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福会幼儿园面试准备的,贴出来给打进电话的家长参考吧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是宋庆龄女士1949年亲手创办的一所幼儿园。
创办时间1949年
创办人宋庆龄
方针
“愿小树苗健康成长”和“实验性、示范性”
理念
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和谐发展
错误教育儿女是为了维持自己人生的平衡,满足自己向旁人夸耀的虚荣面子,拿孩子去保障未来的利益。
“人总会有些怎么努力也干不成的事情。有梦想是好事,但是中途如果发现还是不行,那就尽早说出来,没有人会责怪你,笑话你的。”
不去灌输成功论,让孩子自然生长的父母们,其实是无限的爱和理解,把孩子当做一个值得尊敬的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
和被别人安排着度过自己人生的孩子相比,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内心有足够的爱,反而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充满了生活的力量。
父母应该做园丁而不是木匠
我们在教育子女时,难免会想象他长大后的人生:考进大学、成为专业人才、收获美满的家庭,并会朝着设定的大致目标进行教育规划。乍一听似乎没什么不对,就像小说里的由美子,想把儿子培养成医生,希望女儿能嫁得好人家,日常也会如此教育孩子。
但仔细想想这其实很奇怪,亲子关系和其他关系一样,本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不会说,希望他3年后变成什么样,但却在与自己孩子的关系中却会有这样的期待。
儿童不应该被特定的技能培养得像成年人一样,而是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有更多的玩耍和创造的机会。不同于自己的父母,也与其他人不一样。
把家长分为“木匠型”和“园丁型”两个类别。
“木匠型”父母,可以理解为,脑子里想好要养出个什么样的孩子,然后一点一点培养雕琢。如果想养成李云迪,那就每天吃饭睡觉之外全部练琴。
而“园丁型”父母的养娃思路,是给娃提供阳光雨露,让娃自然生长。娃如果喜欢钢琴,家里不差钱就找大师教;但如果没兴趣也绝不勉强。就算娃有啥稀奇古怪的爱好,只要不伤天害理,影响社会稳定,就尽量支持。
想象一下,Alex有木匠房,也有花园,对比木匠和园丁的不同之处:
在木匠房,你可以控制一切。但是在花园中,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如天气、下雨、会吃掉植物的兔子、湿度、形状、大小、颜色等等都不能完全控制。
木匠工作有计划,按照操作手册执行。对于园丁,植物总在自己悄悄生长,虽会有杂草,但是惊喜会让你觉得除草等看似烦心的工作是值得的。
Gopnik
“木匠和园丁”的对比,在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每天都会上演。中产家长认为孩子是可以被家长被打造成某种特定的形象——通过培养他们正确的技能,读对的书,从而定制一个“合乎期待”的成年人。
现在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非常舍得投资,几万一次夏令营;一年好几个兴趣班;培养1-2个特长;智商、情商、财商、逆商……一”商“都不能落下。不是说这样的投入不好,但如果父母不注重孩子自我觉醒,凭借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大多又源于外在的”成功“标准,那么这些努力从根源上就错了。
这样的父母或许会培养出资质不错的孩子,但他们是否能获得幸福就不得而知了。小说给我们的两个示范,翔和可奈,恐怕就是“木匠型教育”糟糕的“产物”了。
“木匠式”父母的伤害还不仅如此。显而易见的是,在养育过程中,家长和子女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和紧张。作为独立个体的子女,有自己的意志和成长规律,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成为焦虑的来源。
作为家长更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保护的环境,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环境身上。成为“园丁式父母“,你要做的是创造一个丰富、养育的环境,同时也是有变化的、多样性的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很多事情都可以发生。
卢梭在《爱弥儿》里写:培养一个孩子是相当困难的,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事实上,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少做些事情。
面对朋友圈的各种晒娃,做父母的能做到焦虑,坚持初心,即便没有任何外界的认可,依然放手让孩子在广大世界里探索,决不是件容易事。但我相信,园丁模式下长大的孩子,有种木匠模式下长大的孩子难有的幸福力和生命力,这种“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有收到面试通知的了嘛 收到面试通知了吗 有人接到面试通知了嘛 我电话都没打通https://app.qianfanedu.cn/public/emotion/face_020.png 今天终于收到面试通知了 今天收到了 收到通知了 大家都是几点去面试啊 正在准备 谢谢分享 llllu 发表于 2021-05-07 18:57
正在准备 谢谢分享
中福会很喜欢问家长对公办幼儿园什么都不教怎么看,所以我准备了这些东西。 请问报名中福会的,今天还要在“适龄幼儿报名系统”中填写登记信息吗? 请问报名中福会的,今天要在“适龄幼儿入园报名系统”中登记填写信息吗? 面试通知是短信还是电话通知? 子非鱼plus 发表于 2021-05-08 13:45
面试通知是短信还是电话通知?
短信通知的 明年去摇号 我什么时候能升级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