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qiuqiu55 发表于 2019-7-19 11:49 社交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但并不是仅靠家庭就能完成的。 你的问题是友善,我们就从友善说起:
jojo11 发表于 2019-07-19 12:48 我们去幼儿园,小朋友对放杯子的柜子特别感兴趣。她霸者门不放,别的小朋友拿不到杯子,我只能把她抱开了。她哭了很久。最近家里是跟她强调东西的公用的比较好呢,还是淡化这件事比较好?我怕下次去幼儿园还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qiuqiu55 发表于 2019-7-19 13:18 补充:给小朋友的奖励不用很具体的,2岁给个贴纸就够了
jojo11 发表于 2019-7-19 13:27 非常有用,谢谢!我们最近对奖励贴纸可感兴趣了。下次去试试看。另外标签一定要贴贴好。我上次问她,XXXXX ...
qiuqiu55 发表于 2019-07-19 11:49 社交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但并不是仅靠家庭就能完成的。 你的问题是友善,我们就从友善说起: 友善不仅仅是教宝宝不要抢东西。他有要的主观需求,家长可以帮忙的是教他征求他人的同意的话:“可以借给我玩一下吗?”其实2岁的宝宝未必明白是什么意思,这就是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这句话在这个社交情景中的作用。等到他有一天明白了,就会不停的使用这句话,成为一个有礼貌会征求意见的孩子,但这一天来得不会那么快。 再来说说你遇到的真正问题:那些超级不友好的社交场景该怎么办 我想要,他却不给,宝宝间对抗式的交往,会让自己宝宝难以调动善意去处理这个局面,TA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感。于是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经验会教TA先下手为强 解决的办法有三步: 1、制造善意环境。比如很多人都认为毫无意义的早教中心,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善意环境。在不停地分发教具回收教具中,小朋友能获得给予出去带来的认可。或是和各色成年人多接触,进出门的邻居打招呼、买东西和售货员打招呼,都是很好的善意环境体验。让TA觉得这个世界不是对抗为主的。 2、预判,避免劣化。前方有小朋友可能会感兴趣的东西,在小朋友发现前,家长就应该注意调整路线了。TA在发泄情绪的时候,也在构建心理场景和试探大人的底线。一旦TA完成一次哭闹,下次到这个地点或局面时,小朋友的大脑会recall前一次的程序和体验。所以我觉得,家长的重要工作是避开“劣化”机会,多制造正面体验。 3、等待,交给时间。小朋友在成长,TA的同龄人也在成长,终有一天会意识到合作比对抗能带来更多价值的。 另外再加一点,既然吵闹已经发生了,家长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提升小朋友的心理情景建构复杂度,否则只会造成僵局。最好的办法就是面无表情,打破TA的场景(带走)。 家长举重若轻,这件事就不是个问题;反之,到了3、4岁,只会越来越重。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5-2-23 18:25 , Processed in 0.1091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