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5-9-8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薛涌的文章
【批注】

记得30年前,大学刚刚毕业,碰到一位复旦的毕业生。我们读大学时都情场失意,所以依旧单身。两位80年代版的“屌丝”碰到一起,当然会说女生的坏话。我跟他说,我们北大的女生其实很肤浅,谈恋爱先要谈古典音乐,害得一位学弟在那里大背《古典音乐欣赏》。他非常有共鸣:你知道复旦怎么谈恋爱?女孩子都要很深沉地问男生一句:“你读过萨特吗?”男生要更深沉地回答:“读过。”对方马上膜拜地问:“怎么样?”这时男生一定要发自肺腑地表示:“真是太棒了!”【估计都是读文科的】就这样,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不知道他的真实表现如何。反正我这个骂别人附庸风雅的,自己其实也没少装蒜。萨特的《存在与虚无》 一出来就买,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起摆在书柜里当家具,从来没有动过。后来,妻子第一次访问我的小屋,看着那吓人的书架很是肃然起敬。我心中暗喜:看来该买的家具【这个词用得妙】还是一定要买。另外,她也真不愧是复旦毕业的。

30年过去了,萨特和海德格尔可能都被遗弃在北京的储藏室里盖满尘土。他们讲的是什么,我不甚了了。反正我已经结婚生子,女儿也长到可以拿萨特装蒜的年纪了,所幸的是美国没这个风气。我现在专心致志学习怎么当个好父亲,比如怎么发展孩子的才能等等。女儿总嘲笑我,说她的事情用不着我管,我最好操心自己的事情【中外这方面都是挺统一的】。可惜,父亲毕竟是父亲。我依然相当勤奋地阅读各种青少年教育的书籍,比对待萨特可严肃认真多了,而且把心得也写成了几本书,俨然是“教育专家”。

最近在用功读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 《突然的天才?》(Sudden Genius?)。读者也许会笑:女儿已经16岁了,一眼就看得出她肯定成不了居里夫人或爱因斯坦,更不可能是贝多芬或莫扎特。但当父亲的就是不死心,一定要读这种书。此书当然是研究天才的书,而且重点分析了达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达尔文、爱因斯坦等10个案例。后面一部分是“天才的模式”,其中一章就叫“家庭很重要”。于是,我首先开始读这章【教育专家本色】。

想不到在这里居然碰到了萨特,而且他给了我当头一棒。他这么说:“父亲能给儿子留下的最大礼物,就是自己早点死!”不错,他说的是儿子,我有个女儿。不过那时很男权,尽管他的伴侣波伏娃是女权主义者。如果现在他说这话,肯定儿子和女儿都包括。这就是他教我的为父之道。

萨特他老人家凭什么这么说?其实,他的话并非全无道理:古往今来的天才人物,自幼丧父丧母的比例特别高。比如,《突然的天才?》所研究的10位天才,9个自幼丧父或丧母。达芬奇是私生子,没有自幼丧父丧母,却是由祖辈养大。居里夫人10岁丧母,达尔文8岁丧母,莫扎特、爱因斯坦的父亲是在他们20岁出头时去世。也许10个人的样本太小。但是,心理学家 J.M.Eisenstaedt在1978年的研究揭示:699个著名历史人物中,有四分之一在10岁前就丧失了至少一位双亲,34.5%在15岁前至少丧失一位双亲,在20岁前丧失至少一位双亲的比例为45%,在26岁以前丧失至少一位双亲的,则高达52%,超过半数了。他的研究包括许多我们熟悉的名字:10岁前丧失一位或两位双亲的有但丁、米开朗基罗、巴赫、牛顿、托尔斯泰……20岁前遭此厄运的有亨德尔、贝多芬、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吐温……如今,我女儿16岁,我还不到54。按照专家所言的“规律”,她要成名成家,我很可能就来日无多【终于“觉悟”。如果是孩子们看到这里的话,会不会产生一丝异样的快感呢?】。当然,我们要考虑过去时代的人口平均年龄,那时候,普通人的父母大概也活不长。不过,1953年Anne Roe对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显示:15岁前丧失一位或两位双亲的比例,在一般人口中是8%,在这些著名科学家中则高达26%。

读到这些,我不禁要问:热爱教育的妈妈爸爸们,你们真愿意付出个人的生命,只为让孩子成为天才吗?【当我们的孩子进入初中或者高中,长得甚至比我们还高大,思想比我们更有深度的时候,长期关注孩子教育的千帆网BBMM们,是不是我们该放放手了?关爱有时候也是一种变相的禁锢】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24 收起 理由
alin1967 + 16 好文!
cicibaba + 8 一直管过来,不习惯放手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9-8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难回应的话题。
似乎真是两眼一闭,才能真正地撒手不管。。。。。。
发表于 2015-9-8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位作者有没有也统计过,进监狱的人当中有多少是父母早亡,或者撒手不管滴
发表于 2015-9-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雨动伞心 发表于 2015-9-8 11:57
这位作者有没有也统计过,进监狱的人当中有多少是父母早亡,或者撒手不管滴

太精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坚决地逐步放手,可能更接近教育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雨动伞心 发表于 2015-9-8 11:57
这位作者有没有也统计过,进监狱的人当中有多少是父母早亡,或者撒手不管滴

普遍规律。就和大家的眼光容易聚焦牛蛙身上一般。

人的生活体验首先取决于自身的价值观。
发表于 2015-9-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该管则管,该放手时就放手!
发表于 2015-9-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处于橄榄两头的肯定多少有点特殊的,不是自己特殊,就是家庭特殊。我们还是中间的那段普通人,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过好普通的日子。
发表于 2015-9-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自己的切身体会,没有什么比父母双全,看着自己的儿女长大,更幸福,其乐融融的了。天才,让别人家的孩子去当好了,我们只管享受天才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吧{:soso_e113:}
发表于 2016-1-1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就算不放手,叛逆的娃娃也会让人精疲力尽,然后自然选择放手了。

点评

接地气的大实话。  发表于 2016-1-12 13:33
发表于 2016-1-1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长得甚至比我们还高大,思想比我们更有深度的时候”
沟通交流分析,用多出来的20+年的社会经验给出建议与想法,鼓励他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
自从M入学,我们就一直和他说,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个“宝”应该指的就是上年纪人几十年的经验
我会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扶持而非荆棘
彻底放手?不会的,人类是群居性的,一代一代之间的联系除了血脉还有情感

点评

中国式的父母是伟大的是悲壮的,孩子们长大了和父母们其实日行渐远那。  发表于 2016-4-10 10:57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bmly + 1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3-5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有道理的样子,我要想想。
发表于 2016-3-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就算要管,大多数人也只能管到16、7岁吧,还是多多珍惜现在能管管的时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9-28 19:24 , Processed in 0.12213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