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至外滩教育《母语元素》栏目
文丨周滢滢 编辑丨黄晔
一直以来,无论在公立教育体制内,还是国际教育圈,提起文言文学习,都是中文教育的“老大难”。 小学阶段,它基本是一片空白,孩子们没有任何文言基础,但是中学开始,它又是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孩子们只能带着畏难情绪,苦于应试。对于国际学校的学生而言,如何在双语教学环境下,保证传统文化的积淀,不至于“丢了根本”,则更是难题。 2012年,一本《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一经出版就销量破百万册,作为“新中国第一本小学生文言读本”,填补了长久以来小学阶段文言领域的空白。同时,它也因“内容浅近,清新有趣”的特点,深受孩子和老师们的喜爱,被全国数千所学校推荐使用。 《小学生小古文课》上下册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小学部中方校长,有着30年一线教学和教研经验的朱文君,正是《小学生小古文100课》的编著者,也是全国小古文课程的首创者。 学小古文,提倡“囫囵吞枣” 外滩君提出大多数家长的顾虑: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连汉字都认不全,就让他去接触文言文,会不会太难了? 朱文君笑着解释:“ 为什么现在孩子一提到文言文,都觉得头疼,像学外语一样痛苦排斥?因为学古文也需要有语感的培养,等长大了再培养就来不及了。” 她还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将中国的文言历史看作浩瀚的海洋,那么小古文就是清浅的海滩。即使孩子们还不会游泳,也不影响他到浅滩上玩一玩水,捡一捡贝壳。等熟悉了水性,他自然会到文言瀚海中去遨游。 所有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反反复复在语言环境里浸泡,到了一定阶段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正因为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起语感,到了中学阶段直接学习高难度的经典名篇,才会逐字逐句找注释,一篇文章翻译地支离破碎,像学外语一样。 朱文君多年的小古文教学实践表明,对儿童来说,读浅显的文言和读白话,难度起点是一样的。相比较,文言反而让儿童更充满探究的欲望。因为文言看起来熟悉又陌生,读起来更有韵味。 “了解关键词义和基本大意之后,只需感受语言本身,多诵读品味,培养语感,不要去深挖它的微言大义。”总结起来,小学阶段的小古文学习,只要“囫囵吞枣”即可,重在培养语感,激发兴趣,不求甚解。 朱文君总结十多年的教学心得,将她的教学技巧分享给想要教授小古文的老师: 1、一切皆在读中得 “我们以前的教学中,往往先解释字义。但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这个故事整体感。所以即便有一些词语不懂,也不要去计较它。不妨先将古文读给孩子听,不读好不开讲。” 为了让孩子保持兴趣,就需要创新不同读法。比如,可以猜读、演读、跟老师读、想象不同的心情读,甚至打着拍子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我们在“读”上花了功夫,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2、熟能背诵,而非死记硬背 古诗文一定要背诵,才能将其学习价值最大化。相比较白话文而言,古文因为语言简练,骈散结合富有节奏,其实更容易背诵。如果40分钟的课堂时间,20分钟都在诵读,这篇文章差不多就要背出来了。但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那样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3、用趣、有量、有运用 喜闻乐见的,充满情绪的学习氛围,是课堂上最重要的。不妨尝试将分组游戏、故事改编、戏剧表演等现代教学方法,融入到文言教学中。 此外,不一定每一篇文章都要讲透,但是一定要有大量的阅读。有了30-50篇古文阅读量后,小学生基本能建立起文言的语感,不仅能准确地断句,掌握正确的音韵节,还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甚至摆脱掉注释这根“拐杖”。 最后,关键在于运用,不妨鼓励学生们尝试用优雅措辞的文言写作,练习写生活中的趣事。 当外滩君请朱文君推荐一些适合亲子阅读的经典书籍,她毫不犹豫地推荐《论语》。她认为,这本书是在用最浅显的语言,讲做人的道理,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修炼。而且越小的孩子,越要给他最高品质的母语营养和人格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