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次写日志过去6个月了,又到学期期末。
还是书接前文,那次期末前姐姐的发烧后来自然就好了,第二天的英语测试也满分,那次班上满分好像极少。最后期末语数外继续免考。弟弟,秉承着虽然平时不怎么样,但低年级,期末考试最后还是阳光普照。
虽然短短6个月,但感觉在学习计划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彼时国务院还没发文民办摇号,感觉随着四年级的到来,离小升初也不远了,一切都为着择校而努力。数学开始要下功夫赶进度了,小伙伴们团课团起来,赶在五暑前,完成小奥课程,SJ的大腿抱起来,就为了最后的smk。英语,剑桥五级,能报就报,报不上随缘,语法、词汇,阅读搞起来,中考套路熟起来。前辈们说,一线初中永远只相信自己的卷子。
之后的转折相信就是国务院7月初下发的那份《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文件,其中“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一句话,惊动了整个上海关注小升初的家长们。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面对市场化自身特性带来的教育市场马太效应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决定出手了。
选拔的方式方法和标准,永远是应试教育下的指挥棒。
讨论,猜测,评判,拥护亦或指责,纷纷扬扬。全摇、半摇、统筹、九年一贯还能直升吗,每个细节都牵动着2020届的学长家长们。讨论慢慢少起来了,但内心的暗潮还是涌动,等待上海细则的尘埃落定。
没和小朋友聊这些,小朋友还是按部就班的学习着。最大的变化就是奥数的量下来了,或者准确的说计划中准备四年级上的量最终没上。因为至少有一点是明确了,大面积的smk、fxk是没了。从这点讲,摇号带来学习强度的下降,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维持着一奥,和未来初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就尽量搞得透彻些,扎实些,其他有些点就那样吧。目标背后影影绰绰的指挥棒在不知不觉中把行为准绳拉到了初升高。
既然数学时间下来了,课业时间就多花点在英语和文史上了。由于不是原版娃,起步晚,该还的债还是得还,原版的听说读写该学的还是得学。历史框架好好的梳理一遍,姐弟最喜欢的文史故事、唐宋诗词多听听,多背背。平哥读懂诗人才懂诗的免费打卡打起来。一直没时间练的毛笔书法,也搞起来。弟弟断掉的足球再踢起来,姐姐黑带的flag重新立起来。回头看,这半年的变化还是不少。这半年,最大的的收获应该就是小学生古诗文赛上获得了不出错的成绩,都拿到了小学期间的第一张课外奖状,让小朋友开心坏了,也增长了不少自信心。
应试选拔的指挥棒会变,但教育的本质不变。摇号也许在带来焦虑的同时,也让心沉下来,重新去思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