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08|回复: 33

[小学其它] 纳悦,才能开出想要的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叙事 | 孩子不做作业怎么办?

魏智渊  知教师  今天
新教师实习,我坐镇办公室,像个老中医,专门解答老师们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说句题外话,最近几年的经验告诉我,经过深度培训的新教师,在进入职场后的表现,往往明显地优于大多数成熟教师。因为他们在被传统教育体制化之前,率先建构了新的生动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相适应的方法技巧。

1.刚才,一个新老师(现在在五年级实习,计划下学期让她跟这个班带六年级)回到办公室,有点生气,问我:“魏老师,学生不交作业怎么办?”然后又补充说:“第一次许多同学都没有做作业,我跟他们说再给一次机会,问他们能不能做到,他们都承诺说能做到,但这次仍然有些同学没做作业!我应该怎么处理?”

我知道,中高年级,交作业普遍存在问题,包括这个班级。所以新老师遭遇这个问题是非常正常的。

我说,孩子不做作业有N种理由,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需要一种复杂的思考。我先问你,第一次你和学生约定,问大家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大家说“能”,那么收来的作业,有多少人做到了?

“大多数都做到了。”新老师说。“之前许多同学没做作业,这次跟他们约定后,大多数都做到了,但仍然有少数同学没有兑现承诺。这少数同学,我怎么办?”

我一拍大腿:“祝贺你呀!你做新老师没多久,跟孩子们做了一个约定,大多数孩子就兑现的承诺,你应该大大地表扬孩子们,对不对?”

她想想,觉得还真是。我继续说:“你布置了作业,提出了要求,大多数孩子积极响应,交作业的比率大大提升,这首先要大大地表扬他们。但是你却把眼光放在少数几个没完成任务的孩子身上,从而把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变成了一件令人沮丧的事。这种思维方式需要调整。至于少数孩子的事,是另一个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首先看到缺点与不足,这是许多老师和家长的自然反应,或者说,是人类的自然反应。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人类还在原始丛林中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首先应该(或优先)注意到危险,才能提升存活率。但步入现代社会,这一生存机制,经常却成了发展的阻碍,对自我以及孩子形成消极暗示。

2.我们达成了第一个共识:从一开始许多孩子不做作业,到跟孩子约定后,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应该积极地肯定孩子们的这种进步。这同时也是老师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少数孩子违背规则就是老师的失败。

那么,这“少数孩子”怎么办?

我说,所谓复杂性思考,就是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孩子做作业,天经地义,你不做,就是你的不对。作业问题同时涉及到诸多维度:

一、作业布置得是否合宜?(包括数量、难度、与教学的关联度等)

二、作业是以怎样的方式布置给孩子的?

三、本学科作业是否与其他学科作业相冲突?(主要是数量)

四、孩子对作业(甚至学习)是否感兴趣?

五、有没有特殊情况影响到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

……

新老师说:“他们不是没有时间,他们根本没有抓紧时间,浪费很严重。例如,在一些时间段经常聚在一起下象棋,就是不做作业!”


我说,这些都只是你看到的“现象”,但是“现象”是需要解释的,而且可能会拥有不同的解释。对这些孩子来说,可能是兴趣问题(作业无意义,至少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习惯问题(没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可能是能力问题(缺乏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能力),你怎么理解这现象?

因为我们往往没有充分地考虑到解释的丰富的可能性,而是直接定义为“懒”,所以会贬抑这类学生(他们也习惯了并有心理预期),带上情绪跟他们交流,而无法做到悬置情绪地了解真相,并提供具体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矛头会指向孩子:“这是一个懒惰的家伙!”而不是指向问题:“这个孩子需要帮助!”

3.我们达成了第二个共识:悬置自己的情绪,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而不是孩子。

当然,孩子和问题,是一张硬币的两面。在处理问题之前,先不能贬损孩子,而应该尊重孩子。我说,有一件事你做得非常棒,你不是像传统老师那样生硬机械地布置作业,而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询问孩子能不能做到,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要求孩子履行承诺。越往高年级,充分尊重孩子,凡事商量着做越显得重要。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过,当你面向全班孩子,问大家能不能做到的时候,这些实际上没做到的孩子有可能被迫和大家一起做了承诺,但实际上并不是发自内心?

