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发表于 2015-1-12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说我对于初中去牛津读书的带有功利眼光的看法。

首先,去牛津留下不容易,基本还是要回来的,图个名气好听,不实惠。反倒是读北美的学校,移民留在那里的可能性比较大。
其次,如果要回国,出去太早反倒是个弊端,中文的能力对于他们在社会上的发展前途起着很大的作用,影响着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只要你是黄皮肤,国人也不会对你像对外国人那样宽容。现在初中生基本上是拼数学加拼外语节奏,加上还要考牛津,本来就在中文上投入不多,初中的语文本来就是低层次的,思想性综合性不够,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才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最后毕业后如果不读硕士,18岁找工作,会弹钢琴也不容易。

注:本功利眼光是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不适合特例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老好人 发表于 2015-1-12 11:08
坛友们真地请打住,何必如此计较,没意思的.

我同意,这样争下去无意义,因为哪怕是千年难遇,只是个案而已。
我们这个主题是看各个初中的整体实力
发表于 2015-1-12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Niu8 发表于 2015-1-12 11:19
那就更说明张江在提高孩子能力上面的确有一套了,特别是尖子生的培养方面的确蛮厉害的。单就竞赛而言,张 ...

张江的确蛮拼的,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都有压力啊!
上实不应该这么简单地看,高中不择校,学生初中数竟的动力不足。

发表于 2015-1-1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bando_2007 发表于 2015-1-12 11:40
说说我对于初中去牛津读书的带有功利眼光的看法。

首先,去牛津留下不容易,基本还是要回来的,图个名气 ...

对有继续读研意向的来讲,牛津是很好的选项,没有美本的通识教育,只要3年,申美国还是非常大优势的,我同学小孩是去年录的牛津,已经在为申美研作准备了。
为人父母,各位多带点欣赏眼光多好。
发表于 2015-1-1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糖糖007 发表于 2015-1-9 22:47
华二九年级也有大牛娃的,偏偏人家看不上国内竞赛上所谓四校,人家准备直接出国读大学了。据说某国外名校笔 ...

闵行实小的,去年初二拿新知三等。
这个跟学校没有关系,因为学校不教高中课程。
只能说,华二的课业可能比较轻松,当然了,父母有这样的特殊要求也可以申请减少课业
发表于 2015-1-12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去年特意看了嘉华初二初三的几个娃,当时觉得竞赛成绩不错。
现在看来初二两位中的一位,跟学校关系不大。比较有趣的是施神童小升初时的选择

初中全面爆发的?
发表于 2015-1-12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bando_2007 发表于 2015-1-12 11:51
张江的确蛮拼的,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都有压力啊!
上实不应该这么简单地看,高中不择校,学生初中数竟 ...

完全同意。
所谓上外,上实高考时比不上四校,生源未经中考筛选根本就不在同等条件,
小学,初中,高中之间差距的决定因素是选拔程序。
发表于 2015-1-1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wind666 发表于 2015-1-12 11:56
对有继续读研意向的来讲,牛津是很好的选项,没有美本的通识教育,只要3年,申美国还是非常大优势的,我 ...

该生不是华育的,我怎么会不欣赏呢?开句玩笑,呵呵。

牛津毕业申美研有非常大的优势,知道了。
这样看来,这位家长的选择还是很合算的。
早晚死了心要在国外生存,在国内读这么多语文干吗?目标指向明确。
发表于 2015-1-1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花开不败 发表于 2015-1-11 12:31
冠以“百年一遇”,我承认用词不够谨慎,当时也没考虑很多,只是因为没遇见过20秒就能解A-LEVEL的人,很神 ...

不要消费神童。

这方面我半年前特意研究过。
神童由于少年时人生起点太高,后面再想走出一条盘旋向上的人生曲线比较困难。没有超强的情商尤其是逆商很难。

这几百年来的著名神童,约莫有一半,小时了了大时未必,有些就比较悲惨。

还有一半确实后来出成就了,虽然跟同龄比没有达到小时那样的相对高度。但是从日记等文字看,似乎不那么幸福。我觉得还是个人生曲线问题。

所以神童父母必须全力保护孩子,不要让娃被自己被大众所消费,同时还要全力调整孩子心态。
发表于 2015-1-1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LionHeart 发表于 2015-1-12 12:06
我去年特意看了嘉华初二初三的几个娃,当时觉得竞赛成绩不错。
现在看来初二两位中的一位,跟学校关系不大 ...

