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353|回复: 19

[小学其它] 学区房是否是伪命题(摘自恰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个学区系列在拓展了几篇教育话题后,反响强烈,激起了各路精英们的热情讨论。

观点的碰撞有助于触发新知,是我们非常乐于见到的。
后续篇幅还将继续扩展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探讨。
这篇开始,我们暂且收一收,回到学区房这条主线上来。

****************
在我们房产圈里,长期流传着某位大神级人物提出的一种观点:学区房制度无法维系,存在系统风险,终有一天要崩溃,学区房会跌的一文不值。
支撑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获得收益的人(房东)并不是付出劳动的人(老师)。激励机制不对,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得到激励,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一篇,我们就展开来讲讲,为什么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
首先,房东真的获得了收益吗?
这个前提,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
2019年的今天,上海浦西中心城区一梯队小学对口的学区房,相对周边类似品质的非学区房,平均溢价约80-100万。我们取高值100万来计算好了。
回顾学区房(二)中讲述的知识点,好学校的三大要素是:师资、生源和方法。
我们承认师资的重要性,认可好老师对孩子成才的巨大帮助,愿意为此买单,没有问题。
但你不能认为这100万都是老师的功劳、都应该折算成工资发给老师。
因为最关键的,其实是生源和方法。
这其中,生源是家长的功劳,方法至少有一半是家长的功劳。
公办小学择校一线民办初中,三分之二以上是靠家长自己在校外鸡娃,上培训班、请家教、陪读手把手地教。

也就是说,100万的溢价中,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都是家长的贡献,而不是学校的贡献!
是家长和学生,在学区房从没有溢价到产生溢价的时间段内的努力,提升了学校的品牌价值。
由此产生的学票溢价,是他们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
是他们理所应得的!
只有最多三分之一,也就是33万的溢价,是和学校的投入有关的。
按照民办小学中的翘楚——徐汇区盛大花园小学2018年的学费标准:2万/学期计算,33万溢价不过也就对应8年而已。
被房东拿走的收益,最多也就对应学校生命周期中的8年!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任何名校,都有至少几十年的历史了。
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办学几十年。
8年的损耗,只是小头,完全负担得起。
****************
你说,学票价值未来还会随着房价上涨而增值?
应该把这一块,也算进房东的收益里面去?
我觉得不能算。
这一块,只是对冲通胀罢了。
人员工资、土地房租都在涨,你花在这上面的钱,只是保值,勉强维持购买力不跌落。
和你买非学区房,多买一些面积,没有本质区别,并没有产生增值、溢价。
****************
聪明的读者们,读到这里,一定发现了一个bug。
“毕竟,你还是有33万、8年的损耗啊!”
这部分钱,就这么被房东白白赚去了!
给到老师多好啊!
老师付出了劳动,但是毕竟没有享受到这33万的收益。
会不会动力不足、消极怠工?
长此以往,优秀师资流失、学区崩盘?
并不会!
****************
要理解这个逻辑,跳脱出学费——工资的狭义思维陷阱,要先从商业模式的基本原理说起。
一家公司开门做生意,通常都会设置多条产品线。
传统的模式,是每一条产品线、每一种商品,都把成本和可接受的利润率计算清楚,制定一个保证合理利润的价格。
但是,很快,老板们就发现:做生意,你不能什么项目都收费。
客户体验会很差的。
他们会觉得:你每样东西都要赚我钱!
感觉非常不好。

