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分享,供讨论】个人英语学习理解及90年代英语学习弊端... ... ... 一、听音*辨音能力
重点:(在学习初期阶段)不在听懂,而在抓取/获取音的本质:频率、高低、强弱、停顿、连读...
目的:能适应和分离出音
方法:通过大量的正确的适当的听力输入、模仿获得口语输出,获得音的敏感度和发音
注:初级阶段不在听懂,但随着1-3的循环,能力提高后,是要慢慢需要理解的,
如果不能理解,就要考虑是什么原因?材料太难?太冷门?适当的调换材料!
二、正确的 词*意*音 结合
重点:“意”不是指的中文意思,而是图形化、场景化的意境,大脑反应最快的、处理最快的是“图像信息、场景化信息”
目的:让词、词组在脑内形成图形化、场景化的意境
方法:通过大量的图形、视觉、场景化的输入,将 词*意*音 结合
三、阅读*语感结合
重点:通过大量的正确的适当的阅读输入,获得语感、固定搭配、句/句群的结构、习惯用语等的输出
目的:熟悉英语句式、搭配、结构,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力输入,提高句群的图形化、场景化理解
注:据网上数据,大致听力材料语速(不知道准确否)
VOA正常语速为:130-160
BBC正常语速为:150-180
VOA慢速英语语速约为:95
-----如果你快速阅读英文都达不到这个速度水平(注:达到这个速度水平,还要理解内容),
那么你裸听这么快,不是更痛苦?更不能理解,所以大量、快速、适合的原版阅读
(难度是n+1法,比自己水平接近或高一点),可以提高你的理解能力(阅读理解、听力理解...)
四、重点说明:
1、一~三 不是孤立的,是相互结合的,不停的重复 一~三,螺旋式上升。
2、在此过程中,避免母语影响,尽量采用图形化、视觉化、场景化输入
(听音能力的训练,建议纯听(初期训练辨音能力时,可以不求听懂,但随着 一~三的循环,是需要理解的))
3、整个学习过程:遇到不熟悉的,应该采用图形化、场景化的解释,或者英英解释,避免母语解释
五、90年代英语学习的弊端:
1、方法弊端
(1)哑巴式英语:没有辨音训练、没有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
(2)翻译式教学:英中直译,忽略图形化、场景化
(3)孤立式单词:用中文谐音去记单词、词组、低效记忆拼写,脱离语境、场景
(4)过时的教材:采用过时的、非常用的、不地道的教材,造成过时、太书面,非生活化场景
(5)课外阅读少:我们当年英语课外阅读很少(基本上没有,另外资源也不丰富)
2、造成后果
(1)能看不能听:
就是脑内没有“词*意*音图形化、场景化结合”,听到音,无法激活脑内图形化反应,或者图形化反应太慢:
一个句子听到1-2个音不理解,注意力就在思索中文含义,导致其他音错过
(2)能看不能说:
没有正确的语音输入,就没有正确的语音输出,造成口语不标准,表达句式不正确。
(3)能说不地道:
非地道的、过时的、翻译式的语句(非英语常用),英语母语者听不懂,交流困难。
3、改善方法(个人理解):
循环一~四,螺旋式上升,其实上是韩国人《千万别学英语》的一个改进,主要在 2,我把 图形化、场景化 这个强调了~~~~(估计坛子里,了解《千万别学英语》的不多吧!)
持之以恒~~~坚持!
持之以恒~~~坚持!
持之以恒~~~坚持!
在~~~海外芮爸的鸡娃江湖~~群里~~的芮爸 简短总结如下:
1、大量听音频,大量读文字,大量看画面
2、简化成= 语感和文字
感谢芮爸!
【个人分享,供讨论,希望能获得大家好的分享】
=======这个论坛,我的第一个帖子,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