仔细再一想,这是人家家长计划得好,思路莎莎清。
到了初中,重点转向明确,保持数学水准,专心国际课程,再弄点钢琴点缀,平时注意素质教育,迎合牛津喜好。
最后计划曲线读美研,时间刚刚好不浪费。
发表于 2015-1-12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花开,你们同学家长连语录都整理出来了,呵呵



给大家分享一些施妈妈的话,优秀的家长培养出这么有底气的孩子 

科技的发展要求人们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但现在课程确实越上越简单现在是的新课标那样改革是不是锻炼能力?不知道。只知道每年进入大一的学生的素质每况愈下。否则社会上招工也不会有非名校不收的现状,更不会有毕业即失业的言论。举个例子一个优秀工程师一小时可把上百页手册看完,并掌握要领,这是大多数优秀生能够做到的,但是如何运用呢,显得不少人的能力很糟糕。难道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出来的人,手指头都并拢了吗?大部分孩子不是走科研道路,是要走上社会参加实践的。学校对孩子的实践培养是缺少的,给孩子自我思考的时间(解题除外)是远远不够的。 

文史哲不分家,我儿子虽然不肯背,但是很为学校那种扣字眼的语文教学方式破坏了许多孩子的兴趣,让许多理科生以为中国传统很无趣,非常可惜!有一次复旦的一位老师问了我儿子一个问题,结果儿子RP大爆发,回答让老师感叹到:“这孩子可以到社会上混了,比我们那个时代强多了。我儿子悄悄地说:“妈妈,我已经知道选择是最困难的时候,以后都你帮我选择,好不好?”不知道这句话让老师听到的话,会不会把前面的感叹收回去。 

农村的孩子不都在笑话城市的孩子连菜都不认识吗?读的再好未必表示能干,读得不好也未必表示无能。有些科学家长大了在家玩儿童游戏,难道是因为他小时候书读得太多,没有时间玩吗?只是喜欢而已却被别人当做笑话看,甚至当做不正常未必随大流才叫正常。 

不要把孩子的能力和目标简单地规划成为一条直线。其实主线还有应该以孩子的感受为主,其他选择只能是伴随这条主线震荡的波。孔子都要到50岁才知天命,我们现在感到困惑很正常。 


人生就像一本小说,你若事先就知道了结局,还有继续读下去的意义吗?我们都是凡人,其实在群里是共同成长的,尤其是像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相互帮衬吧! 

家长有责任保持孩子的求知欲望,而不是做些大同小异的题目,那样虽然可以拿高分,但是会毁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儿子很会自我陶醉,没拿奖么就不要回来多说吧结果他高兴滴告诉我们:“老师说了,我是没得奖的学生中分数最高的。”我只好装得很高兴的样子:“真的!儿子你真棒!”回头和我LG悄悄地说:“估计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是怎么说的,只有我儿子相信了。” 

高中内容就是告诉学生初中学的内容很多是错误的。有些初中内容有问题,格么要翻伐啦。翻法翻法终于搞清商了,结论就是:~@#@¥#%¥#……%¥&……*(没有说数学,指物理和化学对的,中国的初中和高中的确是分割开的初中毕业进了高中感觉就是到了国外,要好好适应一下。 

喜欢是不会觉得苦的,没有看到哪个玩游戏机的孩子回家说累和苦的。 

别小看现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督促孩子向前走的一小步,可能需要下一代化上N年才能够缩小这段距离。 
加油! 

我们虽然很累,但是我们这一代的确是幸运的一代。不要错误地以为是自己的能力真的比他人强,只是我们太容易得到机会。我们的累是为了更好地把利益扩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选择不累,也不至于太狼狈。但是我们的孩子不磨练就想得到机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我们的孙子、孙女辈大多会因为上一代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们是否有出人头地的可能性,机会等同于天上掉馅饼。 

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包括手机的流量,当然每月有限额,让孩子自己学会去调整。欺骗都是被压出来的后果。给孩子一个出口反而容易监控,堵住了就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机会还有个办法就是有点偏激就是家长也故意玩游戏,不给做饭。让孩子做给家长吃,逼到孩子受不了,孩子倒过来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劝家长不要玩游戏了。然后做家规:大家都不玩,或者每周玩一次,或者孩子能够接受的范围。 

