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21-3-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3002


倪文尖:多年以后重读《背影》,才看懂朱自清的父子情有多复杂


观视频工作室
理性观世界,自信看中国!6分钟前


大家好。我们今天讲朱自清的《背影》。






关于《背影》这一篇散文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讲法,我概括为十六个字,可能主要是十二个字。


“感情真挚”




诸位不知道有没有印象,写的是父亲的慈爱之情,然后是儿子的忏悔之情,关于父子情深,这一些是我们过去中学语文教科书在教学的时候很看重的。


“表达朴素”


朱自清的这篇《背影》基本上是通过语言、对话、动作、心理活动和场面的描写,主要用的是白描手法。所以这个也是我们过去老师会讲的比较多的。


“章法谨严”


《背影》这篇文章,它的起承转合是非常的清晰的。“背影”这个词在这篇散文里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开头第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有很多的研究,就认为这个叫什么?这个叫点题,一上来就点题。然后中间花的比较大的功夫叫做析题,分析的析。那就是“背影”的第二次出现,是在这一篇散文的第五自然段的后面,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个是析题,这是第二次。第三次,大家应该有印象是最后“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个是第三次。大家应该知道好像我数学很差,我说的是四次,好像少了一次,没什么,是题目,题目总共四次。




“理想范文”


朱自清的散文,也有些人当然主要指的不是《背影》,就认为朱自清的散文比较的过于的端正,明白吧?就过于的四四方方,没有旁逸斜出的东西,这个是也有人这样批评。当然了我们说好也是可以的,叫简练、叫干净、叫严谨。


网上包括这些传记材料的这些信息,说明《背影》的背后是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父子关系式。但是我说了我们如果回到朱自清的文本,大家肯定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关系都已经这样了,那朱自清为什么还要写出《背影》,而且写得如此深情款款的呢?


500


《背影》里面有一个表层的东西,也有一个浅层的东西,其实诸位想象移情一下就出来了。你父母给你的爱,有时候很让你感动,很让你受用,但有的时候你不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事情的另一面就是什么?就是控制,明白了吧?懂了吧?好吧,所以《背影》的,我这样一种解读的秘密在哪里?在于这个文本里的那个重复,就像两个“自然”的重复一样,朱自清的心理活动是重复的。我刚才讲了父亲这一面有一个表层,有一个深层,我现在不讲了,给大家我喜欢留空,大家想一想,朱自清也有一个表层,也有一个深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名篇的魅力就在于,哪怕他写得是如此的简单,我们在初中也可以读,对不对?我觉得在初中的时候,不能讲那么深,讲的那么深之后让孩子心理太复杂不合适,对不对?但是我们又可以回过头来读,当我们的人生阅历多了之后,我们又会对文学发现,这就是我的老师的一句名言:文学是人学。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2:0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不是过度解读?吃个鸡蛋,还要了解母鸡的家世。
发表于 2021-3-6 12:4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样过度解读,苦了答题目的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2:5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着眼文本,学习章法谨严还是可取的。移情和代际关系,初中生未必能理解。倪老师也不是针对初中生,而是针对重读的成年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2: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还去看了他的孔乙己。他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原点,孔乙己是鲁迅小说的原点,推崇备至。他重点讲了孔乙己里的不同视角,值得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2: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他说,初中七篇鲁迅,高中五篇。学生们可以多读几篇,混个脸熟。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3:0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哈士奇 发表于 2021-03-06 12:41
这样过度解读,苦了答题目的孩子

不必过分担心。一般的出题家没有这么勤奋。
发表于 2021-3-6 13: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ud 发表于 2021-03-06 13:09
不必过分担心。一般的出题家没有这么勤奋。

这题目再怎么出,都比前几年浙江高考的一条死鱼眼睛好做那个题目是直接放倒了原作者。

《背影》的理解,还是需要结合朱自清父子的生平经历。初中学生确实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成年人的生活艰辛。
发表于 2021-3-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最近的体会是,任何文章都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性格,以及写文章时的历史节点。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4:5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凫藻 发表于 2021-03-06 14:09
最近的体会是,任何文章都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性格,以及写文章时的历史节点。

道理不错,可是边界在哪里?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14: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03-06 13:20
这题目再怎么出,都比前几年浙江高考的一条死鱼眼睛好做那个题目是直接放倒了原作者。

《背影》的理解,还是需要结合朱自清父子的生平经历。初中学生确实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成年人的生活艰辛。

这些妄人也就是抖抖机灵,扮演上帝。
发表于 2021-3-6 15: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过度解读了
发表于 2021-3-6 17:3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发表于 2021-3-6 19:2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现在就连小学语文的导读也是咬文嚼字一大堆
发表于 2021-3-7 07: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叫没被社会虐过的娃理解朱被自己老爸反复虐的复杂心理?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08:3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倪教的东西象传说的屠龙技,初中生不理解,成年人没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3: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他教的分析方法是不是写在大学教材里了?要不然中学老师也象学生和家长一样没有头绪啊。

请中文系毕业生出来说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26 08:50 , Processed in 0.151060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