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8-5-2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大家好,欢迎来到《飞语古今》,我是燕飞。

前不久,我有个朋友忙于出差,就让我去帮她的小孩开家长会。她家小孩上的是市里比较有名的重点小学。去开家长会的那天,有一件事情让我很惊讶:我看到一群低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正摇头晃脑的读着《弟子规》。开完家长会后,我忍不住问这个老师:“为什么要让小孩读《弟子规》呢?”她有点不可思议的说:为什么不能读?这可是儒家经典啊!我又问:“那你知道中国人什么时候才开始读《弟子规》的吗?”她有点不耐烦的说了句:“古人不是一直都在读吗?”




弟子规既违孔孟之道,又违现代文明



后来,我才知道,不只是很多小孩在读,在一些高校,学生不仅要读,还要求写读书笔记,计入学分。有些书院还用《弟子规》的思想来管理学生,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老师,不服从就打,就骂,就关禁闭,各种惨无人道的惩罚,有学生因此患上了抑郁症,甚至自杀。



还有人把《弟子规》与女德教育结合,给女性洗脑,要求女性“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甚至还出现了很多违反常识的奇葩言论,比如说什么“女人穿着暴露容易得宫颈癌”“常被家暴的人不容易得病”等等。而这所有的乱象,都是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进行的,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些所谓弘扬传统文化的人,其实根本没多少文化。



比如,江西一所高校请了一位女德讲师来演讲,这位女德讲师,宣扬女性要遵守三从四德,绝对服从丈夫,她还信口雌黄,满嘴跑火车。怎么回事呢?她讲有一次坐火车,因为下雨,火车就停了,后来火车突然就启动了,她往窗外一看,把她感动得当场就哭了。她看到啥了呢?她说她看到无数多穿制服的人,正分成两列,把长长的铁轨扛在了肩上,火车轰隆隆轰隆隆地从他们肩上驶向了远方。额滴个神啊!她这是真的满嘴跑火车啊。后来据记者调查,这个女德讲师,其实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退休大妈。如此反智反文明的骗子能横行高校,校长还有脸教书育人吗?是不是该出来走两步?




弟子规既违孔孟之道,又违现代文明



其实,一开始策划选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打算讲《弟子规》。因为稍微有点传统文化底子的人,很少有人拿《弟子规》当一回事。

那我这期为啥要讲《弟子规》呢?就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这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好像突然有很多妖魔鬼怪冒出来,到处招摇撞骗。更严重的是,他们对《弟子规》的各种商业包装、大肆鼓吹,不知误导了多少人。包括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像那位老师一样,把《弟子规》当作是儒家经典,以为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在读。



这真是天大的误解啊!

第一、《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落第秀才写的,原名叫《训蒙文》,一开始根本没什么人关注,后来被改成三字韵,有点像顺口溜,才有人在茶馆、祠堂、田间地头,讲给那些底层干苦力的没文化的人听。《弟子规》真正作为蒙学教材,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弟子规》就被新式中小学教材代替了。所以,中国人读《弟子规》的历史,满打满算也不到两百年。而这两百年间,恰恰是中国经历了由盛到衰,最后差点亡国灭种的历史时期。




弟子规既违孔孟之道,又违现代文明



第二、如果《弟子规》确实是儒家经典,那不管出现得多晚,都应该被传承。但问题就在于,《弟子规》非但不是儒家经典,它所宣扬的思想,是与儒家思想完全相反的,它的核心理念,也和孔孟之道背道而驰。可以说,《弟子规》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反孔子。



我们先了解下作者,再来谈《弟子规》。

《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死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他是个落第秀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中举。他出生乡下,父母都是农民,为了养家糊口,只好靠教小孩为生。后来实在混不下去了,家里就想方设法凑钱给他买了一个县丞的官来当,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在当时就是个比芝麻还小的官。

如此,也就可以理解,《弟子规》之所以完全违背孔孟之道,一个原因就是是因为这个落第秀才水平太低了。




弟子规既违孔孟之道,又违现代文明



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非常残酷的文字狱,对天下读书人影响很大。从商鞅变法推行愚民政策以来,文字狱发展到清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满清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更加的敏感,尤其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的惩罚力度空前残暴。许多文字狱案,根本就是捕风捉影的冤案,却有很多无辜的人被牵连。



按清律,主犯凌迟处死,三代内父、子、兄弟、叔伯兄弟,以及年满16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斩首,不满16岁的男童阉割后罚为奴,母、妻、妾、姐、妹,不论长幼全部罚为奴或官妓,外戚师生朋友也逃不了干系,就是死了也要挖出来鞭尸。

在这么残酷的时代背景下,读书人活得战战兢兢,哪里还敢宣扬真正的儒家文化呢?




