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9-4-18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北大院长面试上海学霸:他们就像一个模具打造出的“家具”

中青报·中青在线  瞭望智库  前天



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后怎么办?难道自此之后人生皆成坦途,再不会遇到诸般烦恼困厄艰难?

北大院长面试学霸的灵魂拷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帮助我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文 | 秦春华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旗下微信公众号“长大大”(ID:cydgrowup),首发于2019年4月14日,标题为《这些“牛孩”的人生方向呢?》,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我去上海面试学生。

学生们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一个个光鲜亮丽,就像他(她)们提供的申请材料一样。

无一例外,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至少位于年级前5%;艺术特长突出——至少会一种乐器;获得过各级科技创新奖励——至少是市级二等奖;热心公益事业——至少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过一次脚;等等。

在慨叹上海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同时,我也隐隐有一丝遗憾:他(她)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她)们看起来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

包括他(她)们在面试中的表现也很相像。一个个正襟危坐,面带微笑而不露齿;说话时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仿佛在深情地朗诵一首诗。

一个学生上来就说“子曰……”我打断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我之后,接着说“子曰”,我再次打断他,告诉他我不关心子怎么曰,我关心的是你想说什么。

他却涨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还有一个学生自信满满地坐在我面前,等着我问各种可能的问题,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我说“我没有什么问题问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她完全没有料到我会提出这种问题,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几乎要哭了出来。

显然,所有的学生在来之前都经过了某种程度的面试培训,至少看过一点儿如何应对面试的“宝典”,但可能没有人告诉他(她)们,我并不感兴趣他(她)们表现出来的是谁,我感兴趣的是真实的他(她)们是谁。

最令我吃惊的是,当我问他(她)们,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很少有人能答上来。

学生们告诉我,他(她)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真的是从来没有想过吗?其实不是。

这个问题他(她)们曾经想过的,只不过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连他(她)们自己都忘记了而已。

小时候,每当大人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

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回答:科学家、宇航员、飞行员、警察叔叔(阿姨)……

然而,当孩子们上学之后,这些问题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了,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上课听讲,回家做作业,上辅导班,这些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至于孩子的兴趣是什么,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人关心,即使孩子自己也不关心。

几乎所有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只关心一件事:考了多少分,能上什么学校。

一个被公认为好学生的成长轨迹,或者家长想象中的完美教育路线图看起来是这样的:

上当地最好的幼儿园;

在上小学之前已经认识很多汉字,会做复杂的数学题,能够大段背诵很多经典名篇,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之后上当地最好的小学和中学;

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清华;

本科毕业后去世界最好的大学——哈佛;

......

当然,也有不少人从初中开始就瞄准了伊顿、埃克塞特等名校。

且不说这些目标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的,即使全部都实现了,那之后呢?人生的目标又在哪里?

2


我很想问一句:考上北大以后怎样?

这不是我的想像。

这些年来,我在世界各地见过很多优秀的孩子,他(她)们个个天资聪颖,勤奋刻苦,一路过关斩将,从未失手,总是处于同龄人最顶尖的群体之中,挑选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班级,是其他人艳羡的“人家的孩子”。

然而,几乎很少有人能体察他(她)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迷茫。

有不少北大或哈佛的学生告诉我,上北大或哈佛是他(她)们从小树立的目标,但有一天当他(她)们真的置身于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校园时,却常常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接下来又该做什么呢?仿佛一个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困惑:下一座山在哪里?

人生需要目标,但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寻找树立自己的目标。

我们对人生和教育的理解太过单一,而且缺乏想像力。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要成功,要比别人强,要考上最好的学校,但很少告诉他(她)们成功意味着什么,生活的幸福源自何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

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

所有的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

没有人告诉这些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后怎么办?难道自此之后人生皆成坦途,再不会遇到诸般烦恼困厄艰难?

1923年,鲁迅先生曾经发人深省地问道:“娜拉走后怎样?”我也很想问一句:“考上北大以后怎样?”

