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仙小学
我们是幸运的,大宝这12年一路“名校”开启到底。小学是知名神仙学校的附属小学,高中是被认为沪上公办国际学校的天花板(之后会另外说)。当然这些‘神仙’的称谓都是民间自发的,相信沪上好的学校有一个总结性概括:一流生源&一流家长。这是第一篇:神仙小学。
作为“吐槽大王”,我最不吐槽的是我们小学,在摇号和双减前的15年左右,我校一直是知名的“绣花针”写字+奥数小学。我们一二年级班主任负责把规矩做得很好,也就是写的字要和书本的字贴一模一样,每天三小时写字逃不掉的。作为左撇子出身的大宝受了不少苦,但是这项优势是终身的,到了初中,只要看看作业本的字迹,马上就知道谁是我们小学出来的。至今孩子随笔写的几个字还是保留了小学的基本功。
三年级开始需要加奥数的学习,这个不是能选择的选择,因为小学崇拜的那所神仙初中,要录取,没奥的本事是不可能的,英文水平大家都是不错的,唯奥数为胜负分割线。我们也是三年级开始一对一奥+某思大课一起读。小学的课内英文是不难的,讲究书写严谨和语法,类似新概念,离国际学校肯定是差很多的。我们英文老师给孩子的基本功也是打得很扎实,不仅是英文字写得漂亮,基础语法是牢固的。
四五年级班主任是我们印象最深的,她要求严格,可以说有点凶,但是她最上心的是希望孩子去最好的初中。尤其要夸赞的是她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把控,她语文教学经验丰富,我们班孩子在被班主任修改过的作文都被她推荐去投稿,几乎所有孩子的作文都在儿童报刊上发表过。在那个需要smk和投简历的小升初,有一个这样的班主任盯着你是何等的幸福。也是班主任的影响,我们原计划小升初即转国际学校的念头被她说服,初中还在体制内。
吐槽小学的最大一点就是过多重复性劳动,写字花了太多时间,刷题花了太多时间,因为那个年代初中目标很单一,五年级的最后一学期都在为此准备,赶场子式的加课补课,目标只是为了考取那一所初中。初中的选择至今是有点后悔的,但是小学不后悔。二宝出生后,对她的择校有了更多的想法。认识我的朋友经常问我,为什么二宝不去大宝的学校(小学&高中)?我想说,大宝的小学完全值得再来一次,只是我自己有点怕了,累了。
摇号后也听说小学教学要求和我们当年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写字要求没那么严格了,数学也不加料了,但是神仙小学还是沪上YYDS!
第二篇:聊聊初中
接上一篇“神仙小学”。
对孩子来说,如果她在国内12年的学习生涯就选一个高光点,那就是小升初,其中还包含了小小五班、面单考、最终面试……整个阶段是我们最辛苦、最努力、付出最多的一年,为了这所曾经最爱的学校SFLS。
初中,生源一流。我们录取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实验学校(克勒),当年的申请流程和上外120一样的。几千封简历中选了1200左右学生去面试,参与面试学生都有奥数奖项及英文比赛大奖等。面试成绩前120录取本部,后121-400名左右根据志愿依次录取。
我们考的那一年是上外东校成立的第二年。上外东校建校第一年是面试结果121-200录东校,200-450左右克勒。曾经克勒是可在初三考回上外高中的,东校只能去自己的高中,有家长不愿去东校却想去克勒。第二年就调整了录取方法,克勒和东校并列条件,由学生志愿来决定录取的学校。几年前克勒和上外本部已彻底分家,变摇号录取,这肯定对学校的定位不利。以前就说克勒中考是没优势的,只有一心去直升上外为唯一出路。
上外附中对外是收取简历决定面单,我们小学不用简历,五年级有50%面单考要通过考语数外三门,排名前一半有面单。我们班24名成功拿面单,最后7位录取本部,16位克勒。
即使没录取前120的名次,克勒的学习大纲和本部一致,除了没有二外,大小考试都一起排名,有不少孩子是具备了本部的水平,也可能只是入学面试失误了一点。但是初中和小学虽说挂了同一个家长的名字,风格差异太大。我们习惯了小学被班主任安排的妥妥当当,按要求有规划的学习,到了初中感受到无比的落差。
一个班50个学生,绝大多数是小学同学。原想可以基本靠学校语数+自补英文的我们,在第二学期开始全线数理化培训,以及之后漫长的两年多每日课后补习。在初二的某一个家长会,老师建议现在开始刷高中数理化和英文专八考试内容。
快乐的是同学都很熟悉。克勒的活动和本部一起筹备,包括课后兴趣班。学校在七年级组织了美国加州的夏令营,有一个月在UCLA校内学习,参观斯坦福,游玩环球影城等著名景点。
