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katekate 发表于 2019-05-29 09:09 穷人只能鸡娃了
hongmengzi 发表于 2019-5-29 09:13 这个要算一笔帐。 如果把鸡娃的时间,用在积累生产资料上,会更有效吗?毕竟,不是每个家长都有鸡娃的能 ...
Secret 发表于 2019-05-29 10:15 参考曹操,刘备~~
夏天他爹 发表于 2019-05-29 10:19 北京上海的高收入高智商家长都在鸡血孩子,教育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啊,资产阶级的人鸡血?明明都是中产或无产阶级在鸡血,准备让大家自废武功?然后,资产阶级就能不战而胜了
hongmengzi 发表于 2019-05-29 10:21 这个要举反例太多了~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曹操小时候,emmmm……大多数时候,孩子并不一定沿着父母规划的路线走。
jinyichun26 发表于 2019-05-29 09:52 持续积累生产资料如何实现? 如果大学都读不了,将来大概率连工作都没着落了。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每年冲进来的985海归太多,如果没有工作就靠收房租过日子,那么是否实现了家族的兴旺延续? 另外,对于一个家族的发展来说,金钱难道是唯一衡量的标准吗?学习的目的也并非仅仅为了把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再说绝大多数人将来还是打工者的身份,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本身也是积累生产资料的一个途径。 最后,当前的情势下,对教育的投入已经不是投资的问题了,而是维持的问题。相当于足球联赛中当别的队伍不计回报地买世界球星,挖明星球员,请大牌教练,而你不跟进投入就只能降级了。 现在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其实就是为了将来他们还能维持住现在所在的阶层而已。复旦交大毕业的父母现在却为了子女能进个上海大学而奔波将成为一种常态化。而这也是上不占权贵,下不至低保的所谓”中产“的窘境。
Secret 发表于 2019-05-29 10:25 楼主说的恰恰是少数,大部分规划还是有用的。
hongmengzi 发表于 2019-05-29 10:23 事实可能是,部分中产因为超出承受能力的投入,返贫,或者极大降低生活品质。 最终,回报往往不尽如人意。 还是那句话,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经济帐也是要算的。
夏天他爹 发表于 2019-05-29 10:30 中产在上海积累啥生产资料?一套好学区房贷款三十年,积累二套住宅?积累商圈商铺还是放弃本职工作去开个店铺做点生意?积累车辆去跑滴滴?中产在上海能积累的基本上都是生活资料而已。又不是每个新上海人都是江浙的工厂主。投资下一代的学业恰恰是积累再生产资料。
godsummon 发表于 2019-05-29 16:02 雪球是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5-2-23 16:40 , Processed in 0.1385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