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3-6-12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数学是美的。”几乎所有热爱数学的人,都对这一点心领神会。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林伟教授最近为了这份“美”,还和一名博士生较了真。博士生交上一篇论文,林伟拿来一瞅,纸面上打印着一排排数学公式,但基本的规范都没遵守,有些变量,该用斜体的都没用。

  “读数学博士怎么连这点对美的要求都没有呢?!”林伟把论文退回了,要求博士生重新交一篇“美文”。

  著名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数学是科学的女王。可把数学当“女王”一样呵护的学者们,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尴尬:接触“女王”的很多年轻人觉得她面目可憎,毫无美感可言。

  “有些数学题,真是令人恶心……”即便是一些中学数学老师,也和学生有一样的愤懑和困惑。

  我们的数学教育,到底把数学怎么了?(更多相关内容,请参看本刊P12《中国学生的数学基本功退步了,怎么办》)



  减负走入误区:减去了知识,没减负担

  眼见着高考、中考的知识点在减少,为学生“减负”意图明显,可不少中学生反而越学越累。从普通中学到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要参加大量补习,这是为什么?

  6月是一年一度的考试季。无论是初三还是高三考生,为了对付中考或高考,他们已进行了一年的“操练”。

  “学生们学得实在太苦了。”胡小群,复旦附中数学教师兼创新实验班班主任。因为今年不带毕业班,他尚能喘口气,思考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眼见着高考、中考的知识点在减少,为学生“减负”意图明显,可不少中学生反而越学越累。从普通中学到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要参加大量补习,这是为什么?

  在大学任教的林伟看过中学教材,也看出了现有教材的“减负”意向。他记得20年前自己上初中时的数学课本,“那时学得肯定比现在难,初中就要解斜三角形。”虽然有的数学知识从初中后移到高中学习,有的知识干脆从课本中消失了,但林伟却发现,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却在加重。一个初中生动辄挑灯夜战干到晚上十一二点,这一点,让身为大学教授的他十分不解。

  “问题可能出在部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理解上。”按照胡小群的理解,相关主管部门出于为中学生“减负”的考虑,将中、高考的考点减少了,许多教材上的知识点从考纲删去,这本是为了让学生避免落入题海战的一种考量。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因为中、高考不考,所以有些该讲的知识点也不讲了,或者讲得不全面,而将课时花费在对考试内容的反复练习上。这样,一方面学生并没有减轻实际负担,另一方面,看上去让学生少学了几个定理、几章内容,但学生对数学的系统性理解反而大大降低了。

  不少高中老师发现,许多中考数学满分的学生,进高中后数学一落千丈。这样的学生,胡小群也看见过不少。他说,这些学生初中数学学得不错其实是假象,他们更像是“机械操练的流水线产物”,对于一些数学基本原理和思想缺乏足够的认识。比如,每个初中生都知道解无理方程时要检验增根,但为什么要检验,增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变形会出现增根,他们很少进行深入思考。进入高中后,面对不等式的讨论,无理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他们显得无所适从。

  教材不教,考试要考,作为一种应试之举,很多中学课堂慢慢地把数学课上成了语文课。有人发现,网上也流传起很多“高中生必背数学结论”,动辄十几页。而事实上,不少结论都是可轻松推得的,老师都背不出来。如此囫囵吞枣地背诵,让学生更不愿意去思考结论的来源。

  “有的学生不是在解数学题,而是在套题,甚至背题。”即使任教于名校,林伟也在批阅学生的考卷时看到了一些“奇观”:大学数学系的学生期末考试,也会考一些经典数学定理的证明。“有的学生不理解推理过程,竟凭着好记性把证明过程背下来。”林伟纳闷了:这哪里是学数学;这么解题,怎么可能理解数学之美呢?



  高考数学题“异化”:有些不是数学问题

  学生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数学练习题,但有些习题,根本不是真正的数学问题!近年,不少数学高考题,光题干都要写上好几行。有人纳闷了:数学以简洁为美,题目都写得这么复杂,学生读题都要读半天——这还是数学题吗?

