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9-10-1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02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但是,大女儿16年9月入小学,转过年,到了17年的三四月份,我和我太太就决定把大女儿转入一家英国人开的外国子女学校。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
说老实话,问题并不在于她的第一家学校,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家长。对于本土学校的作业这件事情,我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本来融合课程就是两套课程都要学,美国的教材和沪教版同时开弓,所以作业量可想而知。
而我自己对于中国的教学体系和大纲也非常不熟悉,所以不像其他中国家长,我感觉自己严重使不上力,在作业尤其是中文课程的作业这件事情上,很难帮上忙。
尽管我的中文读写还算不错,但是和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家长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只好经常请教“纳米盒子”。本身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还在养成中,量大加上磨蹭,经常作业做到九十点,搞得我和我太太身心俱疲,投入很多,大人和小孩的睡眠都变少,越来越焦虑。
另外一件我觉得非常困难的事情就是让人抓狂的快节奏沟通。微信是如此神奇的工具,大大提升了沟通的效率,信息传递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之快。
班级的父母微信群热闹的一塌糊涂,班里每天的大小事,别人家的娃在做什么,上什么特长班等等信息恨不能从屏幕里溢出来。哪怕一位父母的小抱怨,都可能会引来严重的共鸣,引发一场愤怒之火。
因此,群里经常很快就是几十条上百条消息,让我完全失去爬楼的勇气。所以经常会发生我和太太错过家长会,或者学校的重要活动的事情,还经常会被别的家长追杀着缴纳班费,礼物份子之类的。
此外,班级微信群还要承担部分提交和点评作业的功能。大女儿在融合班的半年,经常是5点一出头,应老师的要求,其他家长就已经把孩子的预习,朗读之类的作业发到微信上来了,老师的点评也会散布其中。
而这时距离我和太太回家至少还有两个多小时呢,孩子没有手机和微信,种种录音录像的程序只好等到爸爸妈妈回到家。所以这样的生活就是两个字:焦虑。
要跟上微信的节奏,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我终于决定眼不见心不烦,经过一段时间的疲于应付之后,对于家长微信群和家校微信群基本选择不看了。重要的事情就等别人来找我吧,到时候就托词我的汉语不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父母肯定为孩子的教育牵肠挂肚、焦虑纠结,但是这种焦虑和担忧经常会变得过分。微信,虽有万般好处,但是肯定不是一个鼓励冷静和深思熟路的讨论的地方。往往是那些走偏执路线,那些有大把的时间的人,他们的发言和声音会被听到,而不是那些真正的专家和真正懂的人。
我越来越感觉到,学校和父母的关系也有很大的问题。
出于非常好的动机,我女儿所在的第一家学校在所有可能的层面上都尽全力让父母参与其中。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所谓的“开放教室”。当排到我这拨家长的时候,我怀着巨大的热情和极大的兴趣,坐在教室后面来观摩我女儿一个上午的上课情况。
我本身也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所以带着教育者的帽子,我认为肯定有些事情可以做的更好些。但是总体上来说,一上午的教学活动还是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我看到一群非常年轻,充满了活力和激情的老师们。
但是那天晚些时候的家长微信群里的讨论,却充满了吹毛求疵的言论。很多批评之间又互相矛盾。有些父母希望老师更严厉些,有些希望课堂气氛更活跃,更有趣。不同类型的孩子,当然也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需求。每个父母关注的都是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
学校崇尚很多西方教育的做法,会有很多project和各种主题节日,例如国际日之类的。基本每一两周孩子就要完成一个项目,例如回家需要做关于动物、植物、国家等等的海报。
孩子需要调研,写写画画,但是以一年级孩子的水平,很多事情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所以我们经常这样度过周日的傍晚和晚上:很晚了,我和太太还在焦虑地打印,写写画画地帮着孩子做project。有时太晚了,就只好让孩子先去睡,自己帮孩子搞定。
学校的各种大小节日和演出之类的事情,老师给大家编完小组以后,就很放心地让家长们各自发挥18般武艺了。我几次抽时间到学校参与小组排练,争取为我们团队挣得荣誉。看到很多家长真的是好拼好拼,全然不顾工作和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时间精力、聪明才智和人脉等。我真的是自愧不如啊。
我在这里需要再次声明的是,我并不是在批评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或者学校和家长,通过微信渠道的家园共建。
我只是想说,这件事情不适合我。我阴差阳错地也成为了家委会的成员,作为里面唯一的一个西方人和少数的几个爸爸家长之一,我总是感觉很难融入父母群体。
作业帮不上,微信跟不上,对于家园共建持保留态度,又很难融入很拼的父母群体,半年下来,我们最后的结果肯定不怎么样了。
这个过程中我也观察到,学校在很努力地倾听和调整,毕竟是第一年的中西融合实验班。但是学校在迎合父母的过程中也很难保证不迷失方向。
最终我还是承认自己在监督和辅导孩子的作业方面感觉非常吃力,并且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与其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监督我女儿做作业,倒不如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散步,一起讨论和聊天。我并不是说作业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好的,而是觉得学校有责任确保孩子要做作业。而学校竟然用布置作业的App,把作业发布给家长,孩子要等着家长打开APP,才知道自己的作业是什么。
如果学校和孩子对作业持这种态度,那最后当警察,当传递员,当辅导员的角色就落到了家长身上。
我认为这时就出了问题,要不就是作业太多,要不就是作业不当,作业失去了本来的作用。作业的目的并不只是说要在学校之外额外加码,而更应该是鼓励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我前面不停地强调,学好中文,没有捷径,只能不停地练习和背诵。为了学好汉字,一定要有足够量的抄写和复习,所以这方面的作业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问题出在其他类型的家庭作业。刚才提到的调研项目和海报之类的,没有父母的帮助,或者如果父母不撸起袖子亲自干,一年级的孩子不可能独立完成。
所以半个学期下来,我感觉到我们需要一个不同的环境,最终,经过了很多纠结和思考,做出了把她送到国际学校的决定。
发表于 2019-10-1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我女儿做作业,倒不如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散步,一起讨论和聊天。我并不是说作业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好的,而是觉得学校有责任确保孩子要做作业。而学校竟然用布置作业的App,把作业发布给家长,孩子要等着家长打开APP,才知道自己的作业是什么。


同感!
发表于 2019-10-17 17: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得很好啊,我也烦做小报
发表于 2019-10-17 17:2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很写实
有条件的还是上国际吧
发表于 2019-10-17 17: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哈哈,好惨。和同学的差距就是一个全职妈妈。我估计这种融合班,很多全职,保姆,家教之类吧。我家公办幼儿园都各种小报手工作业,完全折腾家长。民办就更加折腾了。浪费孩子和家长的时间。
发表于 2019-10-17 17:5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发表于 2019-10-17 20:5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学校,很实在。
发表于 2019-10-17 22: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天雨弥空 于 2022-3-3 12:26 编辑

学习还是能以孩子为主,以学校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22: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天雨弥空 发表于 2019-10-17 22:28
真是希望学习还是能以孩子为主,以学校为主。真是怀念小时候,那时候老师都看着我们让我们尽量在学校把作业做完,家长基本没什么参与。学习一直还算不差,211硕士。现在真的是一个孩子两个家长,有时都不够。唉。

一个孩子两个家长四个祖辈。
发表于 2019-10-1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同感同感,小报这类基本在三年级以上才能独立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19 00:37 , Processed in 0.105956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