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剖析一个普通家庭分析家庭对子女未来前途的影响
千帆网上有一些谈论父母的学历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的文章。读后有些感触,在这里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有这样几个问题:1. 父母的学历与子女的学习成绩是否有关联?2. 子女的中小学学习成绩与未来个人成年后的前途及生活水准是否成正相关?3. 父亲与母亲的学历及生活习惯谁对子女的学习影响大?下面举一个真正的家庭例子予以剖析来分析上述问题。一个真实存在的家庭,爷爷(农家子弟,不是地主家庭,)30年代毕业于国内顶尖高校,49年后在国企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任副厂长;奶奶(手工业从业者之女)30年代毕业于一所女子师范,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历任教师、教导主任,文革前任小学校长。他们双方各自的原生家庭都非名门望族,而出自于及其普通的家庭。这对夫妻共育有六个子女。其中一、三、五为儿子;二、四、六为女儿。文革前长兄、大姐、次子、二姐顺利进入高校,按现今标准,长兄及大姐进入985高校,次子进入211高校,二姐进入本地一所师范院校。文革后恢复高考后,三弟与小妹也通过高考进入高校。在这个家庭中,父亲基本不过问子女的教育,母亲也很少具体过问子女的学习状况,均忙于自己的工作。再谈这六个子女的中年后的职业状况及婚姻情况:长兄中年后在国企任中层干部至退休,其妻子为上海一普通工人,初中文化。次子大学毕业后为国企技术人员,后下海经营一家公司至退休,其妻为中学教师,大专文化。三弟文革后进入大学,毕业后任国企技术人员,后下海经营一家公司至退休,其妻为医务人员(卫校毕业)。大姐五十年代末进入985高校,毕业后又进入国内顶级高校就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在高校任教,退休前任系主任,其夫为同校教师(文革前研究生毕业),后转任校中层行政干部。二姐文革前考入高校,文革中毕业被分配至外地任职中学教师,退休前任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其夫为同校同学,退休前任中学教师。小妹恢复高考后在77年考入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另一高校任教,退休前任系教学主任。其夫也为同校同学,毕业后为公务员。分析:这个家庭并非显赫,其六个子女在各自的岗位上也都没有显赫的成就,而像他们的父母一样,都是普通人。较为特殊之处就是六个子女都读完大学。但其父母都没有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父亲几乎没有作为,母亲对子女的学习直接关注也不多。但现在看来父母、长兄及长姐的无形示范作用相当重要。父母下班后,大部时间伏案工作;大哥大姐埋头读书,他们的学习成绩优异,分别考入重点大学(现今985大学)。特别是大姐对其弟妹的影响作用很大。所以后面的四个弟妹受影响而分别进入高校。结论是:家庭中榜样的示范作用是重要的。但非绝对。 下面将是本文的重点,看看第三代的情况:长兄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高中毕业后进入一所普通高校,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任职;小儿子初中毕业后就读一所技校,毕业后从工人做起,现在一家事业单位任一小领导。大姐也育有两子,长子高校毕业后开办一家会计事务所。二子高中时代沉迷于足球,高考落榜后奋起就读,以兄为榜样现在也成为另一家会计事务所老板,生活无忧。二弟育有一子,高校(大专)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企从事技术工作,现下海与其妻开办一家科技教育公司,收入颇丰。二姐育有两女,她们高中毕业后顺利进入高校,毕业后分别在高校和出版社工作,生活安逸稳定。