  任教于复旦附中的上海市特级教师张雪明,从另一个角度剖析数学教育的困难:高中数学的定位有问题。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都是初等数学,它们本应该和大学里的高等数学有一个衔接;但现在因为高考指挥棒的存在,高中数学前后都不着调,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知识空间。”张雪明说,由于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数学知识链条里出题考学生,题目只好变着法子“为难人”,“在题目里故意设陷阱”,为的就是让一些学生丢分,以此来区分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

  但这样的数学命题,离他理想中的数学,实在相差太远。说到数学试题的“异化”,他想到了一桩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往事:陈省身生前在南开校园散步时,一个初三女孩向他讨教三道中考数学复习题。结果,老人家竟然一题也不会。女孩骇然:“您是不是陈省身?”答曰:“确实是陈省身,但我不知道你问的是不是数学问题。”

  “学生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数学练习题,但这些习题,有些根本不是真正的数学问题!”张雪明话锋一转,谈到了高考数学命题。很多数学高考的命题,光题干都要写上好几行。同样是大学数学系科班出身的张雪明纳闷了:数学以简洁为美,题目都写得这么复杂,学生读题都要读半天——这还是数学题吗?

  最近,不少大学自主招生选拔的数学试卷如一股清风,让他重新感受到了数学之美。“去年‘北约’自主招生数学卷,考了7道大题,题干全部加起来写不满半张A4纸,题目的阅读量大概和一道高考大题目差不多。但这份试卷的每道题,都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之所以推崇这份看起来有些难度的考卷,张雪明说,他从大学自主招生发出的信号中看到了希望:做题“机器”大学并不欢迎,而这一点对中学教改有很积极的作用。



  跟风盲目补习:肩上只有麻袋,没有脑袋

  把数学变成解题,看上去是为了训练学生的熟练度,其实从创新人才的培养来说,副作用很大。学生最珍贵的想象力被扼杀了,长期训练,其实就是把学生教成了“肩上只有麻袋、没有脑袋的人”。

  摆脱应试的惯性,素质教育真正要落到实处,困难比预想得要多得多。

  在复旦附中带教创新实验班的胡小群,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了一连串的新问题,他笼统地概括为:“学生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不适应”。

  首先是学习方法。这位年轻老师观察过一些学习状况欠佳的学生,发现一个很典型的现象。“他们手上通常都有两个本子,一个是上课的笔记本,一个是外面补课的本子。仔细翻翻,两本本子上记的内容都差不多,但其实任何一个本子,他们都没有搞懂。”

  盲目地送孩子上培训班,背后还有家长们“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作祟。几乎所有的中学老师都有一种感受:课堂教学正有意无意地被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绑架”。社会培训班似乎招揽了不少解题高手,“遇到A类题目,就用a公式,遇到B类题型,可用b方法……”看到孩子上完补课班,抄回来一大堆解题秘籍,家长似乎得到一些安慰。至于这些方法到了自己孩子手上是否好使,家长们却忘了去关心。

  林伟也当过一回补课老师。有一次,他给朋友的孩子补习高中的三角函数,“肯定把知识点讲清楚了,给她做了好几道同类题型后才放她回去。”一个月后,朋友的孩子参加学校考试,考题正是做过的题型,但最终还是“挂”了。林伟说,这就是很多孩子“补课”的通病:只在补课班上学,课堂上短期记忆了几个方法,回家后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消化、吸收。所以,那些知识还是补课班老师的,根本没有学到自己的手上!

  “听、记、写、抄、答。”张雪明总结着这种应试教学套路。他说,把数学变成解题,看上去是为了训练学生的熟练度,其实从创新人才的培养来说,副作用很大。学生最珍贵的想象力被扼杀了,一类题目碰多了,就会陷入思维惯性。长期训练,其实就是把学生教成了“肩上只有麻袋、没有脑袋的人”——记住一堆方法,但没有想法,遇到难一点的题目,还是歇菜。

  有人不禁好奇,真正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是怎样的?作为一个范例,张雪明向记者描绘了他的课堂上发生的真实一幕:有位学生上课的时候,课桌上空空荡荡,不翻书,也没本子,只有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老师在台上讲,他什么都不记,只在听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低头拿铅笔在桌上迅速地刷刷演算。算完了,就用橡皮擦掉。一节课上完,他一个公式都没背、也没记录,看上去像没听一样,但数学问题却真想明白了。“别看这类学生学得轻松,他们应试能力一点都不差,因为他们真正理解了数学。”

