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9-8-16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一,参观博物馆注意事项
在博物馆一线岗位工作了五年,我眼见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在博物馆里进进出出,既为许多目标明确的学习型家长点赞,也为每天所见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生出了一些小小的思考


1. 参观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时,您注意到自身的“文明礼仪”了吗?


有礼貌、懂规矩,真诚微笑的人受到的待遇不会太差,我想大家对这一点不会有太多异议。家长能想到在博物馆中增长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光,但是“文明礼仪”这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也是每个孩子必须学习的内容,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有感于此,我没有把知识的学习作为第一部分来写。

我在年观众量超过百万的博物馆里工作,想问问大家,在参观博物馆时,是否遇到过下面罗列的情况?您当时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参观时:

(1)您和家人、朋友在人流中被冲散过吗?您的第一反应是大声呼叫吗?

(2)您曾忙于与他人谈话而忽略了孩子正在要求您的关注吗?

(3)拍照之前,您是否留意过展区能否使用闪光灯?

(4)在开放式的场景中,您留意过展台能否攀登、展品能否触摸吗?

(5)您会边走边看边饮食吗?

(6)您会事先留意卫生间、垃圾桶的位置吗?

(7)参观之前,您会有意识地打电话询问注意事项吗?

(8)借用婴儿车、爱心伞等便民设备时,您会小心使用吗?

(9)听公益讲解时,您会和其他观众一起蜂拥而上,把讲解员团团围住,使他/她寸步难行吗?

(10)您认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请轻声细语,文明参观”的提示有作用吗?

休息时:

(1)走累了的时候,您会在休息区的座椅上脱了鞋躺卧休息吗?

(2)找不到座位时,您会在大厅席地而坐吗?

(3)有人伸直双腿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处,您怎么看?

(4)吃完东西后,您是如何处理废弃物的?

关于科普活动:

(1)临时遇到特殊情况无法参加已预约的科普活动,您会打电话取消预约吗?

(2)您怎么看待活动中的爽约现象和迟到现象?

(3)一项有名额限制的免费活动开始了,您的孩子没来得及报上名,您会怎么做?

(4)一项活动出于各种原因临时取消了,您能理解吗?


关于孩子:

(1)您的孩子是否知道乘坐扶手电梯时应该注意什么?若他/她在电梯上快速行走、与其他孩子相互追逐、在电梯上反向奔跑、在电梯口滞留、玩手机、东张西望,您会置之不理吗?

(2)孩子是否曾在您不注意的情况下自行乘坐过厢式电梯?他/她认为电梯的开开停停、进进出出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吗?

(3)孩子对某一互动装置非常感兴趣,久久不愿离开,而后面的观众在排队,您会怎么做?

(4)您带着孩子在排队等待体验某一互动装置,孩子按捺不住想要插队,您会劝阻吗?

(5)孩子到服务台刷“第二课堂”卡、盖参观章、询问参观或便民服务的相关问题时,是怎样称呼工作人员的?是怎样组织语言的?工作人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后,孩子是否主动致谢了?

(6)孩子对待场馆的宣传单页,是认真收好,还是拿上几份,看完就随意丢弃了?

(7)在场馆门口收到一些小玩具(弹球、彩带、竹蜻蜓等),孩子会自觉先收起来,还是边走边玩呢?

(8)当有人提醒您的孩子不要奔跑、不要喧哗、不要攀爬展台、文明参观时,您会怎么做?您会帮着开脱,说“他/她又没有在跑”、“孩子小,不懂事”吗?

关于如厕:

(1)小宝宝忽然要上厕所,您会立刻向工作人员、保安员、保洁员、志愿者、其他观众求助厕所的位置吗?

(2)当来不及赶到厕所,您不得已带着宝宝就近解决在地面上、展台上、垃圾桶里、洗手台里甚至花坛中以后,您会通知工作人员处理吗?或者,您会亲自处理吗?

(3)在卫生间里发现到处随意丢弃的卫生纸和污浊的地面,您的感觉如何?

(4)发现上一位使用者没有做到“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您的感觉如何?

(5)如厕时您会关上厕门吗?您是否能做到节约使用卫生纸、擦手纸和洗手液?