弟子规既违孔孟之道,又违现代文明



比如,战国时期,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

可到了秦以后,谁还敢像孟子这样和君王互怼,那不就是找死吗?

再比如,孔子主张为父绝君,为了父母,可以不听君王的。可到了秦以后,却变成了“为君绝父”,为了君王,可以不管父母的死活,正所谓爹亲娘亲不如皇帝亲,有奴性,没人性。



雍正时期,有一年春节,有个大臣在给皇帝的贺卡上写到:“君恩深重,涓埃难报”,就是说皇帝对我太好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才好。他本来是想拍皇帝的马屁,可雍正看了贺卡却勃然大怒。他在痛骂这个大臣的批注里写到:

“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

就是说不管君恩厚不厚,你做臣子的都应该无条件向皇帝效忠。我对你好,我封赏你,对你有恩,你固然应该向我效忠;但就算我对你不好,就算我杀了你全家,你也应该无条件向我效忠,无条件对我好。雍正也真是够变态的啊!




弟子规既违孔孟之道,又违现代文明



从这些活生生的史料里,我们几乎可以想象李毓秀生活的年代,都说人是时代的产物,在这么森严的时代背景下,李毓秀就算真正理解儒家思想,又有什么用,他根本不敢发出声音。他写出这种与儒家思想完全相反的垃圾,其实很正常。《弟子规》虽然违背了儒家思想,却刚好迎合了朝庭所提倡的主流价值观,符合主旋律。李毓秀大概也只能那样写,否则,要么饿死,要么被杀头。



那么,《弟子规》究竟有哪些问题,为啥说它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反孔子呢?

先来看第一节“入则孝”,看看《弟子规》是如何讲“孝”的。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父母喜好的东西,做子女的要尽力去准备,父母厌恶的,则要小心谨慎地去除。如果总以父母的喜恶为主,那还了得!你爹喜欢烟酒,你就准备烟酒,那你爹要是喜欢小三呢?难不成你也去帮他找一个?你爹倒是高兴了,可你妈估计要被气得跳楼。



“父母教 需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就是说,父母教导的时候,要恭敬的听从,哪怕父母责骂我们,也要一一顺承不得反抗。这父母又不是圣人,他们的教导也会有错误啊,一味的顺从难道不是愚孝吗?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父母爱我,我孝顺他们,哪怕父母憎恨我,我也要孝顺。孝当然没问题,但这样要求一个小孩,是不是有点太变态了?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孩子向父母提建议时,如果父母不听,甚至打你,骂你,你也不能有怨言,哪怕是哭着,也还要继续劝。天哪!试问有几个大人能做到这一步?你确定这孩子不是隔壁老王的?






弟子规既违孔孟之道,又违现代文明


《弟子规》提倡的“孝道”,说白了就一句话:无论父母怎么对子女,子女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无条件孝顺!这和雍正要求大臣无条件效忠、无条件服从皇帝,不正是一样的吗?




其实,孔子提倡的孝道,和这完全相反。

孔子有个弟子叫曾参,有一天,他锄地时不小心弄断了几棵瓜秧,他爹因为心疼庄稼,就对曾参破口大骂,还拿起棍子把他打晕了过去。等他好不容易醒来,不仅没有怨言,还很内疚的给他爹道歉:爹,真是对不起,都怪我不好,您为了教导我,都累坏了吧?”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后,非常鬼火,他对其他弟子说:“如果曾参来见我,不要让他进门!”

很显然,孔子觉得曾参这是愚孝,他并不赞同子女必须毫无原则地服从父母。



那么,孔子关于“孝”的核心观点是啥呢?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君仁臣忠。”《礼记•礼运》

就是说,孝,或其它的人际关系,不是单方面的服从,而是一种对应关系。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哥哥对弟弟好,弟弟也对哥哥好。丈夫对妻子好,妻子当然乐意夫唱妇随。君臣关系也是这样,君王对大臣仁义,大臣才会对君王忠诚。双方是一种对应关系,而不是一方必须无条件服从另一方,否则,难道你老公对你家暴,你却说:哎呀~亲爱的你打的真好,再多打几下!难道皇帝杀了你全家,你还得感谢他?



