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4075|回复: 87

[初中语文] 说说现代文阅读——答题套路了有用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偷偷说两句 于 2019-8-14 22:24 编辑

   最近做题,有感而发,写了点东西,也发到论坛来跟各位家长分享。

   起因是16年奉贤一模的一篇记叙文阅读,标题是《最美的对视》,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搜一搜。

   
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21、第⑥段画线句(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具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作简要的分析。(4分)

参考答案如下:
21、提示:本题可以从用词的角度,如“温暖”和“数字”的搭配,或者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角度,如“数字”像妈妈牵着姐弟的手,“齐步向前走”等,来理解一对儿女在母亲的影响下,也作出了在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决定,表现出一家人的博爱精神。(4分)

这篇文章读下来并不难理解,这道题也是记叙文阅读中常见的题型,因为有非常容易找到的修辞手法(比喻),这道题也并不难做。毕竟,学了好几年语文,再怎么也应该知道比喻要如何答了。

然而这道题真的这么简单,每个同学都能把4分拿到手吗?

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答案: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三个数字比作妈妈牵着姐弟的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三个数字的温暖、坚定。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乍一看这个答案,老师和家长恐怕要头疼了,跟参考答案差别很大呀。可是如果你了解所谓的语文答题套路,就会发现这个孩子并非不会答题。
因为比喻的答题套路就是这样嘛。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如果再具体一些,就是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征。再加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看,多标准的答题套路啊!
对照这个答题套路来看,孩子答得挺好的啊。但怎么就跟参考答案差那么远呢?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原因有二:首先,没有真正理解比喻。

比喻之所以能成立,一是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二是本体和喻体不是同一类事物。在这个句子中,本体是这三个数字,喻体是妈妈和姐弟牵着的手,这二者的相似点是什么呢?

妈妈牵着姐弟的手,当然有温暖的特点,文章中也用了“温暖”来修饰“数字”,但是“温暖”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吗?仔细思考不难发现,“温暖”并非这二者的相似点,数字哪里有什么温暖不温暖呢?在这个句子中,比喻之所以能成立,其相似点应该在于“相连”——也就是说三个相连的数字,就像是妈妈和姐弟俩相连的手。又因为姐弟俩是受到妈妈的影响,作出捐献眼角膜的决定,就像他们小时候被妈妈牵着手,齐步向前,这样的画面本身就让人感到温暖,再加之一家人共同决定捐献眼角膜的行为也让人感动,所以才会使那三个普通的数字得以显得“温暖”。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之所以孩子会写出上面那个答案,是因为并没有真正弄清楚这个比喻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孩子并没有建立起文章阅读、答题的整体概念。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背的答题套路都是孤立的,什么画线句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题目的好处等等,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毫无联系的东西。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一步,哪怕是很认真、很努力的孩子,所学到的也不过就是一些散乱的知识点,这些东西虽然印在他们的脑子里,却没有真正内化,还算不上是他们真正掌握的东西。没有真正掌握,就无法灵活地运用,有时题目简单点运气好点,分数就好看;有时文章难理解了题目刁钻了,就只能自求多福。

所以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让孩子把那些所谓的答题套路都拼命背下来,而是让孩子能对文章阅读、答题建立起整体概念,把这些散乱的知识点理一理,让它们朝着同一个方向。

哪一个方向?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曾反复跟孩子强调一个观点:一篇好的文章,作者的每一句话都是为文章的中心主旨服务的。他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创设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让这些人在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样的经历,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最终什么结局,都是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而服务。所以我们读文章,最关键的就是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作者透过这些文字,究竟想对我们传递什么信息。为了传递这些信息,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素材,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在中心主旨这面大旗下,一篇文章所有要解决的零散问题,所有看似无关的东西,都可以统合起来了。

回到上面那篇阅读,如果孩子在答题时,建立了我所说的“一切向中心主旨的方向看齐”的概念,给出的答案就不会停留在“写出了数字……的特征”——作者要写“数字温暖、坚定”,又是为了什么?对文章的中心有什么帮助?如果考虑到了这一点,那思考的方向势必要回到“人”的身上,就会去考虑这个句子能够写出我们一家如何如何,写出母亲如何如何。因为这篇文章并不难理解,相信这个方向把握对了,孩子是可以答出和参考答案相接近的答案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所以,答题套路到底有用吗?

