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1-8-3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人们常说0-3岁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我倒觉得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为主,智力教育则因为孩子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环境,使他能利用多种感官来接触周围的世界,就好了。所以0-3岁完全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完成。
3~6岁,其实才是早期智力教育的关键期呢。这个阶段的智力开发,应以什么形式为佳呢?
我认为儿童艺术教育,是早期智力开发的核心,是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重心。
谈到艺术教育,人们通常想到唱歌、跳舞和画画,其实,文学,也和音乐、舞蹈、美术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们分属于语言艺术、音乐艺术、动觉艺术和视觉艺术,具有各自独立的符号系统,因而也对应着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说的语言-文字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及视觉-空间智能。
虽然在6~10岁,上述智能仍有较高的发展潜力,考虑到进入小学后,将主要进入以读、写、算为基础的知识性的学习,3~6阶段的艺术教育,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几乎就具有了决定性的作用。
即使撇开智力开发不说,上述艺术教育也是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需要。错过了这个阶段,我们的审美情趣当然也能提高,我们的人格和精神的境界当然也会不断提升,但是,在3-6岁这个关键期来培养,显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容易受到学校应试教育的干扰。
不过,我觉得在中国,3-6岁的智力开发显然进入了误区。智力开发变成了小学教育提前化,出于竞争和升学的需要,过早让孩子学习读、写、算,进行抽象的思维训练。
很多人对于早期教育的认识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强调及早学习知识,致力于提高孩子识字数数、背唐诗和儿歌的数量。这似乎是一个“常识”:孩子刚生下来就象一张白纸一样,等待我们去涂抹,越早学习知识,就越有可能赢在起跑线上,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也就能最快到达终点——考进名牌大学。
脑科学专家告诉我们,由于人脑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弹性及适应性,就算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展到特定的阶段,大脑的成熟度还不够,一旦接触了知识,多少也能吸收一点,所以这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在实践中似乎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也能造就一些2、3岁就能识字和做算术的“神童”。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些应急的神经在应付这些工作,真正负责吸收这些技能的大脑则根本还没有准备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5 20:47 , Processed in 0.097471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