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9-3-4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紫藤花开 于 2019-3-4 16:17 编辑

中国队奥赛惨败,禁奥令该背锅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NoppgfMtkAH96oaA#rd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学生曾经是国际奥数大赛的长期霸主,然而近年来战绩下滑明显,很多人将其与近年推行的“禁奥令”以及“减负、素质教育”等政策联系起来。

美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王者,然后我们惊讶地发现,美国战队中充斥了我们熟悉的华裔面孔……出了国仍然是赢家,这证明我们的种族优势没有问题,那自然只能归咎于原生环境出了问题。

教育政策确实不能摆脱干系,但是绝非单一的原因,在楼主看来,新世纪以来不断扩散的教育市场化、产业化,整个改变了优才教育和选拔的运行机制。

在中国战队横扫世界的2000~2010年,这些学生经历的还是未曾市场化的传统教育环境,考分为王、应试教育,中产阶层也尚未崛起,课外培训机构远不像今天这么风行。

在没有培优班的年代,培优机制却非常科学,基本上唯才是举,考试中自然涌现的极少数尖子和天才,被学校征召到课外小组,安排术业有专攻的老师进行提高培训。

培训是完全免费的,尖子生还会得到允许翘课等额外照顾,参赛时也会有后勤保障……学校这么做是为了荣誉,竞赛出成绩是学校的荣光,会带来学校名誉、招生质量、政策倾斜等诸多收益,也可以说是有功利性的,但这种激励模式对人才来说非常公平,它真的是为了找到好苗子、取得好成绩,无论家庭背景贫富,天才都会得到眷顾。

国家竞赛获奖者一般直接保送名牌大学,省市比赛得名次也都有相应的升学优待,整个体系为了鼓励英才不遗余力。对于学生家庭来说,这也是无上的荣光和极大的获益,有幸被发掘的,也不用花什么钱,当然选择无条件支持。在当年,这是寒门贵子出头的一条途径,不用拼爹,就是拼孩,当然那时也没有什么自主培养的意识,碰上了就是烧高香,幸好也不会耽误。很多竞赛出身的寒门学霸,最后出国当了教授,或服务于高科技企业,实现了阶层跨越。

竞赛班的老师,也是专门带尖子生的牛逼老师,牛逼到会耽误普通学生的那种,根本教不了差等生,但对尖子生一拨就灵、酣畅淋漓、教学相长、没有上限……是完全匹配的教学关系,达到了人才选拔和集训的最高效率。

后来中产阶层崛起之后,金钱开始插手教育,培训产业风生水起,奥数才开始变味。很多有能力的家长都瞄上了这条升学捷径,开始把资质平平的孩子往实验班里送,往校外机构送,不惜砸出重金。

重金砸火了校外培训市场,也砸醒了校内的老师和校长,卧槽原来竞赛班不但可以赚荣誉还能直接赚钱,相比之下,钱当然比荣誉更实惠一点。慢慢的,校内的选拔机制也开始变得不纯粹了,很多“实验班、快班”开始与金钱挂钩,很多牛逼老师也开始私下里办班、做家教,开始学会课堂上留一手了……靠山吃山,这都是钱哪。

原先的竞赛机制是很良性高效的,只涉及少数尖子,跟大多数普通学生无关,不会影响到整个应试教育的公平。学校也有大批擅长教普通生的老师,能扎扎实实提高应试水平,学校不会放弃多数人的升学利益,毕竟这也跟学校的名利绑在一起。

但是市场之手搅合之后,一切都变了,由于盯上了竞赛在升学中的作用,很快以奥数为代表的校内外培训就泛滥成灾,成为半数以上学生的必修课,不具天分和兴趣的学生痛苦不堪,家长光砸钱不出效果,也是怨声载道……经历了十几茬学生的噩梦之后,教育部顺应民意,推出了各项“减负、禁奥”等新政,基本上是被中产阶层家长群体给逼出来的。