上学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但正如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一样,上学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接受到好的教育。

我们之所以送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孩子必须要上学,而是因为他(她)们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学是一个人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认识到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肩负了一个独特的使命,这是独立的个人之所以存在的价值。

区别在于,有的人能够发现自己的使命,最终成就一番宏图伟业;有的人没有发现自己的使命,最终碌碌无为,苟且一生。

就像婚姻一样,“一个萝卜一个坑”,冥冥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唯一”。

有的人找到了和自己相匹配的“唯一”,婚姻就幸福;有的人没有找到,婚姻就不幸福,至少不快乐。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实真正能做的,不过只有一件而已。这件事就是一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

发现使命不能依靠“天启”——虽然很多人的确是在梦中或灵光一闪之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手段。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她)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在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和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相比,知道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更为重要和根本的目标。

回避或忽略这个问题,只是忙于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老师,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高学生多少分数,这些都是偷懒的做法,也在事实上放弃了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实际上,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要远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不是一场由他人设计好程序的游戏,只要投入时间和金钱,配置更强大的“装备”就可以通关。

一旦通关完成,游戏结束,人生就会立即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

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

3


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先列一个负面清单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换句话说,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潜质呢?

每个人的方法可能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要像那个只为苹果而生的乔布斯一样,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意识到你的一生将为何而来。

一般来说,大凡优秀的人,做任何事的结果都不会太差,真正困难的是要辨别这件事是不是你真正喜欢的事情。

判断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你是否为之痴迷,是否能够心甘情愿不计功利地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并始终坚持。

真的痴迷是一种相思之态,白天想,夜里想,连做梦也在想,想到他(她)就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见到任何东西都会想起他(她),和别人说话的内容也全都是他(她),为之兴奋,为之发狂,甚至为之疯魔。

那是一种沉浸在幸福中的状态。

“不疯魔不成活”,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就算不上痴迷,也就不是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建议,每一个学生,无论课业有多么繁重,每天一定要抽出一点儿时间来独处,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点儿温柔的空间,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听听内心深处的渴望。

有时候,也可以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无论这些想法看上去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甚至骇人听闻都没关系,反正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与他人无关。

有人说,我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感觉,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那该怎么办?一个好办法是试错。

不停地尝试所有的事情,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去掉那些不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列一个负面清单。不要害怕失败。对于学生来说,失败的成本很小,只要没有被开除或退学,大不了还可以重新回到课堂,一切从头再来。

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那需要花费时间和心力。

找不到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来,但必须要坚持不懈地不停地寻找。找了不一定能找到,但不找就一定找不到。同时,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既然你为这件事而来,那就谁也偷不走它,早一点晚一点找到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发自内心的喜欢。

还记得美国那位77岁时才拿起画笔的摩西奶奶吗?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那么在任何时候开始都来得及,哪怕你已经80岁了。

人生不仅是一段生命,还应当是一段有质量的生命。判断一段生命是不是有质量,就看每一天是不是你真正想过的日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找到了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即使只有一天,那也是幸福的和有质量的生命。
发表于 2019-4-18 08:2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孩子们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家长们已经倾尽全力了,这些专家诸多不满意,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这些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
发表于 2019-4-18 08:2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创造力,爱好什么的都太抽象,摸不着,抓不住,太难了
发表于 2019-4-1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记得老美的教育有种说法,大意就是保护天才,在适当的引导下让天才按着自己的路线野蛮生长。
考得上北大也是千里挑一的天才了,但是在魔都这种从小充分竞争的残酷体系下,部分天才的闪光点被磨平了。

不过这些离大部分人太远,有几个能考上北大啊,普娃只能继续鸡
发表于 2019-4-18 09: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不鸡连面试机会都木有呀
发表于 2019-4-1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上去有些道理,仔细一想等于没说,还是先把娃鸡到有资格去北大面试的程度吧
发表于 2019-4-18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发表于 2019-4-1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砖家真辣鸡,基本的礼貌也不懂,人家刚开始说就打断。
发表于 2019-4-18 09: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别理这个什么北大院长
这种文章都是为了写而写
他叫是人在北京 不好写北京的学生
发表于 2019-4-18 09: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些问题都会被加入下一次的面试课程中
但是,确实要给孩子时间去思考,去沉淀,去放kongq
发表于 2019-4-18 09:1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说的有道理,大环境下,很多家长只能盲从
发表于 2019-4-18 09:2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国内很多都是这样吧,为了应试
发表于 2019-4-18 09: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没有什么地方的教育是完美无瑕的,即使是美国,那些优等生难道不是千篇一律,看着外表光鲜亮丽?
发表于 2019-4-18 09:2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至少这些娃儿已经有了足以面试的资格,先拿到入场劵再说
发表于 2019-4-1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说的好像他自己是从小立志做北大院长似的。。。

