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奥月明神 于 2018-10-2 17:41 编辑
上次听海上讲坛,核物理学家、复旦大学前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前校长杨福家说,他姐姐的女儿在美国高考,可以上哈佛,却报考了烹饪学校,大家很不理解,烹饪学校出来不就是个厨子吗?他姐姐亲自去烹饪学校考察了一番,结论是这个烹饪学校是世界最好的,学费比哈佛还贵。他姐姐的女儿毕业后,在四季酒店做蛋糕,做出来的都是艺术品,很畅销,收入也很高。杨福家的本意是鼓励大家选择职业教育,但其中不乏一丝现代教育的焦虑。 焦虑,anxiety,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情绪,是由于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植物功能神经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严重的可导致疾病。 现代教育焦虑的产生有以下几点因素:第一,家长对于高知的追求。高知背后有众多的隐性利益:高社会地位、高收入、权利优势、资源优势、优质工作、优质社交等等。追求高知既符合利益需求,又符合大众审美。第二,独生家庭对子女的重视。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培养像一场输赢未知的赌博,成本高昂,欲罢不能。第三,家长稳固或提升阶层的意愿。《虎妈战歌》里蔡美儿说“我是移民二代,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第四,盲目攀比或广告影响。受到”面子消费“或“有人我也要”的心理影响,对于参照物的定位不明确、被洗脑式宣传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心理影响。第五,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父母出于补偿心理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代为实现。 从杨福家外甥女的例子看,高知家庭对子女前途的审美逃不过“最好”、“最贵”这些标签,做普通的蛋糕是不符合审美的,艺术品才有level,没有收入的艺术家恐怕也是不受欢迎的。高晓松在节目里说,他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互不说话,因为父亲要求他服从家里的安排上清华,而他想去浪漫的南方。高知家庭的烦恼并没有与普通家庭有所不同,名校、名师、竞赛、考级,这些标签成了一场利益博弈,体制内和体制外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水涨船高的欲望成就了教育这个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