中国有不少文人的学识就是父亲用棍棒打出来的。但是现代人最好能够选比古人更聪明的方法解决问题。毕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敲坏了,毁了一家喲也不可以滴 

如果抛开学习名次或者竞赛奖项,让孩子们按照各自能够接受的节奏学习,读书就会是一件令人愉快、激发兴趣的事情。有了兴趣往往是事半功倍,学习环境也会良性发展,同学之间才有可能融洽,极端事件就不会在校园中屡见不鲜。现在的孩子缺少真心的朋友,名次、奖项,甚至老师对成绩优秀孩子发自内心的微笑,都可能深深刺痛其他孩子脆弱的心。家长多关心自己孩子是否因此受到伤害,帮助孩子摆脱内心的挣扎,显得尤为重要。 

而名次好的孩子请低下骄傲的头,少得意忘形可能需要家长的多次提醒。再说说竞赛,如果孩子喜欢,家长也支持,那就已经得到了很多,有没有必要参赛已经不重要了。什么都去参与未必是件好事。 

借用常霞微信中的一段话:编者的话:顾晓鸣老师在上海闵行区家庭教育志愿者研修班中说过:中国的家长,需要面对的教育问题很严峻,很多家长把教育推给学校,岂不知,最好的教育是在家庭里面。最可怕的是孩子、家长、老师都在意,孩子就真的成为流水线的饺子了,这产品能好吃吗? 

如果题目刷到提笔就能做,那不叫学习,只能算重复,就是在浪费时间。理科不能当文科学书是能把人读傻的书是能把人读傻的这大多是老师误导家长,逃避责任说什么学生刷题不够。基本上国外一流大学面试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题,就是看学生的思路是否宽。老师出5题,学生都用一种方法解,是不被录取的。刷题虽然可以在中考拿在高分,但把思维习惯固定了,真是毁人不倦 


报怨是没有用的,涉身处地考虑问题:那么多学生,这么点教育资源。不折滕行吗? 家长既要面对现实,又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如何规划要着眼于孩子的兴趣点,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学生道路在人的一生中并不算长,看远一点,别跑偏了。孩子只有一个,家长的眼光一定要远,才不会被动。从长远看一枝独秀会越走越窄,一技多能才是社会需要的,将来的生存空间更大些。 

当青蛙们渐渐觉醒,的确是让牛蛙们深感已无退路,不得不逼上梁山。同样牛蛙们的狂奔也搅乱了青蛙们的心神。 
Who 怕 Who的结果:催白了父母的双鬓,机构从原先的小门面直接跨进了纽交所。 

说句难听的话,就算不参加中考,不参加高考又怎么样,完全可以按适合自己的轨道向前冲,否则就没有莫言、没有比尔盖茨,也没有马大帅了,尽管他实在是不帅。只要不放弃学习就可以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相信天赋占主导地位,但是态度也很重要,勇于尝试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但是注重过程,不要注重结果,倒是健康的表现。但是决定权是在1%高考死背的东西最后一年虐一下就算家长很宽容了,长期压抑孩子们的想法,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最讨厌把学生整天关在学校里学习,又不是住宿生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看谁背得多我只教了孩子凭兴趣读书,其他书都是任务,应付一下就可以了。活得开心就好!注重过程,不必在意结果按照孩子自身情况调整,我不求全才。毕竟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就不一样,但是学得开心就好。 

家长尽可能让孩子多方面培养兴趣和爱好,最终的选择权应该是孩子自己。大环境怎么改对其实我们都没有大的影响。即便是影响,那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办法,孩子只有一个,让孩子不要有压力,开开心心地成长那就是我的责任。我也承认这样做会让老师有点痛苦

发表于 2015-1-1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ando_2007 发表于 2015-1-12 12:30
仔细再一想,这是人家家长计划得好,思路莎莎清。
到了初中,重点转向明确,保持数学水准,专心国际课程 ...

这个不清楚,只有他们同学才能略知一二。

去年新知难度相对较低,如果基本提前学完高中课程,做这个更有优势。另外孩子小学也不是奥牛,所以谈不上转向。英语倒是小学就奖项多多的。
发表于 2015-1-12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LionHeart 发表于 2015-1-12 12:45
这个不清楚,只有他们同学才能略知一二。

去年新知难度相对较低,如果基本提前学完高中课程,做这个更 ...

