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21-5-18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以前不是师范学校的,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今年上半年我开始学习教育心理学,对照自己孩子的发展,发现了很多有意思、可以引发思考的点,可以缓解自己第一次做家长的茫然和忐忑,在此跟大家分享。

1、关于“遵守社会规则”的理解——理论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说个最近发生的事情,双休日我们带孩子去郊区住酒店放松一下,套餐里头是送双人自助晚餐的,然后1.2m以下的孩子免费。我娃最近刚刚好1.2米,问我他在不在免费的行列。我随口回答:在的。他又追问:如果人家觉得他已经到1.2米了,不让他进去怎么办?我继续随口回答:不会不让进的。没想到这段对话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去之前的晚上,娃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去住酒店了,他们不会让我进去吃饭的,你能帮我付钱吗?”“妈妈,我想做一个诚实的人”。
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我感觉孩子虽然还是大班,但是他已经正式开始踏入社会化的历程之中,他重视社会评价,重视社会规则,他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问心无愧。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对他说,首先,从规则本身来说,1.2米在规则的临界点上,我们没有违反规则;其次,从这件事情的深层内涵来看,我们支付的对价和我们得到的应当是一致的,你是一个过敏孩子,自助晚餐中所有的水产品你都不能吃,你跟着爸爸妈妈进去也就只能吃点什么披萨炸鸡之类的,我们没有占人家便宜;最后,从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来看,如果到时候酒店扩大解释,说1.2米已经不属于免费范畴,不同意你进去的话,妈妈会为你付钱的。
这番沟通以后,孩子又高高兴兴的释怀了。但总的来说,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想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岁的孩子处在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交界处,他们理解原则和规则,并且强调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很多家长会说到孩子在学校刻板的遵守某些规则,不会变通,遭受欺负,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认知发展过程,父母和老师的作用,更多的在于引导孩子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理解发展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具有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能力,理解规则本身和规则背后真正的公平。

2、关于“适度超前学习”——理论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适度超前学习”是一个现在经常提的词儿,在我们论坛里,“适度”两个字甚至也不怎么出现,大多体现为“超前学习”,我以前一直不知道这个度怎么把握,怎样是科学的,不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直到我学到维果斯基的“最佳发展区”理论,最佳发展区是指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一定的教学指导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略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作为一个家长,盲目报班、盲目拔高非常可怕,不仅仅是费钱,也可能对小孩的心理造成压力,可能有天生牛娃是真的早慧,但大多数孩子还是应该像孩子一样长大,有时看到一些家长3、4岁就强迫孩子搞数学,其实真的不必,也许小班要教一个月,中班就只需要教一个月,而大班只需要一周而已,是孩子变聪明了吗?不是,是他的身心发展到了合适的阶段。认清这些阶段,然后合理制定目标、适度拔高,才是最重要的。

3、关于“赞美和鼓励”——理论依据: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像我这种学前孩子的母亲,大多知道要给孩子极大的赞美和鼓励,育儿理论都是这么宣传的。但我也是最近才开始思考“赞美和鼓励”对于一个孩子的意义,3-6岁学龄初期的孩子开始出现主动性和内疚感,埃里克森把这个阶段的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6-12岁学龄期孩子开始获得勤奋感和自卑感,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而在这些阶段中,家长存在的意义,就是陪伴和引导孩子发挥主动性,获得勤奋感,“赞美和鼓励”是重要的载体。当然,赞美和鼓励更应该基于过程和行为的肯定,而不是唯结果论。

题外话,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阶段,是青春期,这个阶段最大的危机就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情绪起伏大,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外部角色是“同伴”,体现出的最重要品质是“忠诚”。所以,初高中阶段是同学间影响最大,想去菜中争名额什么的,还是要慎重。

4、关于“期待与压力”——理论依据: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们经常会讲,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据此教育孩子,用言语引导甚至有时攻击孩子。这个过程中,家长/老师的期待和言语对孩子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皮格马利翁”效应给了我一个答案。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如果家长或教师对孩子表达出寄予积极期望的话语或行动,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会显著优于没有获得期待的孩子。当然,这种期待如果过度,也可能成为压力。家长/老师的言语的力量往往大于我们所想象的,对于我个人的警示,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我们以为“只是骂几句”的情绪宣泄,对于孩子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指引;以及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遇到一个好老师,当然这可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家校合作也需要家长的努力嘛。

