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轻的时候跟老公一起去罗马暴走,晚上两个人累的死狗一样坐在街边蚂蚁店里一边等饭吃,一边无意识的听左边一桌法国人,右边一桌美国人各自聊天闲聊。我就跟老公开玩笑,说你知道为啥咱们中国光速强大了,同时法国衰落了美国风光难继?一个原因是类似于我们这种接受了基本高等教育的中青年人,都通一些外语,师夷长技以发展;而传统列强们过于骄傲,公立高等教育放松了以致于普通知识分子固步自封,意识不到亚洲,主要是中国,正飞速的追赶甚至超越他们,不管是科技还是软实力领域。比如,现在坐在这里,两边老外说啥对我来讲是透明的,可是现在咱两说中文,估计他们应该一句也不懂,更不用提现在面对现在夜色下台伯河,我们中国人能来一句“梦里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了。
话又说回来,虽然听得懂老外的语言,可是对于他们的文化,三观,套路,真的要很久才能抓到一些规律,有一些感性认识。
大概20年前,读初中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个学神,她老妈是中学英文老师,这个姑娘的英文好到什么程度呢?基本英语课都在神游自己看英文小说或者报刊。我们还在被完型填空血虐的时候人家已经神叨叨的搞起希腊文。我听过她眼神放空的在例行口语练习的时候背十四行诗应付差事,挑剔我偶像的英文专辑发音不行。。。。人家后来也没靠语言吃饭,跑去某TOP2学某应用数理化去了。
我还是自私想要将来闺女能留在上海工作生活,自私的不想她走太远,在一个自私的中年粉红的老母亲心里,什么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都不能和上海相比。为了能让她在上海这个将来注定是国际大都市的地方立住脚,我希望她能对东西方最基本的文化哲学和艺术都能有一些基础感性的认知。哪怕于谋生无益,作为人类,能同时窥视到一点两个文明各自的高妙精奥之处,是多么享受的事情。
小朋友从那里入手呢?当然是小和尚念经的从诗词歌赋起啊。古诗有林妹妹指路,从王维读起,顺便体会一下唐朝最流行的道教思想,道德经作为一部出色简短的哲学著作,慢慢长大了可以念来听一听。杜工部沉郁,李太白想象力高蹈。宋词读一读周邦彦规范好格律。英文诗歌十四行诗先灌两三首读着玩,现在是夏天就选最应景的sonnet 18. 法语从她最喜欢的papillon开始,用性格活泼的Trotro作为启蒙动画片,她的安抚物就叫Didou.
大一点了可以慢慢的讲一点最浅显的的道德情操论里和论语里的东西,细想想这两部著作里的某些思想颇有相似之处。
提醒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永远不是学会了什么,而是兴趣和好奇心,还有坚持探索下去的恒心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