她想了想:“有这种可能。”

我说,只要承诺不是发自内心,那么,被违反的可能性就会非常高。久之,非常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发育。所以,当你要求孩子做出承诺的时候,你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到个别情况,并提供孩子谨慎承诺。

我建议:

一、布置作业时,要尽可能考虑到作业的意义感,即是否适合孩子,是否真的有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这跟成功感相关),数量和难度是否合适,等等。

二、如果班上有经常不交作业的孩子,可以考虑将作业分为AB级,允许一部分孩子主动选择做少一些但必须的基础作业。

当作业有意义的时候,孩子有完成作业的动力;当孩子拥有选择权(时间与数量)时,孩子会觉得受到了尊重,往往会更倾向于完成更多和更高难度的作业。以前有个老师,她采用奖励作业的方法。即谁在学校表现好,可以奖励一份作业回家去完成,结果孩子们热情高涨。

想想看,这其中的诀窍在哪里?

4.我们达成了第三点共识: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提醒孩子慎重决定,孩子往往会表现得更好。

“那我现在如何处理这些没完成作业的孩子?”她说,“我今天很生气,我在班上说我给过你们机会……孩子们看上去也很羞愧。”

我说,前面说过,孩子们表现很好,反馈应该是庆典性的。至于那些没如约完成作业的孩子,这时候恰恰不要骂他们,而是只平静地陈述事实,表扬履行了承诺的孩子。孩子做了承诺(虽然是被众人所无形中胁迫的),但没有做到,他自然会有羞愧。当然不同的孩子羞愧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孩子同时会自我辩护或者装出满不在乎以自我保护。这个时候你不要骂他们,因为你一旦骂了他们,他们的羞愧感就会消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过失已经被抵消了,即他们已经为他们的过失付出了代价,所以他们的良心获得了平衡。你再多骂几句,骂得狠一点,他们反而会滋生很强的自我防卫意识。你的批评如何指向了他们这个人,他们会反而滋生不公正感,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而你是对他们一贯持有偏见的迫害者,因此不做作业就成了维护自尊的反抗行为,反而获得了某种价值。


那么,怎么办?

前面讲了悬置情绪,这个要坚持做到。因为悬置情绪能帮双方聚集于问题本身。你反过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着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实际上,种种可能都有。但最常见的原因,是作业无意义不想做,贪玩懒得做,或太难做不了,这会成为习惯,即不做作业的习惯,并发展出相应的应对系统。如果是作业太难,那么孩子就需要帮助;如果是作业无意义,那么老师要调整,并帮助孩子提升对枯燥作业的忍耐力……那么,如果真的是懒,并且已经成为习惯了呢?

这时候老师就要和学生“协商”,老师监督你,帮你发展自主性。达成一致后,就要不断地提醒孩子完成作业。如果孩子在一些零碎时间里只是下象棋,你可以问孩子作业做完了没有,如果没有,你就要求他返回去做作业。而且可以跟这个孩子甚至全班孩子讲讲什么叫“延迟享乐”。

坚持下去,还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属于极特殊的病例了。

5.我们达成了第四点共识:要把孩子的问题尽可能地归为能力问题,并提供具体的帮助,通过“细跟进”,以能力上的协助,促进态度的转化。

最后,我跟新老师做了总结。

不要对任何孩子抱有偏见。比孩子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呵护孩子的自尊;好的教育的前提,是好的关系。所以,要防止在对待不做作业的问题的时候,先将自己与孩子对立起来。一旦师生对立起来,那么必然彼此对对方抱有偏见,教育将成为不可能。一个不做作业的孩子,一个不热爱学习的孩子,往往是被老师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不是完成作业,不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就必须让作业变得合理,包括让孩子拥有选择权。孩子拥有选择权,班级生活契约化,孩子会拥有更良好的自我感觉,也更愿意挑战。

但是,契约化和个别对待,并不意味着老师无限制地在做退让。有些老师在作业问题上无限制地在做退让,实际上,是牺牲了原则,让师生关系交易化,诱导了学生的投机心理。而且,标准一旦丧失,会让其他正常完成作业的孩子有不公平感。或者说,灵活性不能以丧失公正感为前提,但公正感又不是简单的平均,而是因人而异,不变的是原则,而非作业量。一旦明确了合宜的作业量或作业内容,可以延迟完成,但不能不完成,教师要有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坚持。

复杂吗?

