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2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dictator2002 于 2015-11-30 13:10 编辑
其实这个和两方面有关系:1.目标 2.孩子的自觉性
如果目标是新知保二争一,那么这个课程的进度太慢了。如果新知保三争二,只要能吃透这个课程的绝大部分问题,已经足够了。对于小奥一等奖的娃,我相信大部分都有在新知上冲一的打算,所以这批娃并不适合在这个班内读,所以现在班里基本上是二等、三等、入围娃的混合
对于小奥二等的娃,有些娃的自觉性很好(上完课会自己大量找资料复习),那么这些娃只需要老师点一下,剩下的可以自己搞定。对于这样的娃,更快的进度是比较适合他们的(他们不需要老师讲很细)
剩下的自觉性不算特别好的娃(除了老师布置作业,别的很少做题),这个课程的难度已经足以覆盖新知报三争二的目标了(应该说超过很多了,初一下开始每周会有周爽卷,比新知决赛难度至少高个级别)。对于只是想自招的娃,那么回家作业中比较难的部分都可以跳过
这些年上下来,小奥二等、三等的娃,这个课程的感觉是比较好的(有足够的难度可以挑战,而且又不会因为进度太快而感觉太累),入围水平的娃一般都跟地有点吃力,前期需要家长花点时间盯住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不过,每年都会冒出一些入围娃冲在班级很前面的例子,以目前6年级班级举例,至少有7个小奥只是入围水平的娃冲在了第一集团),小奥没有学过的娃需要家长比较给力,才能跟上(跟不上的概率很高)
综上所述,目前课程的难度设定与参与的学生无关,这个是预先设定好的,唯一的调整就是进度(如果某个知识点同学们普遍感觉比较困难,那么上课就多讲点,进度会拉后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