  在胡小群带教的创新实验班里,出现过另一种类型的“好学生”。有位学生数学成绩不见得拔尖,但肚子里藏着一堆数学问题,并一直在自主研究。高中两年,这个学生已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其实,在这样的期刊发表论文,对许多数学教师来说也并不容易。



  数学怎么学?思之、思之、思之、思之

  对好学生来说,不断做题是一种“严厉的惩罚”。反之,如果老师只顾好学生,上课“开快车”,那么本来已经学得很辛苦的学生,更加无望跟上教学进度——解决这个教学难题,有人提倡实施“分层教育”,但反对声同样很大……

  数学是美的,但中学课堂的教学,如何让学生领略数学女王冷峻而严谨的美?实际上,记者采访中听到,中学数学教研圈中一直有一种呼吁,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实施分层教育;初中和高中数学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但针对不同教学基础的学校,各校应该有一个教学大纲“校本化”的过程。

  支撑这种呼声的理念,即是“因材施教”。有位执教于沪上一所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该校早些年一直希望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原因很简单,同样是中考满分的学生进入高一学习后,差距一下子拉大——这个现象其实在每所高中都存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老师一讲他就领悟了,也有的同学本来就是靠补习上高中的,学习难度一大,马上就跟不上了。面对这样一个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老师上课应该以谁为准?

  “其实,无论是以优等生还是以落后生为准,都是一种不公平。”若以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为教学基准线,那么优等生的大量课堂时间就被荒废了,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被众神惩罚,将一块不断滚下山的巨石反复推上山顶。——对好学生来说,不断做题就是无效无望的劳动,几乎是一种“严厉的惩罚”。反之,如果老师只顾好学生,上课“开快车”,那么本来已经学得很辛苦的学生,更加无望跟上教学进度。“分层教育看上去很合理,但一旦操作起来,学校压力很大。”这位老师直言,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分层”客观上会把学生根据学习状况划分成几类水平,而这一点恰会给家长和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谁都觉得自己应该在最好的班级,享受最好的师资。”反对的人多了,分层教育的事情自然就在争议中黄了。

  在中学课堂里当教书匠,张雪明总是记得自己多年前在大学里接受的一次数学启蒙——那是让他难忘的一节数学课。“我的老师单墫(中国首批博士、现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给我们上课,他拿着一个水杯走进教室,把题目写上黑板后,在题目边上,他写道:思之、思之、思之、思之。写完之后,一声不响。”张雪明后来领悟,四个“思之”即是数学教学的精要所在——数学是鼓励人们多想、多思。在思考中,人们会油然感受到一种理性、冷峻的科学之美。而数学的这种品格和魅力,永无可能从机械的试题操练中领略到。

  来源:文汇报
  记者:黄纯一 樊丽萍
http://www.xiaohuasheng.cn/view_41046.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5金钱 +30 收起 理由
乒呤乓啷气 + 8 说得真好!
bmly + 8 很给力!
大力妈 + 2 赞一个!
bluewindy + 4 很给力!
tomatocici + 8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llxsh 于 2013-6-12 19:35 编辑

在小花生上看到这篇文章,特转到这里,是请大家一起探讨下怎样引导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思之、思之、思之、思之
发表于 2013-6-1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何止是中学数学有问题,今天的小学数学就没问题吗?
所谓的减负教学改革,除了让孩子更辛苦,近视率更高,请问那帮拿着我们纳税人钱的孙子们还帮我们做了些什么事情?!!!截止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当权者出来反省究竟问题在哪里,就更不谈所谓的改良了,我们体制内的孩子的路究竟在何方?
发表于 2013-6-13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更加推而广之,不仅是数学学科,语文学科也是一样,而且禁锢更加厉害。
发表于 2013-6-1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陈省身不会做初中数学题;作家做错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题;英国人答错英语考卷题......
说来很好笑,但确实存在。
当然,相比其他两门,数学要好很多了。
发表于 2013-6-13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既然都知道那样的学习很丑陋,那又何必理睬它。

一味的苦干蛮干,无非是想试图撞开紧闭的大门,其实围墙不严实,缝隙还很大,跨越完全没问题,走的人多了,子孙就解脱了,牛娃的虚名害死牛。
发表于 2013-6-13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3-6-12 19:50
何止是中学数学有问题,今天的小学数学就没问题吗?
所谓的减负教学改革,除了让孩子更辛苦,近视率更高, ...