确实很复杂。教育就是平衡的艺术,是基于原则,促进每一个孩子的自我负责和自我发展。

补充一句,这位新老师真的很不错。接班没有几天,就获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因为她始终信任孩子和爱护孩子,并让自己处于积极的学习之中。那些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站在教室里的老教师们,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些启发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0: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现在的“老油条”老师 从来把情绪对外发泄。如果像新老师一样 经常反思自己 我想学校不需要心理教师辅导也能让孩子心理健康。比较隔靴搔痒的心理辅导比不过无知老师天天的偏见斜眼对吧……
发表于 2020-10-2 12: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作业爱做不做,各种选拔性考试又不缺人录取。
发表于 2020-10-2 12:0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知楼主如何看待那些体育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互动。

据我所知,教练的脾气通常比小学老师的脾气大,他们下的命令通常也是要求绝对服从。为什么社会上通常对这些教练的严格鼓掌称赞,却对语数英等文化课老师有诸多苛责。

前几天的那个热帖,三岁孩子边哭边打球的,还“全网点赞”,群里有人说,如果三岁孩子边哭边写字,边哭边做计算,父母会不会被网暴骂死。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有多分裂?对老师的要求是有多对立?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2: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教练是对一小批人 你可以不训练 那回去读书呀。老师对你凶,你第二天不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2: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但凡学校老师对孩子好一点 宽容一点 家长也不用这么揪心了不是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2: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一个宽容的学校 不以分数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学校 才会培养出一批不带偏见 鼓励 宽容的老师
发表于 2020-10-2 12:1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很好的内容,很有启发,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10-2 12: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2: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并非针对所有老师 只是针对那些“老油子”老师。事业单位时间久了,不思进取,还要求学生做高于他们年龄的事情。老师就该研究学生,而不是念教案和出题的机器,这些简单的教育手段,人工智能就能做,这种老师也好淘汰了
发表于 2020-10-2 12:3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HOO 发表于 2020-10-02 12:06
不知楼主如何看待那些体育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互动。

据我所知,教练的脾气通常比小学老师的脾气大,他们下的命令通常也是要求绝对服从。为什么社会上通常对这些教练的严格鼓掌称赞,却对语数英等文化课老师有诸多苛责。

前几天的那个热帖,三岁孩子边哭边打球的,还“全网点赞”,群里有人说,如果三岁孩子边哭边写字,边哭边做计算,父母会不会被网暴骂死。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有多分裂?对老师的要求是有多对立?

主要差异其实是 人们对通过刻苦锻炼能提高体能基本达成共识 对通过刻苦智能训练提高智商将信将疑 不相信刻苦锻炼能提高学习的人当然认为学习上的训练是虐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靠机械的训练能提高的?那就没有爱因斯坦了 更不会有季羡林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教学者不想着引水入渠 怎可能水到渠成?这种回复就不要出现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外力的训练比不上自驱力的学习。所以教育者重点在育人。而不是训练。海豚都不想被训练 人家的反抗是什么?自己关闭呼吸门 把自己憋死。何况小小年纪的小学生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0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种只看外部行为主义式的教育思想 就是虐童
发表于 2020-10-2 13: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佛系妈妈 发表于 2020-10-02 12:14
教练是对一小批人 你可以不训练 那回去读书呀。老师对你凶,你第二天不去了?

还真不是,没有听谁说教练骂了就不去训练的。都不需要去找专业选手,随便问一下一些业余体校的就好了。没有几个人因为教练的责骂而放弃一项运动的。
发表于 2020-10-2 13:3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4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没话怼了吧……你说的是特殊训练 我说的是基础教育 范围不同 语境不同 不要硬拿来对比 没意思的
发表于 2020-10-2 13:4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孩意志力都是薄弱的 任意凭兴趣学 极多小孩就是什么都不学 理论说起来容易 实际遇上熊孩子 去苦口婆心劝劝试试就知道了 老师更不可能走进每个学生心里去私人定制方案 私人定制这种事只有家长去做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谁说过要私人订制?上面的老师私人订制了吗?一说到因材施教就是私人订制。不想想如何拥有教育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4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说这种话的 首先就是简单粗暴 不把孩子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发表于 2020-10-2 13:5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yyhuang 发表于 2020-10-02 12:37
主要差异其实是 人们对通过刻苦锻炼能提高体能基本达成共识 对通过刻苦智能训练提高智商将信将疑 不相信刻苦锻炼能提高学习的人当然认为学习上的训练是虐童

