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轮滚滚而过,不管你想不想,都要被碾压。
新加坡的教育图谱有一张非常清晰且略显复杂的路线图。政府已经为每个孩子规划好学习路径,在每一个节点分流,再无交汇。最后10%的学生进入研究型学府,其余分入工程学科、大专、中专,或去卖菜。泾渭分明,精确而残酷。
其实纵观各国教育方式,或明或暗均把筛选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国家所负责的,仅仅是培养合格的公民税基,而不会考虑阶层跃迁的各种梦。要想跳过教育这个龙门,不仅是孩子的付出,更是整个家庭的付出。精神上、经济上、情感上、时间上。付出多了,总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觉得鸡血是世间满赛,除此再无他途。人在江湖,各种群里班里牛蛙蹦来蹦去,淡定都是骗自己的。
然而现在的上海教育界,虽然分流已明确,但基于我朝立国之基在众生平等,因此很多事情敢做不敢说,说了要出事。所以现在这几年,是鸡血爸妈的最后盛宴。何解?几年以后,再愚钝的家长都会发现,公立一流二流菜小已经没有意义,按大纲教个五年,好点的初中也考不上,进了一个名校地段班,发现提高班学得不是一个体系。赶紧送出国,IBAP们已经占完了位置。失去的是时间,悔恨又有什么用?
然后众生平等,一起鸡娃。然后养肥了各种教育机构,升学率还是那个数字,但付出更多,过程更残酷。
所以这几年,大概家长还能决定一些事情,早点开始准备,总能偷偷抢跑,具体跑到终点时,还有没有优势没人知道,但不跑肯定输。那就跑吧,会不会走路不重要。
说起来我们这一代父母,多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好处,对于自己走过的路,让孩子再走一遍还是有点把握的。回想一下当年,千军万马中也杀出过独木桥,还能看懂一点奥数英语,放弃一点工作升职的机会,牺牲一下家庭娱乐的时间,咬咬牙也就给孩子加码开搞了,不管目标是中考高考还是美高美本,至少可以按图索骥,就着孩子这点材料,尽量切磋琢磨吧,是璞玉还是顽石,打磨个几年也知道了,真的没机会,好歹也胜过放羊。说起来最轻松还是大明朝,朱元璋直接给定个世袭终身职业,甭想换工作,老鼠儿子打洞去吧。
可惜爸妈们曾经跳过龙门,到底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