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近的一次同事聚会想到的
本帖最后由 谦宝贝爸爸 于 2014-5-22 18:13 编辑借“亚信峰会”的召开,5.21放假一天。和几个同事喝茶聊天,聊天的话题主要还是围绕孩子的教育问题。晚上回到家里,在书桌前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提笔胡乱写了些东西。
关于最近大家讨论很多的英语”退出“高考的问题,我想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英语是不会退出高考的,只是换种方式计入高考而已。至于英语今后在高考中的地位如何,还需要等到教育部出台新的英语学科教学标准和考试标准,以及高校招生时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所以大家拭目以待吧。
英语和汉语一样,它是一个工具,一个交流的工具。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应该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模仿能力是很强的,特别是口语以及听力,当然记忆力也是非常棒的时候。这个时候学语言对孩子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到了初高中,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幅发展,孩子更愿意做理科的题目(从心理角度来讲,理科学习的成就感是超越英语、语文这类文科学习的,而且是比较容易看到效果的)。所以,我认为英语学习(包括语文)应该从小就需要培养。至于最后它在高考中有几分,我并不关心这些,因为它只是工具,就像烧菜、做饭、洗衣服,孩子以后的学习(出国深造等)、工作都可能用到它,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不要过多纠结语言类的学校会不会走下坡路,因为语言类学校突出的地方并不一定是英语的应试,而是口语、听力、阅读,这些恰恰正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所特有的东西。
第二个想和大家谈谈关于孩子的教育
教育不等于教学,学的好不等于受到的教育就好。请大家一定要分清楚这些。
可能由于职业关系,看的专业书籍比较多,和同事们关于这方面的交流也比较多。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帮助。如果孩子是一张白纸,那么你和你的家庭一定是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笔墨最多的角色。
第一个方面是性格养成。其中包括1、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我在教育系统工作,听到的关于孩子跳楼自杀的次数比大家多的多,这也让我认识到一个孩子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做父母的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时刻做好干预的准备。比如:孩子考试成绩好了,我们该如何表扬,成绩差了,我们又如何帮助他度过难关(一次次的失败,孩子的心理关是很难过的);等到孩子到了高年级,早恋了,你该如何面对?2、对抗挫折的能力。其实这个可以放到第一部分里面(价值观),因为现在独生子女的问题,导致了现在的孩子抗搓能力都非常差。这个就需要我们家长从小适当地给孩子受一些挫折(甚至制造一些挫折),不同的年龄段可以让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认识到挫折出现的意义在于如何去客服它而不是逃避它。3、宽广的胸襟。现在的孩子容易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和外界脱离,而且学段越高,这个现象越严重。这需要我们家长从小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更好地以身作则,家长有着宽广的胸襟,孩子的胸襟还会小吗?
第二个方面是习惯养成。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这些都是相通的。我举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2010年我带毕业班,班上有个姑娘非常聪明,但是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总是差一口气。这个学生最大的问题还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好(比较懒)。我对她说:你做好两点,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第一,每天早上来头发一定要梳梳整齐;第二,书桌上面的书一定要理理整齐。就这两个很小的点,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最终姑娘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这些习惯都是从小就养成的,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一定要费费心,多在这些方面关注你的孩子,对他整个人身都是有帮助的。
很多人都说教师的子女读书一般都会比较好,的确这个是事实。我想里面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的原因:1、教师有着更加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寒暑假、双休日等);2、教师有着更多关于教育的专业知识。其中我觉得更加重要的还是第一点。所以,给位爸爸妈妈,一定要多陪陪你们的孩子,你们陪的越多,孩子身上就会留下更多你们的烙印。
本人理科出身,不擅长写东西,乱七八糟乱写一通。谈的还是比较空的,希望文章里面的一些有用的东西可以帮助各位爸爸妈妈去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
发现排版也很渣,懒的弄了,见谅。
写的很全面,学习! 但也有一种说法,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见仁见智! 楼主写的不错,赞一下 谢谢楼主,说的很有用 教师子女未必能得到更多的陪伴
不过家长做老师的,教育上思考的问题总归更深入一些,小孩教育的方法手段上面也多一些 说的很对,术有专攻。我女儿学声乐以前是某师范类的高级老师教的,我觉得已经很棒了,最近换了一个音乐学院的年轻老师只教了半年,觉得女儿的高音和唱歌的稳定性提高太快了。任何事物比较了才知道了确实有高低,所以好的外语类学校学的英语和外面的补习学校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kylinwayne 发表于 2014-5-22 16:56
说的很对,术有专攻。我女儿学声乐以前是某师范类的高级老师教的,我觉得已经很棒了,最近换了一个音乐学院 ...
这个推论,有这么直接的因果关系嘛? 本帖最后由 kylinwayne 于 2014-5-22 17:08 编辑
清雪 发表于 2014-5-22 17:00
这个推论,有这么直接的因果关系嘛?
不好意思,我女儿目前也在外语类小学读书,同时也在外面读英语。这个比较还是有的。同时我也认同1-5年级培养小孩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这个观点。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 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 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 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何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 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予以了说明。他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 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 说实话,3楼的评论有些刻薄了...
LZ好心和大家分享一下育儿经验,如果对其中的育儿经验有不同观点,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致探讨。
没有任何内容,直接下了一个结论,说某个群体教不好自己的子女,难道是嫉妒LZ多了一天假期;P zdshan 发表于 2014-5-22 16:35
但也有一种说法,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见仁见智!