这也说不通感觉。无论哪个行业,最顶尖的一小批人都是靠天赋,大多数人都谈不上天赋。刻苦练习对任何一个学科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天天计算还是日日挥拍,都是枯燥的练习,都有违儿童发展规律的,为啥我们对前者是嗤之以鼻,对后者却赞赏有加?孩子计算没做好老师就不可以骂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5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计算没做好 骂了有用吗?原因在哪里?不懂的话骂了也白骂。我说得诺贝尔数学奖的大师 最讨厌计算 你相信吗?反正我相信。数学和计算没有直接关系。和逻辑有关系。逻辑这东西不是每个年龄阶段都能理解的。参考年龄特点。你可以百度上查一下。看了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20-10-2 14:1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0 收起 理由
admin -20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0-2 15: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佛系妈妈 发表于 2020-10-02 13:54
计算没做好 骂了有用吗?原因在哪里?不懂的话骂了也白骂。我说得诺贝尔数学奖的大师 最讨厌计算 你相信吗?反正我相信。数学和计算没有直接关系。和逻辑有关系。逻辑这东西不是每个年龄阶段都能理解的。参考年龄特点。你可以百度上查一下。看了就知道了

感觉这个讨论已经偏离了方向。

其实我想说的就是两点。一是,大多数老师的批评都是可以接受的,就如同教练的训斥一样。对这些批评没必要上纲上线,我相信大多数的老师是正常的人,会认真对待孩子,也可能会暴脾气的骂几句。

二,如果确实碰到了个别行为恶劣的老师,那么可以去找校长或者更高级别的,我有知道全班家长联合起来换老师的。或者家长去找老师谈一谈。如果觉得这些都很难,那就要教会孩子如何跟“恶人”相处,让孩子学会面对一些恶意的评价。一个班级总有好几个任课老师,也不可能每一个老师都对孩子有偏见。

不管是怎么做,都比在论坛上痛斥老师来得有用。如果楼主只是纯发泄,那就另当别论了。
发表于 2020-10-2 15: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看成了纳税...
发表于 2020-10-2 16: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自驱吧。

增进合作,关系和谐,启动共赢模式。家长、老师和孩子统一战线。
发表于 2020-10-2 17: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谢谢楼主分享,还是很有收获的。作为老师应该有这样的反思和心态,才能真的做到教育好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8: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HOO 发表于 2020-10-02 15:02
感觉这个讨论已经偏离了方向。

其实我想说的就是两点。一是,大多数老师的批评都是可以接受的,就如同教练的训斥一样。对这些批评没必要上纲上线,我相信大多数的老师是正常的人,会认真对待孩子,也可能会暴脾气的骂几句。

二,如果确实碰到了个别行为恶劣的老师,那么可以去找校长或者更高级别的,我有知道全班家长联合起来换老师的。或者家长去找老师谈一谈。如果觉得这些都很难,那就要教会孩子如何跟“恶人”相处,让孩子学会面对一些恶意的评价。一个班级总有好几个任课老师,也不可能每一个老师都对孩子有偏见。

不管是怎么做,都比在论坛上痛斥老师来得有用。如果楼主只是纯发泄,那就另当别论了。

你太天真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8:4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卢冬英 发表于 2020-10-02 16:51
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自驱吧。

增进合作,关系和谐,启动共赢模式。家长、老师和孩子统一战线。

是的 大家都要自驱 觉得很多家长和孩子已经走到了老师认知的前面。反倒是教育者原地踏步甚至连连倒退。这真的太对不起这份工作了
发表于 2020-10-2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很好的内容,很有启发,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10-3 08:4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卢冬英 发表于 2020-10-02 12:17
很好的内容,很有启发,谢谢分享。

确实是这个意思
发表于 2020-10-4 08:5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5:1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对 没有 只有物理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9 15:07 , Processed in 0.07038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