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海_B9kpp 于 2019-1-30 14:40 编辑
我家的宝贝女儿萱萱,幼儿园中班。寒假来了,各个培训班也如期暂停。 其中一个播音主持类培训班的老师给我发来一条总结微信:“放假咯,萱萱的表现一直还是很稳定的哦。上课的时候很配合老师问的问题,总是能第一时间回答出来。萱萱刚来的时候感觉还是不够自信的,上台有些小心翼翼的。但是现在老师觉得萱萱好很多了,声音也响亮啦,老师也很开心哦。但是对于新学习的内容,萱萱还是比较谨慎的,之后老师也会继续关注萱萱自信心这一方面。”
我很感谢老师关注到了孩子谨慎的气质,但很可惜,老师把谨慎、小心翼翼和不自信划上了等号。 确实,我们会很自然地认为,一个在台上不敢大声说话的孩子是不自信的。这是我们所有人一直以来的认识。我们也一直认为,一个孩子到了一个装满陌生人的房间时,不能大方、迅速地加入其中,是社交不自信。 有类似表现的孩子,我们都给他们贴上“不自信”的标签。 但这些表现背后的真正原因,却是一直被我们忽略的人格气质——敏感。 与看似“自信”的外向孩子不同,敏感的孩子善于观察、对细节敏感、创造力强、同理心强,但同时也显得内向、谨慎、拘谨、容易感到疲惫。他们有一个“三思而后行”的大脑系统,做事之前要反复考虑各种因素才行动。 这样的谨慎气质显然不是播音主持老师的“菜”——老师喜欢热情、奔放、大胆、有话就说、凡是冲在前头、大大咧咧的外向性格。
于是,在老师眼里,她自然就被当做是“不自信”的学生。老师除了选择“不自信”这个词汇,还能想到什么其他词汇来形容这样的孩子呢?这不正是亲外向社会中,大家都用来形容敏感谨慎的人的最经典最常用的词汇了吗? 不敢上台表演的被认定为不自信,不敢大声打招呼的被认为害羞,不能迅速和新团体打成一片的也被认为社交能力差等等。敏感的孩子就这样被认定为不自信、害羞、社交能力差。 敏感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别人认为我不自信”的世界。敏感的孩子一直顶着“别人认为我不自信”的天花板而不能自破。↓↓
最可怕的是,孩子一天天在“别人认为我不自信”的环境中长大,敏感的孩子很有可能突然在某一天开始真的认为自己有问题,低自尊、社交焦虑,甚至抑郁。这时候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没了自信的孩子,他们已经被生活击倒,躺在地上不再挣扎。↓↓
萱萱是幸运的,因为作为父亲,我很理解她,我尽量用适合她的方式来发展竞争力。我清楚地知道,敏感带来了不小的缺点和劣势:容易焦虑、退缩、拘谨、抗压力差。但是也正因为敏感,萱萱学习能力出众,观察力很强,擅长捕捉细节,很有幽默感。这是敏感这枚硬币的两面,浑然一体,拆不开、解不掉。如果硬要抹去硬币的一面,那么,硬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敏感的萱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天使的部分带给我快乐,甚至深沉的幸福。魔鬼的部分,修炼我考验我,让我更有涵养。
但不幸的是,有太多像我女儿这样敏感谨慎的性格,被父母、被老师、被社会所误解。他们被父母逼迫装出Open、热情、外向的样子,被迫表现出“自信”的样子。他们努力活出“别人认为自信”的人应该活出的样子。但他们内心过去、现在一直受着煎熬。没人理解他们,没人给他们合适的生长空间,他们很压抑。 没有父母的引导,孩子没有能力先梳理自己的内在情绪和外在行为,再深刻辨析引起情绪和行为的深层原因,最后又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的内心是一片黑暗和混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更不知道该怎么走。他们只能天天生活在不被理解的外向社会里,独自苦苦前行。能否迎来内心困苦的纾解,就只能靠运气了。
生活在一个崇拜外向的社会里,我们敏感的孩子们显然是天生劣势的——谁会在初次见面中喜欢拘谨、敏感、不善言辞的人呢?但深交之后,我们都知道敏感的孩子善于深入思考、创造力强、观察力敏锐,还有很强的同理心。又会有谁讨厌会思考、有创造力、又有同理心的聪明乖小孩呢?
我们的家长、老师,实在应该多花点时间探索一下我们敏感的孩子。 至少我们应该领悟:敏感不等于不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