三弟育有一子,高中时沉迷于篮球,第一次高考失利,复考后进入一所高校,开始醒悟,毕业后在工作之余又发奋努力,从国外一家高校EMBA毕业,现为一家跨国公司高管,工作忙碌,收入不菲。家庭和谐。 小妹育有一女。小学、初中、高中时代成绩优异,高考结束后以省状元身份进入国内顶尖高校就读本科及硕士,硕士毕业后公费留学读博归来,现在母校任职副教授。结论是: 孩子的未来人生与孩子的中小学学习成绩相关性并不是呈正相关性。分析1:这个家庭的第三代共有9人,目前生活均无忧愁。第二代三个女儿共育有5子,女儿中除大姐的二子高考不顺利外都尚可。第二代三个儿子共育有4子,其中大哥与三弟的孩子首次高考均不顺利。结论是:孩子的学习与母亲的受教育情况密切相关,父亲的影响略低。分析2: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小妹的家庭教育无疑是较成功的,其女无疑是“别人家的孩子”。其成功之处在于其女从小养成了优良的学习习惯。而且在高中时就入了党,优良的学习习惯在于其母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但绝不是喋喋不休的唠叨,而是以身作则。该母(小妹)在高校任教,工作之余还努力写作耕耘,著作颇丰。这些著作大部是在家中完成的,包括晚上时间。这样其女学习成绩优秀的原因就很自然显现了。家中母亲每晚在案下奋笔疾书与家中母亲每晚不离手机或电视机,儿女所受到影响自然是天差地别。结论是:母亲的行动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从以上分析来看:1. 我们不必过分在意孩子的中小学学习成绩,孩子的心情快乐对孩子的重要性高于学习成绩。当然,心情快乐又有好成绩更佳。2. 母亲的素质(不仅是学历)对孩子的影响高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3. 父母的行为特别是母亲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在对孩子提出严厉要求的同时,放纵自己对电子设备(手机、电视)的依赖。当然,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样本有些小,但是扩大样本数量,又是我无法实现的,等待教育专门机构来完成吧。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仅供诸位评判。家族沿袭,兴旺几十代或者十几代的有,钱氏家族,其次是贝氏家族。
孩子品格扶正,勤快,崇尚学习,会越来越好。
在社会机会受限时,耕读也能传家。 大学教职工子女成长也千差万别,有的父母在忙自己的事业,名利名望,也可能错过了扶着孩子在中小学阶段顺利通关。
后面孩子大了,爱上了电子游戏,爱上了玩乐,后面再培养也吃力。 楼主,你这写的是上上一代的了,虽然文化是相承的,但感觉结论根本不适合目前这种00后孩子的教育 1.为什么我觉得这一个家族整体智商水平都很好呢?哪怕是高考不顺利后面还可以追回来!
2.还有父母的助力不仅仅是榜样还有眼界,就第三代所处年代,其一有些普通家庭不能支持孩子复读,其二,很多家庭看不到早年emba的投入产出比! 母亲对一个家庭来说很重要,基本决定一个家庭的格局 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 3. 父母的行为特别是母亲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在对孩子提出严厉要求的同时,放纵自己对电子设备(手机、电视)的依赖。
受教了,从此做个自律、积极向上的母亲,给孩子树立个好的榜样 个人认为,首先,生娃类型绝对是摇号,看摇到什么类型的。其次,父母有成绩的话,孩子站的肩膀相对高一些,能有成绩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再次,人生很长,学习成绩,确实只是一部分而已。父母能认清并且接受这些,必然是自己先吃过见过,自己读过top,自己见识过学业上的优胜者。 GrassSun 发表于 2024-5-29 14:05
个人认为,首先,生娃类型绝对是摇号,看摇到什么类型的。其次,父母有成绩的话,孩子站的肩膀相对高一些, ...