PS:也不是全然没道理,确实很多人缺少对未来现实的想象的,包括我本人
发表于 2019-4-1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没有现在的这些考试,要你这个院长何用。。。。得了便宜还卖乖
发表于 2019-4-18 09:3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看不下去了,如果真是专家写的,那就是特别恶心的专家,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如果是其他人的杜撰,请他自己去照照镜子,检视一下自己学业或其他术业上的收获。
发表于 2019-4-18 09:4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得都对 但脱离实际 完全看不到或者故意忽略大家都是被逼的 被制度被社会 描述一副理想的图景谁不会 但怎么达到呢 太高高在上啦
发表于 2019-4-18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些专家感觉自己像是美国签证官,随意评论,按照自己心情评判,一不高兴还可以给个拒签。
发表于 2019-4-18 09:4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专家自己有什么家国情怀远大理想吗??!我看也就敢diss小孩子。。。
发表于 2019-4-18 09: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既然是面试,难道还穿的邋里邋遢吗,光鲜亮丽才是对面试的尊重好不,所谓的条条框框不是得到面试的准入条件吗,至于居然会有学生回答不出想成为怎样的人,我就更不信了,可笑至极。
发表于 2019-4-1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博雅塔里也真的那么世外桃源么?

现在教育制度就是如此,这些学生已经做到自己和家庭所能做的极致,灵魂拷问先问问自己可以不?
发表于 2019-4-18 09:5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欺负小孩子?吹毛求疵有意义吗
发表于 2019-4-18 09: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会吧,这个年纪的孩子咋会没有想法。可能幼稚,不成熟,但被一句你有什么要问我的就弄得不知所措,恐怕专家心里就有深深的偏见吧。
发表于 2019-4-18 10: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跟随各自的情况吧
发表于 2019-4-18 10: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还是和教育体制有关啊
发表于 2019-4-1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些什么,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19-4-18 10: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其实换个地区一样,上海背锅
发表于 2019-4-18 10: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太赞同你了,真的很讨厌这种高高在上不负责任的批评,为什么不批评国内的教育制度和体系?
发表于 2019-4-1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SH啥事情。。。。。。。
发表于 2019-4-18 10: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一句话,专家希望你们是天然美女,而不是人工整形妹。但是专家又好颜值这口。
发表于 2019-4-18 10: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一堆屁话
就问他小孩怎么教育的
发表于 2019-4-18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iEVER 于 2019-4-18 10:51 编辑

那就说,

我小时候只知道拼命读书,很多问题确实没想过。 我想试试进了北大,4年后是否能搞清楚......

发表于 2019-4-18 10: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的简单,大环境这样,孩子家长只能去适应
发表于 2019-4-1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去看看毛毯厂中学,再去看看黄冈,哪个不是这样,还说上海孩子。。。
发表于 2019-4-18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老文章了,无知小编自己瞎掰的。
发表于 2019-4-18 11:0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鸡汤文,看看就好
发表于 2019-4-18 11: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即使对国外的孩子(优秀的),也只是围绕兴趣,把潜能开发出来,也不是从小就知道未来要干什么
发表于 2019-4-18 11:2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看了也觉得不敢苟同这个院长的说法 牛蛙才不会你不问问题人家就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
发表于 2019-4-18 11: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晃了两眼,也觉得特别眼熟。貌似前几年的旧闻了,只不过把藤校面试换成了北大校长面试,把中国学生换成了上海学生。
发表于 2019-4-1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讲那么多有用没用的, 就问他最后招了吗?
发表于 2019-4-1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一线城市家长孩子都不轻松
发表于 2019-4-18 11:4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这不是上海的问题,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问题。
发表于 2019-4-18 11:4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中国的教育就是同质化,国外强调个性
发表于 2019-4-18 11:5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怎么不说北京的孩子如何如何?一看就是没素质的,估计是杜撰来的文字
发表于 2019-4-18 11:5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讲了那么多,没看到一句实在的
发表于 2019-4-18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有时候感觉对“砖家们”对学霸有深深的误解。拥有北大级学习能力的孩子,对外界其他信息的接受能力,阅读和思考的能力都是超过一般水平的。他们很可能在幼年就深度思考过你想都想不到的问题。就算没有,他们也会比你更早知道考上北大要做什么。
发表于 2019-4-18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然后砖家们觉得这些孩子”太完美“ , 扣了分。。
面试就是这样, 运气眼缘, 面试官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太重要了
发表于 2019-4-1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如果优秀可以复制,那为什么要拒绝复制呢?原因只有吃不到葡萄罢了
发表于 2019-4-18 18:5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是之前说这文是假的~自我判断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23 08:31 , Processed in 0.189474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