痛苦的是学习方法不适合普娃。普娃在优秀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踏实地走,跳跃式的学习很不扎实,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为了考试而学习。当时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也不适合衔接美国大学,英文部分太少。
在初二的时候决定了去国际学校。
第三篇:考国际部
8升9转公办国际部。这是体制内转外最晚的时间,非常不推荐。起初还是需要适应全英文授课。
我们从小一直在补充英语内容,小学新概念学到新二,比较应式的语法和阅读,初中开始上了部分新概念三的内容,美国同步课程ELA和成人版托福。中间也上了零零碎碎的外教课程,感觉英文听力口语还行,读写差一些。数学在小学奥数三年,初中停了奥数。我们初中校内数学是比较难的,同比其他体制内学校拔高了两三年。
插班考前有考虑过要不要去针对性机构培训一下,去了几个针对这所高中的培训机构做了模拟测试,发现机构学的英语和数学比我们自己初中在学的简单,没有必要再去补课了。最后,裸考成功。
最近几年国际学校入学培训班泛滥,个人觉得,在比较好的体制内学校+自己抓紧英语,完全可以录取。入学后,发现体制内的数学还是比这所公办国际部要难,学过奥数基础可以应付。高中的语文基本上就变成了文学欣赏课程。
选择这所高中是出于学费、合适程度的选择,体制内转来是很适应的。这所国际部高中比体制内初中轻松了很多,避开了中考也不需要补课了(除了标化准备)。第一年我非常满意的,印象中的国际学校就是这样,学习在正规轨道,有美国大学来宣讲会,学的都是美国教材,老师也nice。(吐槽部分在升学)
最后,分享一下当年考试经历。
8升9考语数外三门,升10以上就有化学物理了,要多考一小时。升9年级考试时间2.5小时,8:00-10:30语文大概55分钟,相对比较简单,有作文。语文有几篇阅读,还有中文语法(“下列哪个成语用在句子里面是不合适的”)。
数学50分钟。代数/图表/方程都涉及到的,有一次函数包括一次函数的应用题和画图,应用题,数学共5张卷子,最后一张最难。
英语时间最短,45分钟。包含了词汇/语法/阅读,先是一篇选择题的阅读,再是一篇回答问题的阅读,接着是语法相关问题。最后英语作文是阅读里的内容的扩张(“根据此文,你有何看法...”)。
10:30出来以后家长带着去外面吃午饭,12:30再回到学校做下午的面试,面试三个老师,分别是语数外。语文作为母语,这关面试就是聊天了。数学是拿着上午的卷子做一些英文的讨论,比如,这个题目的思路是什么?英文回答。英文是外教面试,也是聊天为主,孩子还问了关于学校的活动等问题,说聊得很轻松。
一周内收到录取邮件。
第四篇:高中故事
接上一篇“考国际部”。
继续接着聊一下SHSID。朋友私信问我:孩子顺利考进了,学校好不好,和其他几个国际部怎么筛选,入学后还要怎么补课。其实我们进入上中国际后就再也没针对校内课程补过课,体制内基础已打好。
如果您相信上海体制内教育很好,基础很扎实,或离家近的会更好一些,小学肯定可有其他选择。如果真心是SHSID铁粉,那就选它!
学校包含了1-12年级,并不是每个年级都是一样的学习方法。小学需要基础,中学需要衔接高中,高中需要升学能力。
入高中的第一年很满意。9年级入学时候是11个班,到了11年级,有些同学转走了变成了9个班。2个IB班、6个AP班、一个A-level班。高中后期的两年,尤其是申请那年开始看到学校的不足。作为申美本来说,不一定要IB的,美本是AP也可以申请的很好,上中IB申请好的原因不只是IB课程,而是IB班本来GPA就高。进入大学后更发现美本给AP credit非常容易,而IB则要具体看内容。IB适合英美同申。
AP班,不是每一门都是AP,一般六门课里上2-5门,没上的几门就是学校课程就是school course。AP班不一定就比S+班的课程内容难,因人而异。如果需要花很多功夫在S+拿A-还不如AP的B,GPA算法有点复杂。总之学校用了各种筛选分层方法来内卷。
但是作为国际学校,pk的是其他国际学校,导致毕业班的成绩单并没有想象中的如意。因为学校自己定的制度,牺牲了不仅普通学生还有尖子里的一部分,因为美本名校就招几个人,尖子也就招几个。S/S+班的题目有时候比H班要难,考了一堆True/False的概念问题,错一两个就完蛋,这样衡量学习水平一点也没用。可是H班的数学题只要刷过一点点小奥数都觉得很容易。这种筛选方法和体制内选拔理科班一样的,辛苦了学生,学校也没逃离体制内学校的风格:“淘汰制”“拔尖制”。
这所学校最终的美本大学录取在整体上(排除头部几位),有可能比其他上海给力的高中差了十几名(以usnews排名来说,原本可以top30跌入top50)。不过孩子在上中认识的朋友是真的优秀,他们无论在上进心,三观,父母教育等方面真的可以说是非常出色!