现代企业的模式,会严格区分“引流品”和“利润品”。

引流品不以赚钱为目的,甚至亏本运营也在所不惜。
只要通过引流品聚集大量客源,最终还是可以通过利润品,把亏的钱都赚回来。
汉堡是麦当劳的引流品,可乐才是利润品;
iOS是苹果的引流品,iPhone才是利润品;
星巴克是商场的引流品,化妆品专柜才是利润品;
新闻内容是门户网站的引流品,广告才是利润品。
而如果把别家的利润品当作引流品来做,自然所向披靡。
MIUI是小米的引流品,小米手机还是引流品!
这就是一盘很大的棋了。
利润品是物联网产品家族,还是有品电商平台,还是小米金融,由雷总尽情发挥。
这就是为什么许许多多投资者看空小米的市值,而我一直坚定认为还有很大突破空间的原因。
我的知识星球问答服务免费开放,是引流品(公众号次文中可以找到二维码)。
而买房定制服务,上下家中介费合计仅为1%,超低的价格、高品质的服务,专注打造爆款,还是引流品。
至于我的利润品是什么,嘿嘿,不告诉你。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暂时还不需要。
****************
现在,就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看问题、做事情,最重要的是格局。
格局一定要够大。
站在足够足够大的格局上,你可以把政府也看成是一家企业。
政府也要做生意的。也要生产产品、取得收益。
政府一样需要引流品和利润品。
教育,就是政府的引流品!
你别跟我谈赚钱。
哥不差钱,不需要靠这个赚钱。
因为投入在教育上的经费支出,完全可以通过利润品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21: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现在,就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看问题、做事情,最重要的是格局。
格局一定要够大。
站在足够足够大的格局上,你可以把政府也看成是一家企业。
政府也要做生意的。也要生产产品、取得收益。
政府一样需要引流品和利润品。
教育,就是政府的引流品!
你别跟我谈赚钱。
哥不差钱,不需要靠这个赚钱。
因为投入在教育上的经费支出,完全可以通过利润品,成倍的赚回来!
上海的年GDP是3万亿。
教育财政拨款接近600亿。
GDP的2%。
有的是钱。
上海各区小学在校学生的人均经费支出是约3万/年。
世外、逸夫、盛大花园、爱菊——徐汇四大民办小学,全市民办小学的标杆级存在,它们的学费也就在4万/年左右。
上海公办小学的经费预算,几乎不逊色于顶级民办小学!

这还只是全市平均数,把一堆菜小都含在里面了。

如果是一师静教、蓬二卢一这样的正市中心一梯队强校呢?
翻个倍都毫不稀奇。
一梯队公办小学的教育经费资源,是要压倒优质民办小学的!
虽然有点颠覆认知,但事实的确如此。
(由此可以部分解释一些民办小学TZ生的由来)
贞观年间,有一次科举考试后,唐太宗见当年的新科进士由太极宫端门列队而入,喜道:“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
通过尊师重教,网罗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继而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才是政府乐于见到的。
至于从财政收入中拿出来一些小钱,用于提升教师待遇,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大设计。

事实上,优质民办小学的学费也并不能算太贵。
4万/年也未必能覆盖成本,更多还是公益性质的。
徐汇四大民办,一样也是各自背后财团的引流品。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它们的出身背景。)
开办这些教育机构,既满足了企业家们的慈善需求,又展现了社会责任,非常有助于提升个人和企业的社会形象。
****************
优质公办小学的逻辑,和地铁、道路、公园、医院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是的,修建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必然会产生周边存量住宅因为配套价值提升而涨价的“搭便车”现象。
可是,任何“搭便车”都必然会造成“公地悲剧”吗?
“喝汤”一定会影响“吃肉”吗?
那可不一定。
在正统的经济学里,这是一个“管理边界”问题。
一项事业,应该由多大的组织来运营?
管理100人的创业公司?
管理5000人的中型企业?
管理200000人的跨国集团?
还是管理一整个城市的地方政府?
管理的边界在哪里,最终取决于效率。

而效率,并不和组织规模成严格反比关系。
小组织,未必效率低;
大组织,未必效率高。
还是要看具体做什么事情、谁来做、怎么做。
如果“吃肉”的效益足够大,忍受一点“喝汤”也没什么关系。
一切以结果说话。
很多领域,管理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还需要长期实践摸索,不可妄下结论。
教育也是其中之一。
****************
几句题外话。
有人说:教育的价值在下降,复旦交大不值钱了,所以学票本身在贬值。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这和上公办还是民办没有关系。
如果复旦交大不值钱了,你给娃上民办学校、国际学校的钱,一样也是白花的。
况且,如果教育的价值可能下降,那么房产的价值同样可能下降啊。
地段本身也未必是保值的。
没有万世不移的财富。
始终保持冷静的观察和思考,才是持续做出正确决策的不二法门。

