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2-4-1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IN-OUT 于 2015-3-25 21:51 编辑

4月中旬,中考前第二次模拟考试将全面拉开序幕,而5月将进行“三模”考试。这两次模拟考试,是考生之间实力对比较为客观的依据,特别是“二模”成绩。因为“二模”考试的试题通常是各个区对高考“考试手册”与命题方向深度解读后的“结晶”,也是考生第一轮复习后的一次全面大检测,其成绩基本上能如实反映考生的现有水平,也能揭示考生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二模”成绩对填报志愿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填报志愿要拉开学校层次

  据了解,2011年上海中考考生人数为85895名,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率为98%(包括中职校)左右。而今年考生人数将在8.2-8.5万人左右,今年或将继续保持去年的录取率。近期,各区县“二模”考将陆续拉开帷幕,对于中考生来说,该如何根据成绩填报志愿?黄浦区招生考试中心主任时咏梅表示,相对高考来说,中考志愿填报相对简单。一般来说,中考试卷比之前大多数区县所组织的模拟考试要简单一些,这就预示着考生即使估算的分数比模拟考试高一些,家长不应盲目乐观,而应作些纵横比较,冷静估分。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最易陷入三大误区:一是上普高不愿上职校;二是选重点高中,不上普通高中;三是填报志愿不科学,没有梯度,可能导致高分“落榜”。时咏梅建议家长,在“二模”考后,根据成绩挑选相应档次的学校,在这一分数段的学校中,要遵循“冲、稳、保”的次序要诀,两头“冲”和“保”的学校要拉开层次和梯度,切忌一味填报同一层次的学校。

  时咏梅说,从以往经验来看,家长存在较多误区。一些家长和考生抱着“非名校不考,非名校不上”的心理,导致中考志愿填报的选择面过于狭窄,所填报的志愿同水平、同层次的高中学校过于集中,而缺乏梯度。“一窝蜂”填报通层次学校,容易导致第一、二志愿缺乏合理的梯度,从而造成优秀考生高分落榜。因此,志愿填报要理性分析,适当拉开档次。

  每年各校升学比例稳定,不能只看分数

  时咏梅表示,不少家长认为初三“一模、二模”考试是对中考的模拟和仿真性考试,科目齐全,难度接近中考,可以用“一模、二模”的考试分数作为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甚至作为唯一参照。一般来说,模拟考试的分数不能作为唯一对照,家长还是应着重看考生在学校和所在区县的定位。一般来说,每个中学每年考入各类学校的比例比较稳定,考生可根据自己在学校的排名,看自己在哪一档次,然后分别跳高和调低一档进行有层次的填报。

  要参考校内总分排名,家长不能单纯依靠“二模”分数作为孩子选择高中学校的重要依据。家长和考生也应依据初二、初三两年来的几次重要的过程性考试成绩,确定考生在班级、在年级的总体水平如何。通过班主任和学校提供的有效信息确定考生学业发展水平,再确定考生适宜的高中学校。具体说,在填报志愿时,要了解考生所在学校的层次,考生在本校所处的位置及本校历年在各批次学校的升学比例数。

  把握自己排名的方法是:一是要明确自己平时在所在学校团体内的相对位置;二是要知道在本次中考中自己的估分成绩与所在学校全体考生成绩预测的比较;三是要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全市的大致位置;通过这样的综合分析,便可大体明确自身的相对位置。学生在全市的中考排名不知道,但是在校内的排名情况要心里有数,往年学校多少名的学生能报什么样的学校,可以作为参考。中考前的模拟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很能说明考生在同班、同校、同区考生中所处的大致位置。

  最后,时咏梅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孩子不喜欢的学校,千万不要填报。在选择学校方面家长一定要多听老师的意见,不要太过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应仔细分析孩子的特点,做出有目的的选择。不能一听到哪个学校好就跑过去,一听到某个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选了什么学校自己也跟风。家长心态要平和,情绪更要理智,不必跟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6-2 11:16 , Processed in 0.034152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