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这样的定义里,为什么双母语者的人就多,三母语者的人就少呢?回复里 @王永豪 也提到了:这和在一种语言里暴露的时间有关。这就是我所说的“猫有九条命,但是只有一个胃”的意义了。坊间流传的说法是30%左右,而去年二月Fred Genesee教授在Cambridge Assessment做的演讲里提到的说法则是:如果要达到能和单母语者水平相同的程度的话,母语的暴露时间不能低于40%(数据来自The effect of bilingual exposure versus language impairment on nonword repetition and sentence imitation scores,容许范围35%到40%,也可以参见作者Elin Thordardottir的其他研究),否则将会导致这种语言习得不完全、在听说读写时出现语法错误词不达意、即使是“母语”也有“外国口音”之类的“把母语当外语”的情况。
当然,现实情况里,我们绝对不会冒着搞死孩子的危险去这么折腾孩子,所以有关语言水平和暴露时间的调查,都是以双语者来进行调查的,看看把暴露时间压缩到多少才会明显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当前研究的案例集中在英语-西班牙语(美国)和英语-法语(加拿大魁北克)这两个组合上(前者的研究可以参考Dual language exposure and early bilingual development;后者则是Elin Thordardottir的研究领域)。一般来说,三岁以前的幼儿在一种语言里暴露50%左右,就能和同龄的单母语者达到近似的水平,而在一种语言里的暴露时间一旦低于40%,表现则明显低于同龄的单母语者。而在母语学习时间段里,只要保证能达到相同的总暴露时间,早引入(早至六个月前)或者晚引入(晚至二十个月后,不晚于三十六个月)语言,并不造成明显的影响(参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ingual exposure and vocabulary development)。也就是说,要想完好地学会两门语言,达到同龄单语者的水准,最好的总暴露时间安排应该是五五开,至不济也要保证能够四六开;如果连四六开都不能保证的话,那还是索性等三岁以后让孩子去做一个早期顺序双语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