再来看《弟子规》关于行为规范又有哪些要求呢?

“对尊长,勿见能”,不要在长辈、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要逞能。

这与儒家提倡的也是完全相反。

《论语•卫灵公》记载:

“当仁,不让于师。”

这表明儒家是鼓励学生要敢于表现自己,哪怕面对的是自己的老师,也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弟子规》还提出:

事虽小 勿擅为 话说多 不如少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这就不用解释了吧?

我们从小就听过很多类似的话,什么“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枪打出头鸟”等等。

这都是些啥思想呢?小孩子在认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接受的是《弟子规》这样的熏陶,那他学到的绝不是什么传统经典文化,而是吸收了糟粕,久而久之,只会变得胆小怕事、自私冷漠、畏畏缩缩,成为孔子最讨厌的一类人——乡愿。

什么是“乡愿”呢?《论语•阳货》记载:“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那些只知道附和别人,没有自己的价值观,看起来忠厚老实,但其实骨子里自私冷漠是非不分的好好先生,在孔子看来,这种人就是破坏道德的贼。



为什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历史?为什么中国人变得非常麻木、自私、冷漠?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要从文化、思想上来说,就是因为《弟子规》这种公然提倡“乡愿”的思想在影响国人。以前的中国人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刚正不阿的人,有仗义执言的人,每个人都很鲜活,很有个性,从不唯唯诺诺。




弟子规既违孔孟之道,又违现代文明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说我太一叶障目,没有辩证看待问题,因为《弟子规》里有些章节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教小孩要勤洗脸刷牙,饭前便后勤洗手之类的。

这些当然没问题,可这些难道不是幼儿园老师教的吗?《弟子规》被吹捧为所谓的国学经典,难道只是充当幼儿园阿姨的角色?未免也太低幼太可笑了吧!

另外,弟子规还有很多严重违反现代文明的理念,有很多错误的、落伍的观念。比如“亲有疾,药先尝”,是药三分毒,亲人生病却要子女先尝药,难道你家小孩是试毒银针?




可能也有朋友会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就行了,这句话本身也是似是而非的。苹果坏了一半你可以削掉坏的再吃,可作为精神粮食,作为一种教材,它的整体教育理念有问题,你怎么取舍?

《弟子规》里确实有一些还算正常的章节,可依然难以改变它是精神垃圾的事实,它所宣扬的很多思想,连一些成年人都会受其误导,更别说是尚未树立价值观的小孩了。






弟子规既违孔孟之道,又违现代文明


美国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过:如果把葡萄干和大便搅在一起,你得到的仍然是大便。而且,不管古今中外,有那么多优秀的读物供我们选择,干嘛非把时间花在鉴别“精华”和“糟粕”上呢?

如果有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建议你们选择经过历史考验的真正的经典。



谢谢大家,如果喜欢飞语古今的话,记得订阅和关注哦。

我是燕飞,一个试图从迷雾中寻找真相的年轻人。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直接搜索“飞语古今”就可以。



P.S:如果喜欢看视频的朋友,可以到优酷搜索《飞语古今》围观。

本文原创,版权归《飞语古今》所有,禁止商用,侵权必究。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弟子规基本上与现代人际交往准则格格不入
发表于 2018-5-2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弟子规就是糟粕
发表于 2018-5-23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弟子规固然是糟粕,儒家那套东西也好不到哪里去,差点亡国灭种的时候,儒家有啥用?当作知识学习了解就行了
发表于 2018-5-23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就当以后写作文用呗,谁真的这么傻当行为规范来学!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发表于 2018-5-2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不敢苟同,哪里格格不入了?感觉现在读书人都急功近利,忘了首先要学会做人,再谈其他。浮躁的社会,唉。居然还有人说孔孟儒家思想腐朽,难道还要文革破四旧啥的?
发表于 2018-5-2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同意楼主,弟子规糟粕无疑,这么多家长上赶着送娃学,都是机构忽悠的吧…
发表于 2018-5-2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弟子规要选择性的学习,有些内容放在现在看的确是不合理的
发表于 2018-5-2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从来没有一本书是绝对正确的

要教会孩子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

另外什么叫里面讲到的行为规范幼儿园也会教?就好比字全识了就不需要阅读了吗?
发表于 2018-5-2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选择性的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1-12 10:06 , Processed in 0.114354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