不能这样说,别人是初二拿的新知杯吧,数学还是牛的。

发表于 2015-1-1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LionHeart 发表于 2015-1-12 12:36
花开,你们同学家长连语录都整理出来了,呵呵

说得很不错,不过再追究下去,就要涉及到一些国家秘密了。

其实国内现在的父母们真的很可怜,要在如此背景下,给孩子保留一个纯洁环境,真的太不容易了。
昨天看了孩子背诵的政治笔记,真的有点担心被洗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LionHeart 发表于 2015-1-12 12:36
花开,你们同学家长连语录都整理出来了,呵呵

中国的初中和高中的确是分割开的初中毕业进了高中感觉就是到了国外,要好好适应一下
——————————————————————————————————————————————
这个总结很多人都同意,这是义务教改的完全失败的体现
发表于 2015-1-1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LionHeart 发表于 2015-1-12 12:36
花开,你们同学家长连语录都整理出来了,呵呵

有这样的格局的母亲,培养出这样的小施同学也就不奇怪了
发表于 2015-1-12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萍乡
bando_2007 发表于 2015-1-12 12:30
仔细再一想,这是人家家长计划得好,思路莎莎清。
到了初中,重点转向明确,保持数学水准,专心国际课程 ...

去百度过了,小施同学的英皇钢琴八级是目前国内业余级最高水平了,除了考察技巧之外,还会考察乐理水平、听觉水平、对音乐的理解水平、对音乐常识的掌握程度、视奏水平等,这不是短时间内能蹴就的。

点评

对,从小学开始就瞄着出国呢。  发表于 2015-1-12 19:23
发表于 2015-1-12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LionHeart 发表于 2015-1-12 12:06
我去年特意看了嘉华初二初三的几个娃,当时觉得竞赛成绩不错。
现在看来初二两位中的一位,跟学校关系不大 ...

小施麻麻在小施12岁的时候也徘徊于向左走,出国留学,还是向右走,国内高考的,全面爆发也是来自多年长期的培养。
发表于 2015-1-12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ando_2007 发表于 2015-1-12 11:51
张江的确蛮拼的,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都有压力啊!
上实不应该这么简单地看,高中不择校,学生初中数竟 ...

生于忧患。张江靠自己的打拼,还真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发表于 2015-1-12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5-1-12 16:37
中国的初中和高中的确是分割开的初中毕业进了高中感觉就是到了国外,要好好适应一下
————————— ...

为此复附专门出了本初、高中衔接教材。专门就是针对这些中考高分,但高中可能会困难的学生。另外,机构也专门有初高中衔接班了。机构是嗅到了无限的商机啊!
发表于 2015-1-13 09: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Niu8 发表于 2015-1-12 19:19
为此复附专门出了本初、高中衔接教材。专门就是针对这些中考高分,但高中可能会困难的学生。另外,机构也 ...

教育产业化真不是吹的。
目前几大上市机构还大有可为,看好“好未来”的未来啊。
俞敏洪也别四处灌鸡汤了,趁着高考新政,把新东方再做大些。

点评

固有格局已经形成,新东方想要挤进理科圈子,太难了。  发表于 2015-1-13 09:55
英语烙印太深,想多元化搞语文和数理化不容易的 新政前奥数特别火,新东方一直在搞,也搞不出啥名堂,大家不买账啊  发表于 2015-1-13 09:27
发表于 2015-1-1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给大家再交待一下:立达新知一等奖的当年进被华育涮掉的,高中物理联赛代表上海出线的赵同学也是小升初被复旦兰生遗珠,所以小升初家长无论得失请保持平常心,老师也有看扁学生的事。另外我也有认识的在四校读书,高考没能如愿升上211大学。至于那个施同学也是小学就学了初中数理化,初中学了高中数理化,面试前已经学到了大学微积分,否则是考不上数学系的。话说我有朋友为小人学奥数,也请到已经这个大学毕业数学系毕业回国教奥数的老师,当年曾经也是风云人物,如今也是芸芸众生, 我朋友觉得反差太大,故放弃了追奥之梦。分数可以通过提前学超前学涮题得到,关键是能力二字任重道远!

点评

所以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合适的学校,呵呵  发表于 2015-1-23 16:41
赞  发表于 2015-1-16 09:35
发表于 2015-5-12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延安还是蛮不错的
发表于 2015-5-27 14: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一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2-6 13:18 , Processed in 0.118285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