我的看法是:有用,也没用。关键看你怎么用。

如果真正地理解了相关知识点,对于阅读、答题能建立起整体概念,把握准确的方向,那么这些答题套路是有用的,答题的套路往往精炼有序,思考全面,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思维训练很有帮助;完全不了解套路的孩子,很容易在答题时出现疏漏,遇到简单题目容易答不全,遇到难的题目容易没方向。

但是如果把现代文阅读的提高全部寄希望于刷题、背套路,甚至去背答案,不求理解而是照搬,不会运用而是寄希望于老师给出“如果A情况就这样答,如果B情况就那样答”的使用“套路”的“套路”,那么这个答题套路就没有任何用处。即便是在初中阶段,孩子能凭借中考题目的简单而侥幸拿到一个看起来还不差的语文分数,等到了高中,随着阅读文本和题目难度的提高,原先不肯动脑筋而偷的懒,都会变成你看到语文分数时掉的泪。

所以,还是请大家摆正心态,从根本上去提高孩子阅读理解的能力,引导孩子去读、去写、去思考,这才是提升语文的“正道”、“王道”。
发表于 2019-8-14 21:3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值得学习,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8-14 21: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进来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9-8-14 22:0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9-8-14 22: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确切的说,是强行背格式没用,需要孩子的体会,体会八九不离十了再谈格式
发表于 2019-8-14 22:4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进来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9-8-14 22:4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来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9-8-14 22: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V5,开个语文补习班吧!我把孩子交给你!
发表于 2019-8-14 22:5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升初语文就这样做啊!我们四年级开始就要求这样答题!有模版的!但难在找准答题的思路呀!
发表于 2019-8-14 23: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来学习。。。。。。。
发表于 2019-8-14 23: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感谢楼主,学习了
发表于 2019-8-14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来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9-8-14 23:1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来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9-8-15 00: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收藏了
发表于 2019-8-15 07:2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感谢偷偷老师的整理,很有收获。文章的中心主旨就是文章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发表于 2019-8-15 07: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每次的发帖,都在认真拜读,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8-15 07: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
发表于 2019-8-15 07: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好学习了,谢谢楼主老师啦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07: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Feiloveyuan 发表于 2019-08-14 22:55
小升初语文就这样做啊!我们四年级开始就要求这样答题!有模版的!但难在找准答题的思路呀!

我的意思就是说,模板不能万试万灵,您所说的难在找准思路,其实就是难在真正理解文章嘛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07: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巧克力兔 发表于 2019-08-14 22:26
确切的说,是强行背格式没用,需要孩子的体会,体会八九不离十了再谈格式

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初中低年级,没有必要过于强调答题的套路,模板,应该花大力气去加强理解。但实话说,不强调答题套路,短时间内有影响语文成绩的可能,大部分家长孩子,甚至老师都扛不住。最好是找到一个平衡点
发表于 2019-8-15 07:4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很不错的文章
发表于 2019-8-15 08: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图片
发表于 2019-8-15 09: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               
发表于 2019-8-1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的真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9-8-1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得真好!语文阅读理解真是得在多读多理解和套路中平衡
发表于 2019-8-15 12:5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偷偷老师的分享,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9-8-16 07: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9-8-16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套路反而害得考生辞不达意,慎用。

但作者这个比喻不太到位,也容易造成考生失误。
发表于 2019-8-17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感谢老师的指导!
发表于 2019-8-19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多谢指点!!
发表于 2019-8-20 20:3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了,目前只会用套路阶段
发表于 2019-8-20 20:3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猫家的调皮球 于 2019-8-23 09:38 编辑

非常谢谢偷偷老师的分析
发表于 2019-8-20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收藏
发表于 2019-8-20 20:3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无忧无惑无惧 发表于 2019-08-14 22:52
楼主V5,开个语文补习班吧!我把孩子交给你!

好建议哦 tt老师在哪里办个班吧
发表于 2019-8-2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套路有用,也没用。建立在理解文章意图的基础上,要会用会套,套错了就没用了。
发表于 2019-8-21 09: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偷偷老师的分享!
发表于 2019-8-21 17: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老师说得太对了,然而真正理解文章内涵正是孩子遇到的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7:1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fifixu99 发表于 2019-08-21 17:22
老师说得太对了,然而真正理解文章内涵正是孩子遇到的困难

所以还是需要有人带,如果家长有时间有精力就自己上,家长时间就需要老师来
发表于 2019-9-1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二家长感觉到压力啊。说实话,这个比喻要找准那个相似点蛮难的。
发表于 2019-9-1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多谢分享!学习啦
发表于 2019-9-18 13: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偷偷老师,求开班吧!
发表于 2019-9-1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偷偷老师的帖子总是那么给力,详细,又诚恳。
发表于 2019-9-19 07: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家有语文渣娃压力很大
发表于 2019-9-19 07:4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偷偷说两句 发表于 2019-08-15 07:30
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初中低年级,没有必要过于强调答题的套路,模板,应该花大力气去加强理解。但实话说,不强调答题套路,短时间内有影响语文成绩的可能,大部分家长孩子,甚至老师都扛不住。最好是找到一个平衡点

说得太对了,我都快抗不住了!看到成绩不理想!自然的就对孩子说答题有套路啊!可是看到孩子花了很多时间搞语文,很认真的去理解!效果不明显!
发表于 2019-9-2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的太好了,谢谢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25 15:51 , Processed in 0.145779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