……

可以说,以上这些都是小细节,我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呈现的。我认为,这些细节正好体现了博物馆在服务普罗大众时遇到的一些困境。走进博物馆,“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目标日益被大家放在心上,但却可能忽略了生活中与知识同样重要的东西——文明素养。我不敢轻言“素质”一词,但有时我和同事们也会感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定与文明素养相对等。


其实,在博物馆里(说得广泛一点,在公共场所中)都可以引导孩子学礼仪、懂礼貌,并且家长的言行就是一面镜子,您同意吗?
发表于 2019-8-16 09:0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点赞,点赞
发表于 2019-8-16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说得非常好,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8-16 09: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点赞,写的不错!
发表于 2019-8-16 09:4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海南万宁
没有去过呢
发表于 2019-8-16 09: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jennyynnej
说得非常好,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8-16 09: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的,点赞~有次带孩子去参观文庙,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家长只顾拍照,偶尔喊几句孩子英文名字,象征性制止一下孩子疯狂的大叫追逐,庙内书法展厅的工作人员眉头紧皱,我家孩子低声跟我说:“妈妈,孔圣人被他们打扰了~”
发表于 2019-8-1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的很好,孩子的行为举止都要靠家长言传身教
发表于 2019-8-16 10:1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的很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19-8-16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专业人士,专业的角度
发表于 2019-8-16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shirley_zlm 于 2019-8-16 10:37 编辑

(1)您和家人、朋友在人流中被冲散过吗?您的第一反应是大声呼叫吗?
对于这一点近期正好经历过,一家人在国外旅行时在大型超市购物,小孩说了句自己去找某样东西,一溜烟的不见了,原地等了一会没见他回来,货架一排排非常高,完全挡住视线,我第一反应,糟糕 !出事了!恐惧铺天盖地的涌来!我大声呼喊小孩的名字,一排排货架搜寻过去,旁边西方游客让我嘘轻一点,但是当时紧急情况做不到捂住嘴不出声。。。时间就是生命线,所以我大声呼叫了,小孩最后自己跑回来了,换位思考,如果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看到别的家长一脸恐慌,焦虑万分的大声在公共场合呼唤孩子的名字找孩子,我非常能理解,也愿意和他一起找孩子,不会说让他轻声一点,这种礼仪在十万火急性命攸关的场合先放一放吧
发表于 2019-8-16 10: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暑假前去某市著名博物馆,恰逢某小学参观,沸反盈天,追逐打闹,瞬间感觉到了菜市场!带队老师工作人员充耳不闻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2:4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hirley_zlm 发表于 2019-08-16 10:33
本帖最后由 shirley_zlm 于 2019-8-16 10:37 编辑

(1)您和家人、朋友在人流中被冲散过吗?您的第一反应是大声呼叫吗?
对于这一点近期正好经历过,一家人在国外旅行时在大型超市购物,小孩说了句自己去找某样东西,一溜烟的不见了,原地等了一会没见他回来,货架一排排非常高,完全挡住视线,我第一反应,糟糕 !出事了!恐惧铺天盖地的涌来!我大声呼喊小孩的名字,一排排货架搜寻过去,旁边西方游客让我嘘轻一点,但是当时紧急情况做不到捂住嘴不出声。。。时间就是生命线,所以我大声呼叫了,小孩最后自己跑回来了,换位思考,如果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看到别的家长一脸恐慌,焦虑万分的大声在公共场合呼唤孩子的名字找孩子,我非常能理解,也愿意和他一起找孩子,不会说让他轻声一点,这种礼仪在十万火急性命攸关的场合先放一放吧

紧急情况紧急处理,为人父母之心,做了父母都能体会。
发表于 2019-8-16 13:1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很好的家长学习贴!
发表于 2019-8-16 14: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参考学习中 好东西
发表于 2019-8-16 15: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hirley_zlm 发表于 2019-08-16 10:33
本帖最后由 shirley_zlm 于 2019-8-16 10:37 编辑

(1)您和家人、朋友在人流中被冲散过吗?您的第一反应是大声呼叫吗?
对于这一点近期正好经历过,一家人在国外旅行时在大型超市购物,小孩说了句自己去找某样东西,一溜烟的不见了,原地等了一会没见他回来,货架一排排非常高,完全挡住视线,我第一反应,糟糕 !出事了!恐惧铺天盖地的涌来!我大声呼喊小孩的名字,一排排货架搜寻过去,旁边西方游客让我嘘轻一点,但是当时紧急情况做不到捂住嘴不出声。。。时间就是生命线,所以我大声呼叫了,小孩最后自己跑回来了,换位思考,如果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看到别的家长一脸恐慌,焦虑万分的大声在公共场合呼唤孩子的名字找孩子,我非常能理解,也愿意和他一起找孩子,不会说让他轻声一点,这种礼仪在十万火急性命攸关的场合先放一放吧

非常同意,在这种孩子生命攸关的问题上,礼节是其次的。
发表于 2019-8-16 20: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
写的很棒,应该参考学习,文明从娃娃开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2 22:30 , Processed in 0.056146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