其实想写很多自己孩子的例子,比如他洋洋得意的样子,他在家里学了半瓶水的知识就要出去晃荡,他害怕我的任何一句否定甚至只是皱一下眉头等等。篇幅太长太琐碎了,而且各家孩子情况都不同,还是就写了几个大致的方向,供各位父母参考。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控制欲太强,有的时候觉得自己仗着强势地位折腾孩子,我经常在反省自己,也因此想要去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就当是给自己做当妈的上岗培训吧。


发表于 2021-5-18 14: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有些是有一定的道理,就像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一样。还有很多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是所说的个性,个体差异性。所以觉得不要一味的超前拔高,还有很多东西要适应自己家的孩子,没必要和别人进行比较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晶晶苁 发表于 2021-5-18 14:15
有些是有一定的道理,就像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一样。还有很多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是所说的个性,个体差 ...

是呢,看到别人热火朝天鸡娃的时候要先冷静想想自己家的娃适合啥
发表于 2021-5-18 15: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允许孩子做个不完美的娃娃,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做一个真实的人。
发表于 2021-5-18 15: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真好,像楼主这样用心学习教育的家长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21-5-18 15:3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就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呢,是逻辑思维的,就是智力方面认知发展的理论;孩子遵守规则,是道德发展理论的一个阶段的表现,皮亚杰也有道德发展的理论你也可以读一下。
发表于 2021-5-18 15:3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最近也是学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看到埃里克森、维果斯基等等都还是觉得亲切
但是生气起来这些专家就不见了
还是需要不断自己不断努力
发表于 2021-5-18 15: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为好文章点赞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16: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龙的一家 发表于 2021-05-18 15:31
就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呢,是逻辑思维的,就是智力方面认知发展的理论;孩子遵守规则,是道德发展理论的一个阶段的表现,皮亚杰也有道德发展的理论你也可以读一下。

好的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16: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hulatown 发表于 2021-05-18 15:33
最近也是学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看到埃里克森、维果斯基等等都还是觉得亲切
但是生气起来这些专家就不见了
还是需要不断自己不断努力

啊是的,经常后悔我刚刚怎么又吼了。。。
发表于 2021-5-18 18:1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当然,赞美和鼓励更应该基于过程和行为的肯定,而不是唯结果论。
说得好,赞!
发表于 2021-5-19 01: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晶晶苁 发表于 2021-05-18 14:15
有些是有一定的道理,就像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一样。还有很多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是所说的个性,个体差异性。所以觉得不要一味的超前拔高,还有很多东西要适应自己家的孩子,没必要和别人进行比较

说的有道理
发表于 2021-5-19 06:5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猫天真 发表于 2021-05-18 14:16
是呢,看到别人热火朝天鸡娃的时候要先冷静想想自己家的娃适合啥

是的,很多时候容易情绪焦虑和跟风,我觉得还是看自己娃的情况来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
发表于 2021-5-19 07: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实是这样的,晒娃的会把娃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至于记多少,多久遗忘,延伸到哪里都没有参考意义。
再来就是一本书啃下来收获不见得一样,有人受益匪浅,有人觉得一般。
但我觉得看还是要看一些外面的情况的,毕竟不是闭门造车,外面大概什么情况,大家大概的学习进度。这样方便知道自己家娃如果放在大环境里的一个情况
发表于 2021-5-20 12: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晶晶苁 发表于 2021-05-19 07:01
其实是这样的,晒娃的会把娃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至于记多少,多久遗忘,延伸到哪里都没有参考意义。
再来就是一本书啃下来收获不见得一样,有人受益匪浅,有人觉得一般。
但我觉得看还是要看一些外面的情况的,毕竟不是闭门造车,外面大概什么情况,大家大概的学习进度。这样方便知道自己家娃如果放在大环境里的一个情况

毕竟,闭门造车还要出门合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5-6 22:30 , Processed in 0.048662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