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5分)
(一) 崇明的灶花(18分)
灶花,农家灶头上的画,几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直到液化气来了,灶头几乎废弃不用,灶花逐渐淡出农民的生活,人们才猛然惊觉:这是一门难得的民间艺术,应该qiǎng jiù( )。于是,灶花——这一尘封已久的美丽,又在崇明县大放异彩。
炊烟每天从农家的柴火灶头里逸出,那是人家兴旺的表示。当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时,便有了追求美的心思——在灶头上画上以纳吉祈福,驱邪避祸为主题的画。
画灶花最原始、最基础的颜料叫“镬(huò)锈”。“镬锈”是正宗的崇明土话,其实就是锅底灰。从锅底刮下墨黑墨黑的炭黑,加上米酒调浓,等有粘头了再加水稀释,然后就可作灶花,这样的画在墙上几十年不褪色。为了美观,有些灶花还加了颜色。
灶花开始是jí xìng( )之作,随后成为有一定模式的装饰。一般认为,灶花作品由泥瓦匠中的高手不打草稿,不作xiū gǎi( ),下笔为准,一气呵成,体现了民间文艺的简洁和生动。
灶花,是人类智慧的又一体现。现在,上海金山的农民画和崇明的灶花,这一南一北两朵民间艺术奇葩,均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①名录。
注释: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005年 12月22日国务院就“文化遗产日”的设立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通知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指出设立“文化遗产日”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1 根据拼音写词语(写在文中的括号内)。3分
2 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2分
(1)直到液化气来了,灶头几乎废弃不用,灶花逐渐淡出农民的生活。( )
(2)炊烟每天从农家的柴火灶头里逸出,那是人家兴旺的表示。( )
3 填空。8分
(1)“驱邪避祸”的“驱”的第7笔是 ;“邪”用音序查字典法应查 ;“避”的意思是 ;“祸”的部首是 。
(2)第2、3、4、5节分别从 、作画的原料、灶花的特点、
这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崇明的灶花。
(3)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把 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旨在
目前,上海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的有 和 。
4 读了文章后,你对灶花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请简要、连贯地写一写。5分
(至少写出三方面,字数在30—-60个字间)
(二)特殊的病人 17%
这是下班前的最后一个病人了。
经过检查,我对这位白发老人说:“你这颗门牙蛀了,得拔了。”
“过……过几天吧。”他犹豫着说。
想拔牙和不想拔的都有,可想拖些时间再拔的倒不多见。”我看了看病历卡,这是一位退休人员。他的坏牙已蛀到牙根了,还拖什么呢?
怕疼么?过几天拔就不疼了么?也许那时更疼呢,再说病牙会不断地刺激神经,而且会殃及“左邻右舍”。
怕缺个门牙不好看?这么大年纪了,还讲究个啥?——况且,拔了它还可以再镶上的。
“拔吧,拔了好。”我劝老人。
“再过几天吧,几天,好吗?”这是一种近乎恳求的语气。
既然这样,我省点事有啥不好,还可以及早去夜校上英语课。
病历卡变成了课本,诊所换成了课堂。当老师迈进教室的时候,我立即傻了眼,挺立在黑板前的,竟是那位患牙病的老人。英语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那意思我们早听懂了,女教师病了,由他代课。尽管坐在末排,我还是能看见,那颗摇摇欲坠的门牙,正顽强地屹立在牙床的前沿阵地,站它最后一班岗。
1.标点练习。4分
(1)短文中第三节中的省略号表示 。(2)短文第五节中的“左邻右舍”加了引号,表示 ,含义是 。(3)短文中第六节中的破折号表示 。
2.填充。9分(3+2+1+1+2)
(1)短文暗含了两个地点,分别为 和 ,画线的句子起到了
的作用。
(2)老人不肯拔牙的原因是 ,从文中
和 这两个词组最能看出;通过这件事,赞扬了 。
3.请你描述一段老人上课的情景,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自己的感受。(4分)
三、写作(35分)
题目:《快乐是 》
提示:有人说快乐是获得成功;有人说快乐就是有一个幸福的家;还有人说快乐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你认为快乐是什么?请你用一件具体的事例告诉大家你对快乐的理解。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围绕你要表达的意思选择材料,注意将事情写清楚,写具体。3、注意正确分节描写;语句通顺,意思明确;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