有人说:好学区可能变差,学票价值就会受损。

拜托,1000万的房子,学票价值才100万。
你不去担心地段价值的那900万,反而担心起学票价值的这100万来。
不是本末倒置么?
学票价值的涨跌,无非是师资、生源在不同学校间流动的结果。
地段价值的涨跌,无非是地段、配套在不同板块间流动的结果。
两者别无二致,都可能起起落落。
从占房产总价的比例来看,学票价值的起落,对房产价值的影响,远远小于地段价值的起落。
研究价格走势,也应该抓住主要矛盾,不是吗?
有人说:规则制定者可能修改规则,把学票价值抢劫走。
拜托,1000万的房子,学票价值才100万。
你不去担心地段价值的那900万,反而担心起学票价值的这100万来。
不是本末倒置么?
学票价值的100万可能被抢劫,难道地段价值的900万就不会被抢劫?
请问,是100万对抢劫者的诱惑大,还是900万对抢劫者的诱惑大?
始终保持冷静的观察和思考,才是持续做出正确决策的不二法门。
有人说:正常世代更迭,每25年生2个娃,平均每12.5年产生1个学票需求;
学区房实行5年1孩政策(二胎、双胞胎除外),平均每2.5年就产生1个学票需求。
学区房不堪重负,迟早崩溃。
我也是醉了。
符合上海入学条件的名额总数是恒定的。
学区房入学人数多,把其他非学区房的师资、校舍进行调动分配,不就完了?
无非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区别,总量需求又没有变,怎么就崩溃了?
闵实验已经开到第四个校区了,莘松、春城、景城、畹町加起来,一个年级合计将近1000名学生,也没见人崩溃啊。
刚好平均一下过于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又有什么不好了?
始终保持冷静的观察和思考,才是持续做出正确决策的不二法门。
****************
学区制度将长期存在,并正常健康地发展下去。
优质学区房需求众多、价格坚挺、好租好卖。
如果刚好需要自用,购买学区房是稳健靠谱的决定,没有问题。
虽然公办小学未必代表了真正上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后篇将会展开),但是:
学区房不是伪命题。
发表于 2019-9-13 22:1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没那么多事,信就买不信可以不买,人各有志
发表于 2019-9-13 22: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最近学区房房东们心态有点急
发表于 2019-9-13 22:2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好!!!!!!!!!!!!!!!!
发表于 2019-9-13 22: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同意部分说法
发表于 2019-9-13 22:5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键还是自己穷,不然也去弄个学区房了
发表于 2019-9-13 23: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区房价格的趋势主要还是取决于市场
发表于 2019-9-13 23:0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实不买学区房的都是因为穷~如果现在给那些说学区房没用的家长一下子送给他们500万~他们第一件事就是买学区房
发表于 2019-9-13 23:4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越南
也许某些知名公办小学的校长可以在调入某个新的学校之前先在旁边买几套房子
发表于 2019-9-14 00:3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行走的夯熊爸爸 发表于 2019-09-13 23:09
其实不买学区房的都是因为穷~如果现在给那些说学区房没用的家长一下子送给他们500万~他们第一件事就是买学区房

言之有理啊
发表于 2019-9-14 04: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围观围观围观
发表于 2019-9-14 06:3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站高一点看看,往外看看,往回看看。。。
发表于 2019-9-14 08: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学校的关键,不仅在学习,而且在区分“阶层”
发表于 2019-9-14 08: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所以还是个卖学区房的
发表于 2019-9-14 08:3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
说实话,只要是欧美舶来品,最后都发展得不错,还会被天朝演绎得更厉害。学区房只算最小的那个。
发表于 2019-9-14 09: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围观围观围观
发表于 2019-9-14 10: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9楼真的一语中的
发表于 2019-9-14 11: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行走的夯熊爸爸 发表于 2019-09-13 23:09
其实不买学区房的都是因为穷~如果现在给那些说学区房没用的家长一下子送给他们500万~他们第一件事就是买学区房

也不一定,不同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样,500万有的拿去买学区老破小,有的可能愿意买远大新。比如你给金山本地人500万,可能还是买在金山
发表于 2019-9-14 15: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实学区房的危险在于教育政策的变化,片区划分的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5-12 13:21 , Processed in 0.057470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