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出生时遭遇了感染、抢救、康复等惊险历程,激发了娘满满的母爱(被外婆称为溺爱、不管教),娃自小就表现出“幼稚娃+作娃”的本性,即一副“你不让我舒服,我必不让你舒服”的劲头,加之体弱多病,把爹娘累得够呛,娃用行动彻底打消了爹娘要生二胎的念想。
娃渐渐长大了,其语言表达、自我约束、理解力、身高体重等均弱于同龄伙伴,娘突然发现自己对娃的期望值却在不断地提高。想当初,医院出具病危通知单要家长签字时,娘只希望儿健康出院。等到儿出院回到家,娘希望他没有后遗症,健康成长。等到他健康成长了,娘又希望他身体强壮。看到其他娃伶牙俐齿,娘也希望娃口齿伶俐。看到其他娃才思敏捷,娘也希望娃聪敏过人。
娃总是问为什么,娃总是说不好,而且娃常常有了台阶也不下,眼看着机会从自己的手指缝里溜走。娘一次次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娃仍然我行我素。娘怒啊,火啊,娘想到世界上还有打屁股一说。可是这个娃不怕疼,不认输,还使劲地哭喊,一哭就嗓子哑,一哑就喉咙疼,一疼就发炎感染,打针吃药。爹表示不能打,爹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娘打屁股的时候,爹就护着,于是爹娘大吵,家里鸡犬不宁。
娃又长大了,在与娃斗智斗勇的这些年里,爹娘终于看出些名堂,共商育娃教娃大计。
首先,就是耐心地重复,耐心地等待。幼稚娃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晚于同龄伙伴,只能慢慢等。在等的过程中,慢慢教。娃爹说,在教娃的时候自己不能生气,说着容易做着难,但如果真能做到,还是有用的。
其次,关注娃的身体和情绪,娃吵闹的时候往往是生病前,娃不会表达身体不适,看在爹妈眼里是吵闹,其实是娃不舒服。自己不舒服心里烦躁的时候,尽量避免教育娃。娃娘现在不舒服的时候,都会告诉娃,娘不舒服,娃自己管着自己哈。目前觉得挺有用的。
第三,给娃犯错的机会,从前娘总会找到各种理由打屁股,现在娘就摇摇头,告诉娃不可以,然后讲道理,做小板凳思考,用计时器等待3分钟,然后回答问题(跟电视节目学的)。这样的管教不那么立杆见影,有反复,但是现在看来还是蛮有用的,至少娃的情绪比较稳定,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思考自己的行为,比较容易记得住。而打,只是让娃反感,恐惧,但娃不一定记得住自己错在哪里。
以前,娃娘也会说适当地要打屁股,现在看来,不打屁股又能把娃教好,需要很多智慧和忍耐,需要很多方法,也许这个过程以后娃也学得到。语言表达也很重要,絮絮叨叨的表达,大声地严厉的表达,那些语气让娃害怕,反感,害怕反感了,语言传递的信息和内容就不容易被接纳和吸收。和娃说话,还是要慢一点,清楚地表达,少说一句,有时效果更好。
亲爱的娃,爹妈接受现状,你慢慢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