2023届的完整升学成绩单还没揭晓,衷心祝福上中国际的学子能够金榜题名,录入心仪大学。
第五篇:那些夏校
2023年恢复正常状态,最近发现今年的美本夏校报名又火了,来分享一下我们的NYU Summer Program和对美本夏校的一些建议。
我们在11年级的暑假申请了两个夏校:NYU针对高中生开的precollege program和BU的high school honors program,都录取了。最后选择了NYU读夏校,可惜那一年是covid,全部是线上课,没有到纽约校区上课。
申请的过程是很简单的,也可算是提前拿夏校试试美本的申请流程。每年一二月开始开放报名,时刻关注学校官网。纽大要求100+托福,拼分也是可以的,不需SAT分数,成绩单unofficial transcript就可以。和正式申请很像,NYU会开通学校的portal给你查看资料是否齐全。录取后会再问是否对stern或者艺术专业感兴趣,需要再提交一份文书。NYU所有材料提交后大概2-3周给的录取。纽大夏校两门课八个学分的费用在1.3万$左右,今年应该又涨价了一点(官网显示8个学分14078$)。
波士顿大学夏校的托福要求90分+/雅思7分就可以,BU还需要两份老师的推荐信,我们申请那一年需要SAT成绩,顾问老师说在1350以上应该没问题,还需提交一份“为什么想来夏校”的文书。BU回复非常快,提交后大概两天后就拿到了录取通知。BU的夏校学费便宜一点,七八千左右$。
纽大夏校里选择了两门课:经济学macro和数学,和各国高中生一起上,在国内日夜颠倒了一个多月。
那夏校的经历申请美本有用吗?个人觉得:用途不大,没有夏校但有很出色的其他活动也是OK的。归根到底,能录取到大藤夏校的孩子整体的背景就是很优秀的,不仅仅来自于一个夏校。对我们来说,夏校的作用是写在申请材料common app里面的活动之一,也刚好纽大文书(“why nyu”)有带到夏校的体验,让招生老师多了一个角度来了解你。
学分怎么算?这个要以最终录取你的大学说了算。我们也是进了大学在申请学分过程中发现,有的大学对高中时期的线上网课、或者在没有大学生一起读书的课程是不接受给学分的。大学最爽气的是给AP成绩学分,当然也有条件,比如最多接受16个学分(4门AP),那就不需要辛苦地考个10+门,要多了解录取你的那所大学如何安排学分制度。
总结篇:最好安排
写这总结篇的时候,大宝已在上周搭上回国的飞机,✈️顺利到家了。去美国读大学的这段时间,她突然成长了,几个月内她学会了如何自己处理在美国生活的种种。四月份去探望过她后,我与队友说: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她,她有一群小伙伴和她一起玩、上课、生活。唯一需要担心的可能是:如何少花点💰。平日里她自己会照顾自己,和朋友们一起选购生活日用品,安排学习和课外的娱乐活动,在美东严寒的冬季里快乐地迎接每一天。
很多人纠结学校A🆚B。拿美本来说top30到50之间没有明显的差距,甚至top80州立大学也经常是知名企业的feeder school。当然能轻松入藤校的神娃不在这讨论中。学校之间仅有的差距可能来自地理环境、师资团队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我在大学时同学中不少工作都是教授和学长们给推荐的network,当然这其中也有运气成分。就好像美本录取一样,公司也在找最合适的人选,不一定是各项全能最厉害的人。
我和孩子也经常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当时小升初就转国际部会怎么样?如果一直待在体制内到高中毕业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从幼儿园就决定了直接去美国读小学?我们俩一致认为:结果很可能是一样的。
最终我们选择的这所大学整体不大,师生比例很好,在一个很合理的地理位置,不算是市中心也不是大农村。有孩子喜欢的专业,她的小学&高中同学均有在同一所大学,周边也能找到活动,绝不会寂寞。对于普娃来说是最好的安排。
陪伴孩子12年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生涯里,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无论你选择是什么学校,只要好好学习,最终她一定能去一所合适的学校。如果你就差了几分或者各种原因没有被梦校录取,可以就此放弃,下一个愿意迎接你的“暖男”会更合适。
在二宝的学校选择上又开始重新规划,首先,不纠结别人眼里的好学校,其次,不管在哪学都要好好学。在大宝12年的国内学习中最大的遗憾是除了学习和考试外少了许多兴趣爱好的培养,好在十年的舞蹈学习让她还是喜欢上了跳舞。二宝的学习计划中最希望就是满足这些:美术、体育、艺术、科学活动都可以涉及一些。
你不会在成年后再告诉别人你曾经领悟到的“鸡兔同笼”和“追击问题”,但是,如果你长大后能自信地在台上弹奏一曲,拿起纸笔即能呈现你最爱的漫画,或仅是在家与我们聊聊你有趣的世界……这一切都将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