中午有同事说四校的孩子,即便差,那也比他家普高的好很多。另外一个就反问:你理解的好是什么?我微笑倾听。我内心想的是,四校的孩子回头的好,抛开自身成就,和普高的孩子比,可能就是长大了多些吹牛体裁,我高中同学XXX都怎样怎样了。
这些怎样怎样了的同学,关系好的,是人脉,路人也更多是路人了,而已。 智商会回归,有的家长优秀是因为工作事业上投入很多,如果不是特别厉害,难免忽略孩子的教育或者陪伴缺失,当然可能给孩子更多资源,但每个孩子的天赋性情各异,环境信息交友兴趣不同,所以尽管有可能成就几代校友,但大部分学历不可世袭,因此,家庭会有影响,但影响成长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成就也难以预料。 谢谢大家分享 家风很重要。 关键词,生六个,家长别管,没有电子产品
这样本没参考价值。
周围环境影响更大,包括学校社区的影响,父母能提供的资源大概率决定小孩出路。以前生孩子随机摇号,现在都是二代。 结论我也赞同,但是:
样本太少,不能完全证明结论。
样本受历史时代影响,不具有普通性。
另:同意均值回归的观点,如果长期不能均值回归,必然会有大的社会动荡,强行归零,譬如黄巢起义或历朝末年大乱。
不是一个年代的经验没有意义,现在的中考高考和过去不一样了,最多指导一下个人方法 时代变化,人性是不变的,人性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连半点差别都没有,赞同楼主的观点。其实家风远比学业重要。 样本太小,分析结果就不具有普遍性 30年代男的能读大学,女的能读师范的,已然不是普通家庭出身了 不能说母亲影响更大,样本限制。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母亲顾家的多点。 但父母的学习能力,阅读学习习惯,对新鲜事物的开放心态一定有用的。至少是正向影响。不过教育就是不能找共性,大部分的个体都有其独特性,难以预测 母亲对育儿的影响毋庸置疑。但楼主这段结论有点仓促,除了看到二四六特别是六妹成功的一面,是不是一三五的媳妇们也让楼主看到什么,但是没说? 有的家庭为了撸羊毛,几代都离婚。https://app.qianfanedu.cn/public/emotion/face_062.png davywoods 发表于 2024-5-29 23:28
不能说母亲影响更大,样本限制。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母亲顾家的多点。 但父母的学习能力,阅读学习习惯,对新 ...
同意,母亲相对父亲在家陪伴孩子时间更长,不能就得出母亲影响更大的结论。耳濡目染,孩子与谁接触久,谁的影响就大。 这家孩子都是来报恩的 xian0701 发表于 2024-05-30 08:56
同意,母亲相对父亲在家陪伴孩子时间更长,不能就得出母亲影响更大的结论。耳濡目染,孩子与谁接触久,谁的影响就大。
嗯,父亲如果做同样的事,影响可能更大,鸡娃圈的说法就是爸爸鸡才是真的鸡 已阅,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蛮好的 农家子弟30年代能上大学https://app.qianfanedu.cn/public/emotion/face_002.png 疯人院 发表于 2024-05-31 09:55
农家子弟30年代能上大学
同样疑问,我爷爷是40年代大学生,他哥是复旦毕业。不过前提是地主家庭,从小读私塾的https://app.qianfanedu.cn/public/emotion/face_wulian.png 男主家庭虽是农家,但也非赤贫的穷人,那时(30年代)就有家教了这个行业了。这家男主30年代初从北京四中考入北大。北大那时还在旧址(红楼),上课比较随意。男主家境不好,以家教和给报社写文章的稿费补贴读书。还有一个好友(富家子弟)资助,家教的对象就有女主的姐妹俩。她们也想读大学,从外地来到北京求学。但外语不过关,请男主教授英语。后来就成就了一份姻缘。有了现在一大家人。
其实大样本来说,学历和社会成就正相关。但,具体到个人,只有0和1的区别。 davywoods 发表于 2024-05-31 11:28
同样疑问,我爷爷是40年代大学生,他哥是复旦毕业。不过前提是地主家庭,从小读私塾的
春秋笔法的厉害了。 上一代人了 不管普不普通,家长正向肯定对子女有好的影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算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了。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其实比我们小时候就已经多了很多机遇了,理论上孩子们可选择的就更多了,更加不需要担忧他们的未来了。
那么教育的重心是什么,不是多做几道题(再刷大概也没AI学得快),反而更加内倾,要保护和支持一个孩子自我的成长,成为他自己。
现在很多家庭,和当年相比,已经摆脱了生存的焦虑,就会开始过度关注子女。也许初衷都是爱,但并不代表我们的孩子接收到的是爱。相反,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在爱孩子,而孩子感受到的是控制。
说到底,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觉醒。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量的教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