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转帖,猴宝家长原来以为学区房至少有保底,看来现实总是更残酷。
刚结束9年制义务教育, 简单说一下
总的来说,上海的义务教育,三个字:两张皮
上海义务教育有两个关键词:素质教育,减负
社会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初中到高中,是上海学生最惨烈的竞争,激烈程度其实远超过高考,不过,也有许多家庭,是在糊里糊涂中就被定了性。
上海有关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透明。 可以说,极少有人能搞明白多如牛毛的规则,更不要说其中的奥妙。
为了说明方便,我从中考讲起:
中考内容:语数英各150分,物理90+化学60,体育30,总分630分
高中学校分布,一般讲就是四校八大,四校有一些清北的机会,八大就非常少了(七宝除外,号称已经归入五校了)
由于复附和交附的特殊性,到了八大,也没有许多好大学了。
由于上海的高考入取率很高,所以,中考以后,其实已经去向明确了。
说了这些,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解,以为中考定终身。 错。中考的作用,主要是:取代高考,提前分流到职校,现在有推出了中本贯通,增加了分流的效果。
对于大多数在中考考出极高分(至少600)考进四校八大的学生而言,其实什么都不代表。进入以后才会知道,那里面又分实验班和平行班,而中考优秀的学生,是没有机会进入实验班的。
为什么呢,很简单,看看中考的分数,满分630分,要考到610分以上才能保进四校。 两个意思,1 中考的题目简单,没有区分度。2 去要大量的刷题训练,要练到不可能错。
这意味这,通过中考靠近四校的孩子,都是在初中阶段,花大量的时间无脑刷题、广诵范文的机械化学生。这样的生源,缺少独立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很难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结果到了四校,反而进入了实验班。只能继续刷题生涯。
那么,谁能够进到四校八大的实验班呢? 有大约一半的学生,不是经中考进入名校的,他们通过了一个叫预录取的方式。这些人,统称推荐生。推荐生又分为自荐和推优,差不多又是一半一半。推优生的决定权主要在初中(当然高中也是可以拒绝的),而自荐生的决定权完全是高中了。
这推荐生里面,怎样的复杂和深厚,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学生只学义务教育内容,是绝对进不去的。 自荐这条路,最硬的就是市级学科竞赛。
中考,作为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结束标志,就介绍到这里。
这里面的主要特点是: 为了达到减负的目的,所以,教得浅,考得容易,分数高,本事没。
而真正的升学竞争,完全是在课外展开的,从钢琴到奥数到机器人,为了迎合“推荐生”的规矩,无数的名堂在课堂之外遍地开花。
上海的义务教育,重新定了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课上交的,你学的再好也没有用,最多只能确保进入高中而不是分流到职校。义务教育负责素质和减负,课外学习负责加码和升学。
回顾我家娃的成长过程, 上学和假期的概念是颠倒的,上学和放学的含义是反过来的。
我讲的这些,和老师正常教用功的孩子在家多学苦练,不是一个概念。
在上海,由于中考已经退出了优秀学生的选拔,而义务教育与优秀生的教育业完全脱轨,因此造成了想进步的学生,必须靠课后时间甚至睡眠时间来学习用于升学的内容。
这造成了几个严重的后果,1 时间严重不够 2 学习的内容抓瞎
我家娃的同学,有的小学钢琴就练到了演奏级,有的初二就高中奥数竞赛中拿了一等奖。 超前学习和极限学习泛滥,更多的孩子,由于方向不明确,学了钢琴、再学奥数,学了英文再学机器人,有的从葫芦丝学到人工智能。 他们在义务教育时期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正常人。
最关键是,一点点风吹草动,这些东西就又白练了。
可以简单说,目前上海的义务教育,从教育目标,到教材编制,到教学实践,完全迷失了。
其实,整个上海的义务教育9年,可以说早已没什么干货。有些名初名小,也只不过是课外拼、超前学的孩子聚堆的地方。
而所谓的学区房,绝对是毫无价值的。上海没有一所公办学校,可以通过学校教,孩子按学校的要求用功,让孩子考上较好的大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