同意。
我们普通公办小学,一年级开始,数学就那么点加减法,孩子天天做几套卷子,临近考试尤其是副科全停,左一套右一套,也没有额外拓展。搞的就跟中考差不多,额就想不通了,基础是要扎实,但是扎实也不是这种扎实法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福成 发表于 2013-6-13 08:01
同意。
我们普通公办小学,一年级开始,数学就那么点加减法,孩子天天做几套卷子,临近考试尤其是副科全 ...

所以,我就想着 咱们在家怎么引导咱们孩子思之,大家都有啥好办法?

点评

孩子做题做到要吐,还能有啥想法去思考哩,学校里够烦了,回家再搞要造反的  发表于 2013-6-13 11:17
发表于 2013-6-1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曾经以为将来的孩子不会再重蹈覆辙,看来是自己太天真太乐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elena123 发表于 2013-6-14 09:35
我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曾经以为将来的孩子不会再重蹈覆辙,看来是自己太天真太乐观。

我们这几代人都是应试的产物,我看也就只有我们父母为孩子创造点空间,可是怎么做,是个问题
发表于 2013-6-14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对好学生来说,不断做题是一种严厉的惩罚"
太同意这句!
现行数学教学方法,简直是在抹杀真正喜爱数学并且有天赋的孩子的灵性
发表于 2013-6-14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可惜数学的美无法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来体会。
发表于 2013-6-1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归根到底,升学的学生和学校数量的供求关系越不平衡,数学就有越变态,这个是天朝特色。
发表于 2013-6-1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实应该是分班的。这样对不同程度的孩子都公平,大家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可是这样一来,家长又会嚷嚷教育资源不公平了,呵呵。。。
发表于 2013-6-1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echozhao75 发表于 2013-6-14 15:40
其实应该是分班的。这样对不同程度的孩子都公平,大家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可是这样一来,家长又会嚷嚷 ...

归根到底,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是一种选拔教育,所有人在一条起跑线上选拔出学习能力强的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而不是简单的通识教育,现在的家长们是第一希望自己孩子接受更加合理的通识教育,第二又希望得到高等教育资源,这两个愿望在现实中是矛盾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家长都在骂教育制度,同时所有的家长又逼着孩子挤独木桥。解决矛盾无非是搞双轨制,但是双轨制在中国文化和体制下是政治不正确的,搞不起来的。

点评

+1  发表于 2013-12-19 13:14
发表于 2013-6-15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觉得二期课改是失败的,课改改到了孩子和父母身上了
发表于 2013-6-1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魔术杨 发表于 2013-6-14 16:26
但是双轨制在中国文化和体制下是政治不正确的,搞不起来的。


我很顶你最后一句话,中国所有的问题(无论是小到芝麻的小事还是大到西瓜的大事都一样)集中到最后都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不解决,很多问题到最后根本就是无解
发表于 2013-6-1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觉得中国所有问题是资源问题,除了人力资源外其他资源都太太贫乏了,以至于僧多粥少。

点评

没错,优质资源稀缺,才会人人都想当特权阶层,才会让体制久久无法改变  发表于 2013-6-16 13:46
发表于 2013-6-1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人多,事多,有门路的多
发表于 2013-6-17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3-6-15 12:46
我很顶你最后一句话,中国所有的问题(无论是小到芝麻的小事还是大到西瓜的大事都一样)集中到最后都是 ...

