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千帆关于“是否要鸡血”的话题炒的热火朝天、两派彻底决裂。其实双方都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罢了。但是,关于“鸡血”的真理,又真真正正地掌握在千帆老师那里。其实,我认为千帆老师最最核心的一句话,并不是在他的文章里,而在他的一句点评里:
“我不是反对努力学习。习大大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是我反对的是无脑式的、运动式的自杀式学习,这种东西根本不持久。”
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小黑板敲三遍。反对“无脑式的、运动式的自杀式鸡血”,就跟反对用100米冲刺的方式去跑10000米一样。
假设把幼儿园~高三比做10000米比赛,那么幼儿园阶段顶多只算前500米。打个比方:解说员绝对不会说:“现在运动员已经跑了400米,看哪!目前12号和18号运动员已经领先了其他运动员至少20米了!这两个运动员真是太厉害了!”
跑过10000米的人都知道,只要自己有实力跑完10000米、不会中途退赛,那么你最合理的做法就是:基于对自己实力和对手情况的合理认知(对娃的天资和能力有合理认识,大致清楚属于聪颖/一般/平庸即可,而相信绝大多数孩子,天资都是不差的),然后,在10000米的每个阶段都合理运用战术、分配体力:
1)前1/3路程(幼儿园~小学3年级),大家都处于早期阶段,家长大多可以陪跑,应该帮助孩子多享受比赛过程和沿途风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节省体力的步调和呼吸频率(摸索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以最小的代价留在第一梯队(对于学区房或进入民办的孩子,保持所在学校或班级的前1/3)。这一阶段的学习,应该是非常轻松和享受的,基本不应该依靠毅力和耐力,更不可能需要打骂和责罚。如果这一阶段就要靠毅力和责罚,后面就危险了。
2)中1/3路程(小学4年级~初中2年级),第一梯队会出现大量的“洗牌”。这时候第一梯队的学生,一小部分因为节奏一直掌握地很好、所以可以继续匀速向前、并且适度地提高速度也不觉得累。而很多前1/3在第一梯队的学生,因为一开始就用了很多毅力和耐力,这会已经进入体能的高原期,速度逐步放缓,仍然靠毅力坚持着。同时,原本大量处于第二梯队的学生,因为第一阶段的体力保存的很好,所以这时候会冲上来,进入第一梯队,形成新的第一梯队。这一阶段,大部分家长已经不能陪跑了,但仍然可以在旁边摇旗呐喊,帮助孩子留在第一梯队。
3)后1/3路程(初中3年级~高中3年级),第一梯队内部会再次演化出:争冠组(爬藤/美国Top 20/清北复交)、优胜组(美国Top 50/英加澳新名校/985高校优势专业)、优秀组(其它211高校),这时候学生们已经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去拼,家长能做的主要是足够的后勤保障和财力支持(注:对于像步长公主那样靠“自己能力”考入Stanford的,不在讨论之列),最后的3000多米,是他们基于前期积累的身体和心理优势,最后靠技战术、毅力、耐力、体力储备,去努力冲刺终点线并取得最好成绩的关键时刻了!
----- 后记:而就算跑到10000米终点,你又会发现,人生就是马拉松,好比陆定一写的,“翻越老山界只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过的第一座大山”,而长征又只是中国现代革命的第一步,革命成功又只是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有了这样的历史观,就不会陷入“前400米领先很重要”、“不惜一切抢跑前1000米”这样的悲哀。你的孩子,也才有可能在他/她未来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中,走下坚实而自信的每一步。
2019年7月29日于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