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1-8-3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创造性是艺术的灵魂。通过儿童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对于智力开发的期望。
在面向儿童,尤其是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养相对而言是次要的,它们应作为帮助儿童保持活动兴趣和进行创造的手段。举个例子,当一个孩子要制作纸版画,表现他听到的某个故事,却由于不会用剪刀而准备放弃时,教师对于剪刀的使用技巧的训练和帮助,才是有必要的。而不是要象培训大学艺术专业的学生那样,将纸版画的整套概念和方法教给他,这样反而会束缚他的发挥。
一般而言,美术中诸如素描、透视等,虽可以从小就接触,但等到心智发展到适宜的阶段(一般在上初中以后)学习,会容易得多,往往事半功倍。
通常认为儿童音乐能力的关键期在4岁左右,但并不能得出4岁是学习乐器演奏的关键期的结论,更不能以培养好习惯为名,强迫孩子学习乐器。强迫进行技能技巧训练的结果是,他们可能勉强学会了一些演奏方法,但对于乐器乃至整个音乐,却形成了一种疏远、对立甚至敌视的情绪。
ADA妈妈曾经提到她女儿上小学时自己提出要学笛子,并且她对于音乐的灵性和悟性,得到了老师的称赞。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培养态度——孩子长大了,身心发育适宜了,理解接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了,最关键的是,在他们的早年(所谓的关键期里),他们可以自由放歌,随性舞蹈,在假想的乐器上演奏,音乐作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一直没有离开过他们,这使得他们对音乐一直有着一种割舍不掉的、乡愁似的情结,一直保持着敏锐的音乐感受力。这时,学习技能技巧是他们热切盼望的,他们将以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力去学习。于是,音乐终于慢慢从他逐渐娴熟的演奏中,也从他的心底汩汩流出。
还有一些儿童,始终也学不会一种乐器演奏,但他们热爱音乐,亲近音乐,他们可以整日愉快地唱着“跑调”的歌。对于不当音乐家的普通人来说,音乐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已经足够。反而是一些画童和琴童,早期强怕的艺术教育给他们留下了痛苦的体验,他们被成人职业化的教育伤透了心,最终用远离艺术的方式来逃避和报复这种痛苦。
当艺术不再是一种非功利的自由状态下进行的活动,成为一种为外部力量所控制的活动,用越来越高的技巧,和越来越多规范来约束时,它便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2-24 01:16 , Processed in 0.351453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