问题在于,家长有钱,未必孩子就有天分,但是这大把的钱市场不可能不挣,只要你给钱,我就敢教,还敢拍胸脯保证效果,譬如提分多少之类的。

资质平平还得见疗效,啷个办呢?原先那些专带尖子的牛逼老师其实是没办法的,他们本人也是有几分偏执的怪才,根本鸡同鸭讲,也不屑学会与笨人沟通的技巧,所以一批老师被废了。而另一批头脑灵活的老师找到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不能授人以渔,我可以授人以鱼呀,我教你套路,大量刷题,总结规律,几十个题型几百个变型全部刷遍,每种题一个思路烂熟于胸,到了考场上,总能撞见一半熟悉面孔……于是学生就这样“被提分”了。

这样的培训不是教育,对考场提分虽立竿见影,但对解决新问题、冲击高难度的能力益处不大。所以,在中高考战场上收效明显,但到了真正拼天才的国际赛场,不灵了。

因为我们的天才被阻击了,很大一部分真正具备潜质的寒门贵子,没能进入培优体系。譬如在考场上,他们冥思苦想解出了五道课堂上从未见过的难题,而其他资质平平的同学凭借课外班灌装的套路已经熟练地撸完了十道难题,所谓会者不难……天才被熟练工给打败了。

天才是随机分配的,并不是随钱分配的,我们人为缩小了选拔基数,最后矮子里面拔将军,国际赛场焉能不退步?

政策发生作用是有延后性的,“禁奥令”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影响其实还没有体现出来。现在的下滑,反映的其实正是前些年奥数班最疯狂时期的成果,虽然市场繁荣,但对真正的天才却有逆淘汰效应,真正应该负责的是遍地开花的课外培训,而不是“禁奥令”。

金钱教育促进了阶层固化,也毁掉了教育公平。而以学区房、赞助费等形式体现的,公立教育体系的变相市场化更雪上加霜,摧毁了普惠教育的最后堡垒。天才从源头上被掐掉了机会。之前每一种唯才是举的选拔领域,都有这种逆淘汰效应,音乐、体育、艺术等等,更加明显,每一行都有熟稔套路的名师和机构,包你拿名次、进名校,这些秘笈校园内绝对学不到,你得花钱买。最后的结果是拔苗助长、滥竽充数,市场极度繁荣,人才越来越不行。

在中考、高考等中难度领域,课外培训的力量是所向披靡的,也就是金钱的力量。而在国际奥赛这样的顶尖领域,钱没用,得看天分,以及天才有没有得到相应的机会,被及时发掘出来……很遗憾,早年曾有的一部分免费机会,今天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楼主| 发表于 2019-3-4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紫藤花开 于 2019-3-4 16:11 编辑

遍地奥赛班的中国人,

为何会在国际大赛上输给了“贪玩”的美国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倾全国之力培养和选拔数学精英的背后,
是一种更为急迫和功力的“中国式教育”。

这其中,
有多少被灰烬埋没的莘莘学子,
就有多少等待被王冠加冕的家长......

最近,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号称是近几年最强组合的中国数学队,竟然在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简称RMM)中惨败。

最终成绩,美国代表队获得3块金牌,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的个人成绩是获得银牌15名,总成绩排名第6


 楼主| 发表于 2019-3-4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是面向全球中学生的顶级数学赛事,试题难度和质量非常高,被认为是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难度最高的一项。

“天生数学好”的华裔群体基本上从不会缺席此类赛事。

在成绩上,被认为是“天生数学就不好”的美国人,自2015年起,基本揽获所有冠军。


(2019RMM个人排名)

可问题是,中国选手集体失力的场面还是头一次出现。

要知道,数学和乒乓球一样,一直是国人的骄傲。

而美国人却经常被嘲笑说人均数学水平差、科学常识普遍低。

美国人数学的确是差,单说超市找零就是一大问题:

“每次给收银员多一点零钱就是想让他找一张整的给我。然而她会用关爱智障的眼神,默默退回我多给的钱,然后再找我一把硬币......”