凡事没有绝对的,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教好自己的孩子,包括不是所有的老师真的适合做老师的。我只是拿身边的经历来说,大多数教师的子女学习上都还是可以的。 清雪 发表于 2014-5-22 16:54
教师子女未必能得到更多的陪伴
不过家长做老师的,教育上思考的问题总归更深入一些,小孩教育的方法手段上 ...
是的,我身边也有很多教师为了陪伴更多的孩子,而耽误了自己的孩子,这些老师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我家也是老师,感同身受,不过做什么职业不重要,家长用心和善于思考,就能教好自己的孩子。中小学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多。 写得太好了,学习了:) 楼主见解非常好,特别是挫折教育非常必要! 好帖要顶,做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好文章!{:soso_e163:} 好文章:D 好帖。我觉得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其次是要有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包括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最后才是学习成绩的提高。 值得学习的好文章 好文章,值得推荐 心平如镜 发表于 2014-5-22 23:18
好帖。我觉得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其次是要有好的生活习 ...
其实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优秀的前提条件。 说到教师家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高学历家庭散养型居多,以大学老师为多。
说到教师教不好子女,可以举的反例不少,恕不多述。
教师普遍人脉资源不缺的,术业有专攻。找比自己水平高的教很正常。
不教自己的子女我倒是也听说过一些,很多是不愿伤害亲情而已。 有道理,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道理 说的真好!赞! 楼主的话虽然杂,但是阐述的道理很有深度,虽然家长们都知道要多花点时间教育和培养孩子,但是现在速成化得社会还是带来很多影响,我们家长需要经常提醒自己! 其实人士应该静下来反思的 学习了!:) 谦宝贝爸爸 发表于 2014-5-23 08:14
其实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优秀的前提条件。
这也是我们对小孩从小一贯注重的最重要的方面,阳光、健康、活泼、开朗。 赞同楼主的观点。
我觉得现在很多孩子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父母都是双职工,一般由老人带。
隔代教育对于孩子从小的习惯培养方面不利。 支持原创,写的不错 说得好,我们也是比较懒,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好。考试总差那么一点。 其实父母是孩子眼中最好的榜样,尤其在品格方面,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先看看自己做到多少。所以做父母的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包括我本人在内。 williamzhu73 发表于 2014-5-26 15:30
其实父母是孩子眼中最好的榜样,尤其在品格方面,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先看看自己做到多少。所以做 ...
很同意这个观点
言传身教,不仅仅是知识内容,品行什么的也在悄然进行复制。 清雪 发表于 2014-5-22 16:54
教师子女未必能得到更多的陪伴
不过家长做老师的,教育上思考的问题总归更深入一些,小孩教育的方法手段上 ...
而且家长当老师的,想必教育资源也比我等丰富得多吧 sunflower99 发表于 2014-5-29 10:41
而且家长当老师的,想必教育资源也比我等丰富得多吧
有一些,但也有限。如果自己的学校比较牛还好说,否则的话其实帮助也不太大的。
一般的做法也就是找自己校长和对方校长打招呼。 高手在民间啊 谢谢,写的不错 对于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这个话题,一直有一个很困扰我的问题。
既然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那为什么经常会出现,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年龄相仿,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孩子,他们的处事原则、人生观会差别很大。
人的个性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说得好,习惯好了,其他的都会改变 忍不住说两句,还真是,家里若父母是中小学老师对孩子学习抓的特别紧,若家长是大学老师则相反。
我外公是某旦大学教授自学精通4门外语,他一直说小孩子读书靠别人逼怎么行?不要读就随便他去,以后长大了总有用武之地。
这让我相当无语。 所以,每个父母的育儿观是不一样的。确实也有小孩自己从小很要,从菜小到菜中,然后进四校,进北清复交的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但在千帆论坛的大部分家长们还是从“大概率成才”的教育方法进行讨论的。
踱悠悠 发表于 2014-8-2 11:18
所以,每个父母的育儿观是不一样的。确实也有小孩自己从小很要,从菜小到菜中,然后进四校,进北清复交的小 ...
这种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写的很好{:soso_e179:}
个人认为所谓大学老师或者高学历家庭的”散养“不等同于常规意义上的”散养“。这种”散养“需要足够的信心,对自己有信心,有孩子有信心,对社会的发展有信心。宏观上说,更多地是在关注孩子的生存能力(生活自理、安全意识等)、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谦和礼貌、嘉言懿行等)、兴趣培养(从看到认识到疑惑到学习到兴趣,一路上的指引和陪伴)等。微观上说,不过度的指导以给予孩子专心独立思考的空间,以提点代替强制学习以培养自我约束、自我认识能力等等。此”散养“非散而不管,只是在学业的基础上更有内容、深度和侧重。 上海-老刘 发表于 2014-5-23 08:35
说到教师家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高学历家庭散养型居多,以大学老师为多。
说到教师教不好子女,可以举的 ...
和这位同感,自己出生教师家族,初高大学的亲戚都有,情况就是和这位朋友说的一样。
我觉得是父母看到的,决定了他们管教的态度。
初高的教师父母,看到的都是被管束严格的学生,自然默认也对自己的子女也采用相同方式。
大学的教师,本来对自己的学生管的松,要学的自然会好好学,不要学的再管也管不好,所以就会有散养的居多。
至于双职工的父母,我觉得我们没有比教师家庭有劣势。我们看到的是大社会,更复杂的社会。所谓会读书的不会做事,好学生不等于好员工好老板这种也是习以为常。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应该也是会心平气和很多吧。 一看楼主就是体制单位吧,文笔工整。 写得太好了,学习http://app.qianfanedu.cn/public/emotion/face_003.p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