体制问题是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但是这个问题不完全是体制,还有文化的因素。中国人心气高,崇尚教育和出人头地,在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永远有限)的情况下必然残酷竞争,就算中国现在变了天,国民党来了还是一样的。同样是亚洲文化圈的韩国日本,学生比我们的孩子还苦,就是这个道理。
发表于 2014-7-1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唉,无语了.
发表于 2014-7-1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除了做题就是刷题,这就是现在的数学学习。
思之思之
发表于 2014-7-16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真是看不到出头日期了,以后说不定我还要陪着孙子上奥数课
发表于 2014-7-16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真是看不到出头日期了,以后说不定我还要陪着孙子上奥数课
发表于 2014-7-2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元宝妈咪 发表于 2014-7-16 12:40
真是看不到出头日期了,以后说不定我还要陪着孙子上奥数课

陪孙子上还好点,要是孙女更吃力点。
发表于 2014-7-26 13: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你们是在陪读中?haha

点评

今年暑假第一次开始陪读生涯,没法子不打算出国的孩子拼命学吧!  发表于 2014-7-26 19:49
发表于 2014-7-27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觉得,数学是科学工程经管的基石。没有好数学上不了硏究院。不过功力主义要小心,死背没有好下场。大学考试是开书考的。。。。
发表于 2014-11-15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发表于 2014-11-1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qianfan 发表于 2013-6-12 19:50
何止是中学数学有问题,今天的小学数学就没问题吗?
所谓的减负教学改革,除了让孩子更辛苦,近视率更高, ...

小学也是这样
若以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为教学基准线,那么优等生的大量课堂时间就被荒废了,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被众神惩罚,将一块不断滚下山的巨石反复推上山顶
发表于 2014-11-19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鸡血13郎 发表于 2014-7-27 06:49
我觉得,数学是科学工程经管的基石。没有好数学上不了硏究院。不过功力主义要小心,死背没有好下场。大学考 ...

可是现在功利心越来越占上风了。可怕。
发表于 2014-11-1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Kingdu 发表于 2013-6-15 15:35
我觉得中国所有问题是资源问题,除了人力资源外其他资源都太太贫乏了,以至于僧多粥少。

对,资源的严重不平衡
发表于 2015-5-2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soso_e163:}
发表于 2015-5-23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魔术杨 发表于 2013-6-14 16:26
归根到底,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是一种选拔教育,所有人在一条起跑线上选拔出学习能力强的进入高等学校深造, ...

同意,现在就是把数学作为一种选拨的工具,挑所谓聪明的学生,数学可以出题很难也可以很容易,对老师方便掌握这个尺度。现在奥数好的孩子也未必真正学懂了数学,说这些都还太早。
发表于 2015-6-3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个人感觉现在中小学教育太注重概念的训练,如32 中有32个1, 或者3个10和2个1,整体被撕裂了,于是不美了,面目可憎了。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讲知道用32去计算,到高中,大学他自然会理解32中的内在含义,这也是典型的学究型教育方式。
发表于 2021-4-16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欧盟
不要妖魔化刷题。自有乐趣。
发表于 2021-4-16 09: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snoopy03 发表于 2015-06-30 12:48
我个人感觉现在中小学教育太注重概念的训练,如32 中有32个1, 或者3个10和2个1,整体被撕裂了,于是不美了,面目可憎了。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讲知道用32去计算,到高中,大学他自然会理解32中的内在含义,这也是典型的学究型教育方式。

你没有体会到位值原理的奥妙,恰恰相反,我们把32固定死了30+2,其实还可以是20+12,40-8,模5余2等等。好的孩子一定会思考这些的
发表于 2021-12-25 00:0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十年的老坟都能挖出来,bud哥您是蓝翔博士吧?
发表于 2021-12-25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明显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情况也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学校应该进行动态分层次教学,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有利于教学,否则把学业有差异的学生放在同一班级上课,老师顾哪一头?这样的教学怎么搞得好?
发表于 2021-12-3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罗博深的采访也讲了,数学不应该是背答案,背套路,不应该是看到一道题,第一反应就是“这题我做过,但想不起来了……”这样不是学数学。

真正的数学应该是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看到没见过的题,愿意动手动脑去尝试,才是“捷径”吧!
发表于 2021-12-30 18:5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题目只好变着法子“为难人”,“在题目里故意设陷阱”,这种题目真的是恶心人。
发表于 2021-12-30 21:1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142857      
发表于 2021-12-31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现在教育的目的是区别人,不是为了培养和探索,整个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展开的。
发表于 2021-12-3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22-1-2 10:1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中国那么多人,让有追求的追求美丽的数学,老百姓的我只想升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4-28 14:02 , Processed in 0.110300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