而美国人普遍科学常识低,更是低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据最新公布的皮尤调查显示,约49%受过高中教育的美国人不知道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重要原因。

许多人甚至认为,手机能充电是非常神秘的事情。


(不知道,不会百度一下吗?)

但就是这样一个数学素养不是很高的国家,却连续5年在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稳坐第一;

就是这样一个民众科学常识匮乏的国家,百年间共有324人获得诺贝尔奖;

就是这样一个被认为“贪玩”、“涣散”的教育体系中,培养了微软、苹果等一些列缔造行业革命的人物;

就是这样一个天天被媒体吵得沸反盈天的国家,几乎占据了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一半以上......


(图源:微博)

这种怪象真的不值得我们深究吗?

当然,一次失利并不能否认中国数学队曾经的成绩和辉煌。

但一叶知秋,看一看社会对“数学”以及“科学”教育的看法。可以想见,这次中学数学队集体落败并非偶然。


去年2月,一道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整治校外补习培训的禁令彻底摧毁了,畅行中国30年无阻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

先是“华杯赛”全国组委会暂停开赛,再是“希望杯”、“学而思杯”、“走美杯”等等一系列赛事终止。

最后,教育部连高考加分也取消了。



难道,苦了几代中小学生的数学竞赛真的会就此偃旗息鼓?

可惜,即使没有奥数竞赛,巧立名目,展开各种培训的机构也不会就此作罢。大批的拥护者又会将其他的项目拥向神坛。

一个“奥数”竞赛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奥数”竞赛又站起来了。


(纪录片《中国门》,图源:豆瓣)

这根本不是一个数学竞赛能背的锅,一方面,家长和学生整天哭天喊地数学难;另一方面,挤破头又要给孩子报上课外班。

不管能不能学会,先要装作一幅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样子。


(图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家长焦虑孩子前途,学生焦虑考试的时候,补习班焦虑卖课业绩的时候,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普遍缺乏的常识——

真正在数学上有天赋的人,不会靠着一个“奥赛班”学有所成,他需要的是整个逻辑思维和专业性的系统培训,这是市面上热销的“课外班”力所不及的;

而一个没有天赋,对数学无知无觉的人,也不会靠着一个“奥赛班”学有所成,他需要的是对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的探索,这不是“课外班”可以做到的。


(图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长此以往下去,“聪明人”固化了“聪明人”的认知,“愚蠢人”始终认为自己技不如人。

这真的是我们所希望的“理想型”教育吗?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曾在节目中坦言,儿子曾对她说:

“妈妈,学习不是一天,是12年,连周六日也要被你们占上,人不疯才怪。”


(图源:微博)

其实,数学竞赛没有任何错,它不需要为那些贩卖焦虑的家长和机构买单。

在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初中奥数为什么这么难?”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

“其实,奥赛难就难在一点——毅力。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之低,能把生活这件事做得马马虎虎就算很不错了,还谈什么奥赛呢?”


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才是驱使人类往前一步步迈进的重要原因。

研究的本质是兴趣,而不是“功利”。

想必大家都听过电影《美丽心灵》吧,里面的主人公的原型的就是普林斯顿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

纳什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并且伴随他的余生,他所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面对这个更疯狂的宏观世界。


(著名数学家约翰纳什)

尽管,他所研究博弈论已经成为学术前沿,但纳什从来没有以荣誉为主导,去从事任何数学研究。

纳什的一生就像是亚伯拉罕献祭一样,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数学”,数学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他在笔记本上写道:“理性的思维阻隔了人与宇宙的亲近”。( Rational thoughts impose a limit on a person’s relation to the cosmos.)


