需要和他商量想要的东西下次再买。但一定要记得,你只是推迟了满足的时间,而不是取消,不要以为孩子小记不住你的承诺,如果有一天孩子突然意识到父母的承诺根本无法兑现,心想“妈妈是骗人的,上次答应我的都没有实现”,恐怕以后你的训练就彻底失效了!

让孩子“听话”的最好做法,就是大人也要多听孩子的话,尤其是制订规则的时候(比如上文讲到的GO姐F给宝宝看托马斯动画片的例子)。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将孩子的顺从行为分为约束性顺从和情境性顺从。这两种顺从的主要差别就在动机上。约束性顺从是内部动机驱使的,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自发的控制行为);情境性顺从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是一种由外部动机诱发的外控行为(家长为主导的控制行为)。因而,约束性顺从才是一种主动的顺从行为,最终才能发展为良好的自控力。


如果规则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商定的,就很容易引发孩子的约束性顺从,孩子更容易“听话”;如果所有规则都是大人说了算,就很可能让孩子迫于压力接受,即引发情境性顺从,孩子通常就会很抗拒。所以建议父母们和孩子一起商定规则,引导他们约束性顺从。


4.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和孩子共情

举个亲身经历。有天晚上,儿子和我说很想爸爸,想要找爸爸。可爸爸正在加班根本不可能回来,眼看儿子马上山洪暴发,我尝试和他说:“宝贝,我们给爸爸打一个电话怎么样”,然后我们给爸爸拨通一个电话,和爸爸说了两句后,孩子心情平稳,可过了半小时又开始找爸爸。我不希望编造假话来给他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和他说,爸爸加班估计还有2个小时,天气冷,要不然我们冒着大风去找爸爸怎么样,我知道你很想见爸爸。他摇了摇头似乎觉得这么晚出门不合适,然后我又和他说,如果你不困,我们就一起玩游戏看书等爸爸,如果你觉得等不了爸爸,睡一觉明天起来爸爸就在身边了好不好。


说服的过程是漫长而煎熬的,每隔一段时间儿子就会回到问题起点——“我要找爸爸”。最后他终于扛着睡意等到爸爸回来了,而我也松了口气,颇有成就感。因为他虽然因为“爸爸不回来”闷闷不乐几个小时,但是在妈妈的不断引导下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哭闹,这就是进步。在这段等待中他虽然内心不愉快但是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因为在他眼里妈妈是愿意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不是冷眼旁观。


以前,孩子在找一个不知丢在哪里的玩具,或者提出一个不可能马上实现的需求,我都会很不耐烦,每当这时孩子都会以大哭大闹开场,而我通常会用其他方式来弥补,比如吃一块巧克力吃一块蛋糕,这样无疑让孩子觉得他的哭闹可以换来其他的红利。后来,运用了延迟满足,同样事情再发生的时候,我选择和他一起想办法。例如孩子某个新爱的玩具找不到了,虽然我知道它可能丢了,

短时间根本解决不了,但是我会假装一起和他寻找,孩子看到妈妈加入找玩具的过程中,就会停止哭闹,一起和妈妈参与到“找玩具”的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玩一些小游戏,讲个小故事,转移孩子注意力,当孩子情绪好了,我们再和他说“东西可能找不到了,不如我们下次一起再买一个新的吧”,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了!!

最后想说的是,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与其说在锻炼孩子,不如说是在提升父母,让我们学会更耐心,讲信用。可能许多大人都还没有自控能力,我们又如何去好意思去要求孩子们呢?

----------------------------------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4-11-23 00:07 , Processed in 0.060129 second(s), 1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