(电影《美丽心灵》,图源:豆瓣)

与其说,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不如说是诺贝尔奖主动找到了他。

中国唯一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屠呦呦,在诺贝尔奖找到她之前,默默从事疟疾研究数十年。

在此之前,没有热点和流量,屠呦呦的名字最多是在“语言阅读理解”中出现过。

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更没有院士头衔,就是这样以为没有任何荣誉加身的研究者,拯救了全球上万人的生命。



其实,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开出2亿一年的天价,还是请不到诺贝尔奖得主来中国开工业园区。

那请问:

17世纪罗马教廷对伽利略的审判,为什么至死都没能让他改口“日心说”?

18世界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为什么监禁数月,也要提倡科学和理性?



罗马教廷的“宗教裁判”所前后共经历约 500 年。

15世纪以后,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最为残暴,仅 1483年至 1820 年,判处的异端份子达 38万多人,被火刑处死的达10万余人。

为什么明知会死也不想放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为什么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也要秉烛夜行?

同样的道理,2亿元无法让人放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只有最虚荣和焦虑的人才会选择在王冠上再镶嵌一个宝石。



遍地奥赛班的中国人,为什么最终输给了“贪玩”的美国人?

背后是整个教育系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诺贝尔奖得主买不来,基础学科的研究也买不来,荣誉和奖项更是无法用钱砸。

举国体制下的“奥赛”,终有一天会向更远的地方迈进。

— END —
 楼主| 发表于 2019-3-4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发表于 2019-3-4 19:4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家长有钱,未必孩子就有天分,但是这大把的钱市场不可能不挣,只要你给钱,我就敢教,还敢拍胸脯保证效果,譬如提分多少之类的。
发表于 2019-3-5 09: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会算找零的梗都9102年了还在用啊,又不能代表美国精英阶层
发表于 2019-3-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有点道理,在不需要天分的中考和高考,套路的训练是有用的。就是所谓的勤能补拙。但是真正的天才不是靠补出来的。
发表于 2019-3-5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仅靠刷题,是刷不出数学精英的
发表于 2019-3-5 15: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现在是14年的禁奥背锅,又不是现在的禁奥令背锅。现在禁奥的得过几年才能看到是什么样的锅。
发表于 2019-3-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Jerry2007 发表于 2019-3-5 15:30
现在是14年的禁奥背锅,又不是现在的禁奥令背锅。现在禁奥的得过几年才能看到是什么样的锅。

我公众号昨日的文章说了,禁奥令从12年就开始了,只是14年的更煞根
发表于 2019-3-8 07:2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禁奥就和西方的白左差不多吧,打着反歧视大众的名义,干着损耗少数精英利益的事情,最后损失的是群体的效益
发表于 2019-3-2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跟进奥莉完全没有关系,因为进奥利是才出的,可是现在拿不了冠军,至少是5年前到10年前的恶果,那么应该是全民奥数导致的天才选手根本不能被进入国家队有关。
发表于 2019-3-21 22:1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天赋好的奥牛肯定不少!关键是有些家长太给力
发表于 2020-7-24 07:4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8-1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20多年,我还是小学生、中学生的时候,参加学校组织的奥数竞赛,那些题目真的是自己一个一个想解题思路想出来的,虽然我没有取得好的奥数成绩,但是整个学生生涯数学从未拖过后腿。
20多年后,我家邻居小孩学奥数,三年就请学而思老师一对一的教,我非常诧异,一是奥数3年级开始实际是有点早的,三年的数学知识准备其实离奥数是有差距的,另外,作为一种选拔性的学习,我认为只有发现孩子有这方面能力的时候才进行方为合适,而现在居然成为一种可以提前抢跑的事。
再到后来,我孩子去上学而思的课,我旁听,发现老师的奥数居然是这么讲的,没有原理(估计老师也试验过了,很多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还没有能够达到听到这些原理、推理的程度),基本就是灌输,记忆力好的孩子还可以记下套路。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教孩子解除题,但是已经偏离了奥数锻炼人思维的本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17 00:48 , Processed in 0.099391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